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多个电池,各电池设置有电池用防爆阀且所有电池的电池用防爆阀组成电池防爆阀区;上盖,位于所述多个电池的上方并设置有模组用防爆阀;下箱体,收容所述多个电池并与上盖密封装配;以及翻转片,设置于上盖。翻转片设置于上盖的与电池防爆阀区对应的部分上,而模组用防爆阀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上盖的与电池防爆阀区对应的部分之外的部分上。当电池防爆阀区中的电池用防爆阀打开后,气压会先冲击翻转片并使其翻转后而形成模组外短路,而此时由于模组用防爆阀受到的气压远小于翻转片受到的气压,因此不会早于翻转片翻转之前误打开,避免了由于模组用防爆阀被误打开而引起的电池模组起火甚至爆炸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模组
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人们对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等要求越来越高、而成本要求越来越低,部分电池模组通过将模组层级(包括下箱体和上盖等结构件)和电池层级(包括多个电池)作为一个整体结构进行设计,由此来达到降低电池模组成本和提高能量密度的目的。但是将模组层级和电池层级作为一个整体结构以后,其需要在模组层级解决电池的过充安全问题。为了解决模组层级的过充安全问题,人们在电池模组的上盖2上设置了模组用防爆阀21和翻转片4等安全机制,以此实现模组层级的过充安全机制,如图1所示。在图1中,多个电池1沿长度方向L并排,各电池1设置有电池用防爆阀11且所有电池1的电池用防爆阀11组成电池防爆阀区12,模组用防爆阀21设置于上盖2的与电池防爆阀区12对应的部分上,而翻转片4设置于上盖2的与电池防爆阀区12对应的部分之外的部分上。此时如果模组用防爆阀21正下方对应的电池用防爆阀11打开后,则容易将模组用防爆阀21直接打开,这样子翻转片4还没有足够的压力启动,从而会造成整个电池模组继续过充,进而引起起火甚至爆炸等事故。而为了进一步解决上述问题,人们在模组用防爆阀21下面设置了一个阻档块7,以此来防止模组用防爆阀21被误打开,但采用这种结构会提高成本,同时仍然存在因阻挡块7失效而导致模组用防爆阀21被误打开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其解决了由于模组用防爆阀被误打开而引起的电池模组起火甚至爆炸等问题,且降低了成本。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其能提高电池模组的密封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多个电池,沿长度方向并排,各电池设置有电池用防爆阀且所有电池的电池用防爆阀组成电池防爆阀区;上盖,位于所述多个电池的上方并设置有模组用防爆阀;下箱体,收容所述多个电池并与上盖密封装配;以及翻转片,设置于上盖。其中,翻转片设置于上盖的与电池防爆阀区对应的部分上,而模组用防爆阀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上盖的与电池防爆阀区对应的部分之外的部分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在根据本技术的电池模组中,下箱体收容所述多个电池并与上盖密封装配以使多个电池封装于下箱体和上盖形成的封闭空间内,翻转片和模组用防爆阀一起组成电池模组的过充防护机制。当电池防爆阀区中的电池用防爆阀打开后,由于翻转片设置于上盖的与电池防爆阀区对应的部分上,而模组用防爆阀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上盖的与电池防爆阀区对应的部分之外的部分上,因此在该封闭空间内产生的气压会先冲击翻转片并使其翻转后而形成模组外短路,而此时由于模组用防爆阀受到的气压远小于翻转片受到的气压,因此不会早于翻转片翻转之前误打开,从而避免了由于模组用防爆阀被误打开而引起的电池模组起火甚至爆炸的问题。此外,与
技术介绍
相比,本技术还在模组用防爆阀下面取消了阻挡块的设置,从而大大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电池模组的爆炸图,其中虚线框为电池防爆阀区。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电池模组的爆炸图,其中虚线框为电池防爆阀区。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4是图2中移除上盖后的俯视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电池4翻转片11电池用防爆阀5输出端子12电池防爆阀区6端板2上盖L长度方向21模组用防爆阀W宽度方向211刻痕H高度方向3下箱体7阻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根据本技术的电池模组。参照图2至图4,根据本技术的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1,沿长度方向L并排,各电池1设置有电池用防爆阀11且所有电池1的电池用防爆阀11组成电池防爆阀区12;上盖2,位于所述多个电池1的上方并设置有模组用防爆阀21;下箱体3,收容所述多个电池1并与上盖2密封装配;以及翻转片4,设置于上盖2。