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用牡丹果荚脱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3221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3 2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用牡丹果荚脱粒装置,包括进料斗、控料机构、挡板、直锥齿轮、第二齿轮、第一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旋钮、传送机构、传送带、传送带轮、第一电机、第一控制按钮、脱粒机构、拍打板、连接柱、转动柱、第二电机、第二控制按钮、第一筛选机构、筛网、振动电机、第三控制按钮、第二筛选机构、簸箕、把手、固定板、滑槽、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第三电机、第四控制按钮、除杂装置、风机、第四电机、第五控制按钮、收集装置、收集盒、收集袋、装置壳体、观察窗及出料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牡丹果荚脱粒效率高、效果好,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适合推广。

A peony pod threshing device for oi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oil peony pod threshing device, which includes a hopper, a feed control mechanism, a baffle, a straight bevel gear, a second gear, a first gear, a third gear, a fourth gear, a knob, a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 conveyor belt, a conveyor belt wheel, a first motor, a first control button, a threshing mechanism, a beat board, and a coupling. A column, a rotating column, a second motor, a second control button, a first screening mechanism, a sieve, a vibrating motor, a third control button, a second screening mechanism, a dustpan, a handle, a fixed plate, a slots, a first connecting rod, a second connecting rod, a third connecting rod, a fourth connecting rod, a third motor, fourth control buttons, and a miscellaneous control. The device comprises a device, a fan, a fourth motor, a fifth control button, a collecting device, a collecting box, a collecting bag, a device housing, an observation window and a discharge port. The peony fruit pod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high threshing efficiency and good effect, and has high practical value and is suitable for populariz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用牡丹果荚脱粒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脱粒装置,具体为一种油用牡丹果荚脱粒装置,属于种植应用

技术介绍
油用牡丹是一种灌木植物。野生的牡丹主要分布于甘肃省,四川省,云南北部,主要为紫斑牡丹,陕西省,菏泽,洛阳等地。现在用于生产中的油用牡丹仅有凤丹和紫斑两个品种,其中紫斑又分为嫁接和实生品种。油用牡丹是一种新兴的木本油料作物,具备高产出、高含油率、高品质、低成本等特点,油用牡丹的。目前的油用牡丹果荚的脱粒装置脱粒效果不明显,往往脱粒之后的牡丹果荚还存在大量的细碎果荚,而且有些果荚脱粒不完全,脱粒效果不好,而且一般的脱粒装置自动化程度低,脱粒的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油用牡丹果荚脱粒装置,脱粒方便,脱粒效率高,脱粒效果明显。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油用牡丹果荚脱粒装置,包括进料斗,所述进料斗的底部连接于装置壳体;所述进料斗的底部设置控料机构;所述控料机构的底部设置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传送带、传送带轮、第一电机及第一控制按钮,所述传送带设于所述装置壳体的内部,所述传送带套接于所述传送带轮上,所述传送带轮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按钮;所述传送机构的顶面连接脱粒机构,所述脱粒机构包括拍打板、连接柱、转动柱、第二电机及第二控制按钮,所述拍打板连接所述传送带,所述拍打板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连接所述转动柱。所述转动柱套接在所述第二电机上,所述第二电机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按钮;所述传送机构的末端连接第一筛选机构,所述第一筛选机构包括筛网、振动电机及第三控制按钮,且所述筛网倾斜放置于所述装置壳体的内腔,所述筛网连接所述振动电机,所述振动电机电性连接所述第三控制按钮;所述筛网的末端位于所述装置壳体上设置出料口;所述第一筛选机构的底端设置第二筛选机构,所述第二筛选机构包括簸箕、把手、固定板、滑槽、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第三电机及第四控制按钮,所述筛网的底部设置所述簸箕,所述簸箕的一侧设有所述把手,所述簸箕滑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板上的所述滑槽内,所述固定板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和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杆和所述第三连接杆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中点处,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接杆,所述第四连接杆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装置壳体上,所述第三电机穿过所述第一连接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电机电性连接所述第四控制按钮;所述第二筛选机构的一侧设置除杂机构,所述除杂机构包括风机、第四电机以及第五控制按钮,所述风机设于所述簸箕的一侧,所述风机转动连接所述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电性连接所述第五控制按钮;所述第二筛选机构的另一侧连接收集装置。