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底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172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鞋底成型模具,包括一基座,其底板上设底模及左、右边模,铰接一可上、下掀起平板,平板下方设一鞋靴状鞋楦头,底模呈鞋底状,顶面设呈预定花纹的凹部;基板设一动作空间,底模下方设一油压缸,其活塞杆可带动底模上、下动作,左、右边模端部设一轴承,其内侧边设缺角,该基座靠板上设引导槽、定位体,靠合时能对正模具中心,脱模时,该底模先向下移位,左、右边模退开后再掀起平板实现脱膜。(*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鞋底成型模具,具体地说,其为一种改进的鞋底模具。首先,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所示,其为一现有的塑料鞋鞋底的制造模具,其于一基座1上设置一大致呈鞋底形状、并于其顶面设有预定形状、花纹凹部201的底模2以及在底模2两侧、可分别向内靠合的左、右边模,一鞋楦头5则设于基座上方,可被向上掀起和放下,进行合模注料时,该左、右边模向底模2靠合,而鞋楦头5向下对合于底模2,待注料鞋底6成型后,于拔模时将该鞋楦头5向上抬起,强行上拉与鞋底6分离,其中,该鞋楦头5的上掀动作,是以鞋头部位为支点,鞋跟部位首先受力拉起,使得上掀的动作为一向上弧形摆动动作,而在原先合模动作完成之时,该鞋楦头5底部501向下陷入并对合于底模2的凹部201内距一定距离处,形成一可与鞋面(未示)粘接组合的鞋底6,因此当鞋楦头5向上掀起时,其底部501会与底模2的凹部201相擦而过,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易使模具因摩擦而磨损,不但影响成型鞋底6的形状及尺寸,质量也无保证,而且当磨耗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必须更换新的模具;再有,由于该成型为鞋底6的塑料原料本身具有相当的粘结性,所以在掀起鞋楦头5欲令其与鞋底6脱离的刹那,对鞋跟部位必须要有较大的初拉力,并当其鞋跟部位脱离鞋底6之后,慢慢得随楦头5旋摆向上,其鞋头部位才跟着脱离,以使掀起鞋楦头5整体而与鞋底6完全分离,也因此使鞋底6后端的鞋跟部位受拉力较大,其前端鞋头部位拉力较小,易引起变形,使整体鞋底6产生翘曲,影响质量,增加制造成本,而且质量无法控制,使制造者为难。再有,现有模具在左、右边模进行靠合或分离动作时,由于无任何引导支持的结构设计,因此使模具靠合对正,只依赖左、右边模内侧边相对并拢,模具是否真正对正中心,就无法判断,这些缺点,有待克服。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底模具,以延长模具使用寿命且确保成型鞋底的质量。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底模具,其能对正模具中心并能引导模具平顺移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鞋底模具,包括一基座,其具有一底板,供该底模及左、右边模设置于其底板上,基座后侧边板上方铰接一可上、下掀起的平板,该平板下方纵向设置一呈鞋靴状的鞋楦头,而该底模呈鞋底形,其顶面设有具有预定形状鞋底花纹的凹部;在该基板设置底板的位置,凹设一具有相当高度的动作空间,并于该底模下方枢设一油压缸,其活塞杆可带动底模上、下动作;该左、右边模相靠合的内侧底部,相对地设缺角,两边模的前、后端分别设一轴承,配合于基座上相对该底模的前、后端中心位置处凸设定位体,该基座后侧边板上以及底模前侧的一靠板上分别设呈横向内凹的引导槽,左、右边模可相对地沿引导槽移动,两边模缺角恰供该定位体嵌入,对正底模中心;该底模还可向下移位,左、右边模退开并掀起平板使鞋楦头向上,完成脱模。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该模具能精确对中,使模具能平顺移动,延长模具使用寿命,且成型鞋底均匀平整,质量有保证。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其中图1为现有鞋底模具的组合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A、3B分别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及操作示意图。