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途自动智能电源适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6386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0 1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用途自动智能电源适配器,包括放大器IC1,所述放大器IC1的引脚1连接有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有变压器T次级线圈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和输出端U1的正极,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有变压器T次级线圈的另一端和输出端U1的负极,放大器IC1的引脚2连接有电阻R5的一端和比较器IC2的引脚4,电阻R5的另一端与放大器IC1的引脚5相连接,且连接有电感器L的一端,电感器L的另一端与放大器IC1的引脚4相连接,且电感器L的另一端接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够适应多种移动终端,快速识别各种终端输入电流为其充电,不仅通用性强,且具有较好的过流保护功能。

A multi-purpose automatic intelligent power adapt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ulti-purpose automatic intelligent power adapter, including an amplifier IC1, the pin 1 of the amplifier IC1 is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the resistance R3, the other end of the resistance R3 is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the transformer T secondary coil, one end of the resistance R4, one end of the capacitance C2 and the positive pole of the output U1,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capacitance C2. There is a negative pole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transformer T secondary coil and the output terminal U1, the pin 2 of the amplifier IC1 is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the resistance R5 and the pin 4 of the comparator IC2, the other end of the resistance R5 is connected with the pin 5 of the amplifier IC1, and the end of the inductor L is connected, the other end of the inductor L is connected with the pin 4 of the amplifier IC1, and the inductance is connected. The other end of the device L is grounded. The utility model not only adapts to a variety of mobile terminals, but also quickly identifies various terminal input currents for its charging, not only has strong generality, but also has better over current protection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用途自动智能电源适配器
本技术涉及电源适配器
,尤其涉及一种多用途自动智能电源适配器。
技术介绍
电源适配器是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及电子电器的供电电源变换设备,一般由外壳、变压器、电感器、电容、控制IC、PCB板等元器件组成,它的工作原理由交流输入转换为直流输出,按连接方式可分为插墙式和桌面式,广泛配套于安防摄像头,机顶盒,路由器,灯条,按摩仪等设备中。目前人们常用的电源适配器多数都是一对一使用,即一种电源适配器只能够适用于一种终端设备,不能够适应多种移动终端,无法识别各种终端输入电流为其充电,不具有通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多用途自动智能电源适配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用途自动智能电源适配器,包括放大器IC1,所述放大器IC1的引脚1连接有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有变压器T次级线圈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和输出端U1的正极,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有变压器T次级线圈的另一端和输出端U1的负极,放大器IC1的引脚2连接有电阻R5的一端和比较器IC2的引脚4,电阻R5的另一端与放大器IC1的引脚5相连接,且连接有电感器L的一端,电感器L的另一端与放大器IC1的引脚4相连接,且电感器L的另一端接地,放大器IC1的引脚3接地,比较器IC2的引脚1连接有电阻R4的另一端、电阻R6的一端和电阻R7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与比较器IC2的引脚5相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比较器IC2的引脚2相连接,比较器IC2的引脚3接地;所述变压器T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有电容C1的一端和电阻R1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有二极管D4的正极、二极管D2的正极和电阻R2的一端,且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有三极管V的基极,三极管V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V的集电极与变压器T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有二极管D3的负极和二极管D1的负极,二极管D3的正极与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且均连接有同一个输入端U0的负极,二极管D1的正极与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且均连接有同一个输入端U0的正极。优选的,所述放大器IC1的型号为LM358,放大器IC1的承受电压范围为3至30伏,比较器IC2的型号为LM393,比较器IC2的承受电压范围为2至36伏。优选的,所述输入端U0的正极输入电压为交流220伏,输出端U1的正极输出电压为5伏。优选的,所述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和电阻R7的阻值依次为1KΩ、1KΩ、1.5KΩ、1.5KΩ、1.2KΩ、1.2KΩ、1.2KΩ。优选的,所述电容C1和电容C2的容值均为220uF。