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温灭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378712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7 11:47
一种中温灭菌方法,先准备培养料;灭菌剂用量根据不同菌类及配伍,先将灭菌剂与石膏一起加到麸皮里混均,再与木屑混均,最后加水反复充分将培养料混均;让药剂均匀分布到全部培养料是关键。然后装袋灭菌,灭菌时,用触头温度计插在低温区的菌棒内10公分,测量培养料温度;温度与灭菌时间控制根据灭菌灶的保温性能决定,保温性能略差的,温度达80℃后保持8小时、或达90℃后保持6小时、或达100℃后保持2小时,即可停火,停火后再闷灶10小时以上,然后可以开灶出棒;保温性能较好的灭菌灶,在前面基础上,可减少两小时的保持时间;采用压力容器灭菌的,可采用微压灭菌方案:料温升到100‑105℃后,保持5小时,即行开灶散温并拿出菌棒。

Medium temperature sterilization method

A medium temperature sterilization method, first preparation of culture material; the dosage of sterilizer according to different fungi and compatibility, first mixing the sterilizer and gypsum together in the bran, and then mixing with the wood chips, and adding water again and again to mix the culture material again and again; it is the key to make the medicament evenly distributed to all the culture material. Then bag sterilization, sterilizing, using the contact thermometer inserted in the low temperature zone for 10 centimeters, measure the temperature of the culture material, temperature and sterilization time control according to the thermal insul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sterilization range, the thermal insulation performance is slightly poor, the temperature reaches 80 degrees after 8 hours, or 90 degrees after 6 hours, or 100 degrees after 2 hours, The fire can be stopped for more than 10 hours after the cease-fire, and then the stove can open the stove. The sterilization stove with good thermal insulation can reduce the holding time of two hours on the basis of the front. The sterilization of the pressure vessel can use the micro pressure sterilization scheme: after the temperature rises to 100 105 degrees C, the temperature can be kept for 5 hours, that is to open the stove and take the warm and take the temperature. A sti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温灭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中温灭菌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在培养料灭菌过程,当料温升至中温区间(约35—65℃)时,杂菌迅速大量繁殖,造成几方面的负面影响:1.营养物质的消耗;2.培养料酸化;3.抗菌素浓度增加;4.细菌芽孢基数增加。然而目前的灭菌方式为1.常压灭菌,培养料放在常压灶内或简易棚布覆盖,进行长时间的灭菌,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2.高压灭菌,放在高温高压的灭菌容器内杀菌,设备成本高,且可能造成菌袋高温熔化,并破坏培养料中维生素等活性成分。