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伟明专利>正文

一种易清理的双套囊气管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60604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4 16: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清理的双套囊气管导管,包括管体和套囊,所述管体的外壁上间隔设置有第一套囊和第二套囊,管体上还设置有分别与第一套囊和第二套囊相连通的第一充气管和第二充气管,其特点在于:所述第一套囊靠近管体端部设置,第一套囊在充气状态下整体呈圆柱形结构且在靠近第二套囊的端部向下凹陷与管体间形成一圈用于收集分泌物的沟槽结构;所述沟槽结构的底部设置有吸引管;所述第二套囊在充气状态下整体呈锥形结构,且锥顶靠近第一套囊的一端设置,与沟槽结构配合。

A easy to clean double capsular tracheal tub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easy to clean double sleeve tracheal tube, which comprises a tube body and a sleeve capsule. The outer wall of the tube is spaced with a first set of sac and second sets of sac. The tube body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first air pipe and a second pipe connecting with the first bag and the second sac respectively. The first se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first set of tubes. The sac is close to the end of the tube, and the first capsule is cylindrical in an inflated state, and a groove structure is formed between the end of the second sac and the tube to collect the secretions. The bottom of the groove is arranged with an attraction tube; the second sets are conical under the inflated state. The conical tip is arranged near one end of the first sleeve, and is matched with the groov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清理的双套囊气管导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麻醉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易清理的双套囊气管导管。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应用于气管插管麻醉中的气管导管主要由管体和一个设置在管体远端的套囊构成。临床上,由于在气管插管麻醉中,约12%以上的病人有胃内容物寂静返流至咽部,所以,咽部内容物常常会在套囊上部气管内集聚。为了减少气管内集聚的液体量,对传统气管导管的改进也就应运而生。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0820026330.8公开了一种双套囊定量气管导管,包括管体及套囊,其特点是,所述套囊包括低压套囊及限量套囊,低压套囊和限量套囊自远及近依次设置在管体远端,管体上设置有分别与低压套囊和限量套囊相连接的低压套囊管及限量套囊充气管。从图上可以看出,两个套囊都近似呈圆柱体,一旦有咽部内容物突破限量套囊,进入到限量套囊、低压套囊和气管形成的空间中,就会大大增加清理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易清理的双套囊气管导管,解决现有气管导管在使用时,咽部内容物会聚集在套囊上部气管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易清理的双套囊气管导管,包括管体和套囊,所述管体的外壁上间隔设置有第一套囊和第二套囊,管体上还设置有分别与第一套囊和第二套囊相连通的第一充气管和第二充气管,其特点在于:所述第一套囊靠近管体端部设置,第一套囊在充气状态下整体呈圆柱形结构且在靠近第二套囊的端部向下凹陷与管体间形成一圈用于收集分泌物的沟槽结构;所述沟槽结构的底部设置有吸引管;所述第二套囊在充气状态下整体呈锥形结构,且锥顶靠近第一套囊的一端设置,与沟槽结构配合。优选的,所述第一套囊和第二套囊的长度均为1.5cm~1.7cm。优选的,所述第一套囊和第二套囊之间的间距为0.5cm~1cm,第一套囊距离管体端部的距离为1c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包括两个套囊,分别为第一套囊和第二套囊,食道、口腔、气管上端的分泌物以及返流入气管的胃内容物突破第二套囊,进入到第二套囊、第一套囊和气管形成的空间中时,可以通过下端开口紧邻第一套囊沟槽状结构底部的吸引管将异物吸走,这样既大大减轻气管导管使用过程中食道、口腔、气管上端的分泌物及胃内容物返流入气管的程度,又大大降低了已经返流入气管的食道、口腔、气管上端的分泌物及胃内容物的清理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易清理的双套囊气管导管,包括管体1,第二充气管2,第一充气管3,吸引管4,第二套囊5,第一套囊6,沟槽结构7。上述管体1的外壁上间隔设置有第一套囊6和第二套囊5,管体1上还设置有分别与第一套囊6和第二套囊5相连通的第一充气管3和第二充气管2,上述第一套囊6靠近管体端部设置,第一套囊6在充气状态下整体呈圆柱形结构且在靠近第二套囊5的端部向下凹陷与管体1间形成一圈用于收集分泌物的沟槽结构7;上述沟槽结构7的底部设置有吸引管4;上述第二套囊5在充气状态下整体呈锥形结构,且锥顶靠近第一套囊6的一端设置,与沟槽结构7配合。未被第二套囊5有效阻挡的部分食道、口腔、气管上端的分泌物以及返流入气管的胃内容物经过第二套囊5的导流,进入到第一套囊6、第二套囊5、管体1和患者气管形成的空间中,集聚在第一套囊6的沟槽状结构7中,再通过吸引管4将进入气管的食道、口腔、气管上端的分泌物以及胃内容物抽出。第一套囊6和第二套囊5的长度均为1.5cm~1.7cm,以保证本技术的套囊的作用得以更好地发挥。第一套囊6和第二套囊5之间的间距为0.5cm~1cm,第一套囊6距离管体1顶端的距离为1cm,以确保第一套囊6、第二套囊5在完全伸入气管之中,声门之后与管体1和患者的气管可以形成合适的空间,用来收集和暂时贮存食道、口腔、气管上端的分泌物以及返流入气管的胃内容物。在使用时,应将第一套囊6和第二套囊5都推入气管中,声门后,以保证本技术的使用效果。本技术在进行插管操作时,当第二套囊5完全通过声门后,方给第一套囊6和第二套囊5充气。实施例2,如图2所示,一种易清理的双套囊气管导管,包括管体1,第二充气管2,第一充气管3,第一吸引管41,第二吸引管42,第二套囊5,第一套囊6。上述的第一吸引管41和第二吸引管42关于管体1的中心轴线呈对称分布,下端开口都紧邻第一套囊6沟槽结构7的底部,未被第二套囊5有效阻挡的部分食道、口腔、气管上端的分泌物以及返流入气管的胃内容物经过第二套囊5的导流,进入到第一套囊6、第二套囊5、管体1和患者气管形成的空间中,集聚在第一套囊6的沟槽结构7中,再通过第一吸引管41和第二吸引管42将进入气管的食道、口腔、气管上端的分泌物以及胃内容物抽出。其他同实施例1。以上所述是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故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装饰,均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易清理的双套囊气管导管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清理的双套囊气管导管,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的外壁上间隔设置有第一套囊(6)和第二套囊(5),管体(1)上还设置有分别与第一套囊(6)和第二套囊(5)相连通的第一充气管(3)和第二充气管(2);其特点在于:所述第一套囊(6)靠近管体端部设置,第一套囊(6)在充气状态下整体呈圆柱形结构且在靠近第二套囊(5)的端部向下凹陷与管体(1)间形成一圈用于收集分泌物的沟槽结构(7);所述沟槽结构(7)的底部设置有吸引管(4);所述第二套囊(5)在充气状态下整体呈锥形结构,且锥顶靠近第一套囊(6)的一端设置,与沟槽结构(7)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清理的双套囊气管导管,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的外壁上间隔设置有第一套囊(6)和第二套囊(5),管体(1)上还设置有分别与第一套囊(6)和第二套囊(5)相连通的第一充气管(3)和第二充气管(2);其特点在于:所述第一套囊(6)靠近管体端部设置,第一套囊(6)在充气状态下整体呈圆柱形结构且在靠近第二套囊(5)的端部向下凹陷与管体(1)间形成一圈用于收集分泌物的沟槽结构(7);所述沟槽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明胡荣李红玉郑德旺王媛媛程冰湖
申请(专利权)人:王伟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