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倍加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2189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织纤维加捻领域中的加捻装置。高倍加捻装置,其特征是:它主要由外锭装置、内锭装置、中间锭装置、支撑卷装机构、退纱导纱装置、外锭筒机构组成,内锭装置的上回转磁铁座锭杆(6)通过轴承支承于外锭装置的下锭杆(26)的上部,中间锭装置的静止支撑座(7)通过轴承支承于内锭装置的上回转磁铁座锭杆(6)上,支撑卷装机构的卷装支撑件(9)通过轴承支承于内锭装置的上回转磁铁座锭杆(6)上端部,退纱导纱装置的锭端导纱杆及导纱嘴(16)活套在支撑卷装机构的卷装支撑件(9)的上端,外锭筒机构位于内锭装置外侧,外锭筒机构的外锭筒(21)与机架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转一转给纱线加上4个捻回、结构简单的特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织纤维加捻领域中的加捻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高倍加捻锭子。
技术介绍
公知倍捻锭子,即锭子转一转,给纱线加上2个捻回,目前在纺纱工业已得到广泛应用。其主要缺陷有加工不同原料的纱线,必须采用不同结构尺寸的倍捻锭子,例如对化纤、真丝、棉纤的纱线进行捻线加工,应分别采用化纤、真丝、棉纤的倍捻锭子,即一种结构类型的倍捻锭子只能加工某一种原料的纱线,这显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倍捻锭子的应用,增加了制造、生产成本;为达到高的生产率,倍捻锭子必须采用高的工作转速(一般10000-15000rpm),这将增加能耗,加剧机器振动、噪声,提高锭子的设计制造要求和制造成本;倍捻锭子工作时,纱线产生大气圈,纱线张力大,易断头,影响产品质量,且须要专门的纱线张力调节器;产生飞花,污染工作环境。近年又出现3倍捻锭子,即锭子转一转,给纱线加上3个捻回。其优点是加捻效率较倍捻锭子有所提高,锭子实际工作转速较倍捻锭子有所降低;锭子工作时纱线不产生大气圈,纱线张力小,且有张力自调功能,断头率低等。其缺陷主要有锭子加捻工作时,锭子中的纱线卷装及锭子罩筒要随锭子一起高速回转,转动惯量大,且由于纱线卷装难以实现精密动平衡,锭子工作转速依然很高,必然产生较大的振动和噪声;加捻效率有待继续提高。近年人们注重高倍加捻机械的开发,浙江日发公司等也提出了四倍加捻锭子的设想,然而其结构过于复杂,难以制造和在生产实际中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一转给纱线加上4个捻回且结构简单的高倍加捻装置。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方式是高倍加捻装置,其特征是它主要由外锭装置、内锭装置、中间锭装置、支撑卷装机构、退纱导纱装置、外锭筒机构组成,内锭装置的上回转磁铁座锭杆6通过轴承支承于外锭装置的下锭杆26的上部,中间锭装置的静止支撑座7通过轴承支承于内锭装置的上回转磁铁座锭杆6上,支撑卷装机构的卷装支撑件9通过轴承支承于内锭装置的上回转磁铁座锭杆6上端部,退纱导纱装置的锭端导纱杆及导纱嘴16活套在支撑卷装机构的卷装支撑件9的上端,外锭筒机构位于内锭装置外侧,外锭筒机构的外锭筒21与机架固定连接,外锭装置、内锭装置转向相反。所述的外锭装置包括下带轮1、支撑梁2、外锭盘5、下锭杆26,下带轮1与下锭杆26固定连接,下锭杆26通过轴承支承于支撑梁2上,外锭盘5与下锭杆26固定连接;下锭杆26、外锭盘5开有导纱孔f-g-h,下锭杆26上开有通气孔s-g;下锭杆26上端部由轴承与上回转磁铁座锭杆6相连接,下锭杆26由轴承与内锭驱动盘3相连接,下带轮1与内锭驱动盘3的转向相反。所述的中间锭装置包括静止支撑座7、中间锭筒20、下部固定磁铁24,静止支撑座7由轴承与上回转磁铁座锭杆6相连接,中间锭筒20固连在静止支撑座7上,下部固定磁铁24固定在静止支撑座7的外边缘,在静止支撑座7上端还可安装卷装固定磁铁23,静止支撑座7上的卷装固定磁铁23与卷装支撑件9上的卷装固定磁铁23相互作用使卷装支撑件9静止。静止支撑座7的外边缘下部固定磁铁24与支架上的下部固定磁铁24相互作用使静止支撑座7及中间锭筒20静止。