其中,翻转片4设置于上盖2的与电池防爆阀区12对应的部分上,而模组用防爆阀21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上盖2的与电池防爆阀区12对应的部分之外的部分上。在根据本技术的电池模组中,下箱体3收容所述多个电池1并与上盖2密封装配以使多个电池1封装于下箱体3和上盖2形成的封闭空间内,翻转片4和模组用防爆阀21一起组成电池模组的过充防护机制。当电池防爆阀区12中的电池用防爆阀11打开后(即该封闭空间内的电池1发生热失控时),由于翻转片4设置于上盖2的与电池防爆阀区12对应的部分上,而模组用防爆阀21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上盖2的与电池防爆阀区12对应的部分之外的部分上,因此在该封闭空间内产生的气压会先冲击翻转片4并使其翻转后而形成模组外短路,而此时由于模组用防爆阀21受到的气压远小于翻转片4受到的气压,因此不会早于翻转片4翻转之前误打开,从而避免了由于模组用防爆阀21被误打开而引起的电池模组起火甚至爆炸的问题。此外,与
技术介绍
相比,本技术还在模组用防爆阀21下面取消了阻挡块7的设置,从而大大降低了成本。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述的“上盖2的与电池防爆阀区12对应的部分”为图3中的虚线框部分,而上盖2的与电池防爆阀区12对应的部分之外的部分为图3中的虚线框之外的部分。为了更好的防止模组用防爆阀21被误打开,优选地,模组用防爆阀21的边界部分与上盖2的与电池防爆阀区12对应的部分的边界部分重合,而模组用防爆阀21的其它部分均设置于上盖2的与电池防爆阀区12对应的部分之外的部分上。进一步优选地,模组用防爆阀21的所有部分均设置于上盖2的与电池防爆阀区12对应的部分之外的部分上。参照图2和图3,电池模组还包括:电极性相反的两个输出端子5,各输出端子5贯穿设置于上盖2。当下箱体3和上盖2形成的封闭空间内的电池1发生热失控时,翻转片4被翻转,使得两个输出端子5与上盖2直接电连接,从而形成模组外短路。进一步参照图2和图3,翻转片4可为两个,一个翻转片4对应一个输出端子4。参照图2和图4,所有电池1的电池用防爆阀11沿长度方向L并排并对齐。这里所说的“并排并对齐”是指所有电池用防爆阀11的中心位置处于同一水平线(如图4所示的C-C线)上。参照图2和图3,所有电池1的电池用防爆阀11组成的电池防爆阀区12位于上盖2的中间部分的下方。换句话说,电池防爆阀区12对应上盖2的中间部分。参照图2和图3,模组用防爆阀21上可设置有多条刻痕211,刻痕211处的强度一般较弱。当突发情况下(如翻转片4失效),封闭空间内的气压会首先冲破模组用防爆阀21上的刻痕211,而由于冲破刻痕211所需的气压相对较小,从而可减轻发生事故的强度。其中,所述多条刻痕211彼此平行。参照图2至图4,电池模组还可包括:两个端板6,分别位于下箱体3的长度方向L两侧并用于夹紧固定所述多个电池1。在根据本技术的电池模组中,上盖2可激光焊接于下箱体3。其中,上盖2的厚度可为1.2mm,下箱体3的厚度也可为1.2mm。上盖2和下箱体3均可由铝合金材料制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1),沿长度方向(L)并排,各电池(1)设置有电池用防爆阀(11)且所有电池(1)的电池用防爆阀(11)组成电池防爆阀区(12);上盖(2),位于所述多个电池(1)的上方并设置有模组用防爆阀(21);下箱体(3),收容所述多个电池(1)并与上盖(2)密封装配;以及翻转片(4),设置于上盖(2);其特征在于,翻转片(4)设置于上盖(2)的与电池防爆阀区(12)对应的部分上,而模组用防爆阀(21)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上盖(2)的与电池防爆阀区(12)对应的部分之外的部分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1),沿长度方向(L)并排,各电池(1)设置有电池用防爆阀(11)且所有电池(1)的电池用防爆阀(11)组成电池防爆阀区(12);上盖(2),位于所述多个电池(1)的上方并设置有模组用防爆阀(21);下箱体(3),收容所述多个电池(1)并与上盖(2)密封装配;以及翻转片(4),设置于上盖(2);其特征在于,翻转片(4)设置于上盖(2)的与电池防爆阀区(12)对应的部分上,而模组用防爆阀(21)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上盖(2)的与电池防爆阀区(12)对应的部分之外的部分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电池模组还包括:电极性相反的两个输出端子(5),各输出端子(5)贯穿设置于上盖(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翻转片(4)为两个,一个翻转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秦峰,马林,游志毅,肖信福,王晓帆,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