优选的,所述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的型号均为1N4001,三极管V的型号为1N555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通过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相配合组成整流电路,从而对输入端U0输入的220伏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通过电阻R1、电容C1和三极管V组成防浪涌保护电路,能够有效的防止电容C1形成较大的浪涌电流,从而避免整流桥和开关的触点损坏,通过放大器IC1、比较器IC2、电感器L、电阻R5、电阻R6和电阻R7组成电流采样电路,不仅能够识别输出端电流大小,并且具有过流保护作用,本技术不仅能够适应多种移动终端,快速识别各种终端输入电流为其充电,不仅通用性强,且具有较好的过流保护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多用途自动智能电源适配器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一种多用途自动智能电源适配器,包括放大器IC1,放大器IC1的引脚1连接有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有变压器T次级线圈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和输出端U1的正极,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有变压器T次级线圈的另一端和输出端U1的负极,放大器IC1的引脚2连接有电阻R5的一端和比较器IC2的引脚4,电阻R5的另一端与放大器IC1的引脚5相连接,且连接有电感器L的一端,电感器L的另一端与放大器IC1的引脚4相连接,且电感器L的另一端接地,放大器IC1的引脚3接地,比较器IC2的引脚1连接有电阻R4的另一端、电阻R6的一端和电阻R7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与比较器IC2的引脚5相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比较器IC2的引脚2相连接,比较器IC2的引脚3接地;变压器T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有电容C1的一端和电阻R1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有二极管D4的正极、二极管D2的正极和电阻R2的一端,且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有三极管V的基极,三极管V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V的集电极与变压器T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有二极管D3的负极和二极管D1的负极,二极管D3的正极与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且均连接有同一个输入端U0的负极,二极管D1的正极与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且均连接有同一个输入端U0的正极,通过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相配合组成整流电路,从而对输入端U0输入的220伏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通过电阻R1、电容C1和三极管V组成防浪涌保护电路,能够有效的防止电容C1形成较大的浪涌电流,从而避免整流桥和开关的触点损坏,通过放大器IC1、比较器IC2、电感器L、电阻R5、电阻R6和电阻R7组成电流采样电路,不仅能够识别输出端电流大小,并且具有过流保护作用,本技术不仅能够适应多种移动终端,快速识别各种终端输入电流为其充电,不仅通用性强,且具有较好的过流保护功能。本技术中,放大器IC1的型号为LM358,放大器IC1的承受电压范围为3至30伏,比较器IC2的型号为LM393,比较器IC2的承受电压范围为2至36伏,输入端U0的正极输入电压为交流220伏,输出端U1的正极输出电压为5伏,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和电阻R7的阻值依次为1KΩ、1KΩ、1.5KΩ、1.5KΩ、1.2KΩ、1.2KΩ、1.2KΩ,电容C1和电容C2的容值均为220uF,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的型号均为1N4001,三极管V的型号为1N5551,通过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相配合组成整流电路,从而对输入端U0输入的220伏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通过电阻R1、电容C1和三极管V组成防浪涌保护电路,能够有效的防止电容C1形成较大的浪涌电流,从而避免整流桥和开关的触点损坏,通过放大器IC1、比较器IC2、电感器L、电阻R5、电阻R6和电阻R7组成电流采样电路,不仅能够识别输出端电流大小,并且具有过流保护作用,本技术不仅能够适应多种移动终端,快速识别各种终端输入电流为其充电,不仅通用性强,且具有较好的过流保护功能。工作原理:本技术中,通过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相配合组成整流电路,即对二极管D1、二极管D3加正向电压,二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多用途自动智能电源适配器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用途自动智能电源适配器,包括放大器IC1,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器IC1的引脚1连接有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有变压器T次级线圈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和输出端U1的正极,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有变压器T次级线圈的另一端和输出端U1的负极,放大器IC1的引脚2连接有电阻R5的一端和比较器IC2的引脚4,电阻R5的另一端与放大器IC1的引脚5相连接,且连接有电感器L的一端,电感器L的另一端与放大器IC1的引脚4相连接,且电感器L的另一端接地,放大器IC1的引脚3接地,比较器IC2的引脚1连接有电阻R4的另一端、电阻R6的一端和电阻R7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与比较器IC2的引脚5相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比较器IC2的引脚2相连接,比较器IC2的引脚3接地;所述变压器T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有电容C1的一端和电阻R1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有二极管D4的正极、二极管D2的正极和电阻R2的一端,且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有三极管V的基极,三极管V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V的集电极与变压器T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有二极管D3的负极和二极管D1的负极,二极管D3的正极与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且均连接有同一个输入端U0的负极,二极管D1的正极与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且均连接有同一个输入端U0的正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用途自动智能电源适配器,包括放大器IC1,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器IC1的引脚1连接有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有变压器T次级线圈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和输出端U1的正极,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有变压器T次级线圈的另一端和输出端U1的负极,放大器IC1的引脚2连接有电阻R5的一端和比较器IC2的引脚4,电阻R5的另一端与放大器IC1的引脚5相连接,且连接有电感器L的一端,电感器L的另一端与放大器IC1的引脚4相连接,且电感器L的另一端接地,放大器IC1的引脚3接地,比较器IC2的引脚1连接有电阻R4的另一端、电阻R6的一端和电阻R7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与比较器IC2的引脚5相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比较器IC2的引脚2相连接,比较器IC2的引脚3接地;所述变压器T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有电容C1的一端和电阻R1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有二极管D4的正极、二极管D2的正极和电阻R2的一端,且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有三极管V的基极,三极管V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V的集电极与变压器T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有二极管D3的负极和二极管D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家仕
申请(专利权)人:九江通用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