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冷系统及切换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23303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6 2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供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供冷系统及切换方法。该系统包括:近侧供冷子系统、远侧供冷子系统、流量均衡管路、流量均衡阀以及供冷控制器;近侧供冷子系统包括:近侧供冷管路以及近侧供冷泵,近侧供冷泵设置于近侧供冷管路内;远侧供冷子系统包括:远侧供冷管路以及远侧供冷泵,远侧供冷泵设置于远侧供冷管路内;流量均衡阀设置于流量均衡管路内;近侧供冷管路、远侧供冷管路以及流量均衡管路三者可通断地连通;近侧供冷泵、远侧供冷泵以及流量均衡阀均与供冷控制器通信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方式能够保证在切换至电冷机制冷的过程中,实现不间断供冷,以满足一些对于温度要求较高的使用场合的使用需求。 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冷系统及切换方法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供冷
,特别涉及一种供冷系统及切换方法。
技术介绍
在工业生产制造的过程中,无论是设备本身还是用于控制设备运行的各种电子部件,都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若不及时散除,就会影响设备寿命以及产品质量,在一些大型机房中,计算设备也需要稳定的低温环境以保证其可靠的运行。传统制冷方式一般采用电冷机制冷,但是电冷机耗电量巨大,随着节能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在一些供冷系统中,在电冷机制冷的基础上,还加入溴化锂制冷机进行补充制冷,并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包括电冷机以及溴化锂制冷机等的双供冷子系统的供冷系统中,在由溴化锂制冷机制冷切换回电冷机制冷时,由于电冷机侧管道内缺水,导致电冷机会频繁出现喘振,并由此导致电冷机发生保护性停机,进而造成供冷出现中断,不能满足需要不间断供冷的应用场合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冷系统及切换方法,能够保证在切换至电冷机制冷的过程中,电冷机侧的供水流量不断增加,从而可避免电冷机停机,进而可实现不间断供冷,以满足一些对于温度要求较高的使用场合的使用需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供冷系统,包括:近侧供冷子系统、远侧供冷子系统、流量均衡管路、流量均衡阀以及供冷控制器;所述近侧供冷子系统包括:近侧供冷管路以及近侧供冷泵,所述近侧供冷泵设置于所述近侧供冷管路内;所述远侧供冷子系统包括:远侧供冷管路以及远侧供冷泵,所述远侧供冷泵设置于所述远侧供冷管路内;所述流量均衡阀设置于所述流量均衡管路内;所述近侧供冷管路、所述远侧供冷管路以及流量均衡管路三者可通断地连通;所述近侧供冷泵、远侧供冷泵以及流量均衡阀均与所述供冷控制器通信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切换方法,应用于如上所述的供冷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在接收到用于将供冷切换至所述近侧供冷子系统的回切指令时,控制所述远侧供冷泵工作于第一预设功率;控制所述近侧供冷管路以及所述流量均衡管路均与所述远侧供冷管路连通;通过控制所述流量均衡阀调节所述近侧供冷管路内的流量与所述远侧供冷管路内的流量;在所述近侧供冷管路内的流量与所述远侧供冷管路内的流量满足预设条件时,切断所述远侧供冷子系统。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在将供冷切换至近侧供冷子系统时,一方面通过控制远侧供冷子系统中的远侧供冷泵的功率,使得远侧供冷管路与近侧供冷管路中的压力差降低,从而使得更多的水流经近侧供冷管路,另一方面在供冷系统中增设流量均衡管路以及流量均衡阀,通过调节流量均衡阀的开度,使得通过流量均衡管路将远侧供冷管路中的部分流量分流至近侧供冷管路,使得近侧供冷管路中的流量不断增加,从而可避免近侧供冷子系统中的供冷装置停机,进而可实现不间断供冷,以满足一些对于温度要求较高的使用场合的使用需求。另外,所述流量均衡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远侧供冷管路的进水管以及出水管连通。这样,流量均衡管路将远侧供冷泵的泵出流量直接送回作为远侧供冷泵的回流流量,从而可减少远侧供冷管路进出口的回流流量,进而可将远侧供冷管路中的流量引导至近侧供冷管路内。另外,所述远侧供冷泵为变频水泵。这样,可以方便地通过调节远侧供冷泵的频率实现其功率的调节。另外,所述近侧供冷子系统还包括:均与所述供冷控制器通信连接的近侧总进水阀、近侧总出水阀以及近侧流量计;所述近侧总进水阀设置于所述近侧供冷管路进水口;所述近侧总出水阀设置于所述近侧供冷管路出水口;所述近侧流量计设置于所述近侧供冷管路出水口,且位于所述近侧出水阀的出水路径上。通过近侧流量计可以方便地获取近侧供冷管路中的流量,从而便于供冷控制器实现切换控制。另外,所述远侧供冷子系统还包括:均与所述供冷控制器通信连接的远侧总进水阀、远侧总出水阀以及远侧流量计;所述远侧总进水阀设置于所述远侧供冷管路进水口;所述远侧总出水阀设置于所述远侧供冷管路出水口;所述远侧流量计设置于所述远侧供冷管路出水口,且位于所述远侧总出水阀的出水路径上。