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底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29414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0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底炉,包括炉体、炉底、出料装置、燃烧器和物料水淬装置,炉体横截面为圆环状,炉体上设有入料口,炉体的内环侧壁底部与外环侧壁底部均设有出料口;炉体的内环侧壁、外环侧壁与所述炉底的上表面限定出环形反应空间;燃烧器安装于所述炉体的侧壁上;出料装置安装于所述炉体上,出料装置的排料口与所述出料口连通;物料水淬装置设置于所述炉底的外侧,物料水淬装置包括相连通的物料水淬通道与水淬池,物料水淬通道与所述出料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把出料装置设计成两侧出料,将转底炉内物料及时完全排除,防止存料因多次加热熔化导致炉底与炉墙卡死,并充分利用了物料显热,具有设备寿命长、生产率高、能源消耗低的特点。

A rotary hearth furna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rotary hearth furnace, including furnace body, furnace bottom, discharging device, burner and material water quenching device.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furnace body is circular ring, the furnac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eeding port, the bottom of the inner ring side wall of the furnace body and the bottom of the outer ring side wall are provided with the outlet, and the inner ring side wall of the furnace body, the side wall of the outer ring and the upper table of the bottom of the furnace. The combustor is install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furnace body, the discharging device is installed on the furnace body, the discharge port of the discharging devi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let, and the material water quenching device is set on the outside of the bottom of the furnace, and the material water quenching device includes the connected material water quenching channel and the water quenching pool and the material water. The quenching channel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let of the material. In the utility model, the material is designed on both sides of the feeding device, and the material in the bottom furnace is completely eliminated in time, and the material of the furnace bottom and the furnace wall can be killed by multiple heating and melting, and the material heat is fully utilized, and the equipment has long life, high productivity and low energy consump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底炉
本技术涉及转底炉
,尤其涉及一种两侧出料的转底炉。
技术介绍
高温环形转底炉是国际上广泛应用的新型转底炉,主要用于钢铁行业1400oC含碳球团焙烧或航天行业1600oC非金属材料焙烧,或汽车行业1200oC发动机钢套热套加热,以及其他冶金行业等。常用的转底炉直接还原技术是铁矿粉(或红土镍矿、钒钛磁铁矿、硫酸渣或冶金粉尘、除尘灰、炼钢污泥等)经配料、混料、制球和干燥后的含碳球团加入到具有环形炉膛和可转动的炉底的转底炉中,在1350℃左右炉膛温度下,在随着炉底旋转一周的过程中,铁矿被碳还原。目前通常采用的还原转底炉出料方式为一端出料,仅能将一侧物料排除,另一侧物料不能完全排除,这些未被排除的物料形成存料,在炉内经多次加热熔化,粘结炉底、炉墙,导致炉底、炉墙增厚卡死,毁坏炉体传动系统,严重时导致停炉事故。因此,为了能够完全及时排除转底炉内所有物料,保证转底炉长期稳定运转,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转底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转底炉,以及时排除转底炉内所有物料,保证转底炉长期稳定运转,提高生产效率。本技术提供的转底炉,所述转底炉包括炉体、炉底、出料装置、燃烧器和物料水淬装置,其中,所述炉体横截面为圆环状,所述炉体上设有入料口,所述炉体的内环侧壁底部与外环侧壁底部均设有出料口;所述炉体的内环侧壁、外环侧壁与所述炉底的上表面限定出环形反应空间;所述燃烧器安装于所述炉体的侧壁上;所述出料装置安装于所述炉体上,所述出料装置的排料口与所述出料口连通;所述物料水淬装置设置于所述炉底的外侧,所述物料水淬装置包括相连通的物料水淬通道与水淬池,所述物料水淬通道与所述出料口连通,用于将所述出料口排出的物料水淬后排入所述水淬池。上述的转底炉,所述出料装置包括转动电机组和螺旋叶片组,所述转动电机组设置于所述炉体的侧壁上,所述螺旋叶片组设置于所述炉体内;所述转动电机组驱动所述螺旋叶片组旋转,用于将所述炉体内的物料排出至所述出料口。上述的转底炉,所述转动电机组包括电动机和减速器;所述螺旋叶片组包括螺旋叶片和螺杆;所述螺旋叶片固定于所述螺杆上;所述减速器带动所述螺杆和螺旋叶片旋转。上述的转底炉,所述内环侧壁底部上的出料口与所述外环侧壁底部上的出料口的连线位于所述转底炉的径向位置。上述的转底炉,所述螺杆上的螺旋叶片分为两段,分别为第一段叶片和第二段叶片,所述第一段叶片和第二段叶片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段叶片的排料口与所述内环侧壁底部上的出料口连通;所述第二段叶片的排料口与所述外环侧壁底部上的出料口连通。上述的转底炉,所述第一段叶片和第二段叶片以所述螺杆的中心对称布置。