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船用救生设备速放阀门,其包括下阀体、下阀体下端设有吸气装置,吸气装置包括吸管,吸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上接头与下接头,下阀体内设有螺塞,螺塞与下阀体之间设有垫片,垫片与螺塞之间设有保险片;下阀体上端连接有上阀体,上阀体内设有阀杆,阀杆上设有弹簧,阀杆下端连接有撞针,撞针设置在螺塞内,撞针与保险片之间设有间距;阀杆上端设有压紧帽,压紧帽连接上阀体,阀杆贯穿压紧帽后连接有拉索组件;上阀体的侧壁上设有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船用救生设备速放阀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能够快速释放救生筏节约救援的时间,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用救生设备速放阀门
本技术涉及一种船用阀门,特别涉及一种船用救生设备速放阀门。
技术介绍
现阶段的几乎所有的大船在航行时都会配备有救生筏,救生筏能够在紧急情况时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的安全,通常情况下救生筏与船之间会设置一个释放装置,通过释放装置将救生筏释放,现阶段的释放装置多为机械结构,机械结构的释放装置的弊端在于释放速度较慢,当人们遇到紧急情况时没法仔细阅读释放装置的步骤,越是着急越容易出错,这样无形中就耽误了救援的时间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能够快速释放的船用救生设备速放阀门。【2】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船用救生设备速放阀门,其包括下阀体1、所述下阀体1中间设有通气孔101,所述通气孔101的上端设有第一放置腔102,所述下阀体1下端设有吸气装置,所述吸气装置包括吸管17,所述吸管17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上接头16与下接头18,所述上接头16连接所述通气孔101,所述第一放置腔102内设有螺塞4,所述螺塞4与所述下阀体1之间设有垫片2,所述垫片2与所述螺塞4之间设有保险片3,所述保险片3成圆心朝下的圆弧状设置;所述下阀体1上端连接有上阀体5,所述上阀体5与所述下阀体1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15,所述上阀体5上端设有工作室53,所述工作室53上设有环形孔55,所述工作室53下端设有第二放置腔54,所述第二放置腔54上连接有出气孔52,所述第二放置腔54位于所述螺塞4的上端,所述工作室53内设有阀杆7,所述阀杆7上设有弹簧12,所述阀杆7下端连接有撞针6,所述撞针6与所述阀杆7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13,所述撞针6向下依次贯穿所述工作室53与所述第二放置腔54后延伸至所述螺塞4内,所述撞针6与所述保险片3的上端面之间设有间距,所述撞针6与所述上阀体5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14,所述第三密封圈14位于所述环形孔55内;所述阀杆7上端设有压紧帽8,所述压紧帽8连接所述上阀体5,所述压紧帽8与所述上阀体5之间设有第四密封圈11,所述阀杆7贯穿所述压紧帽8后连接有拉索组件9,所述阀杆7与所述压紧帽8之间设有第五密封圈10;所述上阀体5的侧壁上设有凹槽51。进一步的,所述凹槽51共有两个且沿所述出气孔52对称分布。进一步的,所述凹槽51为V形槽,所述V形槽的夹角为30°且深度为0.5CM。进一步的,所述垫片2的材质为紫铜。进一步的,所述保险片3的材质为镍。进一步的,所述上接头16与所述通气孔101之间、所述下阀体1与所述上阀体5之间、所述压紧帽8与所述上阀体5之间、所述螺塞4与所述下阀体1之间均通过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间距大于2.5mm且小于5mm。进一步的,所述弹簧12压缩的行程大于所述间距且两者之间的差值大于等于5mm且小于等于10mm。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密封圈13与所述第五密封圈10均为O形密封圈。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圈15、所述第二密封圈13、所述第三密封圈14、所述第四密封圈11与所述第五密封圈10的材质均为丁腈橡胶。【3】有益效果本技术船用救生设备速放阀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能够快速释放救生筏节约救援的时间,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保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船用救生设备速放阀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船用救生设备速放阀门中下阀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船用救生设备速放阀门中上阀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B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船用救生设备速放阀门,其包括下阀体1、在下阀体1中间设有一个通气孔101,在通气孔101的上端设有一个第一放置腔102,在下阀体1下端设有吸气装置,吸气装置包括吸管17,吸管17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上接头16与下接头18,上接头16连接通气孔101,在本实施例中上接头16与通气孔101通过螺纹连接;在第一放置腔102内设有螺塞4,第一放置腔102与螺塞4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螺塞4中间为通孔结构,在螺塞4与下阀体1之间设有一个垫片2,垫片2的中间也设有通孔,在垫片2与螺塞4之间设有保险片3,保险片3成圆心朝下的圆弧状设置,为了保证使用寿命增强安全性能在本实施例中垫片2的材质为紫铜,保险片3的材质为镍;在下阀体1上端连接有上阀体5,下阀体1与上阀体5通过螺纹连接,在上阀体5与下阀体1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15,上阀体5上端设有工作室53,工作室53为台阶孔,在工作室53的小孔径段上设有一个环形孔55,在工作室53下端设有第二放置腔54,第二放置腔54上连接有一个出气孔52,第二放置腔54位于螺塞4的正上方,在工作室53的大孔径段内设有一个阀杆7,在阀杆7上套设有弹簧12,在阀杆7下端连接有一个撞针6,在撞针6与阀杆7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13,撞针6向下依次贯穿工作室53与第二放置腔54后延伸至螺塞4内,撞针6与保险片3的上端面之间设有间距,在本实施例中间距大于2.5mm且小于5mm;在撞针6与上阀体5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14,第三密封圈14位于环形孔55内;在阀杆7上端设有压紧帽8,压紧帽8通过螺纹连接上阀体5,压紧帽8与上阀体5之间设有第四密封圈11,阀杆7贯穿压紧帽8后连接有拉索组件9,阀杆7与压紧帽8之间设有第五密封圈10;在上阀体5的侧壁上设有凹槽51,在本实施例中凹槽51共有两个并且两个凹槽51沿出气孔52对称分布,凹槽51为V形槽,V形槽的夹角为30°并且深度为0.5CM;为了保证撞针6能够顺利的刺破保险片3在本实施例中弹簧12压缩的行程大于撞针6与保险片3的上端面之间设有间距并且两者之间的差值大于等于5mm且小于等于10mm;为了提高密封效果以及密封圈的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密封圈13与第五密封圈10均为O形密封圈,第一密封圈15、第二密封圈13、第三密封圈14、第四密封圈11与第五密封圈10的材质均为丁腈橡胶。