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广应专利>正文

一种钢构集成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3018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2 0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构集成建筑结构,包括承重楼板,所述承重楼板包括轻质混凝土复合层以及粘固在其下方的承重底板,承重底板至少由压制成多个凹槽的钢板以及在其凹槽内注满无机轻质骨料和纤维水泥胶制成的承重板增强结构层组成;而屋顶和墙体一体化结构优越,结构的使用和分布都非常优越;可在工厂或工地上先预制好承重楼板、轻质墙体及屋顶构体等组件方便后续装配使用,其中承重楼板下安装有的承重底板增强承重性能,在承重底板的凹槽内注满有无机轻质骨料和纤维水泥胶以及在承重楼板的轻质混凝土复合层中均布有支撑件,使整体抗折抗裂性能得到提升,墙体钢构槽条上涂抹有防水和防腐的材料并且整体密封好,屋顶构体的一体化保温结构不易松散。

A steel structure integrated architectur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teel structure integrated structure, including a load-bearing floor, which includes a lightweight concrete composite layer and a load-bearing floor underneath it. The load-bearing floor is at least a steel plate that is pressed into a plurality of grooves, and the load-bearing capacity made of inorganic lightweight aggregate and fibrous cement in its grooves. The structure of the roof and the wall is superior, and the structure is superior in use and distribution. The components such as the weight bearing floor, the light wall and the roof structure can be prefabricated at the factory or site, and the load-bearing floor installed under the load-bearing floor will enhance the load-bearing performance. In the grooves of the heavy floor, it is filled with inorganic lightweight aggregate and fiber cement as well as in the lightweight concrete composite layer of the load-bearing floor. The overall bending and cracking resistance is improved. The wall steel groove bar is coated with waterproof and anticorrosion materials and is well sealed. The integrated insulation structure of the roof structure does not. Easy to loo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构集成建筑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特别是一种钢构集成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钢构装配建筑中普遍存在钢防锈能力差,结构松散资源能消耗大,例如装配式楼板以往难满足正常工程受力及耐久年限等要求,而装配式轻质墙体以往一体化预装结构不够稳固,而装配式屋顶以往保温一体化技术性较低;所以装配式的钢构集成结构容易分离、变形、开裂、渗漏,防火耐火性能差,隔音吸音效果低,使用寿命短,建筑结构材料回收再生利用少,大量建筑废料造成二次污染,使环境环保生态效果低下,这些都是钢构装配拼装建筑领域的一些现存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构集成建筑结构,解决装配式楼板结构的承重性能差,抗裂性能差,使用寿命短的问题。一种钢构建筑结构,包括承重楼板,所述承重楼板包括轻质混凝土复合层以及粘固在其下方的承重底板,承重底板至少由压制成多个凹槽的钢板以及在凹槽内注满无机轻质骨料和纤维水泥胶制成的承重板增强结构层组成。其中,轻质混凝土复合层内并排设置有多个支撑件,每个支撑件是由压制成梯形的钢板制成,钢板的两端分别折弯有支撑面,两个支撑面与轻质混凝土复合层内底面贴合。其中,相邻的支撑件互相颠倒设置。其中,承重楼板与承重底板之间粘固有拉力承载抗裂层和水溶性合成胶。其中,承重楼板上安装有轻质墙体,所述轻质墙体包括轻质混凝土层以及连接在其两侧的轻质墙板,轻质墙板至少由多根纵横交错在一起的钢构槽条组成。其中,轻质墙板的侧面依次连接有抗裂复合网及抗裂罩面。其中,轻质墙板的侧面依次连接有钢构强粘轻质保护层及罩面抗渗防水围护层。其中,轻质墙体上安装有屋顶构体,屋顶构体包括轻质混凝土层,所述屋顶构体的侧面依次连接有屋面防水围护层、双粘增强保温隔热层、屋面围护结构层。其中,屋顶构体的下侧面依次连接有增强固定层及底部承重层。其中,屋顶构体和轻质墙体之间还设有承重件,承重件被轻质墙体的轻质混凝土层包裹住,承重件的上端面与屋顶构体的下端面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可在工厂或工地上先预制好承重楼板、轻质墙体及屋顶构体等组件方便后续装配使用。其中承重楼板下安装有承重底板,增强承重楼板的承重性能,在承重底板的凹槽内注满有无机轻质骨料和纤维水泥胶,提升承重底板的强度。在承重楼板的轻质混凝土复合层中均布有支撑件,使整体抗折抗裂性能得到提升;轻质墙体由轻质墙板和轻质混凝土结合而成,在轻质墙体的侧面有钢构强粘轻质保护层及罩面抗渗防水围护层等,使轻质墙体上的钢构槽条耐腐蚀性更强,杜绝氧化等负面效果;屋顶构体侧面连接有屋面防水围护层、双粘增强保温隔热层、屋面围护结构层,增强屋顶构体的保温、隔热、防水以及强度效果,屋顶构体下侧面依次连接有增强固定层及底部承重层,增强屋顶构体的承载效果,在有效保温隔热的同时也能防止整体松散。