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丹枫专利>正文

一种改进型电力电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362531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4 2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型电力电缆装置,包括座体,座体顶部左侧固定设有立柱,座体顶部右侧面内设有导移槽,导移槽内左右伸长设有导移杆,导移槽内的导移杆上滑移配合连接有向上伸长设置的滑移立柱,立柱与滑移立柱相对侧分别设有第一盘电缆部和第二盘电缆部,立柱内设有第一容腔,第一容腔内设有左右伸长设置有第一转绕轴,第一转绕轴上固定设有第一锥面轮,第一锥面轮右侧底部楔合连接有第二锥面轮,第二锥面轮上固定设置有向右侧伸长设置的转绕筒,转绕筒右侧伸长段穿贯立柱的右侧面且转绕配合连接,转绕筒末梢与第一盘电缆部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提高了长度调节速度以及盘电缆稳定性,调节步骤简单,提高了整体工作进程。

An improved power cable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mproved electric power cable device, including a seat, a column on the left of the top of the seat body, a guide slot in the right side of the top of the seat body, and a guide shift bar in the guide slot. The relative sid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disk cable part and a second disc cable part respectively, with a first capacitive chamber in the vertical column, a first rotating shaft provided with a left and right extension and a first conical face wheel fixed on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a second cone wheel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first cone wheel, and a second cone wheel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first cone wheel. The second cone wheel is fixed on the wheel. The right side of the right extension section of the right extension section of the rotary tube is connected with the right side of the vertical column on the right side, and the end of the winding tub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able part fixed. The invention has simple structure, improves the length adjustment speed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disc cable, and the adjustment step is simple, and improves the whole working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电力电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电缆领域,一种改进型电力电缆装置。
技术介绍
为方便运输以及电力作业,电缆制造完成后需要进行缠卷,成为成卷的电缆线圈。传统的缠卷方式不够稳定,效率低,盘电缆卷筒的长度固定,无法调节,而且缠卷过程不够安全,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型电力电缆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型电力电缆装置,包括座体,所述座体顶部左侧固定设有立柱,所述座体顶部右侧面内设有导移槽,所述导移槽内左右伸长设有导移杆,所述导移槽内的所述导移杆上滑移配合连接有向上伸长设置的滑移立柱,所述立柱与所述滑移立柱相对侧分别设有第一盘电缆部和第二盘电缆部,所述立柱内设有第一容腔,所述第一容腔内设有左右伸长设置有第一转绕轴,所述第一转绕轴上固定设有第一锥面轮,所述第一锥面轮右侧底部楔合连接有第二锥面轮,所述第二锥面轮上固定设置有向右侧伸长设置的转绕筒,所述转绕筒右侧伸长段穿贯所述立柱的右侧面且转绕配合连接,所述转绕筒末梢与所述第一盘电缆部固定连接,所述转绕筒内配合连接有左右伸长设置的第二转绕轴,所述第一盘电缆部由第一隔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右侧面且上下相应设置的第一盘电缆结构组成,所述第二盘电缆部由第二隔板、右端与所述滑移立柱左侧面转绕配合连接的第三转绕轴以及固定设置所述第二隔板左侧面且上下相应设置的第二盘电缆结构,所述第一隔板内设有第二容腔,所述第二容腔前后内壁相应设有滑移槽,前后两侧的所述滑移槽内滑移配合连接有滑移块,所述滑移块左侧的所述第二容腔左侧内壁转绕配合连接有第三锥面轮,所述滑移块右侧的所述第二容腔右侧内壁转绕配合连接有第四锥面轮,所述第三锥面轮和所述第四锥面轮上方的所述滑移块左右两侧相应设有第五锥面轮,所述座体底部固定设置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底部设置有防滑颗粒,所述导移槽内设置有触感装置。