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压缩冷凝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3019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6 1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制冷压缩冷凝机组,包括冷却系统以及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压缩机、热交换器组件、储液器、蒸发器、气液分离器,还包括油分离器,所述热交换器组件包括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所述第二冷凝出口连接储液器的入口且在第二冷凝出口与储液器的入口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一阀门,在所述的第一冷凝出口与二热交换器的入口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通过采用串联的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双热交换器,能够使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经过两个冷凝之后变成更低温度的液态制冷剂,实现更好的制冷效果,且避免了热交换器的损坏导致的没有制冷的效果的情况,当不需要较低的制冷效果时,可以通过关闭第二阀门,打开第一阀门来实现。 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冷压缩冷凝机组
本技术涉及制冷
,尤其涉及一种制冷压缩冷凝机组。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我国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冷冻、冷藏设备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冷链产业的各环节,各种制冷压缩冷凝机组作为常规的制冷主机设备得到广泛应用。一般的制冷系统是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元件、蒸发器等组成的封闭系统,封闭系统内充注适量制冷剂,在压缩机作用下,制冷剂通过压缩机压缩后经冷凝器、节流元件和蒸发器返回压缩机,制冷剂在蒸发器内进行热交换,实现了冷凝器排热、蒸发器吸热的室内制冷过程。但现有的压缩冷凝机组的制冷量较小,功率不高。另外,冷压缩冷凝机组按照冷却介质分为风冷冷凝机组和水冷冷凝机组。风冷冷凝机组在制冷运行时,机组的能效比EER远小于水冷冷凝机组,在极端高温条件下,风冷冷凝机组的制冷能效比EER更低,同时由于大量冷凝热量排放到大气中,造成了大气的热污染,加剧了城市环境“热岛”效应。水冷冷凝机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般直接安装冷却塔、冷却水泵、冷却水管系等组成的冷却水系统对冷却水进行冷却循环机组,功率消耗大,导致运行成本增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的压缩冷凝机组的制冷量较小的现象,导致功率不高的问题,本技术提供制冷压缩冷凝机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制冷压缩冷凝机组,包括冷却系统以及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压缩机、热交换器组件、储液器、蒸发器、气液分离器,还包括油分离器,所述热交换器组件包括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顶壁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冷却水入口和第一冷却水出口且底壁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冷凝出口和第二冷凝出口,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顶壁上依次设置有第二冷却水入口和第二冷却水出口且底壁上设置有第三冷凝出口,所述压缩机的出口连接第一热交换器的入口,所述第一冷凝出口连接第二热交换器的入口,所述第三冷凝出口连接储液器入口,所述储液器的出口连接蒸发器的入口,所述蒸发器的出口连接气液分离器的入口,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连接压缩机的入口,在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第一热交换器的入口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油分离器,所述第二冷凝出口连接储液器的入口且在第二冷凝出口与储液器的入口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一阀门,在所述的第一冷凝出口与二热交换器的入口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在所述储液器的出口与蒸发器的入口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节流原件。首先打开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然后启动压缩机,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经过压缩机压缩后,通过管道流经油分离器将其中的油液分离出来,经过管道流向第一热交换器进行冷凝放热变成初步的中温高压液态制冷剂,初步的中温高压液态通过管道流向第二热交换器进行第二次的冷凝放热变成中温高压液态制冷剂,然后流向储液器,可以储存在储液器中,也可以经过节流原件之后变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流向终端的蒸发器,吸热蒸发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流向气液分离器后再流回压缩机进行压缩,如此往复的完成整个的制冷工作;通过向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第一冷却水入口、第二冷却水入口分别通入冷却水,冷却水吸收热量变成了高温水,再使高温水分别通过第一冷却水出口、第二冷却水出口流出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来带走制冷剂放出的热量;通过采用串联的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双热交换器,能够使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经过两个冷凝之后变成更低温度的液态制冷剂,从而实现更好的制冷效果,且避免了热交换器的损坏导致的没有制冷的效果的情况,当不需要较低的制冷效果时,可以通过关闭第二阀门,打开第一阀门来实现。