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25898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0 09:54
一种用于车辆换热系统的流量控制装置,包括壳体、阀芯组件以及控制部件,其中所述壳体凸设有第一凸部,相对应地控制部件的外壳凸设有第二凸部,所述第一、第二凸部相组装配合,所述第一、第二阀片之间密封设置,能够提升产品密封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量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换热领域的流量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中包含冷却液循环系统,一般至少包括热转换器、驱动电机、储水壶、电动水泵、流路切换元件、散热水箱高温区、高压PTC,流路切换元件通过管路循环连接,可用于切换冷却液的流向;比如混合动力汽车也通常增加PTC加热装置来弥补发动机余热的不足,此时可能需要将冷却液切换通向PTC加热装置,在切换PTC加热装置的过程中,也需要切换冷却液流向。冷却液流路切换元件在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行业中有所应用,目前申请人所知的比如切换水阀,在车辆震动等工况下,尤其长期使用之后,水阀的外壳的外部密封性能容易下降,可能会形成外漏,一般需要进行更换以便继续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升密封性能的流量控制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流量控制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流量控制装置,包括壳体、阀芯组件以及控制部件,所述壳体具有安装腔,所述阀芯组件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安装腔,该阀芯组件包括传动部分,该传动部分的传动输入部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外,所述传动输入部与所述控制部件的传动输出部机械啮合连接;所述壳体具有通孔,所述传动输入部位于所述通孔且向外延伸出所述壳体,所述流量控制装置具有密封圈,该密封圈位于所述传动输入部的径向外侧,该密封圈具有第一侧部、第二侧部,定义所述传动输入部延伸设置的方向为竖直方向,沿该竖直方向或者沿垂直于该竖直方向的径向方向,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壳体的顶部外侧相抵接,所述控制部件的外壳具有外底壁、自外底壁向外凸伸设置的抵压部,所述抵压部与所述第二侧部相抵接。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传动输入部的径向外侧,且该密封圈具有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壳体的顶部外侧相抵接,所述控制部件的外壳向外凸设有抵压部,所述抵压部与所述第二侧部相抵接,能够减少流量控制装置向外漏出冷却剂,从而有利于提升流量控制装置的密封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流量控制装置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流量控制装置沿竖直方向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流量控制装置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并示意地显示出流量控制装置的控制部件与壳体的组合关系;图4是图2所示流量控制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流量控制装置另一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是图4所示分配主体的立体俯视示意图;图7是图3所示流量控制装置的阀芯组件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8是图3所示流量控制装置的控制部件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9是图3所示流量控制装置的盖体的立体示意图,并示意地显示出传动输入部与盖体之间的组合关系;图10是图3所示流量控制装置的部分立体示意图,并剖切地示意出控制部件与对应盖体、传动输入部的组合关系;图11是图3所示流量控制装置的阀体部分的组合示意图,并剖切地示意出局部控制部件的底壳部分;图12是图3所示流量控制装置的盖体的另一实施方式示意图;图13是图11所示流量控制装置的阀体部分的另一实施方式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所述流量控制装置100可应用于换热系统,比如车用空调系统或者家用空调系统等,具体地所述流量控制装置所流通的流通介质可为水、水与其他液体的混合液体或者其他具有导热能力的冷却液体,所述流量控制装置控制流通介质的分配并使流通介质与换热系统的其他工作介质进行热交换,再通过调节分配所述流量控制装置的介质出口流量来控制换热系统流路的流通介质,能够提升优化该换热系统流路的控制性能。所述流量控制装置100设置于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管路,能够用来实现空调系统的暖通流路、电池冷却流路与电池加热系统流路之间的切换,通过所述流量控制装置多通控制结构的设置,该流量控制装置将来自同一进口的工作介质按照比例分配到不同出口,所述流量控制装置可位于两个或多个换热系统回路,能够配合所述换热系统进行流路切换,且能够实现换热系统不同流路的工作介质流量比例分配。所述流量控制装置包括包括壳体1、阀芯组件2与控制部件3,其中壳体包括分配主体11、盖体12,其中所述分配主体具有安装腔101,该安装腔101上侧具有安装开口,具体地可定义安装开口为分配主体上端口,所述阀芯组件2自所述安装开口置入该安装腔101,且至少部分收容于该安装腔,进一步所述分配主体11与所述盖体12相组装,该分配主体与盖体通过密封环110密封设置,具体地该分配主体11与所述盖体12分别设置有螺钉安装孔,可通过螺钉元件4将两者组装而实现相对固定设置,所述壳体1与控制部件3也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进行组装。所述壳体1具有至少一个进口、至少一个出口,壳体1具有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其中第一管路为进口管路102,第二管路为第一出口管路103,第三管路作为第二出口管路104,从而所述壳体1具有进口1021、第一出口1031以及第二出口1041,形成一进两出的三通结构;具体地所述分配主体11与盖体12相配合而形成所述安装腔101,所述进口、第一出口以及第二出口能够与所在换热系统回路的连接管路相配合,具体地所述壳体的进口管路102、第一出口管路103以及第二出口管路104与该分配主体可以是一体形成结构。