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备点巡检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8459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3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设备点巡检终端,该设备点巡检终端包括:壳体、移动终端托盘、夹持爪、无线通信模块和点读模块,该移动终端托盘通过铰接装置安装在该壳体上,该移动终端托盘上安装有该夹持爪,该移动终端托盘承托移动终端,该夹持爪夹持该移动终端,该无线通信模块内置于该壳体内,该无线通信模块与该移动终端的无线通信模块无线连接,以及,与该点读模块连接,用于接收该移动终端发送的控制指令并转发给该点读模块,该点读模块设置于该壳体的外部,用于读写待巡检设备的设备信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把移动终端和设备点巡检终端连接在一起,借用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模块等获取的设备数据,减少了设备点巡检终端的开发制造成本和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设备点巡检终端
本技术涉及无线通信终端的信息采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备点巡检终端。
技术介绍
设备点巡检终端是点巡检人员为了了解掌握机器日常运行时的状态所采用的一种现代化设备,利用设备点巡检终端,可以记录各种设备的运行状态,以此为依据判断设备运行是否正常,非正常运行时可进一步分析诊断故障的类型和数据,故障存在的部位、产生故障的原因以及故障的处理措施,为正确维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很多的设备点巡检终端都具有信息输入、信息显示和拍照功能,但是设备功能的多样化却提高了设备的开发制造成本。此外,还需要额外的信息传送模块把采集到的信息传送给服务器,如果是有线传输则便携性差,如果是无线传输则需要考虑布置通信基站的开销和无线传输模块远距离传输的能耗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备点巡检终端,旨在解决现有设备点巡检终端有线传输操作复杂,无线传输成本高、能耗大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设备点巡检终端,包括:壳体、移动终端托盘、夹持爪、无线通信模块和点读模块;所述移动终端托盘通过铰接装置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移动终端托盘上安装有所述夹持爪,所述移动终端托盘承托移动终端,所述夹持爪夹持所述移动终端;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内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无线通信模块无线连接,以及,与所述点读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控制指令并转发给所述点读模块;所述点读模块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部,用于读写待巡检设备的设备信息。本技术提供的设备点巡检终端包括壳体、移动终端托盘、夹持爪、无线通信模块和点读模块,该移动终端托盘通过铰接装置安装在该壳体上,该移动终端托盘上安装有该夹持爪,该移动终端托盘承托移动终端,该夹持爪夹持该移动终端,该无线通信模块内置于该壳体内,该无线通信模块接收该移动终端发送的控制指令并转发给该点读模块,该点读模块读写待巡检设备的设备信息。通过把移动终端和设备点巡检终端固定连接在一起,从而通过设备点巡检终端中的无线通信模块与移动终端内的无线通信模块进行通信,借用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模块、操作按键和液晶显示屏处理获取的设备数据,使设备点巡检终端不需要额外的数据传输模块、操作按键和液晶显示屏,减少了设备点巡检终端的开发制造难度和成本,同时移动终端与设备点巡检终端之前进行近距离通信,节省了无线传输能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点巡检终端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点巡检终端旋转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点巡检终端的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技术的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及图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点巡检终端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点巡检终端旋转视图。该设备点巡检终端包括:壳体1、移动终端托盘2、夹持爪3、无线通信模块和点读模块。移动终端托盘2通过铰接装置安装在壳体1上,移动终端托盘2可以在铰接装置的限制范围内,以该铰接装置为轴转动。移动终端托盘2用于承托移动终端。该铰接装置可以为铰链。该移动终端托盘2上安装有夹持爪3,该移动终端托盘2承托移动终端,该夹持爪3夹持该移动终端。该无线通信模块内置于该壳体1内,该无线通信模块与该移动终端的无线通信模块无线连接,以及,与该点读模块连接,用于接收该移动终端发送的控制指令并转发给该点读模块。该点读模块设置于该壳体1的外部,用于读写待巡检设备的设备信息。进一步地,壳体1顶面设计成阶梯状,低阶处还设计有容纳槽,可以使移动终端托盘2和支撑杆4在水平放置的时候能够紧密地贴合壳体1。进一步地,夹持爪3内置有弹簧,弹簧通过伸缩控制夹持爪3两爪之间的夹持空隙的改变,使夹持爪3两端的爪伸缩能够夹持4-5寸的移动终端。夹持爪3背部还设置有多道凹槽,支撑杆4的顶端固定有卡撑装置,卡撑装置通过与不同凹槽的卡合,使得支撑杆4将夹持爪3与壳体1之间支撑出不同的支撑角度,夹持爪3与移动终端托盘2可以通过螺丝连接。