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防电磁辐射用吸波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28077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04: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手机防电磁辐射用吸波材料,它包括通过胶依次贴合设置的吸波层、吸收剂层和面层,且所述吸波层由以下原料经聚合反应制得:聚醚多元醇100份,甲苯二异氰酸酯30~60份,纳米碳溶胶0.05~0.4份,纳米白炭黑0.2~0.5份,去离子水10~20份,甲基磷酸二甲酯5~20份,氧化石墨烯2~8份,铁氧体10~20份,氧化锆2~10份,硼酸锌2~8份,辛酸亚锡0.02~0.4份,三乙烯二胺0.03~0.6份,有机硅表面活性剂0.2~3份,碳酸氢钠2~8份。使用上述手机电磁辐射用吸波材料可以减少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影响。

Microwave absorbing material for anti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mobile phon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kind of absorbing material for anti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mobile phone, which includes the absorbing layer, absorbent layer and surface layer arranged in order by glue, and the absorbing layer is prepared by the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of the following raw materials: 100 polyether polyols, 30~60 parts of toluene diisocyanate, 0.05 ~ 0.4 nano carbon sols and nano silica black. 0.2 to 0.5 phr, 10~20 phr deionized water, 5~20 phr methyl phosphoric acid, 2~8 graphene oxide, 10~20 ferrites, 2~10 zirconia, 2~8 zinc borate, 0.02 to 0.4 phr, three ethylene two amine 0.03 ~ portions, silicone surfactant, sodium bicarbonate. Using the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bing materials mentioned above can reduce the harm of mobile phone radiation to the human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机防电磁辐射用吸波材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手机防电磁辐射
,尤其是涉及一种手机防电磁辐射用吸波材料。
技术介绍
吸波材料,是指能够将投射到它表面的电磁波大部分吸收并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而几乎无反射的材料。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磁波辐射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大。在机场,飞机航班因电磁波干扰无法起飞而误点;在医院,移动电话常会干扰各种电子诊疗仪器的正常工作。另外电磁辐射通过热效应、非热效应、累积效应对人体造成直接和间接的伤害。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社交等的必需品。同时,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使用手机的时间明显增长,但手机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电磁辐射污染,手机辐射的危害越来越被人们关注,长期受到电磁波的辐射会使人容易划伤各种疾病及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寻找一种能抵挡并削弱电磁波辐射的手机用吸波材料,已成为材料科学的一大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手机防电磁辐射用吸波材料,以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手机防电磁辐射用吸波材料,包括通过胶依次贴合设置的吸波层、吸收剂层和面层,其中,所述吸波层由以下原料经聚合反应制得:聚醚多元醇100份,甲苯二异氰酸酯30~60份,纳米碳溶胶0.05~0.4份,纳米白炭黑0.2~0.5份,去离子水10~20份,甲基磷酸二甲酯5~20份,氧化石墨烯2~8份,铁氧体10~20份,氧化锆1~5份,硼酸锌2~8份,辛酸亚锡0.02~0.4份,三乙烯二胺0.03~0.6份,有机硅表面活性剂0.2~3份,碳酸氢钠2~8份。