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油缸活塞杆渗漏的油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8473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3 2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油缸活塞杆渗漏的油缸,其包括缸体、设于缸体中且相对于缸体滑动设置的活塞杆、固定于缸体一端的缸盖以及固定于缸盖一端的压盖;活塞杆的一端穿过缸盖以及压盖伸出至缸体外侧;其中,缸盖内设有释压环,释压环与缸盖之间为相对静止设置;释压环上开设有可供活塞杆穿过的通孔Ⅰ,通孔Ⅰ的孔壁与活塞杆相贴;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保护活塞杆与油缸之间的油封,避免因为油封损坏导致渗漏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止油缸活塞杆渗漏的油缸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止油缸活塞杆渗漏的油缸。
技术介绍
目前液压油缸活塞杆的密封方式,通常采用1道或2道油封,2道或3道耐磨环及1道防尘圈的设计,这种结构的油缸普遍存以下缺点:第一:活塞杆渗漏滴油问题,特别是活塞运动速度超过1m/s时,渗油滴油问题尤为严重;第二:油封在刹车过程中承受由惯性引起的压力冲击,导致油封使用寿命减短。如何设计一种防止因为油封被破坏导致液压油渗漏并且提高活塞杆与缸体之间油封寿命的油缸就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止油缸活塞杆渗漏的油缸。本专利技术所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止油缸活塞杆渗漏的油缸,其包括缸体、设于缸体中且相对于缸体滑动设置的活塞杆、固定于缸体一端的缸盖以及固定于缸盖一端的压盖;活塞杆的一端穿过缸盖以及压盖伸出至缸体外侧;其中,缸盖内设有释压环,释压环与缸盖之间为相对静止设置;释压环上开设有可供活塞杆穿过的通孔Ⅰ,通孔Ⅰ的孔壁与活塞杆相贴。释压环与缸盖之间为相对静止设计(即活塞杆在运动过程中,释压环是不动的),由于通孔Ⅰ的孔壁与活塞杆相贴,使得释压环与活塞杆精密配合,其间隙很小,当由惯性引起压力冲击时释压环的环隙起到阻滞和降低压力冲击峰值高压传递到活塞杆密封件上,保护活塞杆密封件(此处密封件为油封)免受超过其使用条件的压力冲击而失效,从而达到防止活塞杆在高速运动下渗漏滴油现象的发生。其中,通孔Ⅰ的孔壁上开设有油槽,油槽的数量区间为15-25道。油槽的设计可以储存液压油,当活塞杆运动时此处存放的液压油可以起到良好的润滑作用,使活塞杆运动更加流畅。其中,释压环的外表面与缸盖内壁之间相贴。其中,释压环的外表面与缸盖内壁之间至少通过一个密封件密封。采用此种结构设计,可以避免液压油由释压环的外表面与缸盖内壁之间的缝隙渗漏。其中,压盖上开设有可供活塞杆穿过的通孔Ⅱ,通孔Ⅱ的孔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环形槽,环形槽内设有耐磨环,活塞杆的外壁与耐磨环的中心孔相贴。耐磨环的设计,可以有效的降低活塞杆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磨损的可能。其中,环形槽的数量区间为3-8个,耐磨环的数量与环形槽数量一致,耐磨环分设在各个环形槽中。采用此种结构的设计,进一步降低活塞杆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磨损的可能。其中,释压环的外表面开设有定位孔Ⅱ,缸盖对应位置开设有定位孔Ⅰ,固定件穿过定位孔Ⅰ伸入到定位孔Ⅱ中使得释压环与缸盖之间为相对静止设置。采用此种结构,使得释压环与缸盖之间固定更加稳定。其中,缸体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缸盖,第二缸盖旁设有第二压盖;活塞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二缸盖以及第二压盖伸出至缸体外侧;第二缸盖内设有第二释压环,第二释压环与第二缸盖之间为相对静止设置;第二释压环上开设有可供活塞杆穿过的第二通孔Ⅰ,第二通孔Ⅰ的孔壁与活塞杆相贴;第二通孔Ⅰ的孔壁上开设有至少一道油槽。此种结构为单活塞杆双出杆结构,采用此种结构可以,保护活塞杆密封件(此处密封件为油封)免受超过其使用条件的压力冲击而失效,从而达到防止活塞杆在高速运动下渗漏滴油现象的发生。其中,活塞杆的数量为两条,两条活塞杆其中一条穿出缸体的一端,另一条穿出缸体的另一端。此种结构为双活塞杆双出杆结构,采用此种结构可以,保护活塞杆密封件(此处密封件为油封)免受超过其使用条件的压力冲击而失效,从而达到防止活塞杆在高速运动下渗漏滴油现象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图;图3是图1中B部的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照附图1-3所示,一种防止油缸活塞杆渗漏的油缸,其包括缸体1、活塞杆2、缸盖3以及压盖4。缸盖3固定在缸体1的右端,压盖4固定在缸盖3的右端。