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轻质墙体与承重楼板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屋顶构体与轻质墙体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轻质墙体实施例四的水平方向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承重楼板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轻质墙体实施例六的水平方向剖视图。图中,1.轻质墙体,2.屋顶构体,3.承重楼板,4.结构筋,5.抗裂复合网,6.抗裂罩面,7.钢构强粘轻质保护层,8.罩面抗渗防水围护层,9.屋面防水围护层,10.双粘增强保温隔热层,11.屋面围护结构层,12.钢构槽条,13.增强固定层,14.底部承重层,15.抗裂楼板面,16.合成纤维网,17.拉力承载抗裂层,18.水溶性合成胶,19.承重底板,20.支撑件,21.插扣拉力构件,22.承重件,23.连接固定件,24.安装槽口,25.锁定扣件,26.保温隔热粘结层,27.保温隔热板,28.大规格钢网,29.抗裂粘固层,30.管网线孔,31.墙板胶粘结装饰层,32.无机装饰层。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钢构集成建筑结构,包括承重楼板3,所述承重楼板3包括轻质混凝土复合层以及粘固在其下方的承重底板19,承重底板19至少由压制成多个凹槽的钢板以及在凹槽内注满无机轻质骨料和纤维水泥胶制成的承重板增强结构层组成;当承重楼板3用在建筑主体中时,承重底板19可以很好的将受到的承载力迅速分散到地基中,而且承重板增强结构层能够提升承重楼板3整体的承重效果。其中,承重楼板3的轻质混凝土复合层是由纤维水泥胶、优质水泥、硅微粉、物理生泡剂及水化性水泥养护剂制成,并将上述材料调节容重比例制成700~900kg/m³。如图4所示,为了使承重楼板3的承重性能再次提高,以及提高承重楼板3抗折性能,在轻质混凝土复合层内并排设置有多个支撑件20,每个支撑件20是由压制成梯形的钢板制成,钢板的两端分别折弯有支撑面,两个支撑面与轻质混凝土复合层内底面贴合,在楼板承受较大承载力时,承载力在每个支撑件的作用下将力均匀吸收,并将承载力传递到地基中。如图4及图5所示,在承重楼板3分散引力方向的承载力同时,反方向也会有一个相对的力往上压,为了使承重楼板3把上下两边的承载力都能均匀分散,相邻的支撑件20互相颠倒设置,使两个方向的承载力得到转移。支撑件20还可以设置在屋顶构体2以及轻质墙体1的轻质混凝土层内,以达到吸收外力的作用。如图1所示,本申请集成结构中,所述承重楼板3上安装有轻质墙体1,所述轻质墙体1包括轻质混凝土层以及连接在其两侧的轻质墙板,轻质墙板至少由多根纵横交错在一起的钢构槽条12组成;轻质墙体1的制成。先通过将多根钢构槽条12进行横纵交错的安装装配,使其作为轻质混凝土的框架,并在框架的壁面上涂好防腐层来增强钢构槽条12的防腐蚀性能,然后将罩面安装好在墙体外后,再将轻质混凝土注满框架内,从而形成一体化轻质墙体1结构,使轻质墙体1不容易松散,提升使用时限。为了提升轻质墙体1的抗折性能和整体强度性能,轻质混凝土层内均布有结构筋4,结构筋4的两端与两侧轻质墙板的钢构槽条12连接,加强轻质墙体1内部的支撑,使其抗折、强度得到提升。其中轻质墙体1的轻质混凝土是由纤维水泥胶、优质水泥、物理生泡剂、无机轻质骨料、保温泡沫粒、水化性水泥养护剂及水泥调节剂制成,并将上述材料调节容重比例制成500~700kg/m³。轻质墙体1底部与承重楼板3配合装配,轻质墙体1底部设有的连接固定件23使两者进行定位连接,方便装配使用。轻质混凝土在注入轻质墙体1内之前,当两侧平面不相互平行或需要调整轻质墙体1的厚度时,还设有插扣拉力构件21,插扣拉力构件21是由两个反向螺母以及调节距离杆组成。通过将反向螺母安装在两侧相应的钢构槽条12上,在调节距离杆与两个反向螺母的配合下,使调节距离杆的距离发生变化,两侧的钢构槽条12发生位移,这时两侧轻质墙板的平面距离进行适应性调整,最后轻质墙体1的平面得到平行,轻质墙体1的厚度得到调整。如图2所示,本申请集成结构中,所述轻质墙体1上安装有屋顶构体2,屋顶构体2包括轻质混凝土层,所述屋顶构体2的侧面依次连接有屋面防水围护层9、双粘增强保温隔热层10、屋面围护结构层11,增强了屋顶的保温和隔热性能。所述屋顶构体2的下侧面依次连接有增强固定层13及底部承重层14,让屋顶构体2底部承重得到增强。其中屋顶构体2底部安装在轻质墙体1的顶面,而轻质墙体1顶层的轻质混凝土层内设置有承重件22,承重件2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构集成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承重楼板(3),所述承重楼板(3)包括轻质混凝土复合层以及粘固在其下方的承重底板(19),承重底板(19)至少由压制成多个凹槽的钢板以及在凹槽内注满无机轻质骨料和纤维水泥胶制成的承重板增强结构层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构集成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承重楼板(3),所述承重楼板(3)包括轻质混凝土复合层以及粘固在其下方的承重底板(19),承重底板(19)至少由压制成多个凹槽的钢板以及在凹槽内注满无机轻质骨料和纤维水泥胶制成的承重板增强结构层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钢构集成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轻质混凝土复合层内并排设置有多个支撑件(20),每个支撑件(20)是由压制成梯形的钢板制成,钢板的两端分别折弯有支撑面,两个支撑面与轻质混凝土复合层内底面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钢构集成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的支撑件(20)互相颠倒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钢构集成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楼板(3)与承重底板(19)之间粘固有拉力承载抗裂层(17)和水溶性合成胶(1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钢构集成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楼板(3)上安装有轻质墙体(1),所述轻质墙体(1)包括轻质混凝土层以及连接在其两侧的轻质墙板,轻质墙板至少由多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广应
申请(专利权)人:罗广应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