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孔碳化硅纤维及其制备方法。该微孔碳化硅纤维的特征在于,Si含量为40-65wt%,C含量为25-45wt%,余为O,呈连续纤维状,微孔(孔径≤2nm)体积占总孔容的85vol%以上,平均孔径为1.30-2.00nm,比表面积为1100-2100m↑[2]/g。制备方法的特征是通过聚碳硅烷与碳质型高分子共混纺丝、不熔化、裂解首先制得富C的碳化硅纤维,再通过活化除C工艺得到微孔碳化硅纤维。本发明专利技术之微孔碳化硅纤维,微孔体积含量高,且孔径稳定,不易塌陷,比表面积高,耐温性高,抗氧化性好,在环境治理、能源存储和医药卫生等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微孔碳化硅纤维 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大孔和介孔材料主要用作催化剂载体、过滤大分子物质以及隔热、保温、 隔声材料等,而微孔材料则多用于吸附、分离小分子物质和储能等领域,微孔 材料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环境治理、医药卫生以及能源存储等领域被寄予 厚望。无机非金属微孔材料由于具备良好的稳定性、耐温性和耐腐蚀性等优点而 成为研究的重点,其中研究较多的微孔材料主要是碳材料,如超级活性碳、活 性碳纤维、碳纳米管和碳纳米纤维等,这些碳材料都有较高比例的微孔(根据IUPAC的定义,微孔为孔径《2nm的孔洞)。但是由于碳的抗氧化性差,微孔碳材料难以应用到具有氧化性高温废气的 回收与再生中,也难以应用到氧化性较强的废水处理中。这方面碳化硅陶瓷材料因为抗氧化性能优异而具有明显的优势。此外,在吸附储氢领域,虽然微孔碳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Giannis Mpourmpakis和George E. Froudakis最近的研究结果(Nano Letter, 2006, 6(8): 1581-1583)发现,碳化硅材料比碳质材料更适于用作储氢材料。这是因为碳化 硅与氢的结合能比碳与氢的结合能高出20%,更适于在温和条件下对氢的吸附。因此,碳化硅微孔材料在某些方面具有碳微孔材料所无可比拟的优势。目 前多孔碳化硅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4种常用方法(即添加造孔剂法、发泡法、有机泡沫浸渍法和溶胶-凝胶法)和6种特殊方法(硅树脂热解法、固相反应烧 结法、气相反应渗入法、流延成型法、固态烧结法和浸渍热解法)。采用以上 方法制备的多孔碳化硅材料均不具有较高比例的微孔。美国专利US5696217和US5872070报道了有机硅聚合物热裂解制备微孔碳 化硅陶瓷材料的技术,Lipowitz等人也证明了有机硅聚合物制备的陶瓷纤维中存 在纳米级微孔的孔洞(JMaterSci, 1990, 25:2118-2124.)。但这些报道中陶碳 化硅瓷材料的比表面积较低(<600m2/g),尤其是纤维的比表面积极低(<lm2/g), 难以取得实际应用价值。欧阳国恩等人(功能材料,1994, 25:300-304)在聚碳硅垸中引入沥青共混 纺丝制备了 SiC-C纤维,宋永才等人(材料研究学报,2004, 18:295-299)通过 聚碳硅垸与聚氯乙烯共裂解获得的新型先驱体制备了 SiC-C纤维,但其目的是 用以调节SiC纤维的电阻率,而不是用以活化除C形成微孔。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比表面积的。 本专利技术之微孔碳化硅纤维由40-65wty。的Si、 25-45wt。/。的C及剩余O组成,呈连续纤维状,微孔(孔径《2nm)体积占总孔容的85vol。/。以上,平均孔径为1.30-2.00nm,比表面积为1100-2100m2/g。本专利技术之微孔碳化硅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聚碳硅烷与碳质型高分子按10:3-25 (优选10:8-20)的质量比溶解 在四氢呋喃中,搅拌混合均匀,在纯度》99%的高纯氮保护下,蒸出溶剂得到共 混先驱体,再将所述共混先驱体置于熔融纺丝装置中,在纯度》99%的高纯氮保 护下加热到260-350。C进行脱泡处理后,在260-290。