一种全自动化盖子铆合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37804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4 03:24
一种全自动化盖子铆合机设备,送料槽的进料口与振动盘的出料口相互贯通,且其出料口处契合连接着载料座,载料座设置在负压吸盘B的正下方,负压吸盘B和负压吸盘C均上下移动式的设置在气缸A的输出端上,且两者之间的距离与气缸A最远行程相等,铆接头设置在铆接气缸的输出端上,夹具外表面上对称的设置着多个供铆接头穿过的通孔,镶块与夹具采用同轴设计,动力组件转动式连接着镶块,CCD相机可检测成品质量,管道A、镶块和载料座之间等间距的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滑道设置在管道A的上方,且连通管道B,滑板一端连接着滑道,且其另一端连接着轨道,气缸D的输出端连接着滑板,采用此种装置可以达到全自动化盖子铆合,自动分类成品盖子目的。

A fully automatic cover riveting machine

A fully automated cover riveting machine is equipped with the feeding mouth of the feeding groove and the outlet of the vibration disc, and the feeding seat is connected to the loading seat. The carrier seat is set at the bottom of the negative pressure sucker B, and the negative pressure suction disc B and the negative pressure sucker C are moved up and down on the output end of the cylinder A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The furthest distance from the cylinder A is equal. The rivet joint is set on the output end of the riveted cylinder.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fixture is arranged symmetrically with a plurality of through holes for riveting joints. The insert and fixture are designed with coaxial design. The power component is rotated to connect the insert. The CCD camera can detect the quality of finished products, between the pipe A, insert and carrier seat. The spacing is set at the same horizontal line, the slide road is set above the pipe A, and the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lide channel at one end of the pipe B,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slide is connected with the track. The output end of the cylinder D is connected with the slide plate. The device can be used to fully automatic cover riveting and automatically classify the finished c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化盖子铆合机设备
本技术涉及铆合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化盖子铆合机设备。
技术介绍
