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管转角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7835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3 1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弯管转角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管体组件、第二管体组件、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内形成有内壁呈球面状的第一腔体,第一连接件开设有与第一腔体联通的第一开口;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一本体以及第一连接部,第一本体包括一第一底面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底面上的第一球面,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球面的远离第一底面的一端,第一开口的最大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底面的最大长度;所述第一本体可沿着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壁面转动地收容在所述第一腔体内,第一连接部的端部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并与所述第二管体组件的一端连接,第一管体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远离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连接角度可调的有益效果。

Bend angle connection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urved pipe angle connection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tube body component, a second tube body component, a first connector and a second connecting piece; the first connector is formed with a first cavity with a spherical surface in the inner wall, the first connector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opening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avity, and the second connector includes the first part. The first body consists of a first surface and a first sphere connected to the first surface. The first connection is connected to one end of the first surface of the first sphere, and the maximum length of the first opening is smaller than the maximum length of the first surface; the first body can be followed by the first body. The inner wall of the first cavity is rotationally housed in the first cavity, and the end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part is passed through the first opening and is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the second tube body assembly, and the first tube component is connected to the first opening at one end of the first opening.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beneficial effect that the connecting angle can be adjust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弯管转角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弯管转角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楼梯转角处扶手的连接管角度不可调,导致在安装过程中操作很麻烦,特别是遇到角度与连接管角度不同时,导致该连接管无法使用。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急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弯管转角连接结构,可以使得连接角度可调。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弯管转角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管体组件、第二管体组件、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内形成有内壁呈球面状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连接件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联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一本体以及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本体包括一第一底面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底面上的第一球面,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球面的远离所述第一底面的一端,所述第一开口的最大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底面的最大长度;所述第一本体可沿着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壁面转动地收容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部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并与所述第二管体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管体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远离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连接。在本技术所述的弯管转角连接件中,还包括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以及第三管体组件;所述第三连接件内形成有内壁呈球面状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三连接件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腔体联通的第三开口;所述第四连接件包括第二本体以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本体包括一第二底面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底面上的第二球面,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二球面的远离所述第二底面的一端,所述第三开口的最大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底面的最大长度;所述第二本体可沿着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壁面转动地收容在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端部穿过所述第三开口并与所述第二管体组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管体组件与所述第三连接件的远离所述第三开口的一端连接。在本技术所述的弯管转角连接件中,所述第二管体组件包括第一直管以及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直管内临近端部的位置,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孔中。在本技术所述的弯管转角连接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管体组件插接在所述第二开口中。在本技术所述的弯管转角连接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呈球壳状,所述第一开口以及所述第二开口均呈圆形状,所述第一开口以及所述第二开口的中心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轴心线上;所述第一开口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开口的面积。在本技术所述的弯管转角连接件中,所述该第二管体组件还包括第二直管以及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于所述第二直管内临近端部的位置,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端部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孔中。在本技术所述的弯管转角连接件中,所述第二管体组件还包括第三连接板、第四连接板以及连接机构;所述第三连接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直管的另一端,所述第四连接板设置于所述第二直管的另一端;所述第四连接板与所述第三连接板通过所述连接机构连接,从而实现所述第一直管、所述第二直管的同轴连接。在本技术所述的弯管转角连接件中,所述第三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结构,所述第一直管的对应端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结构,所述第一直管以及所述第三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一内螺纹结构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结构实现螺纹连接。在本技术所述的弯管转角连接件中,所述第三连接板以及第四连接板均呈圆形板状。在本技术所述的弯管转角连接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还包括一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的所述第一底面上,以用于防止所述第一本体在滑动时从所述第一开口滑出于所述第一腔体。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弯管转角连接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二管体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弯管转角连接结构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弯管转角连接结构的另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请参照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弯管转角连接结构,其包括第一管体组件10、第二管体组件20、第三管体组件30、第一连接件40、第二连接件50、第三连接件60以及第四连接件70。其中,该第一管体组件10的一端与该第一连接件40连接,该第一连接件40与该第二连接件50连接,该第二连接件50与该第二管体组件20的一端连接,该第二管体组件20的另一端与该第四连接件70连接,该第四连接件70与该第三连接件60连接,该第三连接件60与该第三管体组件30连接。其中,该第一管体组件10、第三管体组件30均为弯管。具体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弯管转角连接结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弯管转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体组件、第二管体组件、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内形成有内壁呈球面状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连接件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联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一本体以及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本体包括一第一底面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底面上的第一球面,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球面的远离所述第一底面的一端,所述第一开口的最大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底面的最大长度;所述第一本体可沿着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壁面转动地收容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部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并与所述第二管体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管体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远离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弯管转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体组件、第二管体组件、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内形成有内壁呈球面状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连接件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联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一本体以及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本体包括一第一底面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底面上的第一球面,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球面的远离所述第一底面的一端,所述第一开口的最大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底面的最大长度;所述第一本体可沿着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壁面转动地收容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部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并与所述第二管体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管体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远离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管转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以及第三管体组件;所述第三连接件内形成有内壁呈球面状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三连接件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腔体联通的第三开口;所述第四连接件包括第二本体以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本体包括一第二底面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底面上的第二球面,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二球面的远离所述第二底面的一端,所述第三开口的最大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底面的最大长度;所述第二本体可沿着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壁面转动地收容在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端部穿过所述第三开口并与所述第二管体组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管体组件与所述第三连接件的远离所述第三开口的一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弯管转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组件包括第一直管以及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直管内临近端部的位置,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振生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源精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