中温灭菌即可是常压灭菌的一种,又可以是(100—105℃)微压灭菌,其共同特点是料温上升到中温区间时,培养料受到化学试剂保护,杂菌不能大量繁殖;而到高温区间时,化学试剂加强灭菌能力,而培养料冷却至常温后,药剂又恢复到非抑菌状态,有利于食用菌菌丝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中温灭菌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中温灭菌方法,其步骤如下:一、培养料的准备培养料要求培养料混合拌料后无结块,不使用石灰等碱性辅料;二、灭菌剂的用量灭菌剂用量根据不同菌类及配伍,添加灭菌剂比例为干培养料重的0.15%——0.6%;三、灭菌剂的使用可采用固体稀释法:先将灭菌剂与石膏一起加到麸皮里混均,再与木屑混均,最后加水反复充分将培养料混均;也可以直接仔细搅拌到均匀。让药剂均匀分布到全部培养料是关键。四、装袋灭菌(1)装袋后要求及时灭菌,灭菌前菌棒堆放在低温环境中,避免培养料发酵变酸胀气,(2)菌棒放入灭菌装置中灭菌,菌棒紧密墙式或货架分层叠放,菌棒叠堆不要太紧,菌棒间留有空隙,有利于升温。(3)加热要先猛后松,用最短的时间上达到高温,然后恒温保温;五、温度掌握:用触头温度计,插在底下蒸汽最不容易到达的相对低温区的菌棒内10公分,测量培养料温度温度与灭菌时间关系如下:温度与灭菌时间的控制可根据灭菌灶的保温性能决定,保温性能略差的,温度达80℃后保持8小时、或达90℃后保持6小时、或达100℃后保持2小时,即可停火,停火后再闷灶10小时以上,然后可以开灶出棒;保温性能较好的灭菌灶,在前面基础上,可减少两小时的保持时间;采用压力容器灭菌的,可采用微压灭菌方案:料温升到100-105℃后,保持5小时,即行开灶散温并拿出菌棒。步骤一中,如使用棉籽壳、玉米芯作培养料的,要先一天用清水预湿,第二天沥干备用。步骤五中,用棉籽壳、玉米芯作培养料的以及保温性能较差的灶,应提高灭菌温度和延长灭菌时间2-3小时。进一步完善,中温剂中成分所述中温剂成分,根据不同的菌类,采用氯化钠、尼泊金酯、次氯酸钙、柠檬酸、柠檬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钠、硫酸镁、沸石粉、石膏、苯甲酸钠之中的不同组合配伍。在中温区间抑制杂菌的大量繁殖,在65℃之后,强烈杀菌。由于杂菌种类繁多,所以,需采用不同的药剂组合,达到广谱灭菌目的。硫酸镁及沸石粉是营养成分,有利于食用菌菌丝健壮生长,形成竞争优势,并有助于菇品产量和质量。本专利技术添加特制的有机试剂(无毒矿物盐、有机盐和有机酸等,复配而成灭菌剂),在35-65℃中温区间通过理化协同作用,强烈抑制杂菌增殖;当料温升高到65℃以上时,灭菌剂的作用更为强烈,可在数小时内杀灭所有杂菌。灭菌剂保护培养料在灭菌过程不受杂菌的酵解,且灭菌彻底,培养料的理化状态好。而完成灭菌后,常温状态下,灭菌剂不对食用菌菌丝产生负面作用。进一步完善,灭菌装置包括灭菌柜,所述灭菌柜的正面右侧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左端中心处安装有柜门,所述柜门外壁安装有第二橡胶条,所述柜门通过第二橡胶条与第一橡胶条相连,所述第一橡胶条的外壁和灭菌柜相连,所述柜门的正面左端中心处安装有第一把手,所述柜门的正面底部中心处安装有第一接块,所述第一接块的底端中心处安装有扣杆,所述扣杆的底部中心处套接有第一凸杆,所述第一凸杆的后方端部安装有扣槽,所述扣槽的后方端部和灭菌柜的正面底部相连,所述扣槽的内部外侧四角安装有多个第二接块,所述第二接块的内侧中心处安装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的内侧端部安装有挡块,所述第一滑杆的外壁套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内侧安装有第一推板,所述第一推板的外侧中心处通过拉杆贯穿扣槽的外壁中心处,所述第一推板的内侧中心处通过第二凸杆与扣杆的外壁底部相连。灭菌柜的正面底部左侧安装由漏网,所述漏网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的外壁套接有套块,所述套块的内侧安装有第二推板,所述第二推板的左端中心处安装有支板。支板的正面中心处安装有第二把手。灭菌柜的底端安装有底座。拉杆的外侧端部安装有拉块。该灭菌装置当需要进行闭合柜门时,通过柜门和扣槽的配合,柜门通过转杆在灭菌柜内部进行转动扣合,柜门通过第二橡胶条和第一橡胶条进行贴合,第一橡胶条和第二橡胶条的材质为橡胶,橡胶是指具有可逆形变的高弹性聚合物材料,在室温下富有弹性,具有增加摩擦力和密封的作用,通过第一把手方便拉开柜门,通过第一接块用来固定扣杆,通过在柜门与扣槽扣合时第一凸杆贯穿扣杆进行固定,通过第二接块用来固定第一滑杆,通过滑块套接在第一滑杆的外壁进行往复滑动,通过挡块用来防止滑块在滑动的过程中脱离第一滑杆,第一推板通过滑块进行连接,第一推板通过滑块进行滑动,通过向内推动拉杆带动第二凸杆与扣杆进行扣合固定,通过该装置可以使柜门和灭菌柜的闭合更牢固,可以使相交处密封效果更好,避免了灭菌柜内部漏气,防止了密封不牢固影响灭菌柜进行工作。本专利技术有益的效果是:1.灭菌时间短,场地和设备利用率高,人工投入少。2.节约灭菌燃料,能耗比常规节省50%以上。3.成品率高:吃料好,菌丝竞争性强,对菌袋微破孔处的感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减少黄水和链孢霉的发生,有助菌棒越夏。4.出菇表现好:采用中温灭菌方法,培养料理化性状好,菌丝健壮,香菇产量和单菇重明显增加。