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短竹原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植物纤维生产技术领域,包括竹材切片、软化处理、撕裂处理、酶处理、化学处理、盘磨处理、预脱水、干燥。本发明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制备方法得率低、污染重、成本高的问题,主要是通过将螺旋挤压撕裂机代替传统的多辊碾压,将生物处理置于化学处理之前,减少化学药品种类和生物酶种类,将盘磨和对撞流干燥处理代替蒸汽干燥、开纤和多级梳理来实现。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短竹原纤维的得率高、成本低、制备过程污染轻。 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短竹原纤维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竹原纤维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短竹原纤维的制备方法,属于植物纤维生产
技术介绍
我国竹子资源丰富,面积大、种类多、分布广。根据加工工艺不同,竹纤维可以分为再生竹纤维(黏胶纤维)和天然竹纤维(也称为竹原纤维)。再生竹纤维是通过将竹材经过剧烈化学处理,尽可能去除竹材中木质素、半纤维素、果胶等非纤维素组分获得竹溶解浆,并进一步利用碱性二硫化碳对竹溶解浆进行溶解、纺丝等处理,最终得到的粘胶纤维,其竹材的原有性质已经改变。竹原纤维通常是采用机械、物理的方法,通过蒸煮、软化等多道工序,部分去除竹子中的木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等物质,提取出来的原生纤维,获得的纤维不含化学品,是一种真正意义的纯天然纤维。竹子具有抑菌性,竹原纤维的制备以机械和物理加工为主,辅以微弱的化学或生物处理,对竹子的抗菌物质影响很小,因此竹原纤维具有一定的抗菌性,并具有透气、防紫外线和除臭等功能。相对于再生竹纤维(黏胶纤维),竹原纤维具有得率高的特点。其用途广泛,可用于制备纺织纤维、木塑复合材料、管道、汽车内衬、床上用品等多个领域。传统的竹原纤维制备工艺流程包括竹材备料、一段高温高压化学处理、碾压、二段高温高压化学处理、生物处理、漂白柔软处理、干燥、开纤、梳理制得。在此工艺流程中,经过多级梳理处理后得到的竹原纤维中有长纤维和短纤维。通常短纤维可以用于复合材料的制备,长纤维用于制备纺织用纤维。多段碾压处理采用双辊,在碾碎的过程中竹子碎末较多,造成最终得率较低。生物处理放置于化学处理之后,尽管经过水洗,但由于水洗程度不能太强,以免造成纤维得率太低,因此会对后续的生物处理带来毒性问题,生物处理效果不佳或生物试剂用量较高,成本增加。此外,两段化学处理过程中化学药品种类较多,纤维制备过程废水污染程度较大。同时,多级梳理过程中也会造成纤维流失尤其是短纤维流失较多,因此最终得率较低,传统竹原纤维制备方法的纤维得率通常不高于40%。专利CN106087075A公开一种可纺性好的竹原纤维的生产方法,步骤:首先将竹子截断竹节并剖成竹片,再将其进行蒸煮,结束后将竹片压碎成细丝,洗净;得到的细丝放入含有酶的溶液中,在一定酸性和一定温度下进行酶解,再进行水洗,以获得竹子中的纤维素纤维;得到的纤维素纤维进行烘干至水分含量在5wt%以下,再在高温高压下处理;得到的纤维素纤维依次通过第一脱胶液和第二脱胶液的处理,并在蒸锅中进行蒸煮,结束后取出水洗;得到的纤维经过抖麻、养生、烘干后即可。上述方法制备的竹原纤维存在得率低、成本高、废水污染严重等问题,限制了竹原纤维的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短竹原纤维的制备方法,解决现有制备方法得率低、污染重、成本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短竹原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竹材切片、软化处理、撕裂处理、酶处理、化学处理、盘磨处理、预脱水、干燥。本专利技术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切片:将去除竹青、竹节和竹黄的竹子进行切片。步骤2、竹片软化处理:将步骤1得到的竹片置于高温(90-130℃)高压(1-3MPa)的条件下水浴蒸煮30-90分钟。步骤3、竹片撕裂处理:将步骤2软化后的竹片用螺旋挤压撕裂机进行机械撕裂处理,获得膨松状的竹纤维束。步骤4、酶处理:将步骤3得到的膨松状竹纤维束置于含有生物酶的溶液中处理。步骤5、化学处理:将经过步骤4酶处理后的竹纤维束进行化学处理,进一步软化竹纤维,处理完毕进行水洗。步骤6、盘磨处理:利用高浓盘磨机对步骤5化学处理后的竹纤维束进行1-3次机械处理。步骤7、预脱水:将步骤6盘磨处理后的纤维利用甩干机进行预脱水;步骤8、干燥:将步骤7得到的纤维利用对撞流干燥机进行干燥,即得短竹原纤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切成的竹片长度3-5厘米,厚度2-3毫米。通过竹片规格的限定以及后续机械处理可以得到较为均匀的短纤维。所述步骤2中竹片与水的比例为1kg竹片加入3升水。所述的步骤3中采用的螺旋挤压撕裂机,其压缩比为4。所述的步骤4中采用的生物酶为漆酶和碱性果胶酶,处理温度为40-60℃,pH6-8,处理时间30-120分钟,漆酶用量为5-30IU/kg绝干纤维,碱性果胶酶用量为1-20IU/kg绝干纤维,处理的竹纤维束质量浓度5-15%。