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无人机的角度可调的旋翼机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4762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0 0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应用于无人机的角度可调的旋翼机身结构,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机身、第三机身和角度可调的旋翼机构和第一旋翼、第二旋翼。第一机身包括迎风部、第一本体和第一连接部,第一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前置机翼和第二前置机翼;第三机身包括第四连接部、第三本体和尾部;角度可调的旋翼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尾旋座、第三舵机、联动部;第一旋翼包括第一旋转叶片和第一配重块;第二旋翼包括第二旋转叶片和第二配重块。本发明专利技术达到了为无人机的起降和飞行全程提供所需的推力或拉力,并且使无人机的机身和旋翼结构简单,机身和旋翼日常维护也更方便的技术效果。

Rotor fuselage structure with adjustable angle applied to UAV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otor fuselage structure used for the adjustable angle of the UAV, which belongs to th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technical field, including the first fuselage, the third fuselage and the angle adjustable rotor mechanism, the first rotor and the second rotor. The first body comprises a windward part, a first body and a first connecting part. The first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front wing and a second front wing; the third body includes a fourth connection, a third body, and a tail; the angle adjustable rotor mechanism includes a first drive motor, a tailspin seat, a third rudder, a linkage part, and a first rotor package. The rotor comprises a first rotating blade and a first counterweight block, and the second rotor comprises a second rotary blade and second counterweight block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the required thrust or pull for the landing and flight of the UAV, and makes the structure of the UAV fuselage and rotor simple, and the daily maintenance of the fuselage and the rotor is more conven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无人机的角度可调的旋翼机身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人机
,特别涉及应用于无人机的角度可调的旋翼机身结构。
技术介绍
无人驾驶无人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无人机。旋翼是无人机的主要升力部件,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旋翼起着产生升力的作用。目前,无人机的旋翼主要由多片桨叶构成。在无人机出厂前,常将旋翼安装在无人机的顶部,旋翼中的桨叶旋转时,产生沿旋翼轴的拉力,该拉力使飞机具有向上移动的升力;或者,将旋翼安装在无人机的尾部,旋翼中的桨叶旋转时,产生沿旋翼轴的力,该力使飞机具有前移动的推力。并且无人机机身通常采用一体成型的结构制作而成。但将旋翼安装在无人机的顶部时,则无法为无人机的前进或后退提供所需的推力;将旋翼安装在无人机的尾部时,则无法为无人机的上升或降落提供所需的拉力。而将旋翼、无人机机身一体成型,则使得机身和旋翼的日常维护比较困难。并且,由旋翼是多片(2片以上)桨叶构成,当旋翼中的桨叶旋转时,桨叶将与周围空气相互作用,从而产生沿旋翼轴的拉力,该拉力会使飞机具有向上移动的升力。通过调节桨叶的旋转速度,来控制升力的大小,进而使飞机进行起降。综上所述,在现有应用于无人机的技术中,存在着无人机若处于起降和飞行过程,同一旋翼无法为无人机提供全程所需的推力或拉力;并且无人机的机身和旋翼结构复杂,机身和旋翼的日常维护也不便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同一旋翼无法为无人机提供全程所需的推力或拉力;并且无人机的机身和旋翼结构复杂,机身和旋翼的日常维护也不便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应用于无人机的角度可调的旋翼机身结构,所述应用于无人机的角度可调的旋翼机身结构包括:第一机身,所述第一机身包括:迎风部,所述迎风部呈锥状结构;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迎风部固定连接,且所述迎风部的截面直径在朝向所述第一本体的方向上依次增大;所述第一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前置机翼和第二前置机翼;所述第一前置机翼包括第一前紧固端和第一前开口端,所述第一前开口端设置有一第一存储区域;所述第二前置机翼包括第二前紧固端和第二前开口端,所述第二前开口端设置有一第二存储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前紧固端和所述第二前紧固端沿所述第一本体的中心竖轴对称的分布在所述第一本体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前紧固端和所述第一前开口端是所述第一前置机翼的两端,所述第二前紧固端和所述第二前开口端是所述第二前置机翼的两端;