进一步地,支撑杆4通过铰接装置安装在壳体1上,用于支撑该夹持爪3,支撑杆4可以转动,该铰接装置可以是铰链,支撑杆4的顶端固定有圆柱销,可以卡在夹持爪3背部的各道凹槽上,从而实现对移动终端托盘2多种角度位置的固定。进一步地,该设备点巡检终端还包括手柄5,手柄5固定于壳体1的下部,用于用户拿持该设备点巡检终端。可选的,手柄5上设置有防滑花纹,降低用户手持时设备点巡检终端掉落的可能性,提升用户体验。进一步地,该设备点巡检终端还包括复位开关6,复位开关6安装在手柄5的外侧,复位开关6用于控制电源模块供电或停止供电。复位开关6按下后接通电源模块,松开后自动断开电源从而节省电能。本技术中设备点巡检终端的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电路和移动终端。控制电路包括:电源模块和点读模块,其中,无线通信模块包括蓝牙模块7或红外通信模块等,点读模块包括条形码读取模块8和射频识别(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读写模块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点巡检终端的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该控制系统以移动终端为智能手机为例,无线通信模块以蓝牙模块7为例,点读模块以条形码读取模块8和RFID读写模块9为例。进一步地,电源模块同时为蓝牙模块7、条形码读取模块8和RFID读写模块9供电。条形码读取模块8用于读取设备上的条形码信息。RFID读写模块9对安装在设备上的RFID标签进行读写。进一步地,智能手机通过与设备点巡检终端的蓝牙模块7通信,可以控制条形码读取模块8的读取功能和RFID读写模块9的读写功能,还可以将读取到的设备信息显示在智能手机显示屏上,以供用户查看,以及,将读取到的设备信息传送到后台服务器进行处理,提高设备信息的处理速度。进一步地,通过智能手机的相机功能可以把设备的故障或维修结果拍下并传送到后台服务器进行处理,可以提高对故障或维修信息的处理速度。本技术把智能手机和设备点巡检终端固定连接在一起,通过设备点巡检终端中的蓝牙模块与智能手机进行通信,借用智能手机的数据传输模块、操作按键和液晶显示屏处理获取的设备数据,使设备点巡检终端不需要额外的数据传输模块、操作按键和液晶显示屏,减少了设备点巡检终端的开发制造难度和成本,同时智能手机与设备点巡检终端之前进行近距离通信,节省了无线传输能耗。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设备点巡检终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设备点巡检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移动终端托盘、夹持爪、无线通信模块和点读模块;所述移动终端托盘通过铰接装置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移动终端托盘上安装有所述夹持爪,所述移动终端托盘承托移动终端,所述夹持爪夹持所述移动终端;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内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无线通信模块无线连接,以及,与所述点读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控制指令并转发给所述点读模块;所述点读模块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部,用于读写待巡检设备的设备信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备点巡检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移动终端托盘、夹持爪、无线通信模块和点读模块;所述移动终端托盘通过铰接装置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移动终端托盘上安装有所述夹持爪,所述移动终端托盘承托移动终端,所述夹持爪夹持所述移动终端;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内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无线通信模块无线连接,以及,与所述点读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控制指令并转发给所述点读模块;所述点读模块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部,用于读写待巡检设备的设备信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点巡检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点巡检终端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通过铰接装置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用于支撑所述夹持爪。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点巡检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爪背部设置有多道凹槽;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固定有卡撑装置,所述卡撑装置通过与不同所述凹槽的卡合,使得所述支撑杆将所述夹持爪与所述壳体之间支撑出不同的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立先夏林印王剑涛刘为飞张臣友魏振峰高明亮赵森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钢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