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压控制机构和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90607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8 1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按压控制机构和容器,包括:按压盖(1)、按压管(2)、复位弹性件、活塞(4)、壳体(5);按压盖(1)具有相互连接的按压面(101)和骑跨面(102);按压面(101)、骑跨面(102)分别位于按压盖(1)的近端、远端;骑跨面(102)上的开槽(1021)骑跨在形状相匹配的按压管(2)上;复位弹性件位于活塞(4)的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按压稳定,各部件之间形状匹配,利于按压动作的导向与按压方向的约束。按压面的设置较为人性化,且配合承托面与夹持壁能够方便手部握持施力。

Press control mechanism and contain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ress control mechanism and a container, including a press cover (1), a press tube (2), a reset elastic piece, a piston (4), a shell (5), a press cover (1) having a pressing face (101) and a ride surface (102)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the press surface (101) and the ride surface (102) are located at the close end and the distal end of the press cover (1), respectively; the riding span (102) is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ess cover (1). The slotting (1021) is straddled on the shape matching pressure tube (2), and the reset elastic part is positioned outside the piston (4).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asonable structure, stable press and matching between components, which is favorable for restraints in the direction and pressing direction of pressing action. The setting of the pressing surface is more humanized, and the bearing surface and the clamping wall can be conveniently used for holding the force on the ha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按压控制机构和容器
本技术涉及机械控制装置,具体地,涉及按压控制机构和容器。
技术介绍
公开号为CN204751008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按压式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喷头、按压头以及吸管,所述的按压头设置在容器本体上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吸管设置在按压头的底部并延伸至容器本体的下部,所述的喷头设置在按压头的一侧边并与吸管相连通,所述的容器本体的底部采用平底式斜向凹槽。通过上述方式,由于容器本体的底部采用平底式斜向凹槽,同时平底式斜向凹槽上升15度角,下方是中空,而容器本体底部的支撑脚延伸到平底式斜向凹槽的底部周边在同一水平线上,即可支撑容器本体,可以最大限度地把残留在容器底部不容易被吸出来的内容物被吸出,充分利用,同时达到了节约环保的目的。但是该专利文献存在着按压结构不合理,按压不稳定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按压控制机构和容器。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按压控制机构,包括:按压盖、按压管、复位弹性件、活塞、壳体;按压盖具有相互连接的按压面和骑跨面;按压面、骑跨面分别位于按压盖的近端、远端;骑跨面上的开槽骑跨在形状相匹配的按压管上;复位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按压管,复位弹性件的另一端为相对于壳体的固定端,并且复位弹性件位于活塞的外部;按压盖、按压管内嵌在壳体的开口中。优选地,在按压面的近端设置有凹槽,凹槽的深度由远端向近端方向逐渐加深;凹槽的槽面为弧面,其中,所述弧面的边缘通过平滑面与按压面平滑连接。优选地,在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凸条。优选地,所述壳体在开口径向上的两侧分别具有承托面,所述承托面的内侧边缘沿轴向壳体的外部延伸出夹持壁。优选地,位于开口径向上的两侧的两个承托面所分别延伸出的夹持壁形成一对夹持壁,这一对夹持壁的前端为斜面,且一对夹持壁的斜面之间通过具有凹口的平坦面连接。优选地,所述复位弹性件包括外部弹簧;外部弹簧的一端套在按压管的外部,外部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活塞上,且套在活塞的外部。优选地,所述活塞内设置有内部弹簧,其中,所述内部弹簧被压缩在按压管与活塞的底部之间。优选地,还包括气门;所述活塞的底部设置活塞开口,该开口沿轴向贯穿所述活塞的底部;活塞开口的形状与气门相匹配;在内部弹簧的压迫下,气门能够封堵住活塞开口。优选地,还包括嘴塞;所述嘴塞包括握板部与基板部;握板部连接基板部;基板部的一面延伸出堵头;握板部与基板部所形成夹角朝向按压管的出口所述堵头嵌入在按压管的出口中。