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水下基站进缆段防脱网锚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2113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6 1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下基站进缆段防脱网锚害结构,包括水下光电缆、水下光电分离模块、水下湿插拔电气接插件、水下湿插拔光纤接插件、湿插拔缆保护罩及水下主基站,水下光电缆分别与水下光电分离模块和岸基站连接,水下光电分离模块分别与水下湿插拔电气接插件和水下湿插拔光纤接插件连接;水下湿插拔电气接插件和水下湿插拔光纤接插件分别与水下主基站连接,湿插拔缆保护罩一端与水下主基站顶部的转轴呈旋转连接,湿插拔缆保护罩可罩于水下主基站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一般使用在渔业作业频繁锚害严重的浅水水域,能够有效去除水下基站进缆段的安全隐患,提高水下基站进缆段抗拖网抗锚害能力,提高浅水水域海底缆系观测网的整体可靠性。 1

Anchor damage prevention structure of underwater base station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nti offline anchor damage structure for underwater base station cable section, including underwater optical cable, underwater photoelectric separation module, underwater wet plug electrical connector, underwater wet plug fiber connector, wet plug protection cover and underwater main base station. The underwater optical cable is connected with underwater photoelectric separation module and bank base station respectively. The underwater photoelectric separation modu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underwater wet plug and the underwater wet plug fiber connector respectively. The underwater wet plug plug and the underwater wet plug fiber connector are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base station under the water respectively. The wet plug protection cover is connected to the rotating shaft at the top of the main base station under the water, and the wet plug is plugged in. The shield can be covered by the main base station under water. The utility model is generally used in shallow water waters with serious damage to the fishing operation,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move the hidden danger of the underwater base station, improve the anti trawling resistance ability of the underwater base station cable section,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reliability of the submarine cable system observation network in shallow water waters. 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下基站进缆段防脱网锚害结构
本技术属于海洋工程
,涉及了一种水下基站进缆段防脱网锚害结构。
技术介绍
在渔业作业频繁锚害严重的浅水水域布放海底观测网,无论在国际上和国内都缺乏经验。从现有的技术方案看,由于海底光电缆由于与海底主基站呈固定连接关系,导致海底光电缆的近水下主基站部分必然是放置于水底面而无法埋设。又由于布放方案的限制,近水下基站的海底光电缆会有较多的余长卷曲在水下基站附近。这些都是巨大的安全隐患,很容易被渔业拖网或船锚破坏。有必要去除这一部分的安全隐患,提高系统整体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水下基站进缆段防拖网保护结构一般使用在渔业作业频繁锚害严重的浅水水域,能够有效去除水下基站进缆段的安全隐患,提高水下基站进缆段抗拖网抗锚害能力,提高浅水水域海底缆系观测网的整体可靠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水下基站进缆段防脱网锚害结构,包括水下光电缆1、水下光电分离模块2、水下湿插拔电气接插件3、水下湿插拔光纤接插件4、湿插拔缆保护罩5及水下主基站6,水下光电缆1一端与水下光电分离模块2一端固定连接,向其输送电能及控制信号并接受科学数据和状态信号,另一端连接岸基站,从岸基站获取电能及控制信号;水下光电分离模块2另一端设有两个水下湿插拔连接器插座,用于与水下湿插拔电气接插件3和水下湿插拔光纤接插件4一端分别插入相应的水下湿插拔连接器插座内,水下光电分离模块2通过水下湿插拔电气接插件3和水下湿插拔光纤接插件4在水下建立电气及光通信连接;水下湿插拔电气接插件3和水下湿插拔光纤接插件4另一端分别与水下主基站6固定连接,所述湿插拔缆保护罩5为防脱网结构,所述湿插拔缆保护罩5为防脱网结构保护壳,所述湿插拔缆保护罩5一端与水下主基站6顶部的转轴呈旋转连接,所述湿插拔缆保护罩5可罩于水下主基站6外。本技术中,水下光电缆1为圆截面水下线缆,外部为金属铠装结构,内部设有铜管,用于导体输电,同时内部设有数对光纤,用于传递光信号;水下光电分离模块2为圆柱形中空结构,其内部空间与外部水环境隔绝,水下光电分离模块2的内部空间内,水下光电缆1的铜管和光纤进行物理上的分离。