所述阀芯组件2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安装腔101,所述阀芯组件2包括第一阀片21、第二阀片22以及传动部分23,壳体1具有位于所述安装腔底侧的限位卡持部13、收容部1011,具体地限位卡持部、收容部1011均具有扇形外轮廓,该收容部与所述限位卡持部在壳体内互补设置,此处定义“互补设置”是针对壳体的底部区域而言,所述收容部占据该底部区域的一部分、且限位卡持部占据该底部区域的另一部分,尤其从俯视角度来看,在壳体内底部区域范围内所述收容部与限位卡持部互补设置。所述第一阀片21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收容部1011,限位卡持部位于径向缺口,限位卡持部13能够对第一阀片进行周向限位,使得第一阀片21相对于壳体相对固定设置,此处定义“相对固定设置”是指第一阀片可在允许范围内运动,所述第一阀片21位于该收容部1011内从而能够与限位卡持部13也大致成互补设置,与所述限位卡持部相对应地,且该限位卡持部与所述径向缺口为限位设置,所述第二阀片的下侧面至少部分与所述限位卡持部的顶侧面相对设置。第一阀片21具有径向缺口,即第一阀片21大致呈扇形设置,可减少第一阀片的体积、降低材料成本,所述限位卡持部位于所述第一阀片的径向缺口,且第一阀片21的下侧面与所述壳体直接接触而密封设置或者通过另外设置密封件进行密封,所述第一阀片的上侧面与第二阀片相接触,该第一阀片的下侧面与其上侧面背对设置,第二阀片的下侧面与该第一阀片接触,第二阀片的上侧面则与该第二阀片下侧面背对设置。为便于说明,此处定义与所述第一阀片21、第二阀片相垂直的方向为竖直方向,具体地该竖直方向与第一、第二阀片所在平面垂直,即第二阀片进行转动的中心轴线方向、也可理解为所述安装腔的轴线方向或者传动部分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一阀片21的下侧面低于所述限位卡持部13的顶侧面131,所述第一阀片的上侧面高于或相平于所述限位卡持部13的顶侧面,所述第二阀片的下侧面与该限位卡持部的顶侧面至少部分相对设置,在所述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二阀片的下侧面与所述限位卡持部的顶侧面之间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流量控制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量控制装置,包括壳体、阀芯组件以及控制部件,所述壳体具有安装腔,所述阀芯组件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安装腔,该阀芯组件包括传动部分,该传动部分的传动输入部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外,所述传动输入部与所述控制部件的传动输出部机械啮合连接;所述壳体具有通孔,所述传动输入部位于所述通孔且向外延伸出所述壳体,所述流量控制装置具有密封圈,该密封圈位于所述传动输入部的径向外侧,该密封圈具有第一侧部、第二侧部,定义所述传动输入部延伸设置的方向为竖直方向,沿该竖直方向或者沿垂直于该竖直方向的径向方向,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壳体的顶部外侧相抵接,所述控制部件的外壳具有外底壁、自外底壁向外凸伸设置的抵压部,所述抵压部与所述第二侧部相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量控制装置,包括壳体、阀芯组件以及控制部件,所述壳体具有安装腔,所述阀芯组件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安装腔,该阀芯组件包括传动部分,该传动部分的传动输入部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外,所述传动输入部与所述控制部件的传动输出部机械啮合连接;所述壳体具有通孔,所述传动输入部位于所述通孔且向外延伸出所述壳体,所述流量控制装置具有密封圈,该密封圈位于所述传动输入部的径向外侧,该密封圈具有第一侧部、第二侧部,定义所述传动输入部延伸设置的方向为竖直方向,沿该竖直方向或者沿垂直于该竖直方向的径向方向,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壳体的顶部外侧相抵接,所述控制部件的外壳具有外底壁、自外底壁向外凸伸设置的抵压部,所述抵压部与所述第二侧部相抵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装置具有第一空间、第二空间,该第一空间位于所述密封圈的径向内侧,该第二空间位于所述密封圈的径向外侧,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不连通,所述壳体包括盖体,该盖体设有限位凹部,该限位凹部位于该盖体的顶部外侧,所述密封圈位于该限位凹部,在所述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密封圈的相对两侧,且在该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壳体的顶部外侧相抵接,所述抵压部与所述第二侧部相抵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盖体,该盖体包括限位凸部,所述限位凸部自所述盖体的顶部外侧向外凸伸设置,在径向方向上所述密封圈夹设在所述限位凸部与所述抵压部之间;所述限位凸部围绕所述密封圈的外周侧设置,所述密封圈的外周侧与所述限位凸部的内周侧相抵接,且该密封圈的内周侧与所述抵压部的外周侧相抵接;或者,所述抵压部围绕所述密封圈的外周侧设置,所述密封圈的外周侧与所述抵压部的内周侧相抵接,且该密封圈的内周侧与该限位凸部的外周侧相抵接。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盖体,该盖体设置至少两个限位凸块,该至少两个限位凸块自所述盖体的顶部外侧向外凸伸,所述传动输入部的外周侧与所述密封圈的内周侧之间具有间隙,所述至少两个限位凸块位于所述密封圈的径向外侧,所述密封圈具有第三侧部,该第三侧部位于所述密封圈的外周侧,所述第三侧部与所述限位凸块的内周侧相面对设置,该至少两个限位凸块的内周侧与所述密封圈的外周侧之间间隙配合或过度配合或过盈配合。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件的外壳包括底壳,该底壳具有安装孔,所述传动输出部位于该安装孔且向外延伸出所述底壳外,所述传动输出部与所述底壳之间为密封设置,所述抵压部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以及抵压端面,所述抵压端面与所述密封圈的第二侧部相抵接,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至少两个限位凸块的内周侧相接触,所述第二侧面位于该第一侧面的相对背侧。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盖体,该盖体设置有限位凸部,该限位凸部自所述盖体的顶部外侧向外凸伸设置,该限位凸部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