在盖子铆合机领域中,常常会出现盖子铆合不均匀,或者在铆合的过程中出现盖子安装不紧凑,进而导致盖子飞出设备的危险情况,亦或者是在加工完成之后成品与废品混合在一起,再次增加了后续人工挑选的情况,从而间接性地增加了大量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极大的增加了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化盖子铆合机设备,达到全自动化盖子铆合,自动分类成品盖子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自动化盖子铆合机设备,包括加料仓、震动盘、送料槽、载料座、气缸A、负压吸盘B、负压吸盘C、加工装置和收料装置,所述震动盘位于加料仓出料口的下方,所述送料槽的进料口与振动盘的出料口相互贯通,且其出料口处契合连接着载料座,所述载料座设置在负压吸盘B的正下方,所述负压吸盘B和负压吸盘C均上下移动式的设置在气缸A的输出端上,且两者之间的距离与气缸A最远行程相等,所述加工装置包括铆接气缸、铆接头、镶块、夹具、通孔和动力组件,所述铆接头设置在铆接气缸的输出端上,所述夹具外表面上对称的设置着多个通孔,所述铆接头一端穿过通孔,所述镶块与夹具采用同轴设计,所述动力组件转动式连接着镶块;所述收料装置包括管道A、轨道、滑板、用于检测成品质量的CCD相机、滑道、管道B、气缸D和接料盒,所述管道A、镶块和载料座之间等间距的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滑道设置在管道A的上方,所述滑道的一端连通管道B,所述滑板一端连接着滑道,且其另一端连接着轨道,所述气缸D的输出端连接着滑板,所述管道A和管道B下方均设置接料盒。进一步,所述滑道采用倾斜式设计。进一步,所述动力组件为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动力连接在镶块上。进一步,还包括气缸B和气缸C,所述气缸B和气缸C均固设在气缸A的输出端上,所述气缸B的输出端连接着负压吸盘B,所述气缸C的输出端连接着负压吸盘C。进一步,还包括支撑面板,所述加料仓、震动盘、载料座、镶块、夹具、管道A、管道B、轨道、CCD相机和滑道均设置在支撑面板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此设备达到无人工全自动加工,并且可以达到自动分类成品和次品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全自动化盖子铆合机设备的立体图。图中:1加料仓;2震动盘;3送料槽;4气缸C;5负压吸盘C;6气缸A;7气缸B;8负压吸盘B;9载料座;10支撑面板;11铆接气缸;12铆接头;13镶块;14夹具;15通孔;16管道A;17轨道;18滑板;19CCD相机;20滑道;21管道B;22气缸D。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之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以下兹例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实施方案:一种全自动化盖子铆合机设备,包括加料仓1、震动盘2、送料槽3、载料座9、气缸A6、负压吸盘B8、负压吸盘C5、加工装置和收料装置,所述震动盘2位于加料仓1出料口的下方,所述送料槽3的进料口与振动盘2的出料口相互贯通,且其出料口处契合连接着载料座9,所述载料座9设置在负压吸盘B8的正下方,所述负压吸盘B8和负压吸盘C5均上下移动式的设置在气缸A6的输出端上,且两者之间的距离与气缸A6最远行程相等,所述加工装置包括铆接气缸11、铆接头12、镶块13、夹具14、通孔15和动力组件,所述铆接头12设置在铆接气缸11的输出端上,所述夹具14外表面上对称的设置着多个通孔15,所述铆接头12一端穿过通孔15,所述镶块13与夹具14采用同轴设计,所述动力组件转动式连接着镶块13;所述震动盘2带动盖子震动输送到送料槽3上,盖子沿着送料槽3流动到载料座9上,所述负压吸盘(风机未画出)可吸紧或者松开盖子,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夹具14和镶块13根据盖子的形状制作而成,即盖子完全契合夹具14和镶块13之间的空白区域,负压吸盘带着盖子向下移动压紧盖子,并松开盖子,此时盖子即放在夹具14中,铆接头12有6个,且等角度地分布在夹具14上,当盖子处在夹具14内时,铆接头12在铆接气缸11的作用下伸出顶紧盖子,动力组件动力带动镶块13旋转,进而带动盖子旋转,加工铆合,负压吸盘B8与负压吸盘C5之间的距离与气缸A6的最远行程相等,达到气缸B7在运动一个最远行程后能够正好位于镶块13的正上方。所述收料装置包括管道A16、轨道17、滑板18、用于检测成品质量的CCD相机19、滑道20、管道B21、气缸D22和接料盒,所述管道A16、镶块13和载料座9之间等间距的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滑道20设置在管道A16的上方,所述滑道20的一端连通管道B21,所述滑板18一端连接着滑道20,且其另一端连接着轨道17,所述气缸D22的输出端连接着滑板18,所述管道A16和管道B21下方均设置接料盒。CCD相机19拍照对比检测盖子是否合格,若合格则盖子顺着滑道20滑入管道B21,进而进入到接料盒,若不合格则此时气缸D22推动滑板18移动从而漏出管道A16(管道A16、镶块13和载料座9等间距设置,进而使得加工好的盖子在运动到气缸A6的最远行程后,负压吸盘C5位于管道A16的正上方),次品直接从管道A16中进入到接料盒中。进一步,所述滑道20采用倾斜式设计。合格的盖子直接滑动式的从滑道20中滑入到管道B21中。