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玉民专利>正文

Cu-64标记的Hsp90抑制剂胰腺癌诊疗一体化分子探针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389453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8 14: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Cu‑64标记的Hsp90抑制剂胰腺癌诊疗一体化分子探针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⑴将水溶性修饰的NOTA‑PEG24‑Dimer‑Sansalvamide A多肽溶解于乙腈,配制成浓度为1μg/μL的多肽溶液;⑵在64CuCl2中加入乙酸氨缓冲液进行反应,得到反应液64Cu(OAc)2;⑶将多肽溶液加入到反应液64Cu(OAc)2中加热,并在加热的过程中持续震荡,得到产物64Cu‑NOTA‑PEG24‑Dimer‑San A;⑷产物64Cu‑NOTA‑PEG24‑Dimer‑San A除去溶剂后经磷酸盐缓冲液溶解、滤膜过滤除菌,即得64Cu标记的备用胰腺癌分子探针64Cu‑NOTA‑PEG24‑Dimer‑San A。本发明专利技术64Cu‑NOTA‑PEG24‑Dimer‑San A环肽分子探针具有实现胰腺癌特异性诊断与治疗一体化的潜力。

Preparation of Cu-64 labeled Hsp90 inhibitor integrated molecular probe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ncreatic cance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an integrated molecular prob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ncreatic cancer with a Cu 64 labeled Hsp90 inhibitor, which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a water-soluble NOTA PEG24 Dimer Sansalvamide A polypeptide is dissolved in acetonitrile, and a polypeptide solution with a concentration of 1 mu g/ mu L is prepared; (2) adding ammonia acetate to 64CuCl2 is slow. The liquid was reacted with the reaction solution 64Cu (OAc) 2; (3) the peptide solution was heated in the reaction liquid 64Cu (OAc) 2, and during the heating process, the product 64Cu NOTA PEG24 Dimer Dimer San A was obtained, and the product was dissolved in 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 and filter membrane filtration after removing solvent. For the elimination of bacteria, the 64Cu labeled molecular probe for pancreatic cancer is 64Cu NOTA PEG24 PEG24 Dimer San A. The 64Cu NOTA PEG24 Dimer Dimer San peptide molecular probe has the potential to integrate the specific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ncreatic canc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Cu-64标记的Hsp90抑制剂胰腺癌诊疗一体化分子探针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探针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Cu-64标记的Hsp90抑制剂胰腺癌诊疗一体化分子探针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被称为“癌王”,其中位生存期低于6个月,总的5年生存率低于6%,仅10%的患者适合手术治疗,其预后差与该病恶性度高、早期诊断困难以及缺乏有效的抗癌药物密切相关。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胰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其将成为未来几年我国一个主要的健康问题。目前,胰腺癌的常规影像诊断有超声(包括内镜超声)、CT以及MRI,然而这些结构影像对胰腺癌诊断特异性差,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尤其是慢性肿块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是影像医学与临床医学长期以来亟待解决的难题。PET/C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CT)是21世纪产生的分子影像学新技术,其被誉为探测肿瘤的“雷达”,肿瘤诊断的“福尔摩斯”。巧妙的将PET的功能影像与CT的解剖影像融合,二者优势互补。与单纯结构影像不同的是PET/CT显像需要体内注射放射性药物。18F-FDG(18F-2-氟-2脱氧-D-葡萄糖)是葡萄糖分子的类似物,该显像剂是目前全球使用最广泛的显像剂,18F因其适量的能量(511KeV)及半衰期(109.8min)也成为PET/CT最常用的正电子放射性核素。天然的葡萄糖进入细胞后可以被己糖激酶Ⅱ催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继而在相应酶的催化下转变为丙酮酸,再参与三羧酸循环最后变成水和二氧化碳。18F-FDG是2-位碳原子上的羟基被18F取代的D-葡萄糖的类似物。18F-FDG由于与天然的葡萄糖的化学结构相似,因此也能通过与葡萄糖相同的转运载体Glut-1转运入细胞,在胞浆内被己糖激酶Ⅱ催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但是18F-FDG却不能被特异的果糖-1-磷酸酶识别和催化,因而无法生成相应的二磷酸己糖参加有氧和无氧糖代谢。由于6-磷酸-18F-FDG带负电荷,不能反向通过细胞膜离开细胞。所以6-磷酸-18F-FDG最后停留、集聚在肿瘤细胞的胞浆内。通过PET显像仪探测18F湮灭辐射后发射的高能γ光子,再经过计算机的处理,就可以获得反映体内葡萄糖代谢状态和水平的18F-FDG的分布影像。18F-FDGPET/CT的临床应用,大大提高了肿瘤诊断的准确性。其主要优势在于肿瘤的TNM分期、疗效评估、复发监测以及肿瘤原发灶的探查,但18F-FDG是一种肿瘤非特异性的显像剂,在肿瘤鉴别诊断方面存在不足,对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也存在假阳性与假阴性从而导致良恶性诊断的误诊与漏诊。