请参阅图2、3所示,本技术的鞋底模具10包括一基座、一设于该基座的底板111上,大致呈鞋底形状的底模12,以及左、右边模13、14、鞋楦头15等组成;其中该底模12的顶面设有预定形成鞋底底部花纹的凹部121,而左、右边模13、14则可分别相向地靠合或者反向向外退开动作;一平板113一端以铰接方式连接于基座后侧边板112上方,其另端则凸设一手把114供人手握持,而使平板113可被向上、下掀动;该鞋楦头15则呈鞋靴形状并设于该平板113下端,其鞋头部位151朝向板112,而鞋跟部位152则方向相反;和普通的模具相仿,该左、右边模13、14可于其侧边处,分别加设油压缸131和141,由油压缸131、141的活塞杆(未示出)自动控制该边模动作,操作方便容易又可节省人力与工时;上述结构与现有模具结构以及操作方式大致相同,故在此不多叙述;本技术模具的特点在于该基座置于该底模12设置的位置处,凹设一具相当高度(约10mm)的动作空间115,在该动作空间115下方,设置一油压缸16,而于该底模12下方先设置一模板122,以该模板122而与该油压缸16的活塞杆161枢固,并在基底的底板111前端位置处设数滑槽117以供铰接一根据模具12大小而移动位置的靠板116,于该靠板116上以及基座后侧边板112上适当位置处,分别设横向内凹的引导槽1161和1121,于该基座底板111上的前、后方、对应该底模12中心线位置,相对设置一突出的定位体118;于该左、右边模13、14相对靠合的内侧边前、后两端下方,分别设缺角132与142,该左、右边模13、14对合时,其前后端的两缺角132、142可供该基座的底板111上的定位体118嵌入,以提供对正底模12的中心,再于两边模前、后端部位适当处,分别设轴承133和143,以对应于该基座后侧边板112与靠板116上的引导槽1121、1161,该两边模13、14前、后端的轴承133、143处于引导槽1161、1121内,并沿引导槽1161、1121行进,以使两边模13、14于相对靠合或分离时,动作平顺、平稳。根据上述结构,在进行合模与注料的动作过程时,该底模12于正常状况下处于动作空间111之上,如图3A所示,先操作该平板113向下,将鞋楦头15压下,而与底模12对合,而该左、右边模13、14再以其油压缸131、141控制,分别向底模12靠合,此时该两边模13、14以所具有的轴承133、143顺着基座的后侧边板112、及靠板116上的引导槽1121、1161行进,并且由底模12前、后端的定位体117,控制两边模13、14准确地对正于底模12的中心,而底模12、鞋楦头15配合左、右边模13、14三者,构成可供浇注原料成形为鞋底17的布料空间,待注料完毕并冷却成型一鞋底时,再操作该底模12的模板122下方的油压缸16动作,使活塞杆161带动该模板122以及底模12约向下移10mm左右,而退至动作空间115下方之后,接着该左、右边模13、14分别向两侧退开,再掀起平板113拉起该鞋楦头15与底模12脱离,以完成脱模动作(如图3B所示)。脱模时,先使该底模12受油压缸16带动而向下位移,该向下的动作使已成型的鞋底17整体首先受有一均匀的下拉力,有助于当该鞋楦头15向上拉起时可减小初拉力,使鞋底17与鞋楦头15分离较为容易,脱模后取出的鞋底17不会有现有技术中须先强行拉起鞋楦头使其鞋跟部位易翘曲变形的缺点,本技术成型的鞋底17的鞋头与鞋跟部位均匀平整不变形,实现预期目的;而且,该鞋楦头15拉起之前,底模12已先行向下位移,可避免向上旋摆的鞋楦头15与底模12凹部121碰撞摩擦,以防止模具受损,可延长使用寿命;再有,该左、右边模13、14以其所具有的轴承133、143以及缺角132、142,配合于底板111上的定位体113以及后侧边板112与靠板116上的引导槽1121、1161,可防止模具移动时发生偏移倾斜以及无法对正的现象,还可避免注料发泡时,会产生冲模现象并导致模具或鞋底变形的缺点。权利要求1.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鞋底成型模具,包括一基座,其具有一底板,供底模及左、右边模设置于该底板上,基座后侧边板上方铰接一可上、下掀起的平板,该平板下方纵向设置一呈鞋靴状的鞋楦头,而该底模呈鞋底形状,其顶面设有具有预定形状鞋底花纹的凹部;其特征在于:在该基板 设置底板的位置,凹设一具有相当高度的动作空间,并于该底模下方枢设一油压缸,其活塞杆可带动底模上、下动作;该左、右边模相靠合的内侧底部,相对地设缺角,两边模的前、后端分别设一轴承,配合于基座上相对该底模的前、后端中心位置处凸设定位体,该基座后侧边板上以及底模前侧的一靠板上分别设呈横向内凹的引导槽,左、右边模可相对地沿引导槽移动,两边模缺角恰供该定位体嵌入,对正底模中心;该底模还可向下移位,左、右边模退开并掀起平板使鞋楦头向上,完成脱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淑卿
申请(专利权)人:锋泰模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