所述的中间锭装置主要由静止支撑座7、中间锭筒20、下部固定磁铁24、静止支撑套4组成,静止支撑座7由轴承与上回转磁铁座锭杆6相连接,中间锭筒20固连在静止支撑座7上,下部固定磁铁24固定在静止支撑座7的外边缘,在静止支撑座7上端还可安装卷装固定磁铁23,静止支撑套4通过轴承支承于下锭杆26上,静止支撑套4与静止支撑座7固定连接,静止支撑座7上的卷装固定磁铁23与卷装支撑件9上的卷装固定磁铁23相互作用使卷装支撑件9静止。所述的内锭装置包括内锭驱动盘3、上回转磁铁座锭杆6、上回转锭盘8、进纱导管22、驱动磁铁25,内锭驱动盘3通过轴承支承于下锭杆26上,内锭驱动盘3上固定有驱动磁铁25;上回转磁铁座锭杆6下部通过轴承支承于下锭杆26的上部,或者通过轴承支承于静止支撑套4上;上回转磁铁座锭杆6上部由轴承与卷装支撑件9的下部相连接,上回转磁铁座锭杆6下部固定有驱动磁铁25;上回转磁铁座锭杆6由轴承与静止支撑座7相连接,上回转磁铁座锭杆6与静止支撑座7之间有回转间隙;上回转锭盘8位于静止支撑座7上方并与静止支撑座7之间有间隙,上回转锭盘8与上回转磁铁座锭杆6固定连接,上回转锭盘8上固定有进纱导管22,进纱导管22、上回转锭盘8、上回转磁铁座锭杆6上设有导纱孔d-e-f),并与导纱孔f-g-h相通,内锭驱动盘3的驱动磁铁25带动上回转磁铁座锭杆6,二者一起回转。内锭驱动盘3与下带轮1的转向相反。如上所述的内锭装置,上回转锭盘8上固定有中间锭筒11或短中间筒30,中间锭筒11或短中间筒30的高度可以根据需要变化。如上所述的内锭装置,所述的进纱导管22可为短进纱导管29。可采用四个锭筒,即中间锭筒11、内锭筒12、中间锭筒20、外锭筒21;也可以只采用内锭筒12、中间锭筒20、外锭筒21。所述的支撑卷装机构包括卷装支撑件9、内锭筒12,卷装支撑件9的下部由轴承与上回转磁铁座锭杆6上部相连接,卷装支撑件9上固定有内锭筒12,卷装10放置在卷装支撑件9上并位于内锭筒12内。内锭筒12固连于卷装支撑盘9上,二者均静止不回转。如上所述的支撑卷装机构,卷装支撑件9的下端固定有卷装固定磁铁23,静止支撑座7上的卷装固定磁铁23与卷装支撑件9上的卷装固定磁铁23相互作用使卷装支撑件9静止。或者采用内锭筒12的上端固定有上部固定磁铁13,内锭筒12上的上部固定磁铁13与外锭筒21上的上部固定磁铁13相互作用使内锭筒12静止。所述的退纱导纱装置包括退纱架14、锭端导纱杆及导纱嘴16、张力机构,锭端导纱杆及导纱嘴16上设有张力机构,锭端导纱杆及导纱嘴16的一端套在卷装支撑件9的上端,锭端导纱杆及导纱嘴16的下部固定一退纱架14,锭端导纱杆及导纱嘴16上侧面开有斜孔,中心开有直孔,形成组合孔b-c,使纱线从卷装10上退解下来后从b处进入组合孔b-c,从c处出来后经d处进入进纱导管22或短进纱导管29的孔。退纱架14、锭端导纱杆及导纱嘴16、张力机构三者在退绕纱线28拖动下一同回转。如上所述的退纱导纱装置,张力机构为磁力式张力器,由上张力环17、张力调节磁铁18、下张力环19组成,上张力环17、下张力环19上分别固定有张力调节磁铁18,退纱架14与上张力环17固连,锭端导纱杆及导纱嘴16与上张力环17固连,锭端导纱杆及导纱嘴16与上张力环17空套在卷装支撑件9的上部,下张力环19与卷装支撑件9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调节上张力环17与下张力环19之间的间距即可调节纱线张力的大小。如前所述的退纱导纱装置,张力机构为弹簧式张力器27,弹簧式张力器27为现有技术,弹簧式张力器27固定在锭端导纱杆及导纱嘴16上。既可装磁力式张力器,也可装弹簧式张力器27。所述的外锭筒机构包括外锭筒21,外锭筒21固定在机架上,机架上安装有下部固定磁铁24,下部固定磁铁24位于外锭筒21外侧,导纱钩15固连在机架上。如上所述的外锭筒机构,上部固定磁铁13可以固连在外筒21上,也可固连在机器的机架上。本专利技术进行加捻工作时,待加捻的纱线卷装10放置在内锭筒12内,纱线28从卷装10上退解下来沿着a-b-c-d-e-f-g-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高倍加捻装置,其特征是:它主要由外锭装置、内锭装置、中间锭装置、支撑卷装机构、退纱导纱装置、外锭筒机构组成,内锭装置的上回转磁铁座锭杆(6)通过轴承支承于外锭装置的下锭杆(26)的上部,中间锭装置的静止支撑座(7)通过轴承支承于内锭装置的上回转磁铁座锭杆(6)上,支撑卷装机构的卷装支撑件(9)通过轴承支承于内锭装置的上回转磁铁座锭杆(6)上端部,退纱导纱装置的锭端导纱杆及导纱嘴(16)活套在支撑卷装机构的卷装支撑件(9)的上端,外锭筒机构位于内锭装置外侧,外锭筒机构的外锭筒(21)与机架固定连接,外锭装置、内锭装置转向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顺齐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