18F-3'-脱氧-3'-L氟代胸苷(18F-FLT)是一种肿瘤增殖性显像剂。18F-FLT是胸苷的类似物,可被细胞摄取作为合成DNA的原料,故该显像剂可以评估和量化细胞增殖活动。很多临床研究评估了18F-FLTPET/CT在胰腺癌诊断中的潜力,到目前为止,没有研究表明18F-FLT在胰腺癌的诊断中比18F-FDG更有优势。总体而言,18F-FLT在大多数肿瘤中的摄取低于18F-FDG。为了克服上述显像剂的不足,基于抗体的显像剂应运而生。如124I标记的CA199抗体片段,64Cu标记的单克隆抗体MAb159,89Zr标记的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抗体(Insulin-likegrowthfactor-1receptor,IGF-1R)以及64Cu标记的组织因子单克隆抗体ALT-836等进行胰腺癌的分子影像诊断。但放射免疫显像不论是使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单克隆抗体或者其片段,均存在分子量较大,血液清除缓慢(4~20h),在较短时间内难以得到较高的肿瘤/非肿瘤(T/NT)比值的问题;再者,CA199是胰腺癌非特异性抗原,在胰腺炎性病变中亦有明显表达。受体显像所用的标记配体分子量小、血液清除快、组织穿透力强、T/NT比值高、无免疫原性,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准确性好等优点,是分子影像最活跃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多肽作为小分子配体标记探针除上述诸多的优势外,还有合成成本相对低廉、容易化学修饰的优点。目前,多肽标记的胰腺癌探针多针对胰腺癌细胞高表达的靶点—整合素αvβ6以及αvβ3。热休克蛋白90(heartshockprotein90,Hsp90)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有特殊分子伴侣功能的蛋白,分子量约为83~90KDa。Hsp90含有三个高度保守的结构域:即N端三磷酸腺苷结合域、中间结构域、C末端结构域,以同源二聚体形式存在,主要与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调控相关。研究证实,Hsp90在包括胰腺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中异常高表达,是正常细胞的2~10倍,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分级、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Hsp90在肿瘤细胞质中被激活并定位到细胞表面,而在正常细胞中仅驻留在细胞质中。因此,Hsp90作为一潜在的肿瘤治疗研究靶点日益受到关注,也为其成为靶标的分子影像研究奠定了基础。SansalvamideA(简称SanA)是1999年由美国Belofsky等从海洋菌属Fusarium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由两个亮氨酸、一个缬氨酸、一个苯丙氨酸和一个α-羟基异己酸组成的环五肽酯类化合物,具有很高的亲脂性及显著的抗肿瘤能力,其对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60种恶性肿瘤细胞系具有显著的抗增殖活性,对包括胰腺癌细胞系在内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治疗靶向性。将SanA分子中的酯键改造成酰胺键,所得化合物为环五肽(称SanA环肽)。研究发现,利用氟、氯、甲氧基等基团取代SanA环肽分子中苯环对位氢原子,所得SanA环肽衍生物的抗肿瘤生物活性明显优于SanA。SanA及其衍生物抗胰腺癌活性的研究,国内尚属空白,而国外研究较多。有学者认为SanA具有杀死多种胰腺癌细胞系的重要作用。它的衍生物具有独特的抗癌特性,并与目前抗胰腺癌的药物没有结构同源性。PanPS等合成了31种SanA环肽衍生物,对两种胰腺癌细胞系(分别是PL45和BxPC-3)的抗癌活性进行了研究,其中6种衍生物的抗胰腺癌效果是临床常用药物如(如,5-FU)的140多倍,而正常细胞对其则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到目前为止,合成的SanA环肽衍生物有100余种,其抗肿瘤活性差别明显。大量对SanA环肽衍生物构效关系的研究发现,为保证其较高的抗癌活性,该衍生物必须含有两个连续D-氨基酸和/或N-甲氧基。Pan等合成了78种SanA环肽衍生物,其中第1号衍生物(简称DiamerSanA),显示出最强的抗胰腺癌(PL45)活性,对胰腺癌PL45细胞的半数抑制率(IC50)仅为1-20nM,是报道的抗胰腺癌活性最强的SanA环肽衍生物。64Cu(T1/2=12.7h)被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称为“新兴PET核素”,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18F等PET核素相比,64Cu具有相对较长的半衰期(T1/2=12.7h),可进行较长时间的显像研究,并且便于核素中长程的运输。64Cu同时发射有β+电子(17%)和β-电子(39%),可以同时用于PET成像和放射性治疗,有望集中放射性核素的诊疗一体化研究。目前抗胰腺癌的一线药物吉西他滨(Gemcitabine),其在改善胰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方面均优于5-Fu,中位生存期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Cu-64标记的Hsp90抑制剂胰腺癌诊疗一体化分子探针的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1.Cu‑64标记的Hsp90抑制剂胰腺癌诊疗一体化分子探针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⑴将水溶性修饰的NOTA‑PEG24‑Dimer‑Sansalvamide A多肽溶解于乙腈,配制成浓度为1 μg/μL的多肽溶液;所述水溶性修饰的NOTA‑PEG24‑Dimer‑Sansalvamide A多肽的序列为:Cyclo[4Aph(NOTA‑PEG24)‑Leu‑Leu‑DVal‑DLeu‑Phe‑Leu‑Leu‑DVal‑DLeu],其结构式为:

【技术特征摘要】
1.Cu-64标记的Hsp90抑制剂胰腺癌诊疗一体化分子探针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⑴将水溶性修饰的NOTA-PEG24-Dimer-SansalvamideA多肽溶解于乙腈,配制成浓度为1μg/μL的多肽溶液;所述水溶性修饰的NOTA-PEG24-Dimer-SansalvamideA多肽的序列为:Cyclo[4Aph(NOTA-PEG24)-Leu-Leu-DVal-DLeu-Phe-Leu-Leu-DVal-DLeu],其结构式为:;⑵在37~111MBq的64CuCl2中加入300μL0.1M且pH=5.5的乙酸氨缓冲液进行反应,得到反应液64Cu(OAc)2;⑶将5~10μg所述多肽溶液加入到所述反应液64Cu(OAc)2中,于45℃加热45min,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民王晓慧陈凯
申请(专利权)人:李玉民王晓慧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