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1294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纺织机,不需要将喷嘴体的空间部的直径增大到必要程度以上,并且旋转中反转的卷绕纤维之间不易彼此缠绕。设圆柱状空间部(43)的直径为T、喷气嘴(34)相对于与圆柱状空间部(43)的轴向正交的平面的倾斜角度为θ、从前罗拉对(22)所握持的卷绕纤维(46)被释放的握持点P到纱线通过孔(39)的入口的中心R的长度为L。那么,如果具有T≥Lcosθ/π的关系,则在反转时且在从圆柱状空间部(43)的轴向观察到的俯视图中,因旋转气流而反转的卷绕纤维(46)沿着圆柱状空间部(43)的周壁面、即喷嘴体(33)的内周壁44绕大致一周。因此,旋转中的卷绕纤维(46)不易相互缠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机,特别是利用旋转气流制造纺织纱线的纺织
技术介绍
利用旋转气流制造纺织纱线的纺织机,沿着由纤维束制造纺织纱线的送纱方向具有牵伸装置和纺织装置。纺织装置包括具有针 的针体、形成有纤维束被导入的空间部的喷嘴体、和插入该空间部 中的纺锤。在喷嘴体上形成有喷气嘴,其具有向上述空间部开口的 出口 。上述空间部的周壁即喷嘴体的内周壁向送纱方向下游侧扩大 倾斜为扩口状。在纺锤上,沿其轴向形成有空心的纱线通过孔,纺 锤的前端形成为圆锥台状。上述喷气嘴的出口的一部分设定在面对 反转室的位置上,上述反转室是针体与纺锤的前端之间的空间。在 这样构成的纺织机中,从喷气嘴向纺锤的前端部喷射空气,在形成 于喷嘴体与纺锤之间的空间即旋转气流产生室中产生旋转气流。通 过该旋转气流,从牵伸装置被送出并导入旋转气流产生室中的纤维 束的一部分的纤维即巻绕纤维反转,沿着喷嘴体的内周壁旋转。然 后,该巻绕纤维巻绕到被连续导入纱线通过孔中的纤维束的中'"、纤 维即芯纤维上,经由纱线通过孔制造纺织纱线(例如,参考专利文 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 - 19333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上述现有的纺织机中,为了有效地利用空气能量、有效地产 生旋转气流,旋转气流产生室狭窄地构成,相对于反转的巻绕纤维的纤维长度,有时旋转气流产生室部分的上述空间部的直径小。这 种情况下,反转的纤维彼此之间容易在旋转气流产生室中的旋转过 程中产生互相缠绕。如果反转的纤维彼此之间在旋转过程中缠绕, 则这些纤维的巻绕形态紊乱,容易被拉入纺锤的线通过孔内。这样 制造出来的纺织纱线产生不需要的凹凸,损坏了织物手感等纺织纱 线的物理性质。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 使旋转中的反转巻绕纤维之间不易产生相互缠绕的纺织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是一种纺织机,利用旋转气流使纤维束的一部分纤维旋转来制造纺织纱线,包括牵伸装 置,其具有一边握持纤维束一边将其送出的前罗拉对;以及相对于 牵伸装置设置在送纱方向下游侧的纺织装置,纺织装置包括喷嘴 体,该喷嘴体具有空间部并且形成有用于在所述空间部中产生旋转 气流的喷气嘴;纺锤,该纺锤插入空间部,并且形成有纺织纱线所 通过的纱线通过孔,空间部的周壁面的形状被形成为使得因旋转气 流而反转并且应成为巻绕纤维的纤维在反转时、且在从空间部的轴 向观察到的俯视图中,沿着周壁面大致绕一周或 一周以下。通过这样构成,在反转时、且在从空间部的轴向观察到的俯视 图中,因旋转气流而反转并应成为巻绕纤维的纤维在一根纤维中不 重叠。即,由于一根纤维不会沿着喷嘴体内周壁面跨一周以上地存 在,所以一根纤维的端部不会再次与该纤维产生干涉。因此不存在 纤维本身之间相互缠绕的问题。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的结构中,空间部形成 为圆柱状,设形成为圓柱状的空间部的直径为T、喷气嘴相对于与形 成为圓柱状的空间部的轴向正交的平面的倾斜角度为6 、从前罗拉 对的握持点到纱线通过孔的入口的中心的长度为L,则具有T》Lcos 6 /兀的关系。通过这样构成,在反转时、且在从空间部的轴向^L察到的俯一见 图中,因旋转气流而反转并应成为巻绕纤维的纤维沿着空间部的周壁面绕 一 周或者 一 周以下,所以减少了纤维彼此之间缠绕的概率。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1或2的专利技术的结构中,在纺织 装置中,导向部件支承体被设置在喷嘴体的送纱方向的上游侧,并 且,导向部件支承体具有导入通路,从前罗拉对被送出的纤维束 被导入该导入通路;导向部件,该导向部件的前端突出到空间部中, 以朝向纱线通过孔的入口 。通过这样构成,旋转的纤维的送纱方向下游侧的端部一边巻绕 到导向部件上一边受限制地被导入纱线通过孔。如上所述,技术方案l的专利技术中,由于在反转时、且在从空间 部的轴向观察到的俯视图中,因旋转气流而反转并应该成为巻绕纤 维的纤维在一根纤维中不重叠,所以旋转中的纤维彼此之间不易相 互缠绕。