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连接器,焊接于电路板,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和包覆所述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底座、自所述底座向上突伸形成的舌板部和与所述舌板部之间形成环形插槽的环形侧部,定义所述环形侧部朝向所述舌板部的一侧为内壁面,并定义环形侧部背向所述舌板部的一侧为外壁面,所述金属壳体连续不间断地环设于所述环形侧部,所述金属壳体具有暴露于所述环形侧部的内壁面的抵接部。当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绝缘本体两侧与绝缘体两侧不直接接触,而是抵接部与对接连接器的外抵靠部接触,增加了绝缘本体与绝缘体的强度,并且由于金属壳体和金属外壳的设置,起到了电磁屏蔽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组合,尤其是指一种具有金属壳体包覆的电连接器及其组合,可以增强绝缘本体的强度。
技术介绍
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第TWM435072号揭示了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其系包括一绝缘本体、一外铁壳及复数接触端子,该外铁壳系覆盖于该绝缘本体,该复数接触端子系收容于该绝缘本体,其特征在于:该外铁壳之纵长方向设有两相对之侧边,该侧边系贴覆于该绝缘本体之侧壁,以该复数接触端子五个一组为一间距,其余该复数接触端子小于五个者亦为一间距并设置在该绝缘本体之左右两侧,该侧边于该间距之前后两侧保留适当距离分别向下突伸一接地脚,该接地脚与该复数接触端子系相互平行,此方式设计可缩小该外铁壳接地之间距,有效改善电磁干扰问题。在板对板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绝缘本体两侧侧边直接接触,若用力过大,有断裂的风险。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善上述缺点的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有良好的电磁屏蔽效果又能保证绝缘本体强度的电连接器及其组合。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一来实现:一种电连接器,焊接于电路板,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和包覆所述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底座、自所述底座向上突伸形成的舌板部和与所述舌板部之间形成环形插槽的环形侧部,定义所述环形侧部朝向所述舌板部的一侧为内壁面,并定义环形侧部背向所述舌板部的一侧为外壁面,所述金属壳体连续不间断地环设于所述环形侧部,所述金属壳体具有暴露于所述环形侧部的内壁面的抵接部。进一步,所述金属壳体自上往下套设固持于所述环形侧部并具有位于所述环形侧部的顶面的上墙及自所述上墙向下弯折的位于所述内壁面的所述抵接部。进一步,所述环形侧部包括纵向延伸的相对的一对第一侧部及横向延伸并连接于所述两第一侧部之间的一对第二侧部,所述上墙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侧部顶面的第一上墙和位于所述第二侧部顶面的第二上墙,所述抵接部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部内壁面的第一抵接部和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部内壁面的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上墙和所述第二上墙于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连接处连接,所述第一上墙和所述第二上墙中至少之一者向下延伸有贴靠于所述环形侧部外壁面的具有焊接脚的外墙。进一步,所述外墙为自所述第一上墙向下弯折且贴靠于所述第一侧部的外壁面的第一外墙。进一步,所述第一上墙开设有若干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一外墙的未贯穿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一外墙的凹槽。进一步,所述焊接脚自所述第一外墙下方延伸形成,所述焊接脚位于所述凹槽下方。进一步,所述第一抵接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内壁面的朝着所述舌板部的方向凸伸的呈圆弧形的凸伸部和连接于所述凸伸部并凹设于所述凸伸部下方的抵持部,所述第一侧部包括凹设于所述内壁面的对应于所述凸伸部及所述抵持部的凹部,所述抵持部抵持于所述凹部设有的内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二来实现: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电连接器及与所述电连接器对接的对接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焊接于电路板,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和包覆所述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底座、自所述底座向上突伸形成的舌板部和与所述舌板部之间形成环形插槽的环形侧部,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暴露于所述舌板部侧面的接触部,定义所述环形侧部朝向所述舌板部的一侧为内壁面,并定义环形侧部背向所述舌板部的一侧为外壁面,所述对接连接器焊接于另一电路板,包括绝缘体、固持于所述绝缘体的若干对接端子和环设于所述绝缘体的金属外壳,所述绝缘体包括自其顶面凹设的纵向延伸的中央插槽,所述中央插槽周缘由环形的围设部围设形成,所述对接端子固持于所述围设部并具有突伸入所述中央插槽的对接部,定义所述围设部朝所述中央插槽的所在侧为内表面,定义所述围设部与所述内表面相对的外侧为外表面,所述金属壳体连续不间断地环设于所述环形侧部,所述金属壳体具有暴露于所述环形侧部的内壁面的抵接部,所述金属外壳连续不间断地环设于所述围设部,所述金属外壳具有暴露于所述围设部的外表面的外抵靠部,在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对接时,所述围设部插入所述环形插槽,所述舌板部插入所述中央插槽,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与所述对接端子的对接部对接,所述外抵靠部与所述抵接部相互抵接。进一步,所述金属壳体自上往下套设固持于所述环形侧部并具有位于所述环形侧部的顶面的上墙及自所述上墙向下弯折的位于所述内壁面的所述抵接部,所述金属外壳自上往下套设固持于所述围设部并具有位于所述围设部的顶面的上抵持壁和自所述上抵持壁向下弯折的位于所述外表面的所述外抵靠部。