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7777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6 0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减振器,其结构包括吊耳、保护套、活塞杆、工作缸、导向器、油封、导向孔、衬套、导流槽、减震垫、限位套、活塞阀、底阀和底盖,所述活塞杆位于汽车减震器本体的中部,所述导向孔位于活塞杆的右上方,所述油封位于活塞杆的正上方,所述减震垫与限位套与活塞杆相连接,所述活塞阀位于活塞杆的底部,所述底阀位于底盖与活塞阀的中间,所述吊耳位于汽车减震器本体的顶部与底部。该新型减震器主要用于汽车的悬架系统中,主要是解决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对不同的路面进行不同的减震调节,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A new type of shock absorb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type of damper, which consists of a hanging ear, a protective sleeve, a piston rod, a working cylinder, a guide, an oil seal, a guide hole, a bushing, a flow guide slot, a damping pad, a limiting sleeve, a piston valve, a bottom valve and a bottom cover. The piston rod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car shock absorber, and the guide hole is located in the piston. The oil seal is located above the top of the piston rod. The damping pad and the limit sleeve are connected to the piston rod. The piston valve is loc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piston rod. The bottom valve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bottom cover and the piston valve, and the ear is located at the top and bottom of the car shock absorber body. This new type of shock absorber is mainly used in the suspension system of the automobile. It is mainly to solve the different damping and adjustment of different roads during the course of driving, and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and easy to be realiz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减振器
本技术是一种新型减振器,属于汽车用品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在汽车的悬架系统中广泛采用的是筒式减震器,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时,当车桥间的相对速度过大时,其减震的效果很差,并不能达到自动加大液流量而达到减震的效果。另外,现在的筒式汽车减震器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经过颠簸路段时容易卡死,导致减震系统停止工作,导致无法减缓和消除冲击力,从而影响车辆的安全行驶,并会对行驶速度与耗油量产生变化,从而影响了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减振器,其结构包括吊耳、保护套、活塞杆、工作缸、导向器、油封、导向孔、衬套、导流槽、减震垫、限位套、活塞阀、底阀和底盖,所述活塞杆位于汽车减震器本体的中部,所述导向孔位于活塞杆的右上方,所述油封位于活塞杆的正上方,所述减震垫与限位套与活塞杆相连接,所述活塞阀位于活塞杆的底部,所述底阀位于底盖与活塞阀的中间,所述吊耳位于汽车减震器本体的顶部与底部。进一步地,所述工作缸位于保护套内部且与保护套有空隙。进一步地,所述衬套、导向孔、油封与导向器都位于汽车减震器本体的上部。进一步地,所述减震垫与限位套被固定于活塞杆的底部。进一步地,所述活塞阀、底阀与底盖都是可调式的。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减振器,有益效果如下:该新型减震器主要用于汽车的悬架系统中,主要是解决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对不同的路面进行不同的减震调节,结构简单,易于实现。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减振器的正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减振器的外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吊耳-1、保护套-2、活塞杆-3、工作缸-4、导向器-5、油封-6、导向孔-7、衬套-8、导流槽-9、减震垫-10、限位套-11、活塞阀-12、底阀-13、底盖-14、汽车减震气本体-15。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减振器:其结构包括汽车减震器本体15,所述汽车减震器本体15包括吊耳1、保护套2、活塞杆3、工作缸4、导向器5、油封6、导向孔7、衬套8、导流槽9、减震垫10、限位套11、活塞阀12、底阀13和底盖14,所述活塞杆3位于汽车减震器本体15的中部,所述导向孔7位于活塞杆3的右上方,所述油封6位于活塞杆3的正上方,所述减震垫10与限位套11与活塞杆3相连接,所述活塞阀12位于活塞杆3的底部,所述底阀13位于底盖14与活塞阀12的中间,所述吊耳1位于汽车减震器本体15的顶部与底部。作为本实施例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工作缸4位于保护套2内部且与保护套2有空隙,有利于汽车减震器本体15在工作的时候能够保护工作缸4正常运行,减小了其在恶劣环境下损坏的几率。作为本实施例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衬套8、导向孔7、油封6与导向器5都位于汽车减震器本体15的上部有利于油液快速的进行流动,在油液与孔壁摩擦的同时反复摩擦转化成热能,减少损耗。作为本实施例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减震垫10与限位套11被固定于活塞杆3的底部,防止了活塞杆3在工作的时候偏离工作缸4,导致停止工作。作为本实施例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活塞阀12、底阀13与底盖14都是可调式的,方便了使用后底阀13与底盖14的清理。工作原理:在确保该减振器能够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汽车减震器本体15内的活塞杆3上下移动,工作缸4内的油液经过导向孔7反复的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此时工作缸4内壁与油液进行摩擦从而形成阻尼力,不同的冲击产生的震动决定油液流入的量,从而改变了阻尼力的大小。本技术的吊耳-1、保护套-2、活塞杆-3、工作缸-4、导向器-5、油封-6、导向孔-7、衬套-8、导流槽-9、减震垫-10、限位套-11、活塞阀-12、底阀-13、底盖-14、汽车减震气本体-15,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仅为不能在使用时对不同的路面进行不同的减振从而减少损耗,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能够在使用时对不同的路面进行不同的减振,减少了油耗量,提高使用寿命,功能性齐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减振器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减振器,其结构包括吊耳(1)、保护套(2)、 活塞杆(3)、工作缸(4)、导向器(5)、油封(6)、导向孔(7)、衬套(8)、导流槽(9)、减震垫(10)、限位套(11)、活塞阀(12)、底阀(13)和底盖(14),所述活塞杆(3)位于汽车减震器本体(15)的中部,所述导向孔(7)位于活塞杆(3)的右上方,所述油封(6)位于活塞杆(3)的正上方,所述减震垫(10)与限位套(11)与活塞杆(3)相连接,所述活塞阀(12)位于活塞杆(3)的底部,所述底阀(13)位于底盖(14)与活塞阀(12)的中间,所述吊耳(1)位于汽车减震器本体(15)的顶部与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减振器,其结构包括吊耳(1)、保护套(2)、活塞杆(3)、工作缸(4)、导向器(5)、油封(6)、导向孔(7)、衬套(8)、导流槽(9)、减震垫(10)、限位套(11)、活塞阀(12)、底阀(13)和底盖(14),所述活塞杆(3)位于汽车减震器本体(15)的中部,所述导向孔(7)位于活塞杆(3)的右上方,所述油封(6)位于活塞杆(3)的正上方,所述减震垫(10)与限位套(11)与活塞杆(3)相连接,所述活塞阀(12)位于活塞杆(3)的底部,所述底阀(13)位于底盖(14)与活塞阀(12)的中间,所述吊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万成严定忠桂东明郑光辉张良城杨成骆大川李卜爱余李陈瑞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戈尔德减振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