C, 0.4-0.6MPa条件下,以 80-150m/min速度进行熔融纺丝,制得直径为10-20^的原纤维;(2) 将所述原纤维置于氧化炉中,在空气中按10-30°C/h的升温速度加热 到160-35(TC (优选240-30(TC),保温氧化处理1-10 h小时(优选5-8h),得到不烙化纤维;(3) 将所述不熔化纤维置于活化剂的饱和溶液中室温浸泡3-40h (优选 10-25h),烘干后置于纯度》99。/。的高纯氮保护的高温炉中,以10-20°C/min的 升温速度升温至600-1 IO(TC (优选700-90(TC),并在该温度下活化处理0.5-8 h(优选2-5h)后制得活化碳化硅纤维;(4) 将所述活化碳化硅纤维用水冲洗直到pH呈中性,烘干,即成。 所述碳质型高分子可为沥青或酚醛。所述活化剂可为ZnCl2、 H3P04或它们的混合物。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先驱体聚碳硅垸中引入碳质型高分子,再通过活化除C工艺, 显著提高了微孔含量,获得了一种比表面积达1100-2100m2/g的微孔碳化硅纤 维。与目前纯粹利用有机硅聚合物裂解获得的碳化硅纤维材料相比,本专利技术之 微孔碳化硅纤维的比表面积高得多,因而具有更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制备的微孔碳化硅纤维的微观形貌图; 图2是实施例1制备的微孔碳化硅纤维的孔径分布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但不得将这些实施例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以下各实施例所用之原料聚碳硅烷(PCS)的制备方法参见中国专利ZL200410023185.4, PCS的软化点为190-210°C。实施例1本实施例之微孔型碳化硅纤维Si含量为55wt%, C含量为31wt。/。, O含量 为14wt%,呈连续纤维状,微观形貌如图l所示,纤维孔径分布如图2所示, 微孔(孔径《2nm,下同)体积占总孔容的95vol%,比表面积为2085m2/g,平 均孔径为1.72nm。制备:取10gPCS和16g软化点为180-19(TC的酚醛加热溶解到四氢呋喃中, 搅拌混合均匀,在纯度》99。/。的高纯氮保护下蒸出溶剂,将所述共混先驱体置于 熔融纺丝装置中,在纯度》99%的高纯氮保护下加热到330"C并进行脱泡处理 后,在28(TC, 0.5MPa下,以100m/min速度进行熔融纺丝,制得原丝;将原丝 置于氧化炉中,在空气气氛中以15'C/h加热到250'C,保温处理5小时;将不 熔化纤维用ZnCl2饱和溶液浸泡10h,烘干,置于纯度》99%的高纯氮保护的高 温炉中,以15°C/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800'C,在该温度下活化处理3小时后 制得活化碳化硅纤维;将活化碳化硅纤维用水冲洗直到pH呈中性,烘干,即得 微孔碳化硅纤维。实施例2本实施例之微孔型碳化硅纤维Si含量为63wt%, C含量为24wt。/。, O含量 为13wt%,呈连续纤维状,微孔体积占总孔容的88voiy。,比表面积为1200m2/g, 平均孔径为1.25nm。制备与实施例1的不同仅在于,原料取10gPCS和3g软化点为180-190°C 的酚醛共混。实施例3本实施例之微孔型碳化硅纤维Si含量为48wt%, C含量为38wt。/。, O含量 为14wt%,呈连续纤维状,微孔体积占总孔容的89voP/。,比表面积为1609m2/g,平均孔径为1.95nm。制备与实施例1的不同仅在于,原料取10gPCS和25g软化点为180-190 °C的酚醛共混。 实施例4本实施例之微孔型碳化硅纤维Si含量为54wt%, C含量为35wt。/。, O含量 为llwt°/。,呈连续纤维状,微孔体积占总孔容的90vol。/Q,比表面积为1608m2/g, 平均孔径为1.54nm。制备与实施例1的不同仅在于,碳质高分子为软化点为185-198'C的沥青。实施例5本实施例之微孔型碳化硅纤维Si含量为54wt%, C含量为35w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孔碳化硅纤维,其特征在于,由40-65wt%的Si、25-45wt%的C及剩余O组成,呈连续纤维状,微孔体积占总孔容的85vol%以上,平均孔径为1.30-2.00nm,比表面积为1100-2100m↑[2]/g;所述微孔的孔径≤2n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楚增勇,王应德,赫荣安,程海峰,张晓宾,李效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