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导移杆左端与所述导移槽左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导移杆右端与所述导移槽右侧内壁固定连接。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转绕轴左端与第一马达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马达外表面设置于所述第一容腔左侧面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绕轴右端与所述第一容腔右侧内壁转绕配合连接。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转绕轴左端与第二马达配合连接,所述第二马达外表面设置于所述第一马达下方的所述第一容腔左侧面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绕轴右侧伸长段穿贯所述第一隔板左侧面且探进所述第二容腔内,所述第二转绕轴与所述第一隔板左侧面转绕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转绕轴探进所述第二容腔内的右侧末梢与所述第三锥面轮固定连接。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每个所述第一盘电缆结构均包括前后相应设置的盘电缆杆组成,前后相应的所述盘电缆杆相对侧相相应设有第一导移槽,上下两侧的所述第二盘电缆结构分别位于上下两侧的所述第一盘电缆结构内的前后两侧所述盘电缆杆之间且滑移配合连接,所述第二盘电缆结构左侧末梢周边处前后相应设有分别探进前后两侧所述盘电缆杆内的所述第一导移槽内且滑移配合的凸缘块。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容腔后侧内壁的所述滑移槽内设有上下伸长设置的第一螺旋杆,所述第一螺旋杆与所述第二容腔后侧内壁的所述滑移槽内的所述滑移块螺旋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旋杆顶部末梢与所述第二容腔后侧内壁的所述滑移槽内顶壁转绕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旋杆底部末梢与第一马达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马达外表面设置于所述第二容腔后侧内壁的所述滑移槽内底壁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马达下方的所述第一隔板内设有供电件,所述供电件与所述第一马达电力连接。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四锥面轮右侧末梢固定设有向右侧伸长设置的第五转绕轴,所述第五转绕轴右侧伸长段穿贯所述第一隔板右侧面且转绕配合连接,所述第五转绕轴右侧面内设有螺旋孔,所述螺旋孔内螺旋纹配合连接有第二螺旋杆,所述第二螺旋杆右侧末梢与所述第二盘电缆结构之间的所述第二隔板左侧面固定连接。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滑移块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五锥面轮之间设有第四转绕轴,所述第四转绕轴穿贯所述滑移块且转绕配合连接。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触感装置包括触感元件,所述触感元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导移槽内右侧壁上,所述触感元件与所述第二马达电力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第一容腔内设左右伸长设置有第一转绕轴,第一转绕轴上固定设第一锥面轮,第一锥面轮右侧底部楔合连接第二锥面轮,第二锥面轮上固定设置向右侧伸长设置的转绕筒,转绕筒右侧伸长段穿贯立柱的右侧面且转绕配合连接,转绕筒末梢与第一盘电缆部固定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盘电缆驱动工作,转绕筒内配合连接左右伸长设置的第二转绕轴,第二转绕轴左端与第二马达配合连接,第二马达外表面设置于第一马达下方的第一容腔左侧面内且固定连接,第二转绕轴右侧伸长段穿贯第一隔板左侧面且探进第二容腔内,第二转绕轴与第一隔板左侧面转绕配合连接,第二转绕轴探进第二容腔内的右侧末梢与第三锥面轮固定连接,从而实现第一盘电缆部和第二盘电缆部的探进配合连接,实现长度驱动调节。2.通过第一盘电缆部由第一隔板以及设置在第一隔板右侧面且上下相应设置的第一盘电缆结构组成,第二盘电缆部由第二隔板、右端与滑移立柱左侧面转绕配合连接的第三转绕轴以及固定设置有第二隔板左侧面且上下相应设置的第二盘电缆结构,第一隔板内设第二容腔,第二容腔前后内壁相应设滑移槽,前后两侧的滑移槽内滑移配合连接滑移块,滑移块左侧的第二容腔左侧内壁转绕配合连接第三锥面轮,滑移块右侧的第二容腔右侧内壁转绕配合连接第四锥面轮,第三锥面轮和第四锥面轮上方的滑移块左右两侧相应设第五锥面轮,从而实现第一盘电缆部与第二盘电缆部的长度调节配合。3.通过第二容腔后侧内壁的滑移槽内设上下伸长设置的第一螺旋杆,第一螺旋杆与第二容腔后侧内壁的滑移槽内的滑移块螺旋纹配合连接,第一螺旋杆顶部末梢与第二容腔后侧内壁的滑移槽内顶壁转绕配合连接,第一螺旋杆底部末梢与第一马达配合连接,第一马达外表面设置于第二容腔后侧内壁的滑移槽内底壁内且固定连接,第一马达下方的第一隔板内设供电件,供电件与第一马达电力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传动连接以及自动控制脱离工作。4.