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端子安装结构和具有其的电池包,端子安装结构包括接线柱安装壳、接线柱、止转凹槽和接线端子,接线柱安装壳上设置有接线柱避让孔,接线柱从接线柱安装壳的内侧通过接线柱避让孔穿出到接线柱安装壳的外侧,止转凹槽设置在接线柱安装壳上,接线端子适于与接线柱连接,接线端子上设有止转翻边,止转翻边伸入止转凹槽内。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端子安装结构,可以防止接线端子在与接线柱紧固的过程中接线端子相对接线柱转动,保证接线端子不会偏移和损坏,保证了产品的装配合格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端子安装结构和具有其的电池包
本技术涉及电池包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端子安装结构和具有其的电池包。
技术介绍
电池包的正负极柱分别通过接线端子连接,相关技术中,与正极极柱连接的正极接线端子和与负极极柱连接的负极接线端子结构相同且均无防转结构,因此,在接线端子与极柱通过紧固螺母紧固的过程中,接线端子会随着紧固螺母的拧紧作用而随紧固螺母一起旋转,导致接线端子和线束的位置偏移甚至损坏,影响产品的装配合格率。此外,在安装接线端子时,有可能造成接线端子的反装在正负极柱上,影响生产安全性和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品的装配合格率的端子安装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端子安装结构,包括接线柱安装壳、接线柱、止转凹槽和接线端子,所述接线柱安装壳上设置有接线柱避让孔,所述接线柱从所述接线柱安装壳的内侧通过所述接线柱避让孔穿出到所述接线柱安装壳的外侧,所述止转凹槽设置在所述接线柱安装壳上,所述接线端子适于与所述接线柱连接,所述接线端子上设有止转翻边,所述止转翻边伸入所述止转凹槽内。进一步地,所述接线端子包括相连的线束套接部和接线柱连接部,所述接线柱连接部设有适于与所述接线柱套接的安装孔,所述止转翻边设置在所述接线柱连接部的外周缘。进一步地,所述止转翻边包括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连接在所述接线柱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翻边之间,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接线柱连接部位于同一平面,且所述第二翻边适于止抵在所述止转凹槽的内壁面上。进一步地,所述止转凹槽的宽度等于所述止转翻边的宽度。进一步地,所述止转翻边连接在所述接线柱连接部的十二点钟位置或、三点钟位置或九点钟位置,所述线束套接部连接在所述接线柱连接部的六点钟位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端子安装结构具有以下优势:1)根据本技术的端子安装结构,通过设置止转凹槽和止转翻边,止转翻边可以限制在止转凹槽内,以防止接线端子在与接线柱紧固的过程中接线端子相对接线柱转动,保证接线端子不会偏移和损坏,保证了产品的装配合格率。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本技术上述的端子安装结构,其中所述接线柱安装壳为所述电池包的上壳体,所述接线柱为所述电池包的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具有两个切角凹部,所述切角凹部的底壁上设置有所述接线柱避让孔,围绕所述切角凹部的竖壁上设置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加强板,两个所述加强板之间限定出所述止转凹槽。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板为直角三角形板,且两个直角边分别与所述切角凹部的竖壁和底壁相连。进一步地,所述正极接线端子中的止转翻边相对线束套接部的位置与所述负极接线端子中的止转翻边相对线束套接部的位置不同。进一步地,所述接线柱避让孔与所述止转凹槽的开口正对。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电池包具有以下优势:1)根据本技术的电池包,通过设置上述的上壳体、正极接线端子和负极接线端子,正极接线端子和负极接线端子的止转翻边可以限制在接线柱安装壳的止转凹槽内,以防止接线端子与电池包的极柱紧固的过程中接线端子相对极柱转动,保证接线端子不会偏移和损坏,保证了电池包的装配合格率。2)根据本技术的电池包,通过令正极接线端子中的止转翻边相对线束套接部的位置与所述负极接线端子中的止转翻边相对线束套接部的位置不同,可以保证人员顺利识别正极接线端子和负极接线端子,防止正极接线端子和负极接线端子与电池包的正负极极柱接反,保证生产安全性和生产效率。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实施例的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止转凹槽和接线端子的配合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的分解图。附图标记说明:电池包1000,端子安装结构100,接线柱安装壳1,止转凹槽3,接线端子4,接线柱连接部41,安装孔411,线束套接部42,止转翻边43,第一翻边431,第二翻边432,紧固组件5,上壳体101,切角凹部102,接线柱避让孔103,加强板104,正极极柱201,负极极柱202,正极接线端子401,负极接线端子402。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下面参考图1-图4并结合实施例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端子安装结构100。