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传感器安装结构,包括:传感器,该传感器包括传感器壳体和至少一个伸出到传感器壳体外部的导管;压板,设置有至少一个导向孔;安装阀块,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孔,安装孔内配置有限位台;传感器壳体、压板和安装阀块通过紧固件紧固在一起,压板夹持在传感器壳体和安装阀块之间;导管的外端穿过导向孔后伸入到安装孔内,导管与安装孔之间套设有涨紧套,涨紧套的两端分别与压板和限位台抵压接触。本传感器安装结构密封效果优良,且不影响传感器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传感器安装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传感器
,尤其涉及一种传感器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固定与密封是传感器安装过程中的关建工序,固定与密封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传感器的性能指标及长期稳定性。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产品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传感器也不例外。做好传感器的固定与密封工作,是提高传感器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传感器一般包括传感器壳体和至少一个沿传感器壳体外部伸出的导管,在常规的使用中,要让被测对象内的介质(例如压缩空气)进入到传感器内部达到被测量的目的,一般通过使用软管直接插到传感器的导管上,因为导管的外径比软管的内径稍大,通过软管的弹性收缩作用,抱紧传感器的导管起到密封作用,然后对传感器的位置固定作用还需要外加螺丝进行固定。这样的缺陷是,这是一种管到管的连接方式,当传感器要安装在一种平面型的模块上时,这种软管连接的方式显然不实际,这样需要在平面模块上引出软管,然后软管再连接到传感器中,但是软管老化导致的弹性变弱会引起密封失效,并且软管折弯时会对传感器的导管产生转矩,产生的转矩通过导管作用在外壳上将对传感器内部的封装产生一种促使外壳和内部构件趋向脱离解体的应力,若应力长时间施加会引起传感器内部脱胶,引起传感器功能失效以及漏气、零点漂移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感器安装结构,其能够使得传感器安装于平面型的模块上,而且能够使传感器的密封效果优良,并且不影响传感器的使用性能,使得传感器能够处于最佳的安装状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传感器安装结构,包括:传感器,包括:传感器壳体,和至少一个伸出到所述传感器壳体外部的导管;压板,设置有至少一个导向孔;安装阀块,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配置有限位台;所述传感器壳体、压板和所述安装阀块通过紧固件紧固在一起,所述压板夹持在所述传感器壳体和所述安装阀块之间;所述导管的外端穿过所述导向孔后伸入到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导管与所述安装孔之间套设有涨紧套,所述涨紧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压板和所述限位台抵压接触。进一步地,所述涨紧套由橡胶或者塑料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包括两个导管。进一步地,所述压板具有平行设置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所述导向孔贯通所述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所述传感器壳体具有与所述第一平面相贴合的第一安装平台,所述安装阀块具有与所述第二平面相贴合的第二安装平台,所述安装孔开设在所述第二安装平台上。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壳体位于所述压板的第一平面的部分区域上;所述紧固件包括:穿设过所述传感器壳体、所述压板和所述安装阀块的第一紧固螺栓或第一紧固螺钉;穿设过所述压板和所述安装阀块的第二紧固螺栓或第二紧固螺钉。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安装阀块上开设至少一个带有限位台的安装孔,传感器上的至少一个导管依次穿设压板上的至少一个导向孔及安装阀块上的安装孔,并且在导管与安装孔之间套设有涨紧套,安装时,通过压板对涨紧套的一端的抵顶作用,而安装孔内的限位台对涨紧套的另一端的抵顶作用,如此,使得对涨紧套的轴向施加压紧力,采用涨紧套涨紧的方式,将传感器的导管在径向紧紧抱住同时安装孔的孔壁对导管在径向方向紧紧压住,被测介质被迫只能全部通过导管进入传感器内部,没有其他缝隙可以往外泄漏,起到极佳的密封效果,因为涨紧力是施加在传感器的导管的径向,传感器的导管的轴向没有势力,因此不会对传感器的导管产生转矩,因此就不会在传感器的封装内部产生应力,传感器内部的粘胶、芯体的固定等机构均不受外应力,因此使得传感器处于最优的安装状态。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传感器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述的传感器安装结构的分解图;图3为本图1所示的传感器安装结构的安装原理图。