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产高品质麻球的苎麻快速脱胶工艺。该苎麻快速脱胶工艺包含以下步骤:泡麻步骤:使用占麻总重量1.0~1.5wt%的快速脱胶煮炼剂,在50~60℃泡麻1.0~1.5小时;常压煮炼步骤:在常压条件下,以6~10g/l的NaOH水溶液,温度在95~100℃,煮炼2~4小时;所述的快速脱胶煮炼剂由基因改进型碱性果胶酶、稳定剂乙酸钠和氯化镁、渗透乳化剂平平加O、三聚磷酸钠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缩短了工艺流程,减少浸酸工序,纤维素酸性水解几率下降,精干麻强力损伤小。所得的精干麻断长高、硬条并丝少,手感柔软,适用于纺高支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苎麻的制备工艺,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生产 高品质麻球的苎麻快速脱胶工艺。
技术介绍
苎麻脱胶一直沿用以碱液煮炼为主、辅以磷酸盐煮炼助剂的化学 脱胶工艺,即利用苎麻原麻中纤维素和胶质成分对碱、无机酸和氧化 剂化学稳定性的不同,通过化学、机械作用,去除原麻中胶杂质成分, 达到全脱胶的目的,获得质量优良的精干麻。但该工艺存在工艺流程 长、能耗大、废水排放量大、治污成本高等弊端。郁崇文、张元明、姜繁昌编著的《苎麻纱线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 (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出版)公开了一种"二煮一练法"拆包扎把 —浸酸一水洗一一煮一水洗一二煮一打纤一酸洗一水洗一脱水一精 练一水洗一脱水一给油一脱水一烘干。该工艺的特点是要经过两次碱 煮(主要使用氢氧化钠)和一次精练,并经多次水洗和脱水。现有技术采用以碱煮为主的二煮一炼法的脱胶工艺,现有工艺所 产精干麻质量稳定,适用于纺中低支纱,其缺点是1、 现有工艺采用二道高压煮炼,能耗高;2、 现有工艺化工料消耗的种类、数量较多,污水处理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这些弊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高品质麻球的 苎麻快速脱胶工艺。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产高品质麻球的苎麻快速脱胶工艺,包含以下步骤-泡麻使用占麻总重量1.0 1.5wt。/。的快速脱胶煮炼齐lJ,在50~60。C泡麻1.0 1.5小时;常压煮炼在常压条件下,以6 10g/l的NaOH水溶液,温度在 95 100°C,煮炼2 4小时;快速脱胶煮炼剂由基因改进型碱性果胶酶、稳定剂乙酸钠和氯化 镁、渗透乳化剂平平加o、三聚磷酸钠组成,其中,基因改进型碱性 果胶酶占煮炼剂总重量的60 65wt%、乙酸钠占煮炼剂总重量的 3 4wt%、氯化镁占煮炼剂总重量的l~1.5wt%、渗透乳化剂平平加O 占煮炼剂总重量的18 20wt%、余量为三聚磷酸钠。本专利技术的工艺与现有技术的对比,见本页的表l。表l本专利技术工艺与现有技术的对比<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4</column></row><table>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縮短了工艺流程,减少浸酸工序,纤维素酸性水解几率下降,精干麻断长提高。所得的精干麻断长高、 硬条并丝少,手感柔软,适用于纺高支纱,能满足高品质麻球生产要 求。具体地说采用该工艺,可縮短脱胶时间50%以上,降低能源消耗35%。大大节约了蒸汽及用水量(分别节约了 20%和50%,以重 量计),脱胶后的精干麻柔软洁白,精干麻断长为40km及以上,残 胶率在1.5%以下,纤维支数普遍提高,减少精干麻硬条并丝(干梳 硬条低于60根/10g)。提高精干麻一等品率, 一等品率达到90%以上, 高于现有技术的一等品率(80-85%)。 具体实施例方式各实施例都采用以下工艺步骤拆包扎把一泡麻一常压煮炼一水 洗一打纤一酸洗一水洗一脱水一精练一打纤一给油一脱水—烘干得 精干麻。除了泡麻和常压煮炼两个步骤之外,其它各步骤在郁崇文、张元 明、姜繁昌编著的《苎麻纱线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中国纺织大学 出版社出版)均有记载,这里全文引入做为参考。在下述的实施例中 不在累述。实施例1快速脱胶煮炼剂的选择取基因改进型碱性果胶酶6.0公斤,乙酸钠0.3公斤,氯化镁0.1公斤,平平加O 1.8公斤,三聚磷酸钠1.8 公斤。将各原料混合均匀,备用。在原麻拆包扎把后,立即进行泡麻步骤,使用占原麻总重量 1.25wt。/。的快速脱胶煮炼剂,在50 6(TC泡麻1.0小时。然后立即进行常压煮炼,在常压条件下,以8g/1的NaOH水溶液,温度为IO(TC,煮炼3小时。 实施例2快速脱胶煮炼剂的选择取基因改进型碱性果胶酶6.5公斤,乙 酸钠0.4公斤,氯化镁0.15公斤,平平加O 2.0公斤,三聚磷酸钠0.95 公斤。