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能快速实现对第一盘电缆部和第二盘电缆部的伸缩调节,提高了调节速度,能通过第一马达带动第一转绕轴转绕以及第一锥面轮转绕,由第一锥面轮带动第二锥面轮转绕,进而由第二锥面轮带动转绕筒以及带动第一盘电缆部和第二盘电缆部转绕,从而实现盘电缆驱动工作,提高盘电缆效率以及稳定性,调节步骤简单,提高了整体工作进程。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型电力电缆装置整体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型电力电缆装置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盘电缆部和第二盘电缆部配合连接时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盘电缆杆内的第一导移槽分布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盘电缆结构的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滑移块左右两侧的第五锥面轮分别与左右两侧的第三锥面轮和第四锥面轮配合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型电力电缆装置长度调节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型电力电缆装置,包括座体5,所述座体5顶部左侧固定设有立柱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改进型电力电缆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型电力电缆装置,包括座体,其特征在于:座体顶部左侧固定设有立柱,座体顶部右侧面内设有导移槽,导移槽内左右伸长设有导移杆,导移槽内的导移杆上滑移配合连接有向上伸长设置的滑移立柱,立柱与滑移立柱相对侧分别设有第一盘电缆部和第二盘电缆部,立柱内设有第一容腔,第一容腔内设有左右伸长设置有第一转绕轴,第一转绕轴上固定设有第一锥面轮,第一锥面轮右侧底部楔合连接有第二锥面轮,第二锥面轮上固定设置有向右侧伸长设置的转绕筒,转绕筒右侧伸长段穿贯立柱的右侧面且转绕配合连接,转绕筒末梢与第一盘电缆部固定连接,转绕筒内配合连接有左右伸长设置的第二转绕轴,第一盘电缆部由第一隔板以及设置在第一隔板右侧面且上下相应设置的第一盘电缆结构组成,第二盘电缆部由第二隔板、右端与滑移立柱左侧面转绕配合连接的第三转绕轴以及固定设置有第二隔板左侧面且上下相应设置的第二盘电缆结构,第一隔板内设有第二容腔,第二容腔前后内壁相应设有滑移槽,前后两侧的滑移槽内滑移配合连接有滑移块,滑移块左侧的第二容腔左侧内壁转绕配合连接有第三锥面轮,滑移块右侧的第二容腔右侧内壁转绕配合连接有第四锥面轮,第三锥面轮和第四锥面轮上方的滑移块左右两侧相应设有第五锥面轮,座体底部固定设置有防滑垫,防滑垫底部设置有防滑颗粒,导移槽内设置有触感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电力电缆装置,包括座体,其特征在于:座体顶部左侧固定设有立柱,座体顶部右侧面内设有导移槽,导移槽内左右伸长设有导移杆,导移槽内的导移杆上滑移配合连接有向上伸长设置的滑移立柱,立柱与滑移立柱相对侧分别设有第一盘电缆部和第二盘电缆部,立柱内设有第一容腔,第一容腔内设有左右伸长设置有第一转绕轴,第一转绕轴上固定设有第一锥面轮,第一锥面轮右侧底部楔合连接有第二锥面轮,第二锥面轮上固定设置有向右侧伸长设置的转绕筒,转绕筒右侧伸长段穿贯立柱的右侧面且转绕配合连接,转绕筒末梢与第一盘电缆部固定连接,转绕筒内配合连接有左右伸长设置的第二转绕轴,第一盘电缆部由第一隔板以及设置在第一隔板右侧面且上下相应设置的第一盘电缆结构组成,第二盘电缆部由第二隔板、右端与滑移立柱左侧面转绕配合连接的第三转绕轴以及固定设置有第二隔板左侧面且上下相应设置的第二盘电缆结构,第一隔板内设有第二容腔,第二容腔前后内壁相应设有滑移槽,前后两侧的滑移槽内滑移配合连接有滑移块,滑移块左侧的第二容腔左侧内壁转绕配合连接有第三锥面轮,滑移块右侧的第二容腔右侧内壁转绕配合连接有第四锥面轮,第三锥面轮和第四锥面轮上方的滑移块左右两侧相应设有第五锥面轮,座体底部固定设置有防滑垫,防滑垫底部设置有防滑颗粒,导移槽内设置有触感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电力电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移杆左端与所述导移槽左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导移杆右端与所述导移槽右侧内壁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电力电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绕轴左端与第一马达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马达外表面设置于所述第一容腔左侧面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绕轴右端与所述第一容腔右侧内壁转绕配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电力电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绕轴左端与第二马达配合连接,所述第二马达外表面设置于所述第一马达下方的所述第一容腔左侧面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绕轴右侧伸长段穿贯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丹枫何叶青
申请(专利权)人:郭丹枫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