本技术中,所述水下湿插拔电气接插件3由绝缘层和导电线缆组成,导电线缆位于绝缘层内,水下湿插拔光纤接插件4由光纤缆和绝缘层组成,光纤缆位于绝缘层内。本技术中,湿插拔缆保护罩5的转轴处设置有蓄力装置,以使湿插拔缆保护罩5旋转到适当位置,同时设置有限位装置,防止湿插拔缆保护罩5误动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下基站进缆段防拖网保护结构,在水下光电分离模块与水下主基站之间采取柔性连接方式,有效去除水下基站进缆段的安全隐患,提高水下基站进缆段抗拖网抗锚害能力,提高浅水水域海底缆系观测网的整体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水下基站进缆方案示意图。图2为水下基站进缆段防脱网锚害结构缆系部分安装示意图。图3为水下基站进缆段防脱网锚害结构水下基站部分安装示意图。图4为水下基站进缆段防脱网锚害结构水下连接示意图。图5为水下基站进缆段防脱网锚害结构保护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为水下光电缆,2为水下光电分离模块,3为水下湿插拔电气接插件,4为水下湿插拔光纤接插件,5为湿插拔缆保护罩,6为水下主基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图1现有水下基站进缆方案示意图。包括水下光电缆1与水下主基站6,两者呈固定连接关系,导致水下光电缆1近水下主基站6部分无法埋设于水底面以下。如图2所示,图2为水下基站进缆段防脱网锚害结构缆系部分安装示意图。包括水下光电缆1及水下光电分离模块2。在安装时,先在陆地或船上将水下光电缆1与水下光电分离模块2固定连接,然后使用专用水底挖沟埋设设备将水下光电缆1埋设于水底面之下,只留水下光电分离模块2于水底面之上。如图3所示,图3为水下基站进缆段防脱网锚害结构水下基站部分安装示意图。包括水下光电缆1、水下光电分离模块2、水下湿插拔电气接插件3、水下湿插拔光纤接插件4、湿插拔缆保护罩5及水下主基站6。在陆地上或船上将水下湿插拔电气接插件3及水下湿插拔光纤接插件4安装于水下主基站6内部,将湿插拔缆保护罩5安装固定于水下主基站6外部。使用船只将装配完毕的水下主基站6吊放至水下光电分离模块2附近,应确认湿插拔缆保护罩5能够盖住水下湿插拔电气接插件3及水下湿插拔光纤接插件4的线缆部分并且不会压到其线缆部分。如图4所示,图4为水下基站进缆段防脱网锚害结构水下连接示意图。当水下光电缆1、水下光电分离模块2、水下湿插拔电气接插件3、水下湿插拔光纤接插件4、湿插拔缆保护罩5及水下主基站6全部就位后,通过水下作业将水下湿插拔电气接插件3和水下湿插拔光纤接插件4的插头从水下主基站6内迁出,并插到水下光电分离模块2相应插座,以此使得水下光电分离模块2与水下主基站6之间建立柔性连接关系。如图5所示,图5为水下基站进缆段防脱网锚害结构保护结构示意图。当水下光电分离模块2与水下主基站6之间建立连接后,调整水下湿插拔电气接插件3和水下湿插拔光纤接插件4的线缆,确保其能够被湿插拔缆保护罩5完全保护并避免被湿插拔缆保护罩5的边沿压到。去除湿插拔缆保护罩5的限位装置,使得湿插拔缆保护罩5能旋转回复到人力可以继续操作的位置,然后通过水下作业将湿插拔缆保护罩5扣到水底面。水下基站进缆段防脱网锚害结构的目的是去除水下基站进缆段的安全隐患,提高水下基站进缆段抗拖网抗锚害能力,提高浅水水域海底缆系观测网的整体可靠性。工作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布放阶段有可分为水下基站进缆段防脱网锚害结构缆系部分安装阶段、水下基站进缆段防脱网锚害结构水下基站部分安装阶段、水下基站进缆段防脱网锚害结构水下连接阶段及水下基站进缆段防脱网锚害结构保护阶段。分别对应图2、图3、图4及图5,说明工作过程如下:水下基站进缆段防脱网锚害结构缆系部分安装阶段:在安装时,先在陆地或船上将水下光电缆1与水下光电分离模块2固定连接,然后使用专用水底挖沟埋设设备将水下光电缆1埋设于水底面之下,只留水下光电分离模块2于水底面之上。水下基站进缆段防脱网锚害结构水下基站部分安装阶段:在陆地上或船上将水下湿插拔电气接插件3及水下湿插拔光纤接插件4安装于水下主基站6内部,将湿插拔缆保护罩5安装固定于水下主基站6外部。使用船只将装配完毕的水下主基站6吊放至水下光电分离模块2附近,应确认湿插拔缆保护罩5能够盖住水下湿插拔电气接插件3及水下湿插拔光纤接插件4的线缆部分并且不会压到其线缆部分。水下基站进缆段防脱网锚害结构水下连接阶段:当水下光电缆1、水下光电分离模块2、水下湿插拔电气接插件3、水下湿插拔光纤接插件4、湿插拔缆保护罩5及水下主基站6全部就位后,通过水下作业将水下湿插拔电气接插件3和水下湿插拔光纤接插件4的插头从水下主基站6内迁出,并插到水下光电分离模块2相应插座,以此使得水下光电分离模块2与水下主基站6之间建立柔性连接关系。水下基站进缆段防脱网锚害结构保护阶段:当水下光电分离模块2与水下主基站6之间建立连接后,调整水下湿插拔电气接插件3和水下湿插拔光纤接插件4的线缆,确保其能够被湿插拔缆保护罩5完全保护并避免被湿插拔缆保护罩5的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水下基站进缆段防脱网锚害结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基站进缆段防脱网锚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下光电缆(1)、水下光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基站进缆段防脱网锚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下光电缆(1)、水下光电分离模块(2)、水下湿插拔电气接插件(3)、水下湿插拔光纤接插件(4)、湿插拔缆保护罩(5)及水下主基站(6),其中:水下光电缆(1)一端与水下光电分离模块(2)一端固定连接,向其输送电能及控制信号并接受科学数据和状态信号,另一端连接岸基站,从岸基站获取电能及控制信号;水下光电分离模块(2)另一端设有两个水下湿插拔连接器插座,用于与水下湿插拔电气接插件(3)和水下湿插拔光纤接插件(4)一端分别插入相应的水下湿插拔连接器插座内,水下光电分离模块(2)通过水下湿插拔电气接插件(3)和水下湿插拔光纤接插件(4)在水下建立电气及光通信连接;水下湿插拔电气接插件(3)和水下湿插拔光纤接插件(4)另一端分别与水下主基站(6)固定连接,所述湿插拔缆保护罩(5)为防脱网结构,所述湿插拔缆保护罩(5)为防脱网结构保护壳,所述湿插拔缆保护罩(5)一端与水下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正伟周怀阳吕枫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