上述的转底炉,所述内环侧壁与外环侧壁上均布置有所述转动电机组,所述内环侧壁上的转动电机组与所述第一段叶片连接,所述外环侧壁上的转动电机组与所述第二段叶片连接。上述的转底炉,所述物料水淬通道的一端通过物料通道连接所述内环侧壁底部的出料口,所述物料水淬通道的另一端通过另一物料通道连接所述外环侧壁底部的出料口,所述物料水淬通道设有倾角。上述的转底炉,所述物料水淬通道的倾角为1-30°。上述的转底炉,所述物料水淬装置还包括蒸汽管道,所述蒸汽管道设置于所述物料通道的支路上,用于对物料进行预热。本技术通过把出料装置设计成两侧出料,能够将转底炉内物料及时完全排除,防止存料因多次加热熔化导致炉底与炉墙卡死,并充分利用了物料显热,设备寿命能延长12月以上、生产率至少提高10%、能源消耗能降低5%以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两侧出料的转底炉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两侧出料的转底炉的局部纵向半剖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方案以及各个方面的优点。然而,以下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仅是说明的目的,而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或“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所述转底炉包括炉体、炉底、出料装置、燃烧器和物料水淬装置。如图1所示,炉体横截面为圆环状,炉体上设有入料口1,入料口1可具体位于炉顶。炉体的内环侧壁底部与外环侧壁底部均设有出料口2。炉体的内环侧壁、外环侧壁与炉底的上表面限定出环形反应空间,物料在此反应空间发生还原反应。燃烧器3安装在炉体的侧壁上,燃烧器3优选位于转底炉的内外侧壁上,用于为物料的反应提供热量。出料装置4安装于所述炉体上,排料工作部分设在炉膛内。出料装置4向外排出反应后的物料的排料口与出料口2连通。如图2所示,物料水淬装置设置于所述炉底的外侧,所述物料水淬装置包括相连通的物料水淬通道8与水淬池6,所述物料水淬通道8与所述出料口2连通,用于将所述出料口2排出的物料水淬后排入所述水淬池6。具体地,如图2所示,出料装置4包括转动电机组41和螺旋叶片组。转动电机组41设置在炉体的侧壁上。转动电机组41可包括电动机和减速器。螺旋叶片组设置于所述炉体内;所述转动电机组41驱动所述螺旋叶片组旋转,用于将所述炉体内的物料排出至所述出料口。螺旋叶片组进一步包括螺旋叶片42和螺杆43。螺旋叶片42固定于螺杆43上。螺旋叶片42和螺杆43可为一体加工件,也可是两部分组装而成。减速器与螺杆43连接,用于带动螺杆43和螺旋叶片42旋转。在叶片旋转的过程中,物料会随之被排到边缘的出料口2,消除了远离出料口处物料的残留。优选地,内环侧壁底部上的出料口2与外环侧壁底部上的出料口2的连线位于转底炉的径向位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螺杆43上的螺旋叶片42分为两段,分别为第一段叶片和第二段叶片,所述第一段叶片和第二段叶片的螺旋方向相反,该两段叶片分别用于将转底炉环形底中部的物料向环形底边缘处的出料口2排除,使得环形炉底部的物料能够同时向环形炉内、外侧排料,以解决物料残留的问题。所述第一段叶片的排料口(图中未示出,位于螺杆的端部)与所述内环侧壁底部上的出料口2连通;所述第二段叶片的排料口(图中未示出,位于螺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外环侧壁底部上的出料口2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一段叶片和第二段叶片以所述螺杆的中心对称布置。为了排料的平稳高效运行,在转底炉内环侧壁与外环侧壁上均布置有转动电机组41。其中,内环侧壁上的转动电机组41与所述第一段叶片连接,外环侧壁上的转动电机组41与第二段叶片连接。根据转底炉底部物料的实际厚度,出料装置4的螺旋叶片组高度可调。根据排出物料的速度需求不同,转动电机组41的转速也相应可调。此外,本技术的转底炉中,燃烧器3可为蓄热式燃烧器。为了充分利用转底炉排出物料的显然,本技术将物料水淬通道8横跨炉底底部,两端通过物料通道连接转底炉两端的物料出料口2。其中一端设有入水口5。具体地,物料水淬通道8的一端通过物料通道连接所述内环侧壁底部的出料口2,所述物料水淬通道8的另一端通过另一物料通道连接所述外环侧壁底部的出料口2,所述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转底炉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底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底炉包括炉体、炉底、出料装置、燃烧器和物料水淬装置,其中,所述炉体横截面为圆环状,所述炉体上设有入料口,所述炉体的内环侧壁底部与外环侧壁底部均设有出料口;所述炉体的内环侧壁、外环侧壁与所述炉底的上表面限定出环形反应空间;所述燃烧器安装于所述炉体的侧壁上;所述出料装置安装于所述炉体上,所述出料装置的排料口与所述出料口连通;所述物料水淬装置设置于所述炉底的外侧,所述物料水淬装置包括相连通的物料水淬通道与水淬池,所述物料水淬通道与所述出料口连通,用于将所述出料口排出的物料水淬后排入所述水淬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底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底炉包括炉体、炉底、出料装置、燃烧器和物料水淬装置,其中,所述炉体横截面为圆环状,所述炉体上设有入料口,所述炉体的内环侧壁底部与外环侧壁底部均设有出料口;所述炉体的内环侧壁、外环侧壁与所述炉底的上表面限定出环形反应空间;所述燃烧器安装于所述炉体的侧壁上;所述出料装置安装于所述炉体上,所述出料装置的排料口与所述出料口连通;所述物料水淬装置设置于所述炉底的外侧,所述物料水淬装置包括相连通的物料水淬通道与水淬池,所述物料水淬通道与所述出料口连通,用于将所述出料口排出的物料水淬后排入所述水淬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底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装置包括转动电机组和螺旋叶片组,所述转动电机组设置于所述炉体的侧壁上,所述螺旋叶片组设置于所述炉体内;所述转动电机组驱动所述螺旋叶片组旋转,用于将所述炉体内的物料排出至所述出料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底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电机组包括电动机和减速器;所述螺旋叶片组包括螺旋叶片和螺杆;所述螺旋叶片固定于所述螺杆上;所述减速器带动所述螺杆和螺旋叶片旋转。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底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侧壁底部上的出料口与所述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刚曹志成闫方兴任中山陈佩仙郑常乐李永卿吴道洪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冶金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