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由设置在该装置本体顶部的顶棚、设置在该顶棚底部的底棚、设置在该底棚底部的墙体和设置在该墙体一侧的支撑立柱构成,该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在居住区的一侧设有四面开阔可供娱乐的场所,从而极大的丰富了用户的居住环境,提升了居住户的居住乐趣,面对日益严重的噪音问题,该建筑的墙体内部设有采用真空区域,可以很好的阻隔噪音,从而很大程度的提升居住户的居住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装配式钢结构建筑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结构建筑
,具体为一种集成装配式钢结构建筑。
技术介绍
钢结构具有轻质、高强、抗震性好、布局灵活、构件截面尺寸小、以及易装配、施工期短、使用面积高等优点,且有利于工业化生产及标准化制作,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给我们带来就业、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环境危机,如能源枯竭、生态恶化、温室效应等,这些危机正严重影响着我们的环境和生活,在我国,建筑业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3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能耗黑洞,同时,建筑材料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污染,包括50%的水污染、50%的空气污染、42%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大量的建筑垃圾,因此政府很早就将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列入核心发展目标,绿色建筑应运而生,而装配式作为实现绿色建筑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行业内部得到了广泛研究。经过检索发现,专利号CN105317110A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所述钢结构建筑包括主体框架、楼承板、内墙承板、外墙承板及屋面,所述楼承板、所述内墙承板、所述外墙承板及所述屋面与所述主体框架分别采用连接件连接,所述内墙承板及所述外墙承板相邻设置。然而,经过分析发现,现有的钢结构建筑存在以下不足;其一:现有的钢结构建筑单一的提供居住场所,而没有为用户提供必要的休闲场所,这使得用户居住的乐趣有所下降;其二:随着噪音污染越来越严重,而现有的建筑设施却没有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这使得居住户饱受噪音的干扰;其三:在炎热的夏天,屋内的温度非常的高,而在寒冷的冬天,屋内的温度又非常的低,这让居住的舒适度大打折扣。所以,如何设计一种集成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成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由设置在该装置本体顶部的顶棚、设置在该顶棚底部的底棚、设置在该底棚底部的墙体和设置在该墙体一侧的支撑立柱构成,且所述顶棚与底棚之间紧密贴合固定,所述墙体与底棚通过设置在底棚底部的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立柱与墙体通过设置在支撑立柱一侧的固定螺杆固定;所述顶棚的内部设有龙骨,且所述龙骨与顶棚通过设置在龙骨一侧的螺栓固定连接,所述龙骨的底部设有小型支撑杆,且所述小型支撑杆部分嵌入设置在龙骨中,所述顶棚内部的一侧设有斜侧固定杆,且所述斜侧固定杆与顶棚之间紧密贴合固定,所述底棚的底部设有顶板,且所述顶板与底棚通过设置在顶板一侧的螺栓固定,所述顶板的顶部设有支撑中心柱,且所述支撑中心柱部分嵌入设置在顶板中,所述顶板与支撑中心柱之间形成通风区;所述墙体的一侧设有插放区,且所述插放区与墙体之间紧密贴合固定,所述墙体的一侧设有通电线路,且所述通电线路嵌入设置在墙体中,所述通电线路的一侧设有外接电路接口,且所述外接电路接口嵌套设置在通电线路的端部,所述墙体内部设有固定板,且所述固定板与墙体通过设置在固定板一侧的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墙体的内部设有第一钢质型材板和第二钢质型材板,且所述第一钢质型材板和第二钢质型材板均与墙体之间紧密贴合固定,所述第一钢质型材板和第二钢质型材板之间形成真空区,所述墙体的一侧设有保温层,且所述保温层覆盖设置在墙体的外表面,所述墙体的一侧设有窗户,且所述窗户嵌入设置在墙体中;所述支撑立柱内部的一侧设有安装滑槽,且所述安装滑槽嵌入设置在支撑立柱中,所述支撑立柱的底部设有底垫,且所述底垫与支撑立柱之间紧密贴合固定,所述底垫的顶部设有侧板,且所述侧板与底垫之间紧密贴合固定,所述支撑立柱的底部设有底板,且所述底板与支撑立柱之间紧密贴合固定;所述底板的顶部设有中央柱,且所述中央柱部分嵌入设置在底板中;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底柱,且所述底柱部分嵌入设置在底板中,所述底柱的底部设有底座,且所述底座嵌套设置在底柱的外表面,所述底板的一侧设有轻型立柱,且所述轻型立柱与底板之间紧密贴合固定,所述顶板的顶部设有凉棚柱,且所述凉棚柱部分嵌入设置在顶板中,所述凉棚柱的顶部设有凉棚板,且所述凉棚板与凉棚柱之间紧密贴合固定,所述固定螺杆的一侧设有调节旋钮,且所述调节旋钮嵌套设置在固定螺杆的端部;更具体而言,所述龙骨个数为若干,并均与顶棚通过设置在龙骨一侧的螺栓固定连接。