图中:1、传感器;11、导管;12、通孔;2、压板;21、第一通孔;22、第二通孔;23、导向孔;3、安装阀块;31、安装孔;32、第一螺纹孔;33、第二螺纹孔;4、涨紧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请参见图1-图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传感器安装结构,包括传感器1,该传感器1包括传感器壳体和至少一个伸出到传感器壳体外部的导管11;该导管11用于将被测介质引导至传感器1内部的敏感元件;压板2,设置有至少一个导向孔23;安装阀块3,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孔31,该安装孔31内配置有限位台。上述传感器壳体、压板2和安装阀块3通过紧固件紧固在一起,压板2夹持在传感器壳体和安装阀块3之间;导管11的外端穿过导向孔23后伸入到安装孔31内,导管11与安装孔31之间套设有涨紧套4,涨紧套4的两端分别与压板2和限位台抵压接触。请参见图3,利用上述传感器安装结构,安装时,通过压板2对涨紧套4的一端的抵顶作用,而安装孔31内的限位台对涨紧套4的另一端的抵顶作用,如此,使得对涨紧套4的轴向施加压紧力,采用涨紧套4涨紧的方式,将传感器1的导管11在径向紧紧抱住,同时安装孔31的孔壁对传感器1的导管11在径向方向紧紧压住,被测介质被迫只能全部通过导管11进入传感器1内部,没有其他缝隙可以往外泄漏,起到极佳的密封效果,因为涨紧力是施加在传感器1的导管11的径向,传感器1的导管11的轴向没有势力,因此不会对传感器1的导管11产生转矩,因此就不会在传感器1的封装内部产生应力,传感器1内部的粘胶、芯体的固定等机构均不受外应力,因此使得传感器1处于最优的安装状态。优选地,上述涨紧套4由橡胶或者塑料材料制成,例如可以为胶圈或者圆柱形胶套。需要说明的是,涨紧套4的材料为在有挤压力作用下能容易变形的材料,变形后起到抱紧导管的作用即可。另外,上述压板2具有平行设置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导向孔23贯通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传感器壳体具有与第一平面相贴合的第一安装平台,安装阀块3具有与第二平面相贴合的第二安装平台,安装孔31开设在第二安装平台上,如此,得以将传感器1安装于平面型的模块上。其次,传感器壳体位于压板2的第一平面的部分区域上;上述紧固件包括:依次穿设过传感器壳体、压板2和安装阀块3的第一紧固螺栓或第一紧固螺钉;依次穿设过压板2和安装阀块3的第二紧固螺栓或第二紧固螺钉,以将传感器壳体、压板2和安装阀块3紧固在一起。其中,安装阀块3及压板2均呈方形或者圆柱形,以方便制造。优选地,传感器1上开设有通孔12,与之相对应,上述安装阀块3的第二安装平台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32,该第一螺纹孔32的位置与传感器1上的通孔12的位置对应,上述压板2上开设有与第一螺纹孔32位置相对应的第一通孔21;第一紧固螺栓或第一紧固螺钉依次穿过传感器1上的通孔12、压板2上的第一通孔21,且第一紧固螺栓或第一紧固螺钉的螺纹端与安装阀块3的第二安装平台上的第一螺纹孔32螺纹连接,如此,实现传感器1、压板2以及安装阀块3之间的连接。优选地,安装阀块3的第二安装平台上还设置有第二螺纹孔33,压板2上设置有与第二螺纹孔33位置相对应的第二通孔22,第二紧固螺栓或第二紧固螺钉穿设过压板2上的第二通孔22,并第二紧固螺栓或第二紧固螺钉的螺纹端与安装阀块3的第二安装平台上的第二螺纹孔33螺纹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传感器,包括:传感器壳体,和至少一个伸出到所述传感器壳体外部的导管;压板,设置有至少一个导向孔;安装阀块,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配置有限位台。所述传感器壳体、压板和所述安装阀块通过紧固件紧固在一起,所述压板夹持在所述传感器壳体和所述安装阀块之间;所述导管的外端穿过所述导向孔后伸入到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导管与所述安装孔之间套设有涨紧套,所述涨紧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压板和所述限位台抵压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传感器,包括:传感器壳体,和至少一个伸出到所述传感器壳体外部的导管;压板,设置有至少一个导向孔;安装阀块,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配置有限位台。所述传感器壳体、压板和所述安装阀块通过紧固件紧固在一起,所述压板夹持在所述传感器壳体和所述安装阀块之间;所述导管的外端穿过所述导向孔后伸入到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导管与所述安装孔之间套设有涨紧套,所述涨紧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压板和所述限位台抵压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涨紧套由橡胶或者塑料材料制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安装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儒锋,萧琦,余迪超,姜德志,李波,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上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