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本体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本体的截面直径在朝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方向上依次减小;其中,所述第一本体位于所述迎风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且所述迎风部、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体成型构成所述第一机身;第一旋翼包括:第一旋转叶片,所述第一旋转叶片和舵机的第一旋翼轴固定连接;第一配重块,所述第一配重块和所述第一旋翼轴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旋转叶片和所述第一配重块相对于所述第一旋翼轴对称分布,所述第一旋翼轴与所述第一旋转叶片的转动平面相垂直;第二旋翼包括:第二旋转叶片,所述第二旋转叶片和舵机的第二旋翼轴固定连接;第二配重块,所述第二配重块和所述第二旋翼轴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旋转叶片和所述第二配重块相对于所述第二旋翼轴对称分布,所述第二旋翼轴与所述第二旋转叶片的转动平面相垂直;第三机身,所述第三机身包括: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可拆卸连接;第三本体,所述第三本体和所述第四连接部固定连接;尾部,所述尾部和所述第三本体固定连接,且所述尾部的截面直径在朝向所述第三本体的方向上依次增大;其中,所述第三本体位于所述第四连接部和所述尾部之间,且所述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本体和所述尾部一体成型构成所述第三机身。所述第三机身设置有第一尾侧面、第二尾侧面、第三侧尾侧面和第四尾侧面,且所述第一尾侧面和所述第三侧对称地分布在所述第二尾侧面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尾侧面和所述第三侧对称地分布在所述第四尾侧面的两侧,以由所述第一尾侧面、第二尾侧面、第三侧尾侧面和第四尾侧面合围形成所述第三机身;角度可调的旋翼机构,所述角度可调的旋翼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包括第一驱动轴和驱动固定座;尾旋座,所述尾旋座固定设置在所述无人机的第二尾侧面和/或第四尾侧面的两侧上,且所述驱动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尾旋座和/或所述第三本体上;第三舵机,所述第三舵机包括第三旋翼轴和第三固定座;联动部,所述联动部包括第一衔接端、第二衔接端和尾旋翼;所述第一衔接端和第一驱动轴连接,所述第二衔接端和所述第三固定座连接,所述第三旋翼轴和所述尾旋翼的中心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旋翼轴和所述尾旋翼的转动平面相垂直;其中,通过所述第一衔接端将所述第一驱动轴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衔接端,且所述第三旋翼轴带动所述尾旋翼沿着所述第一尾侧面、所述第二尾侧面、所述第三侧尾侧面或所述第四尾侧面方向移动。进一步地,所述尾旋翼是双叶片旋翼。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前置机翼在所述第一前紧固端,沿向所述第一前开口端方向上的宽度依次减小。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前置机翼在所述第二前紧固端,沿向所述第二前开口端方向上的宽度依次减小。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旋转叶片是单叶片桨叶。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旋转叶片是单叶片桨叶。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应用于无人机的角度可调的旋翼机身结构,通过在第一机身的第一本体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前置机翼和第二前置机翼,在第二机身的第二本体上沿着第一、第二和第三侧面依次设置:第一后置机翼、第二后置机翼和垂直机翼;第一机身的第一连接部可以与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第三机身的第四连接部可以与第三连接部可拆卸连接,由第一机身和第三机身构成无人机的整体机身,使出现机身局部损伤无法修复时,可局部更换部件。同时,将尾旋座固定设置在无人机第二尾侧面和/或第四尾侧面的两侧上,且将驱动固定座设置在尾旋座和/或第三本体上;将联动部的第一衔接端和第一驱动电机的第一驱动轴连接,联动部的第二衔接端和第三舵机的第三固定座连接,使第三舵机的第三旋翼轴和尾旋翼的中心固定连接,且使第三舵机的第三旋翼轴和尾旋翼的转动平面相互垂直。继而通过第一衔接端将第一驱动轴的驱动力传递到第二衔接端,再由第三旋翼轴带动尾旋翼沿着无人机的第一尾侧面、第二尾侧面、第三侧尾侧面或第四尾侧面方向进行移动,来改变尾旋翼的运动方向,使尾旋翼对无人机的推力大小和方向产生变化,为无人机的起降提供不同大小和方向的拉力,且为无人机的飞行提供所需推力。并且由于无人机处于飞行中,第一旋转叶片和第二旋转叶会始终保持着与气流一致的方向,继而减少了气流对旋翼的阻力,克服了传统旋翼对无人机飞行所产生的较大干扰,对无人机的平衡性造成较大破坏的技术缺陷。从而到达为无人机的起降和飞行全程提供所需的推力或拉力,并且使无人机的机身和旋翼结构简单,机身和旋翼日常维护也更方便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示意图;图3为图1的仰视图示意图;图4为图1的正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应用于无人机的角度可调的旋翼机身结构

【技术保护点】