通过远侧流量计可以方便地获取远侧供冷管路中的流量,从而便于供冷控制器实现切换控制。另外,所述近侧供冷子系统还包括:与所述供冷控制器连接的电冷机。另外,所述远侧供冷子系统还包括:与所述供冷控制器连接的溴化锂制冷机。另外,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所述近侧供冷管路内的流量与所述远侧供冷管路内的流量基本相同。从而可以实现稳定地不间断供冷。另外,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接收到用于将供冷切换至所述远侧供冷子系统的切换指令时,控制所述远侧供冷泵工作于所述第一预设功率;在所述远侧供冷管路内的流量与所述近侧供冷管路内的流量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切断所述近侧供冷子系统,并控制所述远侧供冷泵工作于第二预设功率;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功率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功率。附图说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供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供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方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专利技术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供冷系统,可应用于数据中心、办公楼宇、工业厂房等的供冷,本实施方式对于该供冷系统的应用场合不作具体限制。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供冷系统。本实施方式的供冷系统包括:近侧供冷子系统、远侧供冷子系统、流量均衡管路、流量均衡阀以及供冷控制器。近侧供冷子系统包括:近侧供冷管路以及近侧供冷泵,近侧供冷泵设置于近侧供冷管路内,远侧供冷子系统包括:远侧供冷管路以及远侧供冷泵,远侧供冷泵设置于远侧供冷管路内。流量均衡阀设置于流量均衡管路内。近侧供冷管路、远侧供冷管路以及流量均衡管路三者可通断地连通,近侧供冷泵、远侧供冷泵以及流量均衡阀均与供冷控制器通信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在将供冷切换至近侧供冷子系统时,一方面通过控制远侧供冷子系统中的远侧供冷泵的功率,使得远侧供冷管路与近侧供冷管路中的压力差降低,从而使得更多的水流经近侧供冷管路,另一方面在供冷系统中增设流量均衡管路以及流量均衡阀,并通过调节流量均衡阀的开度,使得可通过流量均衡管路将远侧供冷管路中的部分流量分流至近侧供冷管路,使得近侧供冷管路中的流量不断增加,从而可避免近侧供冷子系统中的供冷装置停机,进而可实现不间断供冷,以满足一些对于温度要求较高的使用场合的使用需求。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供冷系统的实现细节进行具体的说明,以下内容仅为方便理解提供的实现细节,并非实施本方案的必须。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供冷系统中,近侧供冷子系统具体包括:电冷机10、近侧供冷泵11、近侧供冷管路12、近侧总进水阀13、近侧总出水阀14以及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供冷系统及切换方法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近侧供冷子系统、远侧供冷子系统、流量均衡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近侧供冷子系统、远侧供冷子系统、流量均衡管路、流量均衡阀以及供冷控制器;所述近侧供冷子系统包括:近侧供冷管路以及近侧供冷泵,所述近侧供冷泵设置于所述近侧供冷管路内;所述远侧供冷子系统包括:远侧供冷管路以及远侧供冷泵,所述远侧供冷泵设置于所述远侧供冷管路内;所述流量均衡阀设置于所述流量均衡管路内;所述近侧供冷管路、所述远侧供冷管路以及流量均衡管路三者可通断地连通;所述近侧供冷泵、远侧供冷泵以及流量均衡阀均与所述供冷控制器通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均衡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远侧供冷管路的进水管以及出水管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侧供冷泵为变频水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近侧供冷子系统还包括:均与所述供冷控制器通信连接的近侧总进水阀、近侧总出水阀以及近侧流量计;所述近侧总进水阀设置于所述近侧供冷管路进水口;所述近侧总出水阀设置于所述近侧供冷管路出水口;所述近侧流量计设置于所述近侧供冷管路出水口,且位于所述近侧出水阀的出水路径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侧供冷子系统还包括:均与所述供冷控制器通信连接的远侧总进水阀、远侧总出水阀以及远侧流量计;所述远侧总进水阀设置于所述远侧供冷管路进水口;所述远侧总出水阀设置于所述远侧供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瑀严学来沈伟华刘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信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