活塞杆2设置在缸体1中,并且活塞杆2为滑动设置,即活塞杆2在液压油作用下可以发生滑动。活塞杆2的右端依次穿过缸盖3、压盖4最终部分超出缸体1位于缸体1的外部。缸盖3的内部空腔内设置有释压环5,此处释压环5为丁腈橡胶材质,释压环5上开设有通孔Ⅰ6,活塞杆2通过该通孔Ⅰ6伸出,活塞杆2的外壁与通孔Ⅰ6的孔壁相贴。通孔Ⅰ6的孔壁上开设有油槽7,此处油槽7的数量区间为19道,油槽7沿着通孔Ⅰ6的径向方向开设。油槽7的设计,可以储存液压油,在活塞杆2在滑动过程中此处的液压油可以起到润滑作用。释压环5的外表面开设有定位孔Ⅱ9,缸盖3对应位置开设有定位孔Ⅰ10,固定件11穿过定位孔Ⅰ10伸入到定位孔Ⅱ9中使得释压环5与缸盖3之间为固定设置,也叫相对静止设置。此处释压环5与缸盖3之间至少两处通过固定件11固定,固定件11可以为螺栓。释压环5的外表面开设有密封槽12,密封槽12中设有密封件8,通过该密封件8可以使得释压环5和缸盖3内壁之间形成密封。此处密封件8为密封圈,并且释压环5的外表面和缸盖3内壁之间有两处采用此种密封方式。压盖4上开设有通孔Ⅱ13,该通孔Ⅱ13是用来供活塞杆2穿过的,通孔Ⅱ13的孔壁上开设有四个环形槽14,环形槽14为沿着通孔Ⅱ13的径向方向开设,各个环形槽14中均设有耐磨环15,活塞杆2穿过耐磨环15的中心孔,并且活塞杆2的外壁与耐磨环15的中心孔相贴,此种结构可以减小活塞杆2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磨损。实施例2:请参阅图4所示,一种防止油缸活塞杆渗漏的油缸,该油缸为单活塞双出杆结构,该油缸的结构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有所改动,与实施例1相比,缸体1的左端设有第二缸盖3a,第二缸盖3a的左端设有第二压盖4a。活塞杆2的左端穿过第二缸盖3a以及第二压盖4a伸出至缸体1外侧。第二缸盖3a内设有第二释压环5a,第二释压环5a与第二缸盖3a之间也采用螺栓进行固定,两者相对静止设置。第二释压环5a上开设有可供活塞杆2穿过的第二通孔Ⅰ6a,第二通孔Ⅰ6a的孔壁与活塞杆2相贴,第二通孔Ⅰ6a的孔壁上开设有19道油槽7(由于实施例1中已经提供相应放大图,故此处不再附上视图)。第二压盖4a上开设有通孔Ⅱ13,该通孔Ⅱ13是用来供活塞杆2穿过的,通孔Ⅱ13的孔壁上开设有四个环形槽14,环形槽14为沿着通孔Ⅱ13的径向方向开设,各个环形槽14中均设有耐磨环15,活塞杆2穿过耐磨环15的中心孔,并且活塞杆2的外壁与耐磨环15的中心孔相贴,此种结构可以减小活塞杆2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磨损。实施例3:请参阅图5所示,一种防止油缸活塞杆渗漏的油缸,该油缸为双活塞双出杆油缸,该油缸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活塞杆的数量为两条,左侧活塞杆2a穿出缸体1的左端,右侧活塞杆2b穿出缸体1的右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防止油缸活塞杆渗漏的油缸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油缸活塞杆渗漏的油缸,其包括缸体、设于缸体中且相对于缸体滑动设置的活塞杆、固定于缸体一端的缸盖以及固定于缸盖一端的压盖;活塞杆的一端穿过缸盖以及压盖伸出至缸体外侧;其特征在于:缸盖内设有释压环,释压环与缸盖之间为相对静止设置;释压环上开设有可供活塞杆穿过的通孔Ⅰ,通孔Ⅰ的孔壁与活塞杆相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油缸活塞杆渗漏的油缸,其包括缸体、设于缸体中且相对于缸体滑动设置的活塞杆、固定于缸体一端的缸盖以及固定于缸盖一端的压盖;活塞杆的一端穿过缸盖以及压盖伸出至缸体外侧;其特征在于:缸盖内设有释压环,释压环与缸盖之间为相对静止设置;释压环上开设有可供活塞杆穿过的通孔Ⅰ,通孔Ⅰ的孔壁与活塞杆相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油缸活塞杆渗漏的油缸,其特征在于:通孔Ⅰ的孔壁上开设有油槽,油槽的数量区间为15-25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油缸活塞杆渗漏的油缸,其特征在于:释压环的外表面与缸盖内壁之间相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止油缸活塞杆渗漏的油缸,其特征在于:释压环的外表面与缸盖内壁之间至少通过一个密封件密封。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油缸活塞杆渗漏的油缸,其特征在于:压盖上开设有可供活塞杆穿过的通孔Ⅱ,通孔Ⅱ的孔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环形槽,环形槽内设有耐磨环,活塞杆的外壁与耐磨环的中心孔相贴。6.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建华乐晓东韦少宇郑培陆高陈贝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海天金属成型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