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提高纱线质量的双S纺纱牵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3430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提高纱线质量的双S纺纱牵伸装置,包括前罗拉、前皮辊、中罗拉、中皮辊、后罗拉、后皮辊、下销、上销,套装在上销和中皮辊上的上皮圈,套装在下销和中罗拉上的下皮圈,所述前皮辊相对前罗拉偏移前冲安装;所述上皮圈相对下皮圈偏移前冲安装;所述后皮辊相对后罗拉偏移前冲安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明显提高纺纱成纱质量、降低纱线条干cv%值,并且该牵伸装置对纱线的粗节、细节以及棉结等指标也有了明显的改善。(*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纺织
,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提高纺纱质量、降低纱线条干cvW值的纺纱牵伸装置。技术背景目前人们在纺纱中多采用罗拉、皮辊、皮圈相配合牵伸的方式,其牵伸形式 主要有平面牵伸和V型牵伸方式。但是当前人们采用的牵伸方式中,牵伸罗拉 对牵伸区域内的须条纤维握持控制不理想,各处的摩擦点力度不好控制,导致 不能够很好的实现对纤维运动的控制,尤其是对位于前牵伸区域和靠近前罗拉 喂入处浮游区纱纤维运动的控制程度较低,这样导致纺纱成纱条干较差,纱的 粗节、细节以及棉结等指标也不理想,严重的影响了纺纱成纱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能够明显提高纺纱成纱质量、 降低纱线条干c^值的双S纺纱牵伸装置,并且该牵伸装置对纱线的粗节、细节 以及棉结等指标也有了较大的改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可提高纱线质量的双S纺 纱牵伸装置,包括前罗拉、前皮辊、中罗拉、中皮辊、后罗拉、后皮辊、下销、 上销,套装在上销和中皮辊上的上皮圈,套装在下销和中罗拉上的下皮圈,所 述前皮辊相对前罗拉偏移前冲安装;所述上皮圈相对下皮圈偏移前冲安装;所 述后皮辊相对后罗拉偏移前冲安装。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前皮辊相对前罗拉前冲距离a为4-5 inra。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上皮圈相对下皮圈前冲距离b为3-3. 5 mm。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后皮辊相对后罗拉前冲距离c为6-8 mm。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下销下沉安装并与中罗拉表面最近距离为0.1-0.15 mm。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前皮辊直径为28. 5-29. 4 mrn。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后皮辊31直径为28-29 mni。上述技术方案的可提高纱线质量的双S纺纱牵伸装置,由于是采用由前罗拉、 前皮辊、中罗拉、中皮辊、后罗拉、后皮辊、下销、上销,套装在上销和中皮 辊上的上皮圈,套装在下销和中罗拉上的下皮圈相互配合的纺纱牵伸,而且采 用前皮辊相对前罗拉偏移前冲安装;上皮圈相对下皮圈偏移前冲安装;后皮辊 相对后罗拉偏移前冲安装,这样就会使得前牵伸区内位于前罗拉前皮辊须条握 持处至上销前端和下销前端皮圈须条握持处的须条呈S曲面,这实现了对位于 前牵伸区和浮游区处须条多点摩擦力界的控制,并且位于中罗拉中皮辊须条握持处至后罗拉后皮辊须条握持处的须条也为S曲面,这也大大增大了对位于后 牵伸区须条纤维运动的控制,通过前后牵伸区形成的双S曲面牵伸,使得整个 纺纱牵伸区内的纤维运动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提高了纺纱的质量,降低了纺纱 成纱条干c^值,也使得纱线的粗节、细节以及棉结等指标有了较大的改善。同 时前皮辊的前冲,也减少了纺纱加捻三角区的长度,减少了纱线毛羽的产生; 而上皮圈的前冲则同时减小了须条浮游区的长度,防止了上皮圈上凹,减小了 纤维浮游区,加强了对纤维的握持控制。下销下沉,方便上皮圈前冲的同时, 也有利于前牵伸区须条形成S形弧状。采用本技术牵伸装置后成纱质量与 非采用本技术成纱质量对比如表l、表2。