更具体而言,所述小型支撑杆的个数为若干,并均部分嵌入设置在龙骨中。更具体而言,所述插放区的一侧设有固定螺孔,且所述固定螺孔贯穿设置在插放区中。更具体而言,所述通电线路的条数为若干,并均嵌入设置在墙体中。更具体而言,所述保温层的一侧设有外部涂料层,且所述外部涂料层覆盖设置在保温层的外表面。更具体而言所述保温层覆盖设置在墙体的外表面,且所述保温层是由夹心保温板制作而成。更具体而言所述墙体的一侧设有外部水源接口,且所述外部水源接口贯穿设置在墙体中。更具体而言所述底柱的个数为六个,并均部分嵌入设置在底板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可归为以下几点:优点一:该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在居住区的一侧设有四面开阔可供娱乐的场所,从而极大的丰富了用户的居住环境,提升了居住户的居住乐趣;优点二:该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面对日益严重的噪音问题,该建筑的墙体内部设有采用真空区域,可以很好的阻隔噪音,从而很大程度的提升居住户的居住舒适度;优点三:该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针对一年四季不断变化的气温,在炎热的夏季,利用建筑顶部的顶棚和底棚,在其中形成的通风区,可以很好的进行散热,使屋内的气温不至于过高,在寒冷的冬季,通过设置的保温层,采用夹心保温板设计,可以兼顾保温和蓄热两个方面,使屋内的气温不至于太低,从而提升居住的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顶棚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墙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墙体的左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支撑立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装置本体;2-顶棚;3-底棚;4-支撑立柱;5-窗户;6-墙体;7-底柱;8-底座;9-中央柱;10-底板;11-凉棚板;12-凉棚柱;13-外部水源接口;14-轻型立柱;15-龙骨;16-小型支撑杆;17-斜侧固定杆;18-支撑中心柱;19-顶板;20-通风区;21-插放区;22-固定螺孔;23-固定板;24-外接电路接口;25-通电线路;26-第一钢质型材板;27-真空区;28-保温层;29-外部涂料层;30-第二钢质型材板;31-侧板;32-底垫;33-固定螺杆;34-安装滑槽;35-调节旋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集成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由设置在该装置本体1顶部的顶棚2、设置在该顶棚2底部的底棚3、设置在该底棚3底部的墙体6和设置在该墙体6一侧的支撑立柱4构成,且所述顶棚2与底棚3之间紧密贴合固定,所述墙体6与底棚3通过设置在底棚3底部的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立柱4与墙体6通过设置在支撑立柱4一侧的固定螺杆33固定;所述顶棚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由设置在该装置本体(1)顶部的顶棚(2)、设置在该顶棚(2)底部的底棚(3)、设置在该底棚(3)底部的墙体(6)和设置在该墙体(6)一侧的支撑立柱(4)构成,且所述顶棚(2)与底棚(3)之间紧密贴合固定,所述墙体(6)与底棚(3)通过设置在底棚(3)底部的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立柱(4)与墙体(6)通过设置在支撑立柱(4)一侧的固定螺杆(33)固定,所述顶棚(2)的内部设有龙骨(15),且所述龙骨(15)与顶棚(2)通过设置在龙骨(15)一侧的螺栓固定连接,所述龙骨(15)的底部设有小型支撑杆(16),且所述小型支撑杆(16)部分嵌入设置在龙骨(15)中,所述顶棚(2)内部的一侧设有斜侧固定杆(17),且所述斜侧固定杆(17)与顶棚(2)之间紧密贴合固定,所述底棚(3)的底部设有顶板(19),且所