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屠建文专利>正文

贮纱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1816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贮纱筒,包括锭子转盘、可相对转动地同轴设置于所述的锭子转盘上的筒体、设置于所述的筒体内的导纱管和纱库管,所述的纱库管的内腔与导纱管的内腔相连通而构成纱线通道,所述的锭子转盘上具有与纱线通道相连通的出纱通道,所述的筒体的高度h为22~30厘米,所述的筒体的外径r为10~16厘米。由于增高了筒体的高度,减小了筒体的外径,故该贮纱筒应用于倍捻机上时,既可保证其内部的容量,又可减小纱线在筒体外侧绕筒体旋转的旋转半径,从而可减小纱线的离心力,以提高纱线的转速,大幅度降低捻纱机构的电量损耗,以节约使用成本,提高捻纱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倍捻机上的贮纱筒
技术介绍
现有的倍捻机上的贮纱筒包括锭子转盘、设置于锭子转盘上的贮纱筒体,锭子转盘上开有导纱口,贮纱筒体内具有导纱管,在实际应用时,绕有纱线的绕纱筒套在导纱管上,绕纱筒内还插有纱库管,纱线穿过纱库管、导纱管后从锭子转盘上的导纱口中穿出,然后经过锭子转盘和贮纱筒体的外表面后与另外的纱线合并而绕到其它绕纱筒上,在此过程中,锭子转盘绕固定轴心线转动,使得纱线随之转动而被捻绕。现有的贮纱筒的贮纱筒体的高度较低,而内径则较大,使得贮纱筒体的外径也比较长,由于捻纱过程中纱线须绕过贮纱筒体的外表面并围绕贮纱筒体转动,故纱线的旋转半径较大,使得纱线旋转时的离心力也比较大,导致纱线的转速难以提高,且在纱线旋转过程中所受的阻力也比较大,导致倍捻机的电耗量较高,造成使用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贮纱筒,其可减小纱线的旋转半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贮纱筒,包括锭子转盘、可相对转动地同轴设置于所述的锭子转盘上的筒体、设置于所述的筒体内的导纱管和纱库管,所述的纱库管的内腔与导纱管的内腔相连通而构成纱线通道,所述的锭子转盘上具有与纱线通道相连通的出纱通道,所述的筒体的高度h为22~30厘米,所述的筒体的外径r为10~16厘米。所述的筒体的高度h为23~26厘米。所述的筒体的外径r为12~15厘米。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由于增高了筒体的高度,减小了筒体的外径,故该贮纱筒应用于倍捻机上时,既可保证其内部的容量,又可减小纱线在筒体外侧绕筒体旋转的旋转半径,从而可减小纱线的离心力,以提高纱线的转速,大幅度降低捻纱机构的电量损耗,以节约使用成本,提高捻纱效率。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倍捻机中的实例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筒体的主视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主剖视图;其中1、筒体2、锭子转盘;3、出纱通道;4、纱线5、纱库管;6、绕纱筒7、转臂8、导纱槽;9、纱线通道10、导纱管。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附图1—附图3所示,一种贮纱筒,包括锭子转盘2、可相对转动地同轴设置于所述的锭子转盘2上的筒体1、设置于所述的筒体1内的导纱管10和纱库管5,所述的纱库管5的内腔与导纱管10的内腔相连通而构成纱线通道9,所述的锭子转盘2上具有与纱线通道9相连通的出纱通道3。参见附图3所示,在筒体1旋转的过程中,导纱管10的内腔与锭子转盘2上的出纱通道3始终相连通。在实际应用时,导纱管10上套绕纱筒6,绕纱筒6上绕有纱线4(通常为单股纱线),纱库管5的下部插在绕纱筒6的内腔中,在纱库管5的上部套有转臂7,转臂7的侧端部具有导纱槽8。纱线4穿过导纱槽8,然后从纱库管5的上端穿入纱库管5内,经过纱库管5和导纱管10后从锭子转盘2上的出纱通道3中穿出,再向上经过锭子转盘2和筒体1的外侧而被捻绕,参见附图1所示。捻纱时,锭子转盘2在驱动装置(常用机构,图中未显示)的驱动作用下转动,使得穿过出纱通道3的纱线4在锭子转盘2的带动下旋转,故使得纱线4在向上卷绕的同时自身还作旋转运动,从而实现捻纱操作。所述的筒体1的高度h为22~30厘米,所述的筒体1的外径r为10~16厘米。参见附图2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的筒体1的高度h为23~26厘米,所述的筒体1的外径r为12~15厘米。在保持筒体1的内部容量不变的前提下,增高筒体1的高度,即可减小筒体1的内径,从而可减小筒体1的外径,使得纱线4的旋转半径减小,从而既可缩短纱线4的旋转周期,又可减小纱线4在绕筒体1的外表面旋转时所受的摩擦力,可降低整个倍捻机的电耗,以降低使用成本。权利要求1.一种贮纱筒,包括锭子转盘(2)、可相对转动地同轴设置于所述的锭子转盘(2)上的筒体(1)、设置于所述的筒体(1)内的导纱管(10)和纱库管(5),所述的纱库管(5)的内腔与导纱管(10)的内腔相连通而构成纱线通道(9),所述的锭子转盘(2)上具有与纱线通道(9)相连通的出纱通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1)的高度h为22~30厘米,所述的筒体(1)的外径r为10~16厘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贮纱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1)的高度h为23~26厘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贮纱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1)的外径r为12~15厘米。全文摘要一种贮纱筒,包括锭子转盘、可相对转动地同轴设置于所述的锭子转盘上的筒体、设置于所述的筒体内的导纱管和纱库管,所述的纱库管的内腔与导纱管的内腔相连通而构成纱线通道,所述的锭子转盘上具有与纱线通道相连通的出纱通道,所述的筒体的高度h为22~30厘米,所述的筒体的外径r为10~16厘米。由于增高了筒体的高度,减小了筒体的外径,故该贮纱筒应用于倍捻机上时,既可保证其内部的容量,又可减小纱线在筒体外侧绕筒体旋转的旋转半径,从而可减小纱线的离心力,以提高纱线的转速,大幅度降低捻纱机构的电量损耗,以节约使用成本,提高捻纱效率。文档编号D01H7/02GK1844523SQ20061004011公开日2006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27日专利技术者屠建文 申请人:屠建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贮纱筒,包括锭子转盘(2)、可相对转动地同轴设置于所述的锭子转盘(2)上的筒体(1)、设置于所述的筒体(1)内的导纱管(10)和纱库管(5),所述的纱库管(5)的内腔与导纱管(10)的内腔相连通而构成纱线通道(9),所述的锭子转盘(2)上具有与纱线通道(9)相连通的出纱通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1)的高度h为22~30厘米,所述的筒体(1)的外径r为10~16厘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屠建文
申请(专利权)人:屠建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