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廖聪年专利>正文

可供制作各型鞋头之前帮机结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796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供制作各型鞋头之前帮机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 一底座,是一侧开设有一个开口,且该开口相对之二侧壁面之端缘处分别制设有一弧形之靠置面; 一摆动单元件,是一端之相对两侧分别制设有弧形之靠置面,且组设在该底座之开口处,使该靠置面与该底座所设之靠置面靠合; 一驱动装置,是与该摆动单元件之另一侧组接结合,以及二活动板,是配设有复数个爪座。(*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前帮机结构,尤指一种可供制作各型鞋头之前帮机。
技术介绍
目前鞋子的制作,其鞋面与中底之结合是籍前帮机及后帮机完成。而由于鞋子的鞋头不同(例圆头鞋、尖头鞋及平头鞋等),所以在制作上该前帮机上的爪座(用以夹持鞋面与中底的元件)必须依不同种类的鞋头更换。请参阅图1所示,习知技术中,制作平头鞋是必须将复数爪座(11)中位于鞋端位置之弧形头中爪座(12)(请参阅图1之A图)更换成平头中爪座(13)(请参阅图1中之B图),如此便可适用于平头鞋的制作。然而,当由原本的弧形头中爪座(12)更换成平头中爪座(13)后,位于该平头中爪座(13)左右两侧之爪座(11)则须由人工逐一调整其各爪座(11)间之间距与倾斜度,而使其如图1中之C图所示般之平头鞋形状,始得以操作使用制作平头鞋,所以在调整上相当费时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结构包含有一底座,是一侧开设有一个开口,且该开口相对之二侧壁面之端缘处分别制设有一弧形之靠置面;一摆动单元件,是一端之相对两侧分别制设有弧形之靠置面,且组设在该底座之开口处,使该靠置面与该底座所设之靠置面靠合;一驱动装置,是与该摆动单元件之另一侧组接结合,用以驱动该摆动单元件摆动;以及二活动板,是配设有复数个爪座,且受该摆动单元件之驱动使该二个活动板作摆动。本技术利用一摆动单元件同步带动二活动板朝同一方向摆动,使组设在该活动板上的爪座倾斜,且配合更换在鞋头位置之中爪座的形状,而达到可制作各型鞋头之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习知制作平头鞋头之实施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之底座外观图。图3是本技术之摆动单元件之外观图。图4是本技术之组合外观图。图6是本技术之组合平面图。图6是本技术之摆动状态示意图一。图7是本技术之摆动状态示意图二。图8是本技术之使用状态示意图。图号说明(11)爪座(12)弧形头中爪座(13)平头中爪座(21)底座(22)开口(23)侧壁面(24)侧壁面 (25)靠置面 (26)靠置面(31)摆动单元件 (32)滑孔(33)滑块(34)滑块(35)驱动杆 (36)靠置面(37)靠置面 (38)驱动装置(41)连杆(42)连杆(43)活动板 (44)活动板(45)爪座(46)中爪座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所示,本技术是包含有一底座(21),该底座(21)的一侧开设有一个开口(22),且该开口(22)相对的二个侧壁面(23)、(24)之端缘处分别制设有一弧形的靠置面(25)、(26)。该二个弧形的靠置面(25)、(26)是相对。请参阅图3所示,本技术又包含有一摆动单元件(31),该摆动单元件(31)是开设有二个滑孔(32),各滑孔(32)中组设有一滑块(33)、(34),而一驱动杆(35)穿设过二个滑块(33)、(34)。其中该驱动杆(35)与二个滑块(33)、(34)是分别以正、反螺纹结合,使得该驱动杆(35)转动时,该二个滑块(33)、(34)可以相向/相背移动。此外,在该摆动单元件(31)一端的相对两侧是分别制设有弧形的靠置面(36)、(37)。请参阅图4、5所示,该摆动单元件(31)是组设在该底座(21)所开设之开口(22)中,且该摆动单元件(31)所制设之弧形靠置面(36)、(37)靠置在该底座(21)之弧形靠置面(25)、(26)。而该摆动单元件(31)的一端配设有一驱动装置(38)。该驱动装置(38)是用以驱动该摆动单元件(31),使该摆动单元件(31)能够摆动一角度。该驱动装置(38)可以是马达、齿轮组或是其他等效性装置。又图4、5中该摆动单元件(31)上配设有二连杆(41)、(42),该二连杆(41)、(42)系与摆动单元件(31)上的滑块(33)、(34)枢接结合。该二连杆(41)、(42)又各自接设有一活动板(43)、(44),且各活动板(43)、(44)上可以组设有复数个爪座(未显示)。中爪座(46)之两端分别组设于二连杆(41)、(42)上。除此之外,该二支连杆(41)、(42)与该二个活动板(43)、(44)可以是一体的结构,彼此之间不需构成枢接状态。请参阅图6、7所示,当驱动装置(未显示)运转,该摆动单元件(31)随之摆动并同时带动二支连杆(41)、(42)与二个活动板(43)、(44),使得二个活动板(43)、(44)同方向摆动一个角度,此时有一个活动板(43)或(44)会位在较凸出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该摆动单元件(31)是籍弧形的靠置面(36)、(37)与该底座(21)的弧形靠置面(25)、(26)靠合,故该摆动单元件(31)可以顺利的摆动。请参阅图8所示,当由弧形头中爪座更换为平头中爪座时,只要启动驱动装置(38)使摆动单元件(31)摆动,摆动单元件(31)即同时带动二支连杆(41)、(42)与二个活动板(43)、(44),使二个活动板(43)、(44)同方向摆动,而组设于活动板(43)、(44)上之各爪座(45)亦随之摆动而与中爪座(46)左右两侧之间距与倾斜度相合,因此,无须籍由人工逐一调整各爪座(45)之间距与倾斜度。又,该中爪座(46)的形状是决定该鞋头的形状,而且不同斜度之中爪座(46)结构,其两侧所对应之爪座(45)的相对位置便会有所不同,如此才可以制作出与该鞋头倾斜度相合之鞋面。而由于该二活动板(43)、(44)是可以同步且同方向摆动而成倾斜状,因此无论该中爪座(46)的倾斜角度为何,都可以透过调整二个活动板(43、(44)的摆动角度,而使位在二活动板(43)、(44)上的各爪座(45)与该中爪座(41)相合,达到制作不同鞋头形状之功效。权利要求1.一种可供制作各型鞋头之前帮机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一底座,是一侧开设有一个开口,且该开口相对之二侧壁面之端缘处分别制设有一弧形之靠置面;一摆动单元件,是一端之相对两侧分别制设有弧形之靠置面,且组设在该底座之开口处,使该靠置面与该底座所设之靠置面靠合;一驱动装置,是与该摆动单元件之另一侧组接结合,以及二活动板,是配设有复数个爪座。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可供制作各型鞋头之前帮机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二活动板是组设在该摆动单元件上。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可供制作各型鞋头之前帮机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二活动板是配合二支连杆组设在该摆动单元件上。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可供制作各型鞋头之前帮机结构改良,其是于一底座上组设有一个摆动单元件,且该摆动单元件是用以带动二个活动板摆动。如此组设在该二个活动板上之复数个爪座得以对应成倾斜状,并配合位在鞋头位置之中爪之形状,即可使得该前帮机于制作各型鞋头时,无须逐一调整各爪座上之爪子间距而达到实用、可制作各型鞋头之目的。文档编号A43D11/10GK2555669SQ02271350公开日2003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02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02年6月27日专利技术者廖聪年 申请人:廖聪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聪年
申请(专利权)人:廖聪年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