所述的步骤5中化学处理采用碱性亚硫酸钠进行,温度为80-130℃,处理时间30-90分钟,NaOH用量为0.2-0.5%相对于绝干纤维质量,Na2SO3用量为0.3-0.5%相对于绝干纤维质量。处理的竹纤维束质量浓度15-25%。所述步骤6中盘磨处理,处理的纤维质量浓度为5-20%,磨盘间隙1-3.0mm。步骤7所述预脱水,处理至纤维质量浓度为25%-30%。所述步骤8中对撞流干燥机的干燥条件为:气流温度70-120℃,纤维质量流量与气流质量流量之比为0.02-0.06。本专利技术主要是通过将螺旋挤压撕裂机代替传统的多辊碾压,将生物处理置于化学处理之前,减少化学药品种类和生物酶种类,将盘磨和对撞流干燥处理代替蒸汽干燥、开纤和多级梳理来实现。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采用螺旋撕裂处理可以得到更为疏松的竹纤维束,有利于后续生物酶和化学药品的浸透。将生物处理置于化学处理之前,避免了化学处理带来的毒性问题,提高生物处理的效果。将单段碱性亚硫酸盐处理代替传统的两段多种化学处理,由于纤维中木质素的磺化,使得竹原纤维变得亲水、柔软,在实现纤维软化的同时减少了化学药品的使用种类和用量。采用高浓盘磨机和对撞流干燥处理代替了传统的蒸汽干燥、开纤和梳理,对撞流干燥在实现纤维干燥的同时又能使纤维束或纤维完整分离,得率高,成本低。本专利技术所得到的竹原纤维具有以下特点:纤维平均长度1-3厘米、直径不小于0.5毫米,得率不小于50%。另外,还具有废水污染轻、成本低的有益效果。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短竹原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切片:将去除竹青、竹节和竹黄的竹子进行切片,竹片长度3-5厘米,厚度2-3毫米。步骤2、竹片软化处理:将竹片置于100℃、压力2MPa的蒸煮锅中进行热水预处理45分钟。木片与水的比例为1kg木片对应3升水。步骤3、竹片撕裂处理:将软化后的竹片用压缩比为4的挤压撕裂机进行机械撕裂处理,获得膨松状的竹纤维束。步骤4、酶处理:将膨松状的竹纤维束置于温度为55℃,pH7.5的漆酶和碱性果胶酶混合液中处理90分钟,漆酶用量15IU/kg绝干纤维,碱性果胶酶用量10IU/kg绝干纤维,处理的竹纤维束质量浓度为10%。步骤5、化学后处理:将经过酶处理后的竹纤维束采用碱性亚硫酸钠进行化学处理,温度110℃,处理时间45分钟,NaOH用量0.3%相对于绝干纤维质量,Na2SO3用量0.3%相对于绝干纤维质量,竹纤维束质量浓度15%。进一步软化竹纤维。步骤6、盘磨处理:利用高浓盘磨机对化学处理后的竹纤维束在纤维质量浓度15%,磨盘间隙1.5毫米条件下进行2次机械处理。步骤7、预脱水:盘磨处理后将纤维利用甩干机进行预脱水至纤维质量浓度28%。步骤8、干燥:将最终得到的纤维利用对撞流干燥机进行干燥,气流温度100℃,纤维质量流量与气流质量流量之比为0.03。即得到短竹原纤维,纤维得率64%,纤维平均长度2.23厘米,纤维直径0.6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短竹原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竹材切片、软化处理、撕裂处理、酶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短竹原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竹材切片、软化处理、撕裂处理、酶处理、化学处理、盘磨处理、预脱水、干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竹原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切片:将去除竹青、竹节和竹黄的竹子进行切片;步骤2、竹片软化处理:将步骤1得到的竹片置于高温90-130℃、高压1-3MPa的条件下水浴蒸煮30-90分钟;步骤3、竹片撕裂处理:将步骤2软化后的竹片用螺旋挤压撕裂机进行机械撕裂处理,获得膨松状的竹纤维束;步骤4、酶处理:将步骤3得到的膨松状竹纤维束置于含有生物酶的溶液中处理;步骤5、化学处理:将经过步骤4酶处理后的竹纤维束进行化学处理,进一步软化竹纤维,处理完毕进行水洗;步骤6、盘磨处理:利用高浓盘磨机对步骤5化学处理后的竹纤维束进行1-3次机械处理;步骤7、预脱水:将步骤6盘磨处理后的纤维利用甩干机进行预脱水;步骤8、干燥:将步骤7得到的纤维利用对撞流干燥机进行干燥,即得短竹原纤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短竹原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切成的竹片长度3-5厘米,厚度2-3毫米。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短竹原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竹片与水的比例为1kg竹片加入3升水。5.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庆显,陈礼辉,黄六莲,曹石林,赵鹤,李凯旋,范宏玥,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农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