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万友专利>正文

打桩机用机械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76433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6 0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打桩机用机械手结构,用以安装在打桩机平台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间隔对设的两个机械臂及两个机械臂油缸,机械臂的内端铰接在打桩机平台的上而能左右张合,每个机械臂对应由其中一个所述机械臂油缸驱动而能左右摆动,两机械臂之间还设有对混凝土桩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在机械臂合拢状态下,通过所述限位结构将混凝土桩约束在两机械臂之间。其在打桩机平台的前部上安装有能张合的机械臂,机械臂由机械臂油缸驱动而能张合,机械臂合拢后结合限位结构能将吊起的混凝土桩抱住,且机械手结构能随打桩机的回转平台一起旋转,这样使得在吊桩过程中,混凝土桩不会晃动,能更快速将桩吊到位,大大提高了打桩效率。

Mechanical hand structure for pil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mechanical hand structure for a pile driving machine, which is installed on the piling machine platform,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inner end of the manipulator is articulated on the piling machine platform, and the inner end of the manipulator can be left and right on the platform of the piling machine, and each manipulator corresponds to one of the machines. The arm cylinder is driven by the arm and can swing left and right. Between the two mechanical arms, there is also a limit structure for the limit of the concrete pile, and the concrete pile is confined to the two manipulator by the limit structure. It is installed in the front part of the piling machine platform with a tensioning arm, the manipulator is driven by the cylinder of the manipulator and can be tensioning. After the closure of the manipulator, the hanged concrete pile can be held,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manipulator can be rotated with the rotary platform of the piling machine, so that the concrete pile is not in the process of hanging pile. It will shake, and it can lift the pile more quickly, 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pil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打桩机用机械手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吊桩打桩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打桩机用机械手结构。
技术介绍
当前江河湖海岸堤工程中,使用混凝土桩体等构件建造岸堤防护墙时,需要在江河湖海的岸堤进行打桩施工,实践中,岸堤工程施工时常采用的打桩导向设备是简陋的长方形框架结构,施工操作时,将该框架结构先套置在工程起点的固定构件上,然后将桩体插入框架结构内打入土壤,接下来再将相邻的桩体并排打入土壤中以拼接在一起,但使用这种框架结构导向打桩施工时,单根桩体容易左右偏位,难以准确定位并因此导致桩与桩之间难以拼接,因此施工效率很低,工程进度慢,更严重的是影响岸堤工程质量;而且,该导向装置简陋且笨重,施工时难以自行移动,需要吊机配合重新吊装,进一步影响施工进度。有采用专用打桩机对河道护岸进行施工,如专利号为ZL201110269494.X(公告号为CN102425165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河堤打桩机》,它们均使用有打桩机,包括第一卷扬机、第二卷扬机、桅杆、支腿油缸、动力系统、液压系统、电气系统,所述桅杆上设有筒式柴油锤,筒式柴油锤通过钢丝绳与第一卷扬机相连,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回转平台、行走平台,回转平台上设有辅助吊机,所述回转平台的下方设有纵移机构,所述纵移机构通过中央回转支撑机构与回转平台相连,所述纵移机构的一侧设有辅助支撑船;所述回转平台的两端分别设有横移机构,所述横移机构与支腿油缸相连;所述桅杆与回转平台之间设有撑杆和变幅油缸。这种打桩机在吊桩过程中,因回转平台的转动,导致吊起的混凝土桩易晃动很不平稳,这对操作者有很高的技能要求,另外不利于将混凝土桩吊到位,吊桩花费时间长。技术内容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用于打桩机的机械手结构,该机械手结构能在吊桩过程中抱住混凝土桩,整个吊桩过程不晃动,为实现打桩机的高效精准吊桩打桩提供可能。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打桩机用机械手结构,用以安装在打桩机平台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间隔对设的两个机械臂及两个机械臂油缸,机械臂的内端铰接在打桩机平台的上而能左右张合,每个机械臂对应由其中一个所述机械臂油缸驱动而能左右摆动,两机械臂之间还设有对混凝土桩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在机械臂合拢状态下,通过所述限位结构将混凝土桩约束在两机械臂之间。作为选择,上述机械臂油缸的缸身铰接在打桩机平台上,机械臂油缸的缸杆与相应侧的机械臂中部铰接。当然缸身和缸杆位置可以互换。上述限位结构包括前滚轮、侧滚轮和后滚轮,所述前滚轮设于机械臂的内侧壁上对混凝土桩的前端面进行限位,所述侧滚轮设于机械臂的内侧壁上对混凝土桩的侧部进行约束,所述后滚轮设于两所述机械臂之间用以对混凝土桩的后端面进行限位,后滚轮由驱动结构驱动而能前后移动以决定与混凝土桩的后端面接触与否。