进一步,所述动力组件为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动力连接在镶块13上。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及拆卸。进一步,还包括气缸B7和气缸C4,所述气缸B7和气缸C4均固设在气缸A6的输出端上,所述气缸B7的输出端连接着负压吸盘B8,所述气缸C4的输出端连接着负压吸盘C5。为优化整体方案,气缸B7和气缸C4为同一型号和规格的气缸,采用气缸上下移动,进而带动盖子上下移动。进一步,还包括支撑面板10,所述加料仓1、震动盘2、载料座9、镶块13、夹具14、管道A16、管道B21、轨道17、CCD相机19和滑道20均设置在支撑面板10上。支撑面板10起到为其它零件支撑的作用。具体实施方式:杯盖由加料仓1振动加料补充排料振动盘2,由振动盘2排料供给抓取机气缸,抓取气缸返回下降抓取时同步完成完成品取料及预铆品抓取。移动到铆压工位,取料抓手放入夹具14内,完成品取料抓手放入产品落入品。铆压夹具14内光纤检测到产品放入且取料抓手回位后,铆接气缸11伸出,夹具14内镶块13由减速电机传动,顺时针转动60度,完成铆接,再逆时针转动360度,确保完全铆接,并去除毛刺,完成全部铆接动作,抓手重复取料与搬运工序。完成品与不良品检测由落料口处CCD相机19拍照对比进行检测。综上所述,仅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不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依本技术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为本技术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化盖子铆合机设备,包括加料仓(1)、震动盘(2)、送料槽(3)、载料座(9)、气缸A(6)、负压吸盘B(8)、负压吸盘C(5)、加工装置和收料装置,所述震动盘(2)位于加料仓(1)出料口的下方,所述送料槽(3)的进料口与振动盘(2)的出料口相互贯通,且其出料口处契合连接着载料座(9),所述载料座(9)设置在负压吸盘B(8)的正下方,所述负压吸盘B(8)和负压吸盘C(5)均上下移动式的设置在气缸A(6)的输出端上,且两者之间的距离与气缸A(6)的最远行程相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装置包括铆接气缸(11)、铆接头(12)、镶块(13)、夹具(14)、通孔(15)和动力组件,所述铆接头(12)设置在铆接气缸(11)的输出端上,所述夹具(14)外表面上对称的设置着多个通孔(15),所述铆接头(12)一端穿过通孔(15),所述镶块(13)与夹具(14)采用同轴设计,所述动力组件转动式连接着镶块(13);所述收料装置包括管道A(16)、轨道(17)、滑板(18)、用于检测成品质量的CCD相机(19)、滑道(20)、管道B(21)、气缸D(22)和接料盒,所述管道A(16)、镶块(13)和载料座(9)之间等间距的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滑道(20)设置在管道A(16)的上方,所述滑道(20)的一端连通管道B(21),所述滑板(18)一端连接着滑道(20),且其另一端连接着轨道(17),所述气缸D(22)的输出端连接着滑板(18),所述管道A(16)和管道B(21)下方均设置接料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化盖子铆合机设备,包括加料仓(1)、震动盘(2)、送料槽(3)、载料座(9)、气缸A(6)、负压吸盘B(8)、负压吸盘C(5)、加工装置和收料装置,所述震动盘(2)位于加料仓(1)出料口的下方,所述送料槽(3)的进料口与振动盘(2)的出料口相互贯通,且其出料口处契合连接着载料座(9),所述载料座(9)设置在负压吸盘B(8)的正下方,所述负压吸盘B(8)和负压吸盘C(5)均上下移动式的设置在气缸A(6)的输出端上,且两者之间的距离与气缸A(6)的最远行程相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装置包括铆接气缸(11)、铆接头(12)、镶块(13)、夹具(14)、通孔(15)和动力组件,所述铆接头(12)设置在铆接气缸(11)的输出端上,所述夹具(14)外表面上对称的设置着多个通孔(15),所述铆接头(12)一端穿过通孔(15),所述镶块(13)与夹具(14)采用同轴设计,所述动力组件转动式连接着镶块(13);所述收料装置包括管道A(16)、轨道(17)、滑板(18)、用于检测成品质量的CCD相机(19)、滑道(20)、管道B(21)、气缸D(22)和接料盒,所述管道A(16)、镶块(13)和载料座(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刚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振佳宇恒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