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干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0835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8 1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烘干机构。该烘干机构包括烘干室、烘干层板、隔离板、第一密封板、第二密封板以及送风机。烘干室具有进风口以及出风口,烘干层板具有多个透风孔,烘干层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烘干层板均位于烘干室内,多个烘干层板依次层叠分布且相邻的两个烘干层板之间具有间隔,多个烘干层板相对的两侧的与烘干室之间形成进风通道、出风通道,出风通道与出风口连通,相邻的两个烘干层板之间均设有一个隔离板,多个隔离板以及多个烘干层板构成迂回状,第一密封板密封最底部的烘干层板,第二密封板密封最顶部的烘干层板。送风机设在进风口处,送风机能够通过进风口向进风通道内送风。该烘干机构气流均匀、温度均匀、耗电少且节约人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烘干机构
本技术涉及烘干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烘干机构。
技术介绍
当前很多烘干室的物料盘按层装满烘干架,风机由底部送热风,热风向上依次穿过全部的各层物料,对物料加热,同时将其水份带走,到达顶部返回温湿度处理器。上述烘干室的热风上升过程阻力过大,温度衰减很快,底部物料已经达到70℃以上,顶部还不到40℃,造成物料干燥速度不均匀。由于阻力大,导致风机电机的耗电大。物料上下干燥速度不均匀,不得不间隔一段时间,人工打开密封门将底部已经干好的物料取出,将上部物料依次下移,体力劳动强度大。气流在上升的过程中心阻力过大,使得中部区域的物料几乎无风,造成该区域物料发霉,质量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气流均匀、温度均匀、耗电少且节约人力的烘干机构。一种烘干机构,包括烘干室、烘干层板、隔离板、第一密封板以及第二密封板,所述烘干室具有进风口以及出风口,所述烘干层板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以及相对的第三侧边、第四侧边,所述烘干层板具有多个透风孔,所述烘干层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烘干层板均位于所述烘干室内,多个所述烘干层板依次层叠分布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烘干层板之间具有间隔,各个所述烘干层板的所述第一侧边、所述第二侧边分别连接在所述烘干室相对的侧壁上,各个所述烘干层板的所述第三侧边与所述烘干室的侧壁具有间隔,多个所述烘干层板的所述第三侧边与所述烘干室的侧壁之间形成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进风口连通,各个所述烘干层板的所述第四侧边与所述烘干室的侧壁具有间隔,多个所述烘干层板的所述第四侧边与所述烘干室的侧壁之间形成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相邻的两个所述烘干层板之间均设有一个所述隔离板,各个所述隔离板其中一组相对的两侧边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上,各个所述隔离板另一组相对的两侧边分别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烘干层板的所述第三侧边以及所述第四侧边上,多个所述隔离板以及多个所述烘干层板构成迂回状结构,所述第一密封板连接在最底部的所述烘干层板与所述烘干室的底面之间以将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出风通道隔离,所述第二密封板连接在最顶部的所述烘干层板以及所述烘干室的侧壁上以将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出风通道隔离,所述进风口处用于放置送风机,所述送风机能够通过所述进风口向所述进风通道内送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烘干室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相对的第三侧壁、第四侧壁,各个所述烘干层板的所述第一侧边、所述第二侧边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壁以及所述第二侧壁上,各个所述烘干层板的所述第三侧边朝向所述第三侧壁且与所述第三侧壁具有间隔,多个所述烘干层板的所述第三侧边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形成所述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进风口连通,各个所述烘干层板的所述第四侧边朝向所述第四侧壁且与所述第四侧壁具有间隔,多个所述烘干层板的所述第四侧边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形成所述出风通道,所述第一密封板的四个侧边分别连接在最底部的所述烘干层板的第四侧边、所述烘干室的底面、所述第一侧壁以及所述第二侧壁上,所述第二密封板的四个侧边分别连接在最顶部的所述烘干层板的第三侧边、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以及所述第三侧壁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循环室以及温度湿度处理器,所述循环室具有循环入口以及循环出口,所述循环入口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循环出口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送风机设在所述循环室内且靠近于所述进风口,所述温度湿度处理器设在所述循环室内且连通于所述循环入口以及所述循环出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下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以及所述出风口均位于所述第三侧壁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个所述烘干层板的第三侧边对齐,各个所述烘干层板的第四侧边对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板位于最顶部的所述烘干层板的上方,所述第二密封板的三个侧边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以及所述三侧壁上,所述第二密封板的另一个侧边朝向所述出风通道,所述第二密封板与最顶部的所述烘干层板之间连接有所述隔离板,该隔离板的其中一组相对的两侧边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上,该隔离板另一组相对的两侧边分别连接在最顶部的所述烘干层板的所述第三侧边以及所述第二密封板朝向所述出风通道的侧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板朝向所述出风通道的侧边与所述烘干层板的第四侧边对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板的相对的两侧边分别背向弯折以形成第一弯折边以及第二弯折边,各个所述第一弯折边连接在所述烘干层板的所述第三侧边上,各个所述第二弯折边连接在所述烘干层板的所述第四侧边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弯折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弯折边的长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烘干室具有进料口,所述烘干室上活动连接有密封门,所述密封门用于开启或者关闭所述进料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料口设在所述第四侧壁上。