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容器,包括上述的按压控制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合理,按压稳定,各部件之间形状匹配,利于按压动作的导向与按压方向的约束。按压面的设置较为人性化,且配合承托面与夹持壁能够方便手部握持施力。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按压控制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按压控制机构中一部分部件之间的结构关系示意图。图3为按压控制机构中一部分部件之间的结构关系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图2、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按压控制机构,包括:按压盖1、按压管2、复位弹性件、活塞4、壳体5;按压盖1具有相互连接的按压面101和骑跨面102;按压面101、骑跨面102分别位于按压盖1的近端、远端;骑跨面102上的开槽1021骑跨在形状相匹配的按压管2上;复位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按压管2,复位弹性件的另一端为相对于壳体5的固定端,并且复位弹性件位于活塞4的外部;按压盖1、按压管2内嵌在壳体5的开口501中。尤其是骑跨面102由按压管2的倾斜段的上部延伸至倾斜段的左右两侧。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容器,其中,所述容器包括所述的按压控制机构。在按压面101的近端设置有凹槽1011,凹槽1011的深度由远端向近端方向逐渐加深;凹槽1011的槽面为弧面,其中,所述弧面的边缘通过平滑面1012与按压面101平滑连接。在所述凹槽1011内设置有凸条1013。尤其是凸条1013为防滑条。所述壳体5在开口501径向上的两侧分别具有承托面502,所述承托面502的内侧边缘沿轴向壳体5的外部延伸出夹持壁504。位于开口501径向上的两侧的两个承托面502所分别延伸出的夹持壁504形成一对夹持壁504,这一对夹持壁504的前端为斜面,且一对夹持壁504的斜面之间通过具有凹口5031的平坦面503连接。这样,拇指和中指能够拿捏住这一对夹持壁504,食指按压住按压面101。所述复位弹性件包括外部弹簧300;外部弹簧300的一端套在按压管2的外部,外部弹簧300的另一端固定在活塞4上,且套在活塞4的外部。所述活塞4内设置有内部弹簧401,其中,所述内部弹簧401被压缩在按压管2与活塞4的底部之间。所述按压控制机构还包括气门402;所述活塞4的底部设置活塞开口,该开口沿轴向贯穿所述活塞4的底部;活塞开口的形状与气门402相匹配;在内部弹簧401的压迫下,气门402能够封堵住活塞开口。所述按压控制机构还包括嘴塞6;所述嘴塞6包括握板部601与基板部602;握板部601连接基板部602;基板部602的一面延伸出堵头;握板部601与基板部602所形成夹角朝向按压管2的出口所述堵头嵌入在按压管2的出口中。以上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技术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按压控制机构和容器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按压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按压盖(1)、按压管(2)、复位弹性件、活塞(4)、壳体(5);按压盖(1)具有相互连接的按压面(101)和骑跨面(102);按压面(101)、骑跨面(102)分别位于按压盖(1)的近端、远端;骑跨面(102)上的开槽(1021)骑跨在形状相匹配的按压管(2)上;复位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按压管(2),复位弹性件的另一端为相对于壳体(5)的固定端,并且复位弹性件位于活塞(4)的外部;按压盖(1)、按压管(2)内嵌在壳体(5)的开口(501)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压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按压盖(1)、按压管(2)、复位弹性件、活塞(4)、壳体(5);按压盖(1)具有相互连接的按压面(101)和骑跨面(102);按压面(101)、骑跨面(102)分别位于按压盖(1)的近端、远端;骑跨面(102)上的开槽(1021)骑跨在形状相匹配的按压管(2)上;复位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按压管(2),复位弹性件的另一端为相对于壳体(5)的固定端,并且复位弹性件位于活塞(4)的外部;按压盖(1)、按压管(2)内嵌在壳体(5)的开口(501)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按压面(101)的近端设置有凹槽(1011),凹槽(1011)的深度由远端向近端方向逐渐加深;凹槽(1011)的槽面为弧面,其中,所述弧面的边缘通过平滑面(1012)与按压面(101)平滑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压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槽(1011)内设置有凸条(10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5)在开口(501)径向上的两侧分别具有承托面(502),所述承托面(502)的内侧边缘沿轴向壳体(5)的外部延伸出夹持壁(50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压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位于开口(501)径向上的两侧的两个承托面(502)所分别延伸出的夹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英勇汤礼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创育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