如图1-图4所示,端子安装结构100可以包括接线柱安装壳1、接线柱(如正极极柱201、负极极柱202)、止转凹槽3和接线端子4,接线柱安装壳1上可以设置有接线柱避让孔103,接线柱可以从接线柱安装壳1的内侧通过接线柱避让孔103穿出到接线柱安装壳1的外侧,止转凹槽3可以设置在接线柱安装壳1上。如图1-图4所示,接线端子4可以与接线柱连接,接线端子4上可以设有止转翻边43,当接线端子4与接线柱连接时,止转翻边43可以伸入止转凹槽3内,从而止转凹槽3可以限制止转翻边43转动,进而限制接线端子4相对接线柱以及接线柱安装壳1转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端子安装结构100,通过设置止转凹槽3和止转翻边43,止转翻边43可以限制在止转凹槽3内,以防止接线端子4在与接线柱紧固的过程中接线端子4相对接线柱转动,保证接线端子4不会偏移和损坏,保证了产品的装配合格率。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接线端子4可以包括相连的线束套接部42和接线柱连接部41,线束套接部42可以为套接线束的套筒,接线柱连接部41可以为片状且设有适于与接线柱套接的安装孔411,止转翻边43可以设置在接线柱连接部41的外周缘。由此接线端子4可以通过安装孔411方便地与接线柱套接,同时接线柱连接部41的翻边可以限制在止转凹槽3内,以限制接线柱连接部41相对接线柱转动。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止转翻边43可以包括第一翻边431和第二翻边432,第一翻边431可以连接在接线柱连接部41与第二翻边432之间,第一翻边431可以与接线柱连接部41可以位于同一平面。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翻边431与第二翻边432之间可以具有小于180°的夹角,以使止转翻边43位于止转凹槽3内时,第二翻边432可以止抵在止转凹槽3的内壁面(即止转凹槽3的侧壁或底壁)上,从而可以更好地限制止转翻边43在止转凹槽3内移动,进而更好地限制接线端子4相对接线柱转动。具体地,如图3所示,止转凹槽3的宽度可以等于止转翻边43的宽度,由此止转凹槽3可以更好地限制止转翻边43转动,进而更好地限制接线端子4相对接线柱转动。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止转翻边43可以连接在接线柱连接部41的十二点钟位置,线束套接部42连接在接线柱连接部41的六点钟位置,即止转翻边43与线束套接部42分别设置在接线柱连接部41相对的两侧。需要说明的是,止转翻边43相对线束套接部42的位置可以不止于此,在另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止转翻边43可以连接在接线柱连接部41的三点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端子安装结构和具有其的电池包](https://img.jigao616.com/upload/patent/2018/7/1/13574096.gif)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端子安装结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接线柱安装壳(1),所述接线柱安装壳(1)上设置有接线柱避让孔(103);接线柱,所述接线柱从所述接线柱安装壳(1)的内侧通过所述接线柱避让孔(103)穿出到所述接线柱安装壳(1)的外侧;止转凹槽(3),所述止转凹槽(3)设置在所述接线柱安装壳(1)上;接线端子(4),所述接线端子(4)适于与所述接线柱连接,所述接线端子(4)上设有止转翻边(43),所述止转翻边(43)伸入所述止转凹槽(3)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子安装结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接线柱安装壳(1),所述接线柱安装壳(1)上设置有接线柱避让孔(103);接线柱,所述接线柱从所述接线柱安装壳(1)的内侧通过所述接线柱避让孔(103)穿出到所述接线柱安装壳(1)的外侧;止转凹槽(3),所述止转凹槽(3)设置在所述接线柱安装壳(1)上;接线端子(4),所述接线端子(4)适于与所述接线柱连接,所述接线端子(4)上设有止转翻边(43),所述止转翻边(43)伸入所述止转凹槽(3)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安装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4)包括:相连的线束套接部(42)和接线柱连接部(41),所述接线柱连接部(41)设有适于与所述接线柱套接的安装孔(411),所述止转翻边(43)设置在所述接线柱连接部(41)的外周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安装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转翻边(43)包括:第一翻边(431)和第二翻边(432),所述第一翻边(431)连接在所述接线柱连接部(41)与所述第二翻边(432)之间,所述第一翻边(431)与所述接线柱连接部(41)位于同一平面,且所述第二翻边(432)适于止抵在所述止转凹槽(3)的内壁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安装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转凹槽(3)的宽度等于所述止转翻边(43)的宽度。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安装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雷,曲凡多,亢策策,赵梁栋,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