优选的,实现了有效控制牡丹果荚的进料速度,通过调节两块挡板之间的距离控制进料空间的大小,从而控制进料速度,所述控料机构包括两个挡板、直锥齿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和旋钮,所述进料斗的底部位于所述装置壳体的内腔设置两个所述挡板,两个所述挡板的底面设有所述直锥齿轮,所述直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分别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之间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齿轮转动连接所述旋钮。优选的,为了能够实现通过旋动旋钮使两块挡板能够相互靠近或者原理,同时实现了可根据旋钮表面的刻度数确定两块挡板之间距离的大小。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的顶面高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的顶面;所述旋钮的外表面设有指针和刻度数。优选的,实现了,当簸箕中的牡丹果粒到达一定程度之后,使用者通过开口讲簸箕拉出,使实现了收集簸箕中的牡丹果粒,所述装置壳体上位于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设有开口,开口的面积大于所述簸箕的侧面积,且所述风机与所述簸箕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优选的,为了能够有效脱粒,所述转动柱和所述第二电机至少设有三个,且所述转动柱的四周至少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所述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呈L形。优选的,为了能够有效收集脱粒之后的果荚,将果荚收集起来再利用,所述收集装置包括收集盒和收集袋,所述收集盒置于所述出料口的底部,所述收集袋套接在与所述风机相对的一侧的所述装置壳体上,所述收集袋呈折叠状。优选的,为了能够实时观察脱粒过程的状态,及时发现装置的堵塞等问题。所述装置壳体上位于所述传送带、所述筛网、所述簸箕的外侧设有观察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利用进料斗、控料机构、传送机构、脱粒机构、第一筛选机构、第二筛选机构、除杂机构以及收集装置,实现整个牡丹果荚从进料控制到物料传送,到牡丹果荚脱粒,到牡丹果荚与牡丹果粒初分离,再到牡丹果荚或者灰尘与牡丹果粒的再分离,最终将分离后的牡丹果荚和牡丹果粒各自收集。整个装置的牡丹果荚脱粒效率高、效果好,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适合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控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控料机构的第二齿轮和挡板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脱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一筛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二筛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除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装置壳体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进料斗,2、进料机构,21、挡板,211、直锥齿轮,22、第二齿轮,23、第一齿轮,24、第三齿轮,25、第四齿轮,26、旋钮,3、传送机构,31、传送带,32、传送带轮,33、第一电机,34、第一控制按钮,4、脱粒机构,41、拍打板,42、连接柱,43、转动柱,44、第二电机,45、第二控制按钮,5、第一筛选机构,51、筛网,52、振动电机,53、第三控制按钮,6、第二筛选机构,61、簸箕,611、把手,62、固定板,621、滑槽,63、第一连接杆,64、第二连接杆,65、第三连接杆,66、第四连接杆,67、第三电机,68、第四控制按钮,7、除杂装置,71、风机,72、第四电动机,73、第五控制按钮,8、收集装置,81、收集盒,82、收集袋,9、装置壳体,91、观察窗,92、出料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8所示,一种油用牡丹果荚脱粒装置,包括进料斗1,所述进料斗1的底部连接于装置壳体9;所述进料斗1的底部设置控料机构2;所述控料机构2的底部设置传送机构3,所述传送机构3包括传送带31、传送带轮32、第一电机33及第一控制按钮34,所述传送带31设于所述装置壳体9的内部,所述传送带31套接于所述传送带轮32上,所述传送带轮32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33,所述第一电机33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按钮34;所述传送机构3的顶面连接脱粒机构4,所述脱粒机构4包括拍打板41、连接柱42、转动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用牡丹果荚脱粒装置,包括进料斗(1),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斗(1)的底部连接于装置壳体(9);所述进料斗(1)的底部设置控料机构(2);所述控料机构(2)的底部设置传送机构(3),所述传送机构(3)包括传送带(31)、传送带轮(32)、第一电机(33)及第一控制按钮(34),所述传送带(31)设于所述装置壳体(9)的内部,所述传送带(31)套接于所述传送带轮(32)上,所述传送带轮(32)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33),所述第一电机(33)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按钮(34);所述传