下面结合本实施例中来详细阐述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在使用时需要将本阀门连接到救生筏的充装气瓶上,通过下接头18连接充装气瓶当遇到紧急情况时需要释放救生筏时首先拉出保险装置拉索组件9,通过拉索组件9将阀杆7下压使得撞针6能够快速刺破保险片3,刺破保险片3后充装气瓶内的压缩气体快速释放通过吸气装置以及下阀体1后进入出气孔52,大量的气体冲击后使得救生筏与船分离开。还需指出的是本阀门在使用时需要对其进行检测,首先螺塞4与下阀体1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的扭紧力不大于50N·m并且在20.6MPa下密封效果要良好不得出现泄漏的情况,下阀体1与上阀体5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的扭紧力不大于100N·m并且在19MPa下密封效果要良好不得出现泄漏的情况,拉索组件9开启的力矩为2N·m-15N·m,在做爆破实验时保险片3应在23.5MPa-27.5MPa的气压下安全爆破,并且不得有切口爆破与碎片脱落的现象。本技术船用救生设备速放阀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能够快速释放救生筏节约救援的时间,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保障。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用救生设备速放阀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阀体(1)、所述下阀体(1)中间设有通气孔(101),所述通气孔(101)的上端设有第一放置腔(102),所述下阀体(1)下端设有吸气装置,所述吸气装置包括吸管(17),所述吸管(17)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上接头(16)与下接头(18),所述上接头(16)连接所述通气孔(101),所述第一放置腔(102)内设有螺塞(4),所述螺塞(4)与所述下阀体(1)之间设有垫片(2),所述垫片(2)与所述螺塞(4)之间设有保险片(3),所述保险片(3)成圆心朝下的圆弧状设置;所述下阀体(1)上端连接有上阀体(5),所述上阀体(5)与所述下阀体(1)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15),所述上阀体(5)上端设有工作室(53),所述工作室(53)上设有环形孔(55),所述工作室(53)下端设有第二放置腔(54),所述第二放置腔(54)上连接有出气孔(52),所述第二放置腔(54)位于所述螺塞(4)的上端,所述工作室(53)内设有阀杆(7),所述阀杆(7)上设有弹簧(12),所述阀杆(7)下端连接有撞针(6),所述撞针(6)与所述阀杆(7)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13),所述撞针(6)向下依次贯穿所述工作室(53)与所述第二放置腔(54)后延伸至所述螺塞(4)内,所述撞针(6)与所述保险片(3)的上端面之间设有间距,所述撞针(6)与所述上阀体(5)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14),所述第三密封圈(14)位于所述环形孔(55)内;所述阀杆(7)上端设有压紧帽(8),所述压紧帽(8)连接所述上阀体(5),所述压紧帽(8)与所述上阀体(5)之间设有第四密封圈(11),所述阀杆(7)贯穿所述压紧帽(8)后连接有拉索组件(9),所述阀杆(7)与所述压紧帽(8)之间设有第五密封圈(10);所述上阀体(5)的侧壁上设有凹槽(5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用救生设备速放阀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阀体(1)、所述下阀体(1)中间设有通气孔(101),所述通气孔(101)的上端设有第一放置腔(102),所述下阀体(1)下端设有吸气装置,所述吸气装置包括吸管(17),所述吸管(17)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上接头(16)与下接头(18),所述上接头(16)连接所述通气孔(101),所述第一放置腔(102)内设有螺塞(4),所述螺塞(4)与所述下阀体(1)之间设有垫片(2),所述垫片(2)与所述螺塞(4)之间设有保险片(3),所述保险片(3)成圆心朝下的圆弧状设置;所述下阀体(1)上端连接有上阀体(5),所述上阀体(5)与所述下阀体(1)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15),所述上阀体(5)上端设有工作室(53),所述工作室(53)上设有环形孔(55),所述工作室(53)下端设有第二放置腔(54),所述第二放置腔(54)上连接有出气孔(52),所述第二放置腔(54)位于所述螺塞(4)的上端,所述工作室(53)内设有阀杆(7),所述阀杆(7)上设有弹簧(12),所述阀杆(7)下端连接有撞针(6),所述撞针(6)与所述阀杆(7)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13),所述撞针(6)向下依次贯穿所述工作室(53)与所述第二放置腔(54)后延伸至所述螺塞(4)内,所述撞针(6)与所述保险片(3)的上端面之间设有间距,所述撞针(6)与所述上阀体(5)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14),所述第三密封圈(14)位于所述环形孔(55)内;所述阀杆(7)上端设有压紧帽(8),所述压紧帽(8)连接所述上阀体(5),所述压紧帽(8)与所述上阀体(5)之间设有第四密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钟清,何梦佳,潘小明,王苗泉,何行成,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凯拓阀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