表1 采用现罗拉牵伸装置成纱质量测试<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4</column></row><table>表2采用本技术牵伸装置成纱质量测试项线密度条干细节粗节棉结<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column></row><table>由表1和表2对比可得出,采用本技术牵伸装置后的成纱条干cW值有 了明显的降低,其细节、棉结、粗节等指标也得到了改善,成纱质量较高。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是本技术可提高纱线质量的双S纺纱牵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所示,可提高纱线质量的双S纺纱牵伸装置,该牵伸装置包括分别相 互配合的前罗拉l和前皮辊ll,中罗拉2和中皮辊21,后罗拉3和后皮辊31, 以及下销4和上销41,套装在上销41和中皮辊21上的上皮圈6,套装在下销4 和中罗拉2上的下皮圈7,须条5喂入后罗拉3和后皮辊31后,经过后区牵伸后 由中罗拉2和中皮辊21处喂入上皮圈6和下皮圈7进入前区牵伸,之后喂入前 罗拉1和前皮辊11后进入加捻区成纱。为降低纱线成纱条干"%值,提高成纱 质量,采用前皮辊11相对前罗拉1偏移前冲安装,即在前皮辊11与前罗拉1 外表面相互配合的前提下,采取前皮辊11前移使其中心与前罗拉1中心产生一 水平距离a后安装;而上皮圈6相对下皮圈7偏移前冲安装,即为上皮圈6和 下皮圈7表面保持相互配合的前提下,使上销41和中皮辊21与套装在其上的 上皮圈6相对下皮圈7前移安装,这样就使得中皮辊21与中罗拉2两者中心之间产生一水平距离b;后皮辊31相对后罗拉3偏移前冲安装,为在后皮辊31与 后罗拉3外表面相互配合的前提下,采取后皮辊31前移使其中心与后罗拉3中 心产生一水平距离c后安装;这样就会控制位于中皮辊21、中罗拉2与后皮辊 31、后罗拉3之间后牵伸区内的须条成S状,同样使得前牵伸区内位于前罗拉l 前皮辊11握持处至上销41前端和下销4前端皮圈握持处的须条呈S状,通过 前后牵伸区形成的双S曲面牵伸,使得整个纺纱牵伸区内的纤维运动得到有效 的控制从而提高了纺纱的质量,降低了纺纱成纱条干cW。值,也使得纱线的粗节、 细节以及棉结等指标也有了的改善。根据不同品种生产的需要,各处偏移前冲距离可以采用不同的数值,其中采 用前皮辊11相对前罗拉1前冲距离a为4-5 mm,上皮圈6相对下皮圈7前冲距 离b为3-3. 5咖,而后皮辊31相对后罗拉3前冲距离c则为6-8咖为最佳。而 且前皮辊11直径采用28. 5-29. 4咖,后皮辊31直径采用28-29咖,并且可以 通过处理后的后皮辊31,以增加摩擦力,加强对纤维的控制。而各锭压力、各 罗拉之间的隔距可以根据不同的生产品种进行适当调整,如纯棉品种时可以采 用18.5-19X45,而化纤品种时则可以采用18.5-19.5X45-50;后区牵伸倍数 则以l. 15-1.18倍为好。为便于下皮圈7前冲安装后S曲面牵伸的形成,同时防止上皮圈6前冲时碰 到前皮辊11,可以采用下销4下沉安装并保持与中罗拉2表面最近距离为 0.1-0.15咖。以上实施例为采用三罗拉牵伸方式的牵伸装置,本技术不仅限于三罗 拉牵伸方式,如可以采用在四罗拉牵伸等方式采用双S型曲面牵伸,同样适用 于本技术。权利要求1、可提高纱线质量的双S纺纱牵伸装置,包括前罗拉(1)、前皮辊(11)、中罗拉(2)、中皮辊(21)、后罗拉(3)、后皮辊(31)、下销(4)、上销(41),套装在上销(41)和中皮辊(21)上的上皮圈(6),套装在下销(4)和中罗拉(2)上的下皮圈(7),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皮辊(11)相对前罗拉(1)偏移前冲安装;所述上皮圈(6)相对下皮圈(7)偏移前冲安装;所述后皮辊(31)相对后罗拉(3)偏移前冲安装。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高纱线质量的双S纺纱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皮辊(11)相对前罗拉(1)前冲距离a为4-5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可提高纱线质量的双S纺纱牵伸装置,包括前罗拉(1)、前皮辊(11)、中罗拉(2)、中皮辊(21)、后罗拉(3)、后皮辊(31)、下销(4)、上销(41),套装在上销(41)和中皮辊(21)上的上皮圈(6),套装在下销(4)和中罗拉(2)上的下皮圈(7),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皮辊(11)相对前罗拉(1)偏移前冲安装;所述上皮圈(6)相对下皮圈(7)偏移前冲安装;所述后皮辊(31)相对后罗拉(3)偏移前冲安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俊成徐延明刘建义李云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同大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