述顶板(19)与底棚(3)通过设置在顶板(19)一侧的螺栓固定,所述顶板(19)的顶部设有支撑中心柱(18),且所述支撑中心柱(18)部分嵌入设置在顶板(19)中,所述顶板(19)与支撑中心柱(18)之间形成通风区(20),所述墙体(6)的一侧设有插放区(21),且所述插放区(21)与墙体(6)之间紧密贴合固定,所述墙体(6)的一侧设有通电线路(25),且所述通电线路(25)嵌入设置在墙体(6)中,所述通电线路(25)的一侧设有外接电路接口(24),且所述外接电路接口(24)嵌套设置在通电线路(25)的端部,所述墙体(6)内部设有固定板(23),且所述固定板(23)与墙体(6)通过设置在固定板(23)一侧的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墙体(6)的内部设有第一钢质型材板(26)和第二钢质型材板(30),且所述第一钢质型材板(26)和第二钢质型材板(30)均与墙体(6)之间紧密贴合固定,所述第一钢质型材板(26)和第二钢质型材板(30)之间形成真空区(27),所述墙体(6)的一侧设有保温层(28),且所述保温层(28)覆盖设置在墙体(6)的外表面,所述墙体(6)的一侧设有窗户(5),且所述窗户(5)嵌入设置在墙体(6)中,所述支撑立柱(4)内部的一侧设有安装滑槽(34),且所述安装滑槽(34)嵌入设置在支撑立柱(4)中,所述支撑立柱(4)的底部设有底垫(32),且所述底垫(32)与支撑立柱(4)之间紧密贴合固定,所述底垫(32)的顶部设有侧板(31),且所述侧板(31)与底垫(32)之间紧密贴合固定,所述支撑立柱(4)的底部设有底板(10),且所述底板(10)与支撑立柱(4)之间紧密贴合固定;所述底板(10)的顶部设有中央柱(9),且所述中央柱(9)部分嵌入设置在底板(10)中,所述底板(10)的底部设有底柱(7),且所述底柱(7)部分嵌入设置在底板(10)中,所述底柱(7)的底部设有底座(8),且所述底座(8)嵌套设置在底柱(7)的外表面,所述底板(10)的一侧设有轻型立柱(14),且所述轻型立柱(14)与底板(10)之间紧密贴合固定,所述顶板(19)的顶部设有凉棚柱(12),且所述凉棚柱(12)部分嵌入设置在顶板(19)中,所述凉棚柱(12)的顶部设有凉棚板(11),且所述凉棚板(11)与凉棚柱(12)之间紧密贴合固定,所述固定螺杆(33)的一侧设有调节旋钮(35),且所述调节旋钮(35)嵌套设置在固定螺杆(33)的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由设置在该装置本体(1)顶部的顶棚(2)、设置在该顶棚(2)底部的底棚(3)、设置在该底棚(3)底部的墙体(6)和设置在该墙体(6)一侧的支撑立柱(4)构成,且所述顶棚(2)与底棚(3)之间紧密贴合固定,所述墙体(6)与底棚(3)通过设置在底棚(3)底部的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立柱(4)与墙体(6)通过设置在支撑立柱(4)一侧的固定螺杆(33)固定,所述顶棚(2)的内部设有龙骨(15),且所述龙骨(15)与顶棚(2)通过设置在龙骨(15)一侧的螺栓固定连接,所述龙骨(15)的底部设有小型支撑杆(16),且所述小型支撑杆(16)部分嵌入设置在龙骨(15)中,所述顶棚(2)内部的一侧设有斜侧固定杆(17),且所述斜侧固定杆(17)与顶棚(2)之间紧密贴合固定,所述底棚(3)的底部设有顶板(19),且所述顶板(19)与底棚(3)通过设置在顶板(19)一侧的螺栓固定,所述顶板(19)的顶部设有支撑中心柱(18),且所述支撑中心柱(18)部分嵌入设置在顶板(19)中,所述顶板(19)与支撑中心柱(18)之间形成通风区(20),所述墙体(6)的一侧设有插放区(21),且所述插放区(21)与墙体(6)之间紧密贴合固定,所述墙体(6)的一侧设有通电线路(25),且所述通电线路(25)嵌入设置在墙体(6)中,所述通电线路(25)的一侧设有外接电路接口(24),且所述外接电路接口(24)嵌套设置在通电线路(25)的端部,所述墙体(6)内部设有固定板(23),且所述固定板(23)与墙体(6)通过设置在固定板(23)一侧的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墙体(6)的内部设有第一钢质型材板(26)和第二钢质型材板(30),且所述第一钢质型材板(26)和第二钢质型材板(30)均与墙体(6)之间紧密贴合固定,所述第一钢质型材板(26)和第二钢质型材板(30)之间形成真空区(27),所述墙体(6)的一侧设有保温层(28),且所述保温层(28)覆盖设置在墙体(6)的外表面,所述墙体(6)的一侧设有窗户(5),且所述窗户(5)嵌入设置在墙体(6)中,所述支撑立柱(4)内部的一侧设有安装滑槽(34),且所述安装滑槽(34)嵌入设置在支撑立柱(4)中,所述支撑立柱(4)的底部设有底垫(32),且所述底垫(32)与支撑立柱(4)之间紧密贴合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信辉,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峰辉钢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