通过前滚轮和后滚轮能对夹于机械臂之间的混凝土桩进行前后方向上的约束,侧滚轮的设置利于混凝土桩相对机械臂下移,且后滚轮可前后移动,这样可适合不用厚度的桩型,另外滚轮与混凝土桩之间为滚动接触,确保混凝土桩能顺利下行。上述驱动结构包括外套管、内套管和驱动油缸,外套管固定在打桩机平台上,内套管插设在外套管内并能相对外套管前后滑移,所述支撑油缸的缸身固定在外套管内,支撑油缸的活塞杆则伸入内套管内并与内套管连接。进一步改进,上述侧滚轮能左右滑移并被定位。这样能适应不同宽度的桩型。上述机械臂上固定有沿厚度方向穿设的固定套,固定套内设有能左右滑移的移动套,移动套的外端伸出固定套,所述侧滚轮安装在移动套上,移动套通过驱动件驱动而能左右滑移。当然也可以用驱动油缸直接与后滚轮连接,内套管的横截面积大于活塞杆的横截面积,有效防止活塞杆在较大剪切力的情况下弯曲甚至断裂,延长驱动油缸的使用寿命。作为选择,上述驱动件为驱动螺杆,驱动螺杆螺纹连接在固定套的底壁上,驱动螺杆的端部伸入固定套内并与所述移动套固定。上述打桩机平台为回转平台和/或行走平台。即机械手结构可以仅设置在回转平台上,也可以设置在行走平台上,还可以在回转平台和行走平台上均设置机械手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其在打桩机平台的前部上安装有能张合的机械臂,机械臂由机械臂油缸驱动而能张合,该机械臂合拢后结合限位结构能将吊起的混凝土桩抱住,且机械手结构能随打桩机的回转平台一起旋转,这样使得在吊桩过程中,混凝土桩不会晃动,能更快速将桩吊到位,大大提高了打桩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吊桩并被夹持状态);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后滚轮的驱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侧滚轮的驱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4所示,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一种打桩机用机械手结构,用以安装在打桩机平台1上,包括回转平台11和行走平台12,回转平台11转动安装在行走平台12上而能相对行走平台12进行360度旋转,回转平台11上设有控制室13及用以将混凝土桩4及液压打桩锤14吊起的起吊设备15。本机械手结构可以安装在回转平台11和/或行走平台12。本实施例中的机械手结构以安装到回转平台11上为例。机械手结构包括左右间隔对设的两个机械臂2及两个机械臂油缸3,机械臂2的内端铰接在打桩机平台1的上而能左右张合,每个机械臂3对应由其中一个机械臂油缸2驱动而能左右摆动,机械臂油缸3的缸身铰接在打桩机平台1上,机械臂油缸3的缸杆与相应侧的机械臂2中部铰接。两机械臂2之间还设有对混凝土桩4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在机械臂2合拢状态下,通过所述限位结构将混凝土桩4约束在两机械臂2之间。限位结构包括前滚轮5、侧滚轮6和后滚轮7,前滚轮5设于机械臂2的内侧壁上对混凝土桩4的前端面进行限位,侧滚轮6设于机械臂2的内侧壁上对混凝土桩4的侧部进行约束,后滚轮7设于两机械臂2之间用以对混凝土桩4的后端面进行限位,后滚轮7由驱动结构驱动而能前后移动以决定与混凝土桩4的后端面接触与否。下桩方向与滚轮的滚动方向相切。驱动结构包括外套管71、内套管72和驱动油缸73,外套管71固定在打桩机平台1上,内套管72插设在外套管71内并能相对外套管71前后滑移,所述支撑油缸73的缸身731固定在外套管71内,支撑油缸73的活塞杆732则伸入内套管72内并与内套管72连接。侧滚轮6能左右滑移并被定位。机械臂2上固定有沿厚度方向穿设的固定套8,固定套8内设有能左右滑移的移动套9,移动套9的外端伸出固定套8,侧滚轮6安装在伸出固定套8的移动套9上,移动套9通过驱动件驱动而能左右滑移。驱动件为驱动螺杆10,驱动螺杆10螺纹连接在固定套8的底壁上,驱动螺杆10的端部伸入固定套8内并与移动套9固定。本实施例下桩位置为前,后与前相背,左右方向与前后方向垂直。其在回转平台11的前部上安装有能张合的机械臂2,机械臂2由机械臂油缸3驱动而能张合,该机械臂3合拢后结合限位结构能将吊起的混凝土桩4抱住,且机械手结构整体能随打桩机的回转平台11一起旋转,这样使得在吊桩过程中,混凝土桩4不会晃动,能更快速将桩吊到位,大大提高了打桩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打桩机用机械手结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打桩机用机械手结构,用以安装在打桩机平台(1)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间隔对设的两个机械臂(2)及两个机械臂油缸(3),机械臂(2)的内端铰接在打桩机平台(1)的上而能左右张合,每个机械臂(3)对应由其中一个所述机械臂油缸(2)驱动而能左右摆动,两机械臂(2)之间还设有对混凝土桩(4)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在机械臂(2)合拢状态下,通过所述限位结构将混凝土桩(4)约束在两机械臂(2)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打桩机用机械手结构,用以安装在打桩机平台(1)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间隔对设的两个机械臂(2)及两个机械臂油缸(3),机械臂(2)的内端铰接在打桩机平台(1)的上而能左右张合,每个机械臂(3)对应由其中一个所述机械臂油缸(2)驱动而能左右摆动,两机械臂(2)之间还设有对混凝土桩(4)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在机械臂(2)合拢状态下,通过所述限位结构将混凝土桩(4)约束在两机械臂(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桩机用机械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臂油缸(3)的缸身铰接在打桩机平台(1)上,机械臂油缸(3)的缸杆与相应侧的机械臂(2)中部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桩机用机械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前滚轮(5)、侧滚轮(6)和后滚轮(7),所述前滚轮(5)设于机械臂(2)的内侧壁上对混凝土桩(4)的前端面进行限位,所述侧滚轮(6)设于机械臂(2)的内侧壁上对混凝土桩(4)的侧部进行约束,所述后滚轮(7)设于两所述机械臂(2)之间用以对混凝土桩(4)的后端面进行限位,后滚轮(7)由驱动结构驱动而能前后移动以决定与混凝土桩(4)的后端面接触与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桩机用机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万友范正峰俞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罗万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