其中,所述聚醚多元醇羟值为30~60mgKOH/g。所述甲苯二异氰酸酯的异氰酸酯的指数为0.60~1.15。在所述手机防电磁辐射用吸波材料中,所述吸波层、所述吸收剂层和所述面层之间通过涂胶、对贴、高温电压贴合的方式固定在一起。基于上述,所述吸收剂层由碳化硅或硼硅铝酸制成。基于上述,所述面层采用聚碳酸酯材料制成。基于上述,所述吸波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原料混合:将聚醚多元醇、甲基磷酸二甲酯、纳米碳溶胶、纳米白炭黑、铁氧体、氧化锆、硼酸锌、辛酸亚锡、三乙烯二胺、去离子水,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在室温下搅拌均匀,然后经超声分散处理得到初次混合物;反应发泡:先向所述初次混合物中加入甲苯二异氰酸酯并超声搅拌5~10分钟,再加入羧基碳纳米管和碳酸氢钠,然后迅速倒入模具进行室温发泡30~90分钟,得到吸波材料凝胶;冷冻干燥:对所述吸波材料凝胶进行冷冻干燥即可。基于上述,所述反应发泡的步骤包括:在超声搅拌的作用下,先将甲苯二异氰酸酯在边加热边搅拌的条件下加入到所述初次混合物中5~10分钟,再加入氧化石墨烯和碳酸氢钠;然后迅速倒入模具进行室温发泡30~90分钟,得到所述吸波材料凝胶。基于上述,在所述原料混合的步骤中,所述超声分散处理是在水浴中进行的。基于上述,所述冷冻干燥的步骤包括:先将所述吸波材料凝胶冷冻10~70小时,冷冻温度为混合溶液凝固点温度以下5~50℃;然后将冷冻后的混合溶液进一步于-10~-100℃低温低压干燥24~96小时,压力为0.1~1kPa;最后将低温低压干燥后的混合溶液于60~100℃固化4~12小时。所述吸波层中碳酸氢钠与氧化石墨烯发生反应产生气泡,同时配合冷冻干燥技术去除所述吸波材料凝胶中的去离子水,使得制备的所述吸波层具有多孔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另外,纳米碳溶胶、纳米白炭黑和氧化石墨烯具有较大的吸附性,再与铁氧体、氧化锆配合,使得所述吸波层具有较高的吸波效率,吸收频率分布宽,而且还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机械强度。此外,由于纳米碳溶胶和碳纳米管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而且均匀地分散在聚氨酯基体中并形成良好的导电网络,制备所得吸波层的电学性能提高且稳定,逾渗值低。本专利技术采用化学发泡技术和定向冷冻干燥技术相结合来制备所述吸波层,制备工艺简单,投资少,生产效率高,环境友好。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手机防电磁辐射用吸波材料用于制作手机壳或手机套,其能够将手机的电磁波吸收,在手机与人体头部之间形成一个吸收减少辐射和反射辐射的屏障,减少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影响。而且,制作工艺简单、适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手机防电磁波辐射用吸波材料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的元件符号1、吸波层,2、吸收剂层,3、面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实施例1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一种手机防电磁辐射用吸波材料,包括依次贴合设置的吸波层1、吸收剂层2和面层3。其中吸波层1由复合材料制成,吸收剂层2由碳化硅制成,面层3采用聚碳酸酯材料制成,各层材料经涂胶、对贴、高温电压贴合制作完成。其中,所述吸波层2由以下质量份的组分经聚合反应得到:聚醚多元醇100份,甲苯二异氰酸酯30份,纳米碳溶胶0.05份,纳米白炭黑0.2份,去离子水10份,甲基磷酸二甲酯5份,氧化石墨烯2份,铁氧体10份,氧化锆1份,硼酸锌2份,辛酸亚锡0.02份,三乙烯二胺0.03份,有机硅表面活性剂0.2份,碳酸氢钠2份。该吸波层2的具体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原料混合:上述质量份,将聚醚多元醇、甲基磷酸二甲酯、纳米碳溶胶、纳米白炭黑、铁氧体、氧化锆、硼酸锌、辛酸亚锡、三乙烯二胺、去离子水,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在室温下搅拌均匀,然后经超声分散处理得到初次混合物;反应发泡:在超声搅拌的作用下,先将甲苯二异氰酸酯在边加热边搅拌的条件下加入到所述初次混合物中5~10分钟,再加入氧化石墨烯和碳酸氢钠;然后迅速倒入模具进行室温发泡30分钟,得到吸波材料凝胶;冷冻干燥:先将所述吸波材料凝胶冷冻10小时,冷冻温度为混合溶液凝固点温度以下5℃;然后将冷冻后的混合溶液进一步于-10℃低温低压干燥24小时,压力为0.1kPa;最后将低温低压干燥后的混合溶液于60℃固化12小时即得到所述吸波层材料。