将各原料混合均匀,备用。在原麻拆包扎把后,立即进行泡麻步骤,使用占原麻总重量 1.5wt。/。的快速脱胶煮炼剂,在50 6(TC泡麻1.0小时。然后立即进行常压煮炼,在常压条件下,以6g/1的NaOH水溶 液,温度为10(TC,煮炼2.5小时。实施例3快速脱胶煮炼剂的选择取基因改进型碱性果胶酶6.2公斤,乙 酸钠0.35公斤,氯化镁0.12公斤,平平加O 1.9公斤,三聚磷酸钠 1.43公斤。将各原料混合均匀,备用。在原麻拆包扎把后,立即进行泡麻步骤,使用占原麻总重量 1.0wt。/。的快速脱胶煮炼剂,在50 6(TC泡麻1.5小时。然后立即进行常压煮炼,在常压条件下,以10g/l的NaOH水溶 液,温度为95。C,煮炼4小时。以上对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生产高品质麻球的苎麻快速脱胶工艺进 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 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及其核 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 容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权利要求1.一种生产高品质麻球的苎麻快速脱胶工艺,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泡麻使用占麻总重量1.0~1.5wt%的快速脱胶煮炼剂,在50~60℃泡麻1.0~1.5小时;常压煮炼在常压条件下,以6~10g/l的NaOH水溶液,温度在95~110℃,煮炼2~4小时;快速脱胶煮炼剂由基因改进型碱性果胶酶、稳定剂乙酸钠和氯化镁、渗透乳化剂平平加O、三聚磷酸钠组成,其中,基因改进型碱性果胶酶占煮炼剂总重量的60~65wt%、乙酸钠占煮炼剂总重量的3~4wt%、氯化镁占煮炼剂总重量的1~1.5wt%、渗透乳化剂平平加O占煮炼剂总重量的18~20wt%、余量为三聚磷酸钠。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高品质麻球的苎麻快速脱胶工艺,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泡麻步骤是使用占麻总重量1.0wty。的快速脱胶 煮炼剂,在50 6(TC泡麻1.0小时。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高品质麻球的苎麻快速脱胶工艺,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常压煮炼是在常压条件下,以8g/1的NaOH水 溶液,温度为10(TC,煮炼3小时。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产高品质麻球的苎麻快速脱胶工艺。该苎麻快速脱胶工艺包含以下步骤泡麻步骤使用占麻总重量1.0~1.5wt%的快速脱胶煮炼剂,在50~60℃泡麻1.0~1.5小时;常压煮炼步骤在常压条件下,以6~10g/l的NaOH水溶液,温度在95~100℃,煮炼2~4小时;所述的快速脱胶煮炼剂由基因改进型碱性果胶酶、稳定剂乙酸钠和氯化镁、渗透乳化剂平平加O、三聚磷酸钠组成。本专利技术缩短了工艺流程,减少浸酸工序,纤维素酸性水解几率下降,精干麻强力损伤小。所得的精干麻断长高、硬条并丝少,手感柔软,适用于纺高支纱。文档编号D01C1/00GK101358380SQ20081016693公开日2009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27日专利技术者严桂香, 付力源, 尹国强, 红 柳, 荣金莲, 陈继无 申请人:湖南华升洞庭麻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产高品质麻球的苎麻快速脱胶工艺,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泡麻:使用占麻总重量1.0~1.5wt%的快速脱胶煮炼剂,在50~60℃泡麻1.0~1.5小时; 常压煮炼:在常压条件下,以6~10g/l的NaOH水溶液,温度在95~110℃,煮炼2~4小时; 快速脱胶煮炼剂由基因改进型碱性果胶酶、稳定剂乙酸钠和氯化镁、渗透乳化剂平平加O、三聚磷酸钠组成,其中,基因改进型碱性果胶酶占煮炼剂总重量的60~65wt%、乙酸钠占煮炼剂总重量的3~4wt%、氯化镁占煮炼剂总重量的1~1.5wt%、渗透乳化剂平平加O占煮炼剂总重量的18~20wt%、余量为三聚磷酸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荣金莲,柳红,付力源,陈继无,尹国强,严桂香,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华升洞庭麻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