进一步,所述环形侧部包括纵向延伸的相对的第一侧部及横向延伸并连接于所述两第一侧部之间的一对第二侧部,所述抵接部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部内壁面的第一抵接部和设置于第二侧部内壁面的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内壁面的朝着所述舌板部的方向凸伸的呈圆弧形的凸伸部和连接所述凸伸部下方的抵持部,所述外抵靠部包括表面呈圆弧形的覆盖部和凹设于所述覆盖部下方的凹陷部,所述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所述覆盖部滑过所述凸伸部进而所述覆盖部与所述抵持部抵接,所述凸伸部与所述凹陷部卡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及其组合通过在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外围包覆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设有包覆所述绝缘本体内侧的抵接部,对接连接器的金属外壳设有贴合所述绝缘体外表面的外抵靠部,当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绝缘本体两侧与绝缘体两侧不直接接触,而是抵接部与外抵靠部接触,增加了绝缘本体与绝缘体的强度,并且由于金属壳体和金属外壳的设置,起到了电磁屏蔽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组合中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未对接时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从另一方向看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组合中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3从另一方向看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图5从另一方向看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对接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8是图7从另一方向看的立体分解图。图9是图3中沿A-A线的剖视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电连接器100绝缘本体1环形插槽10收容部101舌板部11卡持槽111突起部112环形侧部12内壁面121外壁面122第一侧部123凹部1231第二侧部124固持脚13底座14穿孔141导电端子2第一接触部21拱形连接部22第二接触部23第一卡口231第一水平焊接部24金属壳体3上墙31第一上墙311第二上墙312抵接部32第一抵接部321凸伸部3211抵持部3212第二抵接部322弧形固持部3221第一缺口3222第二缺口3223第一外墙33焊接脚331凹槽34卡持口35对接连接器200绝缘体4中央插槽41围设部42凸块421内表面422外表面423搭接部424对接端子5第一对接部51勾部511水平连接部52第二对接部53第二卡口531U形连接部54第二水平焊接部55金属外壳6端部61第一焊接部611抵持收容口612外抵靠部62第二焊接部621覆盖部622凹陷部623上抵持壁63电连接器组合300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9介绍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100及电连接器组合300的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焊接于电路板,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和包覆所述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底座、自所述底座向上突伸形成的舌板部和与所述舌板部之间形成环形插槽的环形侧部,定义所述环形侧部朝向所述舌板部的一侧为内壁面,并定义环形侧部背向所述舌板部的一侧为外壁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连续不间断地环设于所述环形侧部,所述金属壳体具有暴露于所述环形侧部的内壁面的抵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焊接于电路板,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和包覆所述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底座、自所述底座向上突伸形成的舌板部和与所述舌板部之间形成环形插槽的环形侧部,定义所述环形侧部朝向所述舌板部的一侧为内壁面,并定义环形侧部背向所述舌板部的一侧为外壁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连续不间断地环设于所述环形侧部,所述金属壳体具有暴露于所述环形侧部的内壁面的抵接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自上往下套设固持于所述环形侧部并具有位于所述环形侧部的顶面的上墙及自所述上墙向下弯折的位于所述内壁面的所述抵接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侧部包括纵向延伸的相对的一对第一侧部及横向延伸并连接于所述两第一侧部之间的一对第二侧部,所述上墙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侧部顶面的第一上墙和位于所述第二侧部顶面的第二上墙,所述抵接部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部内壁面的第一抵接部和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部内壁面的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上墙和所述第二上墙于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连接处连接,所述第一上墙和所述第二上墙中至少之一者向下延伸有贴靠于所述环形侧部外壁面的具有焊接脚的外墙。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为自所述第一上墙向下弯折且贴靠于所述第一侧部的外壁面的第一外墙。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墙开设有若干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一外墙的未贯穿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一外墙的凹槽。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脚自所述第一外墙下方延伸形成,所述焊接脚位于所述凹槽下方。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内壁面的朝着所述舌板部的方向凸伸的呈圆弧形的凸伸部和连接于所述凸伸部并凹设于所述凸伸部下方的抵持部,所述第一侧部包括凹设于所述内壁面的对应于所述凸伸部及所述抵持部的凹部,所述抵持部抵持于所述凹部设有的内壁。8.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电连接器及与所述电连接器对接的对接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焊接于电路板,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导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津佑,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