上述烘干机构,设置了烘干室、烘干层板、隔离板、第一密封板、第二密封板以及送风机,烘干室具有进风口以及出风口,烘干室内设有迂回状的多个隔离板以及多个烘干层板,送风机送的风能够通过进风通道到达各个烘干层板处,并且从各个烘干层板的透风孔出风之后汇集到出风通道内。上述烘干机构能够解决气流及温度的不均匀的问题,干燥气流可均匀通过各层烘干层板上的烘烤物,各层烘干层板上的烘烤物受风均匀,且干燥气流以分流的形式流经各层烘烤物,使得烘烤物各处温度均匀。上述烘干机构,由于干燥气流以分流的形式均匀经过各层烘烤物,所受阻力仅为单层烘烤物及网格盘的阻力,风阻小,风机电机耗电少。上述烘干机构,由于烘烤物各处受风及温度均匀,无需人工频繁切换带烘烤物,省时省力。上述烘干机构,物料各处受风及温度均匀,避免了发霉区,烘烤物干燥质量整体提高。综上,上述烘干机构,节省了人工体力劳动,加快了烘干速度,缩短了烘干周期,解决了烘烤物发生霉变、褐变等问题,提高了产品质量,有效降低了能耗及烘干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所述的烘干机构侧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烘干机构;100、烘干室;110、进风口;120、出风口;130、进风通道;140、出风通道;150、密封门;200、烘干层板;300、隔离板;310、第一弯折边;320、第二弯折边;400、第一密封板;500、第二密封板;600、送风机;700、循环室;800、温度湿度处理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了一种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烘干机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烘干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干室、烘干层板、隔离板、第一密封板以及第二密封板,所述烘干室具有进风口以及出风口,所述烘干层板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以及相对的第三侧边、第四侧边,所述烘干层板具有多个透风孔,所述烘干层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烘干层板均位于所述烘干室内,多个所述烘干层板依次层叠分布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烘干层板之间具有间隔,各个所述烘干层板的所述第一侧边、所述第二侧边分别连接在所述烘干室相对的侧壁上,各个所述烘干层板的所述第三侧边与所述烘干室的侧壁具有间隔,多个所述烘干层板的所述第三侧边与所述烘干室的侧壁之间形成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进风口连通,各个所述烘干层板的所述第四侧边与所述烘干室的侧壁具有间隔,多个所述烘干层板的所述第四侧边与所述烘干室的侧壁之间形成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相邻的两个所述烘干层板之间均设有一个所述隔离板,各个所述隔离板其中一组相对的两侧边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上,各个所述隔离板另一组相对的两侧边分别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烘干层板的所述第三侧边以及所述第四侧边上,多个所述隔离板以及多个所述烘干层板构成迂回状结构,所述第一密封板连接在最底部的所述烘干层板与所述烘干室的底面之间以将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出风通道隔离,所述第二密封板连接在最顶部的所述烘干层板以及所述烘干室的侧壁上以将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出风通道隔离,所述进风口处用于放置送风机,所述送风机能够通过所述进风口向所述进风通道内送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烘干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干室、烘干层板、隔离板、第一密封板以及第二密封板,所述烘干室具有进风口以及出风口,所述烘干层板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以及相对的第三侧边、第四侧边,所述烘干层板具有多个透风孔,所述烘干层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烘干层板均位于所述烘干室内,多个所述烘干层板依次层叠分布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烘干层板之间具有间隔,各个所述烘干层板的所述第一侧边、所述第二侧边分别连接在所述烘干室相对的侧壁上,各个所述烘干层板的所述第三侧边与所述烘干室的侧壁具有间隔,多个所述烘干层板的所述第三侧边与所述烘干室的侧壁之间形成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进风口连通,各个所述烘干层板的所述第四侧边与所述烘干室的侧壁具有间隔,多个所述烘干层板的所述第四侧边与所述烘干室的侧壁之间形成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相邻的两个所述烘干层板之间均设有一个所述隔离板,各个所述隔离板其中一组相对的两侧边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上,各个所述隔离板另一组相对的两侧边分别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烘干层板的所述第三侧边以及所述第四侧边上,多个所述隔离板以及多个所述烘干层板构成迂回状结构,所述第一密封板连接在最底部的所述烘干层板与所述烘干室的底面之间以将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出风通道隔离,所述第二密封板连接在最顶部的所述烘干层板以及所述烘干室的侧壁上以将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出风通道隔离,所述进风口处用于放置送风机,所述送风机能够通过所述进风口向所述进风通道内送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室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相对的第三侧壁、第四侧壁,各个所述烘干层板的所述第一侧边、所述第二侧边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壁以及所述第二侧壁上,各个所述烘干层板的所述第三侧边朝向所述第三侧壁且与所述第三侧壁具有间隔,多个所述烘干层板的所述第三侧边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形成所述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进风口连通,各个所述烘干层板的所述第四侧边朝向所述第四侧壁且与所述第四侧壁具有间隔,多个所述烘干层板的所述第四侧边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形成所述出风通道,所述第一密封板的四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存义李玲唐壁奎唐旭初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同益空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