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池及水产养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79229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7 1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池及水产养殖设备,包括养殖池外体,养殖池外体包括支座体和养殖袋,支座体设有安装腔,养殖袋设有养殖池腔,且养殖袋的侧壁开设有排水口;及养殖池内体,养殖池内体设置于养殖池腔内,且养殖池内体包括设置于养殖池腔的腔壁上的安装体、设置于安装体上并位于养殖池腔的底壁的增氧管组、及设置于安装体上并位于增氧管组上方的填料组件,填料组件包括纵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底栖体。如此不仅可以避免在养殖池底部建造排水结构,降低排水成本,同时有利于提高排污能力,净化养殖水体环境;便于对虾等底栖习性的水产品栖息存活,以利于实现立体化分层养殖,提高养殖密度同时保证养殖效果。

Aquaculture pool and aquaculture equipmen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quaculture pool and aquaculture equipment, including the outer body of the aquaculture pool. The outer body of the aquaculture pool comprises a bearing body and a breeding bag, a bearing body has an installation cavity, a aquaculture bag is provided with a aquaculture chamber, and a drainage mouth is provid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culture bag, and the inner body of the aquaculture pool is set in the aquaculture pool. The inner body of the aquaculture pool includes an installation on the cavity wall of the aquaculture chamber, an oxygen increasing tube set on the installation body and at the bottom wall of the aquaculture chamber, and a packing assembly set on the mounting body and above the oxygen increasing tube group, and the packing assembly includes two benthos in the longitudinal interval. So it can not only avoid the construction of drainage structure at the bottom of the aquaculture pool, reduce the cost of drainage, but also help to improve the capacity of the sewage and purify the environment of the aquaculture water, and facilitate the survival of the aquatic products of the benthic habits, such as shrimp,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tereoscopic stratified aquaculture, improve the breeding density and ensure the breeding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产养殖池及水产养殖设备
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特别是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池及水产养殖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水产行业中通常采用传统的循环水养殖池进行水产品养殖,使用时间一长,导致池底会积累较多的残饵粪便,影响养殖环境。介于此,该类型的养殖池的排水口通常设计在池底中部,并采用过滤装置、排水管等的排水结构,导致基建及养殖成本高、安装难度大,同时排水时需要将池内产品清空,导致排水不便。此外,为了保证养殖效果,仅仅是在池内安装简单的增氧设备,然而针对对虾等底栖习性的产品,其会大量聚集在池底与残饵粪便夹杂在一起,不仅无法充分获取养殖水内氧气,无法实现养殖效果佳的立体化分层养殖,因而导致养殖密度有限,同时养殖水体环境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有必要提供一种水产养殖池及水产养殖设备,能够实现底栖习性水产品的立体化分层养殖,提高养殖密度同时保证养殖效果,此外还能够简化排水结构,提高排污性能,净化养殖水体环境,降低养殖成本。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水产养殖池,包括:养殖池外体,所述养殖池外体包括支座体和养殖袋,所述支座体设有安装腔,所述养殖袋设置于所述支座体上并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时,所述养殖袋设有养殖池腔,且所述养殖袋的侧壁开设有用于与外部排水管连接的排水口;及养殖池内体,所述养殖池内体设置于所述养殖池腔内,且所述养殖池内体包括设置于所述养殖池腔的腔壁上的安装体、设置于所述安装体上并位于所述养殖池腔的底壁的增氧管组、及设置于所述安装体上并位于所述增氧管组上方的填料组件,所述填料组件包括纵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底栖体;其中,所述增氧管组用于与外部供氧气管接通,所述养殖池腔用于与外部进水管接通。应用上述水产养殖池进行水产品养殖时,可在养殖场地将支座体组装好,之后将养殖袋安装到支座体的安装腔内从而可以快速形成养殖池腔,如此可消除传统养殖池基建费用和养殖成本高的缺陷;紧接着将养殖池内体组装到养殖池腔内,最后将增氧管组与外部供氧气管接通,打开外部进水管向养殖池腔内通入养殖水。此时,由于增氧管组设置在安装体上并位于养殖池腔的底壁处,使得排出的氧气在防止悬浮污物下沉的同时,还能够搅动起池底沉淀的残饵粪便,从而能够从安装在养殖袋侧壁上的排水口中的排水管内排出,如此不仅可以避免在养殖池底部建造排水结构,降低排水成本,同时有利于提高排污能力,净化养殖水体环境;此外,由于在安装体上设置有填料组件,填料组件由纵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底栖体组成,如此便于对虾等底栖习性的水产品栖息存活,以利于实现立体化分层养殖,提高养殖密度同时保证养殖效果。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括多个所述填料组件,多个所述填料组件均匀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体上,且多个所述填料组件均包括纵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所述底栖体。如此能够进一步提升分层立体养殖体系的容量,提高养殖池的养殖密度,进而提升单个养殖池的经济效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填料组件包括挂设于所述安装体上的承载件、及间隔设置于所述承载件上的多个所述底栖体;所述底栖体为生物填料盘,所述底栖体包括盘本体、及沿周向间隔挂设于所述盘本体边缘的多个净化件。如此承挂件能够对多个底栖体进行支撑固定;此外优选底栖体为生物填料盘,并使生物填料盘设计成盘本体与多个净化件的结构,能够使养殖水中的微生物更多的结合,从而增大与污水的表面接触,进而提升对污水的降解处理效能,提供更加舒适、干净的水体养殖环境。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增氧管组包括第一增氧气管和第二增氧气管,所述安装体包括同轴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均包括设置于所述养殖池腔的底壁上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一支撑架纵向间隔且相对设置的第一悬挂架、及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一悬挂架之间的至少两个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增氧气管和所述第二增氧气管分别一一对应地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架上。