送机构(3)的顶面连接脱粒机构(4),所述脱粒机构(4)包括拍打板(41)、连接柱(42)、转动柱(43)、第二电机(44)及第二控制按钮(45),所述拍打板(41)连接所述传送带(31),所述拍打板(41)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柱(42),所述连接柱(42)连接所述转动柱(43);所述转动柱(43)套接在所述第二电机(44)上,所述第二电机(44)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按钮(45);所述传送机构(3)的末端连接第一筛选机构(5),所述第一筛选机构(5)包括筛网(51)、振动电机(52)及第三控制按钮(53),且所述筛网(51)倾斜放置于所述装置壳体(9)的内腔,所述筛网(51)连接所述振动电机(52),所述振动电机(52)电性连接所述第三控制按钮(53);所述筛网(51)的末端位于所述装置壳体(9)上设置出料口(92);所述第一筛选机构(5)的底端设置第二筛选机构(6),所述第二筛选机构(6)包括簸箕(61)、把手(611)、固定板(62)、滑槽(621)、第一连接杆(63)、第二连接杆(64)、第三连接杆(65)、第四连接杆(66)、第三电机(67)及第四控制按钮(68),所述筛网(51)的底部设置所述簸箕(61),所述簸箕(61)的一侧设有所述把手(611),所述簸箕(61)滑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板(62)上的所述滑槽(621)内,所述固定板(62)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64)和所述第三连接杆(65)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杆(64)和所述第三连接杆(65)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6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杆(63)的中点处,所述第三连接杆(65)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接杆(66),所述第四连接杆(66)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杆(63)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杆(63)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装置壳体(9)上,所述第三电机(67)穿过所述第一连接杆(63)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65),所述第三电机(67)电性连接所述第四控制按钮(68);所述第二筛选机构(6)的一侧设置除杂机构(7),所述除杂机构(7)包括风机(71)、第四电机(72)以及第五控制按钮(73),所述风机(71)设于所述簸箕(61)的一侧,所述风机(71)转动连接所述第四电机(72),所述第四电机(72)电性连接所述第五控制按钮(73);所述第二筛选机构(6)的另一侧连接收集装置(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用牡丹果荚脱粒装置,包括进料斗(1),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斗(1)的底部连接于装置壳体(9);所述进料斗(1)的底部设置控料机构(2);所述控料机构(2)的底部设置传送机构(3),所述传送机构(3)包括传送带(31)、传送带轮(32)、第一电机(33)及第一控制按钮(34),所述传送带(31)设于所述装置壳体(9)的内部,所述传送带(31)套接于所述传送带轮(32)上,所述传送带轮(32)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33),所述第一电机(33)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按钮(34);所述传送机构(3)的顶面连接脱粒机构(4),所述脱粒机构(4)包括拍打板(41)、连接柱(42)、转动柱(43)、第二电机(44)及第二控制按钮(45),所述拍打板(41)连接所述传送带(31),所述拍打板(41)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柱(42),所述连接柱(42)连接所述转动柱(43);所述转动柱(43)套接在所述第二电机(44)上,所述第二电机(44)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按钮(45);所述传送机构(3)的末端连接第一筛选机构(5),所述第一筛选机构(5)包括筛网(51)、振动电机(52)及第三控制按钮(53),且所述筛网(51)倾斜放置于所述装置壳体(9)的内腔,所述筛网(51)连接所述振动电机(52),所述振动电机(52)电性连接所述第三控制按钮(53);所述筛网(51)的末端位于所述装置壳体(9)上设置出料口(92);所述第一筛选机构(5)的底端设置第二筛选机构(6),所述第二筛选机构(6)包括簸箕(61)、把手(611)、固定板(62)、滑槽(621)、第一连接杆(63)、第二连接杆(64)、第三连接杆(65)、第四连接杆(66)、第三电机(67)及第四控制按钮(68),所述筛网(51)的底部设置所述簸箕(61),所述簸箕(61)的一侧设有所述把手(611),所述簸箕(61)滑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板(62)上的所述滑槽(621)内,所述固定板(62)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64)和所述第三连接杆(65)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杆(64)和所述第三连接杆(65)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6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杆(63)的中点处,所述第三连接杆(65)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接杆(66),所述第四连接杆(66)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杆(63)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杆(63)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装置壳体(9)上,所述第三电机(67)穿过所述第一连接杆(63)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楠欧若含范艳萍王迅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