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纤维束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2317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纺纱机的牵伸机构的变形区域后跟随着一个压缩区域,通过该压缩区域借助一个传送装置传送一个变形的、但未扭转的纤维束。该压缩区域包括一个被传送装置覆盖的及由两个侧边限界的吸槽,其中一个侧边构成横切于传送装置运动方向地定位纤维束的倾斜纤维引导边。纤维引导边这样地构成气流转向边,以致吸入到吸槽中并直接连接在纤维引导边上的空气具有一个气流分量,它在纤维束的俯视图中对吸槽的纤维引导边向外横切地定向。(*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纺纱机上用于压缩纤维束(Faserverband)的装置,具有一个跟随在一个牵伸机构的变形区域后的压缩区域,一个通过压缩区域传送纤维束的透气的传送装置及一个配置给压缩区域的、基本上延伸在纤维束传送方向上并被传送装置覆盖的及由两个侧边限界的吸槽,其中一个侧边构成横切于传送装置运动方向地定位纤维束的倾斜纤维引导边。
技术介绍
这样一种装置已由DE19911333A1的现有技术公知。这种装置用于在形成纱捻前的最后夹持位置上避免纱捻三角形,迄今当在变形区的最后夹持位置后直接形成纱捻时,该情况总是发生。这种纱捻三角形具有其缺点,即形成边缘纤维,该边缘纤维在形成的纱中不规则地被束缚及由此对纱的强度无实质性贡献。出于该原因一些时间以来在变形区后设置了所谓的压缩区,在该区中变形的、但还未扭纺的纤维束通过其纤维的侧向拢合被束缚或压缩起来,其中仅在起扭转阻塞作用的另一夹持线后才构成真正的纱捻。此外公知的装置具有其特点,即吸槽相对传送装置稍微地倾斜地布置,以致待压缩的纤维束通过吸槽的所谓纤维引导边相对传送装置的运动方向横切地被定向及由此有些蜷缩。在此情况下,使纤维束压缩的力不仅由穿过传送装置吸入到吸槽中的抽吸空气流而且由传送装置本身形成,后者使纤维束对着起压缩作用的空气流被挤到纤维引导边上。这里在空气动力及机械压缩力之间形成平衡。
技术实现思路
现在事实已表明,当穿过传送装置进入吸槽的空气流被优化时,气动压缩力分量应被增强。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使纤维引导边区域中的气动压缩力分量增强。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将这样地解决,即纤维引导边这样地构成气流转向边,以致吸入到吸槽中并直接连接在纤维引导边上的空气具有一个气流分量,它在纤维束的俯视图中对吸槽的纤维引导边向外横切地定向。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型尤其是纤维引导边的构型可作到气流截面不对称地这样向着纤维引导边移动,以致使最大气流速度不再象通常那样出现在吸槽的中间,而是移到纤维引导边上。由此使压缩纤维束的空气动力增强,以使得它易于与由传送装置产生的机械压缩力保持平衡。待压缩的纤维束将不再具有在过弱的气流下离开倾斜布置的吸槽的倾向。当纤维引导边尽可能倾斜、即构成尽可能小的半径时,改进的纤维引导边的作用将特别大。根据本专利技术这将导致最大的气流速度尽可能移动到纤维引导边上,及吸入吸槽中的空气在转向后立即可能向侧向扩展。本专利技术可用不同的方式实现。由此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是纤维引导边是一个抽吸通道的薄周壁的组成部分。通过该薄周壁-例如不大于1mmm,可必然地得到一个尖锐的纤维引导边。在此情况下,在另一构型中可考虑周壁至少在纤维引导边的区域中由抽吸通道的一个外层构成。这种外层一方面对于吸槽的强度具有优点,另一方面作为抽吸通道的磨损保护层-尤其当它可有利地构成易于更换时。对于进入吸槽的抽吸空气被证实有利的是吸槽与抽吸通道通过一个短的中间通道相连接。该中间通道在最简单情况下可通过抽吸通道的壁厚构成。在此情况下合乎要求的是中间通道在纤维引导边的区域中由外层覆盖,以使得仅由外层构成纤维转向位置。视取得的功能而定,中间通道可用不同方式构成。由此在第一实施形式中可为中间通道在气流方向上形成收缩。这就导致一个优点,即抽吸空气进入的吸槽部分可作得宽,以致对于所有待纺的纱号可使用单一的吸槽宽度。但由于在气流方向宽度缩小,真正抽吸通道的入口可选择得窄,以致相对一个连贯的窄吸槽来说空气消耗未增加。另一方式是,中间通道在气流方向上形成扩宽。