如此至少两个第一支撑杆对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连接固定,因而能够形成稳固的安装体结构,且整体连接强度高,结构简单,装拆方便;此外,通过将第一增氧气管和第二增氧气管分别安装到两个第一支撑架上,不仅能够提高对池内养殖水体的供氧量,确保水产品具有足够的氧分;同时能够进一步防止悬浮污物下沉、将池底沉积的残饵粪便搅动浮起,避免池底存在清洁死角,提升养殖池的排污能力。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体还包括支撑连接体,所述支撑连接体连接于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之间。如此能够使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稳固连接,提升安装体的整体结构强度及使用可靠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多个绑定件,所述支座体包括用于落地设置的第二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纵向间隔且相对设置的第二悬挂架、及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悬挂架之间的至少两个第二支撑杆;所述养殖袋靠近袋口处沿周向开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挂孔、及一一对应地嵌固于所述挂孔内的多个固定环,所述绑定件一一对应地穿设于所述固定环并与所述第二悬挂架绑接固定。如此,至少两个第二支撑杆能够形成第二支撑架与第二悬挂架的纵向间隔连接固定,提升支座体的整体结构强度;此外,通过绑定件一一对应地穿设于固定环并与第二悬挂架绑接固定,能够实现养殖袋快速、牢固的安装到支座体上,且该连接结构简单,制造及使用成本低,装拆便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悬挂架均包括锁紧件、第一拼接架和第二拼接架,所述第一拼接架的端部开设有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二拼接架的端部开设有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二支撑杆开设有第三装配孔,所述锁紧件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二装配孔和所述第三装配孔内。如此将第二支撑架和第二悬挂架设计成可拆分的、体积较小的第一拼接架和第二拼接架,更加方便运输、安装,有利于降低运输存储成本,同时降低安装难度;此外,安装时通过将锁紧件依次穿设于第一装配孔、第二装配孔和第三装配孔内,能够快速使第一拼接架和第二拼接架拼装形成第二支撑架和第二悬挂架,同时使第二支撑架和第二悬挂架与第二支撑杆装配固定,安装方式简单、快捷,且连接强度高。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围挡架,所述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悬挂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围设形成容置腔,所述围挡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架和/或所述第二悬挂架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杆上并位于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围挡架与所述养殖袋抵接。如此通过围挡架与养殖袋抵接,能确保养殖袋能通入养殖水时不发生形变,确保使用性能。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水产养殖设备,其包括设有供氧气管的供气装置、设有进水管的供水装置、设有排水管的污水处理装置和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水产养殖池,所述供氧气管与所述增氧管组接通,所述进水管伸入所述养殖池腔内,所述排水管穿过所述排水口伸入所述养殖池腔内的养殖水中。应用上述水产养殖设备进行水产品养殖时,可在养殖场地将支座体组装好,之后将养殖袋安装到支座体的安装腔内从而可以快速形成养殖池腔,如此可消除传统养殖池基建费用和养殖成本高的缺陷;紧接着将养殖池内体组装到养殖池腔内,最后将增氧管组与外部供氧气管接通,打开外部进水管向养殖池腔内通入养殖水。此时,由于增氧管组设置在安装体上并位于养殖池腔的底壁处,使得排出的氧气在防止悬浮污物下沉的同时,还能够搅动起池底沉淀的残饵粪便,从而能够从安装在养殖袋侧壁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水产养殖池及水产养殖设备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产养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池外体,所述养殖池外体包括支座体和养殖袋,所述支座体设有安装腔,所述养殖袋设置于所述支座体上并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时,所述养殖袋设有养殖池腔,且所述养殖袋的侧壁开设有用于与外部排水管连接的排水口;及养殖池内体,所述养殖池内体设置于所述养殖池腔内,且所述养殖池内体包括设置于所述养殖池腔的腔壁上的安装体、设置于所述安装体上并位于所述养殖池腔的底壁的增氧管组、及设置于所述安装体上并位于所述增氧管组上方的填料组件,所述填料组件包括纵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底栖体;其中,所述增氧管组用于与外部供氧气管接通,所述养殖池腔用于与外部进水管接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产养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池外体,所述养殖池外体包括支座体和养殖袋,所述支座体设有安装腔,所述养殖袋设置于所述支座体上并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时,所述养殖袋设有养殖池腔,且所述养殖袋的侧壁开设有用于与外部排水管连接的排水口;及养殖池内体,所述养殖池内体设置于所述养殖池腔内,且所述养殖池内体包括设置于所述养殖池腔的腔壁上的安装体、设置于所述安装体上并位于所述养殖池腔的底壁的增氧管组、及设置于所述安装体上并位于所述增氧管组上方的填料组件,所述填料组件包括纵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底栖体;其中,所述增氧管组用于与外部供氧气管接通,所述养殖池腔用于与外部进水管接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产养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所述填料组件,多个所述填料组件均匀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体上,且多个所述填料组件均包括纵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所述底栖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产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组件包括挂设于所述安装体上的承载件、及间隔设置于所述承载件上的多个所述底栖体;所述底栖体为生物填料盘,所述底栖体包括盘本体、及沿周向间隔挂设于所述盘本体边缘的多个净化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产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管组包括第一增氧气管和第二增氧气管,所述安装体包括同轴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均包括设置于所述养殖池腔的底壁上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一支撑架纵向间隔且相对设置的第一悬挂架、及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一悬挂架之间的至少两个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增氧气管和所述第二增氧气管分别一一对应地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架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产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体还包括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肇敏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旦汀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