因而,能够制造手感好的纺织纱线。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除具有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效果外,在反转 时、且在从空间部的轴向观察到的俯视图中,因旋转气流而反转并 应该成为巻绕纤维的纤维沿着空间部的周壁面绕一周或者一周以 下,所以减少了纤维彼此之间缠绕的概率,纤维顺畅地旋转,并且 纤维彼此之间不易相互缠绕。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除具有技术方案1或者2的专利技术效果外, 由于旋转的纤维的送纱方向下游侧的端部一边巻绕到导向部件上一 边受限制地被导入纱线通过孔,所以能够减少不会成为纺织纱线的 废弃纤维。在上述那样现有的纺织装置中,为了稳定地产生旋转气流,相 对于与喷气嘴的轴向正交的平面上的喷气嘴的出口直径,需要将喷 嘴体的内周壁与纺锤的外周壁间的间隔设定为适当的大小。如果上 述间隔太大,则从喷气嘴喷射的空气会扩散,相反,如果上述间隔 太小,则空气会停滞或者产生逆流。如果不能稳定地产生旋转气流, 则反转的巻绕纤维难以均匀地巻绕到芯纤维上,结果,会制造出纱 线强力弱的纺织纱线。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纱装置,其中,喷嘴体的内周壁与纺锤的外周壁之间的间隔被设定为适当的 大小,能够使旋转气流稳定,制造具有规定纱线强力的纺织纱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是一种纺织装置,利用旋转气流使纤维束的纤维旋转来制造纺织纱线,包括喷嘴体,该 喷嘴体形成有空间部,且形成有喷气嘴,该喷气嘴从向所述空间部开口的出口喷射用于产生旋转气流的空气;纺锤,该纺锤的前端侧 从由纤维束制造纺织纱线的送纱方向的下游侧插入空间部,并且, 该纺锤形成有贯通送纱方向的纱线通过孔,喷嘴体的内周壁与纺锤 的外周壁之间的间隔在纺锤的轴向上的规定长度范围内被设定为定值,设定值的间隔为s、与喷气嘴的轴向正交的平面上的出口的直径 为D,则具有下述关系0.7D<S《1.3D。通过这样构成,在喷嘴体的内周壁与纺锤的外周壁之间旋转的 旋转气流变得难以扩散、停滞以及逆流,从而稳定。技术方案5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4的结构中,上述范围中的纺锤 和空间部的形状分别形成为圆柱状。通过这样构成,旋转气流顺畅地流动。技术方案6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4或5的结构中,上述规定长度 至少比纤维旋转的区域在纺锤的轴向上的长度大。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对旋转的整个纤维施加稳定的旋转气流。如上所述,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由于在喷嘴体的内周壁与纺锤的 外周壁之间旋转的旋转气流变得难以扩散、停滞以及逆流,从而稳 定,因此,纤维束的外侧纤维、即巻绕纤维的旋转也稳定。所以, 能够制造具有规定纱线强力的纺织纱线。技术方案5的专利技术除具有技术方案4的技术效果外,由于旋转 气流顺畅地流动,所以能够有效地产生旋转气流。技术方案6的专利技术除具有技术方案4或者5所述的技术效果外, 由于能够对旋转的整个纤维施加稳定的旋转气流,所以能够更有效 地产生旋转气 流。上述已有的纺织装置中,由于喷气嘴的出口的一部分面对上述反转室,所以刚刚从喷气嘴的出口喷射的空气的 一部分扩散到上述 反转室中。因此,对有助于旋转的成分减少,旋转气流的产生效率 降低。此外,由于构成为随着向下游侧的前进、上述旋转气流产生 室增大,所以,旋转气流容易紊流。本专利技术是为解决上述课题而作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 少旋转气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纺织机,利用旋转气流使纤维束的一部分纤维旋转来制造纺织纱线,包括:牵伸装置,其具有一边握持所述纤维束一边将其送出的前罗拉对;相对于所述牵伸装置设置在送纱方向下游侧的纺织装置,所述纺织装置包括:喷嘴体,该喷嘴体具有空间部并且形成有用于 在所述空间部中产生旋转气流的喷气嘴;纺锤,该纺锤插入所述空间部,并且形成有所述纺织纱线所通过的纱线通过孔,所述空间部的周壁面的形状被形成为使得因所述旋转气流而反转并且应成为卷绕纤维的所述纤维在反转时、且在从所述空间部的轴向观察到的俯视图 中,沿着所述周壁面大致绕一周或一周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横田至丰田贵大森田晃弘
申请(专利权)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