优选地,还包括压差回流系统,所述的油分离器的出油口连接有压差回流系统的入口,所述压差回流系统的出口连接压缩机的回油口。通过采用压差回流系统可以使从油分离器中分离出来的油液返回压缩机中,避免了资源的浪费。优选地,所述冷却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循环水泵、冷却塔、以及集水箱,所述集水箱顶壁上设置有集水箱入口,所述集水箱的底壁上依次设置有集水箱出口和排空口。通过采用循环水泵、冷却塔、以及集水箱,实现了对高温水的冷却,一方面使冷凝效果比较好,另一方面冷却水的循环使用节约了能源。优选地,所述第一冷却水入口和第二冷却水入口均连接集水箱出口,所述第一冷却水出口和第二冷却水出口均连接循环水泵的入口,所述循环水泵的出口连接冷却塔的入口,所述冷却塔的出口连接集水箱入口,在所述循环水泵出口与冷却塔的入口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三阀门。通过采用循环水泵、冷却塔、以及集水箱,实现了对高温水的冷却,一方面使冷凝效果比较好,另一方面冷却水的循环使用节约了能源。优选地,所述循环水泵的出口连接有排出热水管道,所述的排出热水管道上设置第四阀门。通过采用排出热水管道,使第三阀门关闭,打开第四阀门,可以使热水进行回收加以利用制备生活热水,不但可以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而且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向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第一冷却水入口、第二冷却水入口分别通入冷却水,冷却水吸收热量变成了高温水,再使高温水分别通过第一冷却水出口、第二冷却水出口流出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来带走制冷剂放出的热量;2.通过采用串联的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双热交换器,能够使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经过两个冷凝之后变成更低温度的液态制冷剂,从而实现更好的制冷效果,且避免了热交换器的损坏导致的没有制冷的效果的情况,当不需要较低的制冷效果时,可以通过关闭第二阀门,打开第一阀门来实现;3.通过采用压差回流系统可以使从油分离器中分离出来的油液返回压缩机中,避免了资源的浪费;4.通过采用循环水泵、冷却塔、以及集水箱,实现了对高温水的冷却,一方面使冷凝效果比较好,另一方面冷却水的循环使用节约了能源;5.通过采用排出热水管道,使第三阀门关闭,打开第四阀门,可以使热水进行回收加以利用制备生活热水,不但可以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而且可以保护生态环境。附图说明本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管道,2-压缩机,3-热交换器组件,4-储液器,5-蒸发器,6-气液分离器,7-油分离器,8-第一热交换器,9-第二热交换器,10-第一冷却水入口,11-第一冷却水出口,12-第一冷凝出口,13-第二冷凝出口,14-第二冷却水入口,15-第二冷却水出口,16-第三冷凝出口,17-第一阀门,18-第二阀门,19-节流原件,20-压差回流系统,21-循环水泵,22-冷却塔,23-集水箱,24-集水箱入口,25-集水箱出口,26-排空口,27-第三阀门,28-排出热水管道,29-第四阀门,30-冷却系统。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下面结合图1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实施例1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制冷压缩冷凝机组,包括冷却系统30以及通过管道1依次连接的压缩机2、热交换器组件3、储液器4、蒸发器5、气液分离器6,还包括油分离器7,所述热交换器组件3包括第一热交换器8和第二热交换器9,所述第一热交换器8的顶壁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冷却水入口10和第一冷却水出口11且底壁上依次设置有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制冷压缩冷凝机组

【技术保护点】
1.制冷压缩冷凝机组,包括冷却系统以及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压缩机、热交换器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制冷压缩冷凝机组,包括冷却系统以及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压缩机、热交换器组件、储液器、蒸发器、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分离器,所述热交换器组件包括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顶壁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冷却水入口和第一冷却水出口且底壁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冷凝出口和第二冷凝出口,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顶壁上依次设置有第二冷却水入口和第二冷却水出口且底壁上设置有第三冷凝出口,所述压缩机的出口连接第一热交换器的入口,所述第一冷凝出口连接第二热交换器的入口,所述第三冷凝出口连接储液器入口,所述储液器的出口连接蒸发器的入口,所述蒸发器的出口连接气液分离器的入口,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连接压缩机的入口,在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第一热交换器的入口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油分离器,所述第二冷凝出口连接储液器的入口且在第二冷凝出口与储液器的入口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一阀门,在所述的第一冷凝出口与二热交换器的入口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红利谢晓强
申请(专利权)人:南江宏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