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推板正视图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扣杆剖视图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灭菌柜,2、转杆,3、柜门,4、第一橡胶条,5、第二橡胶条,6、第一把手,7、第一接块,8、扣杆,9、扣槽,10、第一凸杆,11、第二接块,12、第一滑杆,13、挡块,14、第一推板,15、滑块,16、第二凸杆,17、拉杆,18、漏网,19、第二滑杆,20、套块,21、第二推板,22、支板,23、第二把手,24、底座,25、拉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照附图:本实施例中中温灭菌方法,其步骤如下:一、培养料的准备培养料要求培养料混合拌料后无结块,不使用石灰等碱性辅料;二、灭菌剂的用量灭菌剂用量根据不同菌类及配伍,添加灭菌剂比例为培养料干重的0.15%——0.6%;三、灭菌剂的使用可采用固体稀释法:先将灭菌剂与石膏一起加到麸皮里混均,再与木屑混均,最后加水反复充分将培养料混均;也可以直接仔细搅拌到均匀。让药剂均匀分布到全部培养料是关键。四、装袋灭菌(1)装袋后要求及时灭菌,灭菌前菌棒堆放在低温环境中,避免培养料发酵变酸胀气,(2)菌棒放入灭菌装置中灭菌,菌棒紧密墙式或货架分层叠放,菌棒叠堆不要太紧,菌棒间留有空隙,有利于升温。(3)加热要先猛后松,用最短的时间上达到高温,然后恒温保温;五、温度掌握:用触头温度计,插在底下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中温灭菌方法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温灭菌方法,其步骤如下:一、培养料的准备培养料要求培养料混合拌料后无结块,不使用石灰等碱性辅料;二、灭菌剂的用量灭菌剂用量根据不同菌类及配伍,添加灭菌剂比例为培养料干重的0.15%—0.6%;三、灭菌剂的使用可采用固体稀释法:先将灭菌剂与石膏一起加到麸皮里混均,再与木屑混均,最后加水反复充分将培养料混均;也可以直接仔细搅拌到均匀,让药剂均匀分布到全部培养料是关键;四、装袋灭菌(1)装袋后要求及时灭菌,灭菌前菌棒堆放在低温环境中,避免培养料发酵变酸胀气,(2)菌棒放入灭菌装置中灭菌,菌棒紧密墙式或货架分层叠放,菌棒叠堆不要太紧,菌棒间留有空隙,有利于升温,(3)加热要先猛后松,用最短的时间上达到高温,然后恒温保温;五、温度掌握:用触头温度计,插在底下蒸汽最不容易到达的相对低温区的菌棒内10公分,测量培养料温度温度与灭菌时间关系如下:温度与灭菌时间的控制可根据灭菌灶的保温性能决定,保温性能略差的,可以采用温度达80℃保持8小时、或达90℃保持6小时、或达100℃保持2小时,即可停火,停火后闷灶10小时以上,然后可以开灶出棒;保温性能较好的灭菌灶,在上面基础上,可减少两小时的保持时间;采用压力容器灭菌的,可采用微压灭菌方案:料温升到100‑105℃后,保持5小时,即行开灶散温并拿出菌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温灭菌方法,其步骤如下:一、培养料的准备培养料要求培养料混合拌料后无结块,不使用石灰等碱性辅料;二、灭菌剂的用量灭菌剂用量根据不同菌类及配伍,添加灭菌剂比例为培养料干重的0.15%—0.6%;三、灭菌剂的使用可采用固体稀释法:先将灭菌剂与石膏一起加到麸皮里混均,再与木屑混均,最后加水反复充分将培养料混均;也可以直接仔细搅拌到均匀,让药剂均匀分布到全部培养料是关键;四、装袋灭菌(1)装袋后要求及时灭菌,灭菌前菌棒堆放在低温环境中,避免培养料发酵变酸胀气,(2)菌棒放入灭菌装置中灭菌,菌棒紧密墙式或货架分层叠放,菌棒叠堆不要太紧,菌棒间留有空隙,有利于升温,(3)加热要先猛后松,用最短的时间上达到高温,然后恒温保温;五、温度掌握:用触头温度计,插在底下蒸汽最不容易到达的相对低温区的菌棒内10公分,测量培养料温度温度与灭菌时间关系如下:温度与灭菌时间的控制可根据灭菌灶的保温性能决定,保温性能略差的,可以采用温度达80℃保持8小时、或达90℃保持6小时、或达100℃保持2小时,即可停火,停火后闷灶10小时以上,然后可以开灶出棒;保温性能较好的灭菌灶,在上面基础上,可减少两小时的保持时间;采用压力容器灭菌的,可采用微压灭菌方案:料温升到100-105℃后,保持5小时,即行开灶散温并拿出菌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温灭菌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一中,如使用棉籽壳、玉米芯作培养料的,要先一天用清水预湿,第二天沥干备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温灭菌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五中,用棉籽壳、玉米芯作培养料的以及保温性能较差的灶,应提高灭菌温度和延长灭菌时间2-3小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温灭菌方法,其特征是:所述中温剂成分,根据不同的菌类,采用氯化钠、尼泊金酯、次氯酸钙、柠檬酸、柠檬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钠、硫酸镁、沸石粉、石膏、苯甲酸钠之中的不同组合配伍。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俏彪毛可红
申请(专利权)人:丽水市瑞芝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