1.应用于无人机的角度可调的旋翼机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于无人机的角度可调的旋翼机身结构包括第一机身,所述第一机身包括:迎风部,所述迎风部呈锥状结构;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迎风部固定连接,且所述迎风部的截面直径在朝向所述第一本体的方向上依次增大;所述第一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前置机翼和第二前置机翼;所述第一前置机翼包括第一前紧固端和第一前开口端,所述第一前开口端设置有一第一存储区域;所述第二前置机翼包括第二前紧固端和第二前开口端,所述第二前开口端设置有一第二存储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前紧固端和所述第二前紧固端沿所述第一本体的中心竖轴对称的分布在所述第一本体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前紧固端和所述第一前开口端是所述第一前置机翼的两端,所述第二前紧固端和所述第二前开口端是所述第二前置机翼的两端;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本体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本体的截面直径在朝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方向上依次减小;其中,所述第一本体位于所述迎风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且所述迎风部、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体成型构成所述第一机身;第一旋翼包括:第一旋转叶片,所述第一旋转叶片和舵机的第一旋翼轴固定连接;第一配重块,所述第一配重块和所述第一旋翼轴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旋转叶片和所述第一配重块相对于所述第一旋翼轴对称分布,所述第一旋翼轴与所述第一旋转叶片的转动平面相垂直;第二旋翼包括:第二旋转叶片,所述第二旋转叶片和舵机的第二旋翼轴固定连接;第二配重块,所述第二配重块和所述第二旋翼轴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旋转叶片和所述第二配重块相对于所述第二旋翼轴对称分布,所述第二旋翼轴与所述第二旋转叶片的转动平面相垂直;第三机身,所述第三机身包括: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可拆卸连接;第三本体,所述第三本体和所述第四连接部固定连接;尾部,所述尾部和所述第三本体固定连接,且所述尾部的截面直径在朝向所述第三本体的方向上依次增大;其中,所述第三本体位于所述第四连接部和所述尾部之间,且所述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本体和所述尾部一体成型构成所述第三机身;所述第三机身设置有第一尾侧面、第二尾侧面、第三侧尾侧面和第四尾侧面,且所述第一尾侧面和所述第三侧对称地分布在所述第二尾侧面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尾侧面和所述第三侧对称地分布在所述第四尾侧面的两侧,以由所述第一尾侧面、第二尾侧面、第三侧尾侧面和第四尾侧面合围形成所述第三机身;角度可调的旋翼机构,所述角度可调的旋翼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包括第一驱动轴和驱动固定座;尾旋座,所述尾旋座固定设置在所述无人机的第二尾侧面和/或第四尾侧面的两侧上,且所述驱动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尾旋座和/或所述第三本体上;第三舵机,所述第三舵机包括第三旋翼轴和第三固定座;联动部,所述联动部包括第一衔接端、第二衔接端和尾旋翼;所述第一衔接端和第一驱动轴连接,所述第二衔接端和所述第三固定座连接,所述第三旋翼轴和所述尾旋翼的中心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旋翼轴和所述尾旋翼的转动平面相垂直;其中,通过所述第一衔接端将所述第一驱动轴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衔接端,且所述第三旋翼轴带动所述尾旋翼沿着所述第一尾侧面、所述第二尾侧面、所述第三侧尾侧面或所述第四尾侧面方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应用于无人机的角度可调的旋翼机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于无人机的角度可调的旋翼机身结构包括第一机身,所述第一机身包括:迎风部,所述迎风部呈锥状结构;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迎风部固定连接,且所述迎风部的截面直径在朝向所述第一本体的方向上依次增大;所述第一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前置机翼和第二前置机翼;所述第一前置机翼包括第一前紧固端和第一前开口端,所述第一前开口端设置有一第一存储区域;所述第二前置机翼包括第二前紧固端和第二前开口端,所述第二前开口端设置有一第二存储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前紧固端和所述第二前紧固端沿所述第一本体的中心竖轴对称的分布在所述第一本体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前紧固端和所述第一前开口端是所述第一前置机翼的两端,所述第二前紧固端和所述第二前开口端是所述第二前置机翼的两端;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本体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本体的截面直径在朝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方向上依次减小;其中,所述第一本体位于所述迎风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且所述迎风部、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体成型构成所述第一机身;第一旋翼包括:第一旋转叶片,所述第一旋转叶片和舵机的第一旋翼轴固定连接;第一配重块,所述第一配重块和所述第一旋翼轴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旋转叶片和所述第一配重块相对于所述第一旋翼轴对称分布,所述第一旋翼轴与所述第一旋转叶片的转动平面相垂直;第二旋翼包括:第二旋转叶片,所述第二旋转叶片和舵机的第二旋翼轴固定连接;第二配重块,所述第二配重块和所述第二旋翼轴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旋转叶片和所述第二配重块相对于所述第二旋翼轴对称分布,所述第二旋翼轴与所述第二旋转叶片的转动平面相垂直;第三机身,所述第三机身包括: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可拆卸连接;第三本体,所述第三本体和所述第四连接部固定连接;尾部,所述尾部和所述第三本体固定连接,且所述尾部的截面直径在朝向所述第三本体的方向上依次增大;其中,所述第三本体位于所述第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国成漆鹏程罗伟
申请(专利权)人:易瓦特科技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