实施例2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一种手机防电磁辐射用吸波材料,该手机防电磁辐射用吸波材料与实施例1提供的手机防电磁辐射用吸波材料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吸收剂层2由硼硅铝酸制成;所述吸波层1的组成不同。本实施例提供的吸波层1具体由以下质量份的组分经聚合反应得到:聚醚多元醇100份,甲苯二异氰酸酯45份,纳米碳溶胶0.2份,纳米白炭黑0.35份,去离子水15份,甲基磷酸二甲酯13份,氧化石墨烯5份,铁氧体15份,氧化锆3份,硼酸锌5份,辛酸亚锡0.2份,三乙烯二胺0.3份,有机硅表面活性剂1.6份,碳酸氢钠5份。该吸波层1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提供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反应发泡:该步骤中的室温发泡时间为60分钟;冷冻干燥:该步骤包括先将所述吸波材料凝胶冷冻40小时,冷冻温度为混合溶液凝固点温度以下30℃;然后将冷冻后的混合溶液进一步于-50℃低温低压干燥60小时,压力为0.6kPa;最后将低温低压干燥后的混合溶液于80℃固化8小时即可。实施例3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提供一种手机防电磁辐射用吸波材料。本实施例提供的该手机防电磁辐射用吸波材料与实施例1提供的手机防电磁辐射用吸波材料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吸波层1的组成不同。本实施例提供的吸波层1具体由以下质量份的组分经聚合反应得到:聚醚多元醇100份,甲苯二异氰酸酯60份,纳米碳溶胶0.4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手机防电磁辐射用吸波材料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机防电磁辐射用吸波材料,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通过胶依次贴合设置的吸波层、吸收剂层和面层,且所述吸波层由以下原料经聚合反应制得:聚醚多元醇100份,甲苯二异氰酸酯30~60份,纳米碳溶胶0.05~0.4份,纳米白炭黑0.2~0.5份,去离子水10~20份,甲基磷酸二甲酯5~20份,氧化石墨烯2~8份,铁氧体10~20份,氧化锆1~5份,硼酸锌2~8份,辛酸亚锡0.02~0.4份,三乙烯二胺0.03~0.6份,有机硅表面活性剂0.2~3份,碳酸氢钠2~8份,其中,所述聚醚多元醇羟值为30~60mgKOH/g,所述甲苯二异氰酸酯的异氰酸酯的指数为0.60~1.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机防电磁辐射用吸波材料,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通过胶依次贴合设置的吸波层、吸收剂层和面层,且所述吸波层由以下原料经聚合反应制得:聚醚多元醇100份,甲苯二异氰酸酯30~60份,纳米碳溶胶0.05~0.4份,纳米白炭黑0.2~0.5份,去离子水10~20份,甲基磷酸二甲酯5~20份,氧化石墨烯2~8份,铁氧体10~20份,氧化锆1~5份,硼酸锌2~8份,辛酸亚锡0.02~0.4份,三乙烯二胺0.03~0.6份,有机硅表面活性剂0.2~3份,碳酸氢钠2~8份,其中,所述聚醚多元醇羟值为30~60mgKOH/g,所述甲苯二异氰酸酯的异氰酸酯的指数为0.60~1.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防电磁辐射用吸波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波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原料混合:将聚醚多元醇、甲基磷酸二甲酯、纳米碳溶胶、纳米白炭黑、铁氧体、氧化锆、硼酸锌、辛酸亚锡、三乙烯二胺、去离子水,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在室温下搅拌均匀,然后经超声分散处理得到初次混合物;反应发泡:先向所述初次混合物中加入甲苯二异氰酸酯并超声搅拌5~10分钟,再加入羧基碳纳米管和碳酸氢钠,然后迅速倒入模具进行室温发泡30~90分钟,得到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相林张梅梅温毓敏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海纳德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