这具有其优点,即以所需的方式使吸槽入口处、即纤维转向边上的气流速度变得特别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特别有利的构型中,中间通道通过至少一个设置在抽吸通道中的附件构成。这一方面提供了中间通道的长度可任意地超过抽吸通道的壁厚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得到根据要取得的功能使中间通道构成可变及可更换。本专利技术的另外优点及特征可从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得到。优选实施例描述附图说明图1及2中表示出一种纺纱机、尤其是环形纺纱机的用于压缩变形的纤维束2的装置1。该装置1直接地与一个牵伸装置3连接,其中仅表示出输出辊对4及一个在传送方向A上布置在其前面的皮带传送辊对5。皮带传送辊对5引导一个下皮带6及一个上皮带7。输出辊对4包括一个被驱动的下输出辊8及一个弹性地压在其上的上输出压辊9。输出辊对4由此确定了一个输出钳口线10,它构成牵伸装置3的变形区11的终端。在牵伸装置3中一个纤维束或一个初纱线12以公知方式在传送方向A上被变形成所需的细度。该变形结束在输出钳口线10上,从该位置开始形成一个变形的、但还未扭纺的纤维束。为了避免在扭转形成时公知的不利的纱捻三角形,纤维束2将在与输出钳口线10直接连接处后在一个压缩区13中被压缩。所设用于压缩的装置1包括一个透气的、传送带形式的传送装置14,它例如可构成小晶格的、薄的、由聚酰胺纤维织成的织带,及它传送待通过压缩区13压缩的纤维束。装置1还包括一个抽吸通道15,它构成处于负压下的空心轮廓并可延伸在多个纺纱位置上。在其朝着压缩区13的外轮廓上,该抽吸通道15构成滑动面,用于引导传送带14。在滑动面上具有一个吸槽16,它的侧边17及18相对传送带14的运动方向B稍微倾斜地布置,以致它相对待压缩的纤维束2具有一个纤维引导边19。在压缩期间纤维束2沿该纤维引导边19上行进,由此使纤维束2中的纤维与传送带14的运动方向B横切地被束缚或压缩,及在此情况下纤维束2有一些蜷缩。抽吸通道15经过一个离吸槽16一段距离的负压接头20与一个未示出的负压源连通。只要该抽吸通道15延伸到多个纺纱位置上,每个纺纱机区域仅要一个负压接头20。压缩区13在输出侧以一个夹辊21为限界,该挤压辊将纤维束2及传送带14压在滑动面上,及由此确定了一个供纱钳口线22,它对于待形成的纱捻起到阻塞扭转的作用。该夹辊21驱动传送带14及本身通过一个传动辊23被输出压辊9驱动。在供纱钳口线22后形成的纱线24获得了其纱捻,其方式是该纱线在供纱方向C上被供给到一个未示出的一个捻纱机构、例如一个环形锭子。对于该纱捻,供纱钳口线22则起到阻塞扭转的作用,以使得纱捻不能向后一直延伸到压缩区13中。在背离吸槽16的一侧上传送带14被一个张紧件25张紧,例如它可构成静止的杆或导轮。在此情况下,该张紧件25是这样布置的,即传送带14以较轻的压力靠在下输出辊8上。因为传送带14及下输出辊8在该接触点上反向运行,传送带14被除去一些粘附的纤维屑。纤维束2的束缚或压缩是基于空气动力及机械力形成的,这些力是由通过传送带14进入到吸槽16中的抽吸气流及另外通过由传送带14产生的及向着纤维引导边19的横向机械力引起的。这里本专利技术确定的目标是使空气动力相对传送带14的机械力特别地增强。由此可实现在以下要详细描述的方式中纤维引导边19可这样地构成,即它起到气流转向边缘的作用,以致吸入到吸槽16中并直接连接在纤维引导边19上的空气具有一个气流分量26,如图2中点划线所示,它在图2的正视图中对吸槽16的纤维引导边19向外横切地定向。以下将借助图3来解释本专利技术。该解释在意义上可转用在其它的实施例上,由此在后面仅需指出各个方案之间的一些区别。在此情况下考虑基本标记保持不变,而各个差别彼此通过小拉丁字母来表徵。例如图1及2中吸槽16在图3中用16a、在图4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在纺纱机上用于压缩纤维束的装置,具有:一个跟随在一个牵伸机构的变形区域后的压缩区域,一个通过压缩区域传送纤维束的透气的传送装置及一个配置给压缩区域的、基本上延伸在纤维束传送方向上并被传送装置覆盖的及由两个侧边限界的吸槽,其中一个侧边构成横切于传送装置运动方向地定位纤维束的倾斜纤维引导边,其特征在于:纤维引导边(19)这样地构成气流转向边,以致吸入到吸槽(16)中并直接连接在纤维引导边(19)上的空气具有一个气流分量(26),它在纤维束(2)的俯视图中对吸槽(16)的纤维引导边(19)向外横切地定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F施塔莱克
申请(专利权)人:里特机械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