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多种功能的血管内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09663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一种经配置以具有多种功能的血管内导管组合。这些功能包含对目标血管(例如,颈动脉)的分段进行近端及远端阻闭,因此将所述血管的所述分段排除在血液循环之外以达成例如考虑进行外科手术等目的。另一功能包含在例如动脉内膜切除术等手术期间对穿过所述动脉的所述被排除部分的血液进行脉管内分流。另外,微传感器提供对穿过所述导管的远端的血流的速率/体积的测量。在一个实施例中,导丝配备有在最初定位所述导管时及在逆转所述阻闭之后均作为抗栓塞机构的过滤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多种功能的血管内导管相关申请案的交叉参考本申请案主张序列号为62/186,441的美国专利申请案(2015年6月30日提出申请)的优先权且是非临时的,所述申请案的全部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中。
技术介绍
本文中所揭示的标的物涉及用于治疗血管疾病的血管内导管的一般领域,且具体来说涉及具有多种功能的可用作对血管结构进行外科手术的辅助的血管内导管。中风自古以来就困扰着人类。中风作为病理实体,其突然性及毁灭性影响首先由通常被称为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在2,400年前认识到。因为中风而走到了生命尽头的历史人物中,柏拉图(Plato)、圣里奥教皇(PopeSt.Leo)、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亨利八世(HenryVIII)、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Wilson)、弗拉基米尔·列宁(VladimirLenin)、沃尔特·司各特爵士(SirWalterScott)、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Nixon)及玛格丽特·撒切尔(MargaretThatcher)只是一小部分。辛勤的尸检研究证明了已梗塞的大脑区域,其很可能是由于血液循环中断所致,但又花费了七十年才最终认识到颈动脉(其向大脑供应大部分血流)病变在大部分情形中会引发这种痼疾。具体而言,现在已经知道,沿着颈内动脉的壁(通常超过颈总动脉的分支)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会导致动脉管腔窄化。此可以两种方式导致中风:第一,斑块可使管腔窄化到危险点;及第二,斑块片可能脱落,形成被称为栓塞的小球。在第一情境中,管腔可被窄化到临界点,这会将血流量减小到不再满足大脑新陈代谢需求的点,而导致大脑机能暂时减弱。动脉肌张力的反射作用的增加可在几分钟之后恢复血流,这有时会防止进一步损伤。临床上,此一系列事件最初可导致短暂但完全可逆的神经机能损伤,这是被称为“短暂脑缺血发作”的现象,且更通常被称为“TIA”或“微中风”。需知,此现象通常预示着严重中风或是严重中风的前兆。如果此严重血流量减少继续下去,那么大量血凝块可形成于颈动脉内,这可导致严重的永久性血流不足及巨大的大脑损伤,在临床上导致中风。在第二情境中,栓塞脱落且接着被载运到上游,在上游动脉变得越来越小直到达到动脉小到这些栓塞无法通过的点。如果栓塞很小,那么这可能并不显著。另一方面,如果栓塞巨大,那么其会卡在一点处,在此点处其阻止大脑血液循环中大部分的血流量,这会导致大面积的大脑出现血流量不足。显然,如果在病患出现TIA症状的第一时间便可得到治疗,那么或许可以避免由中风带来的永久损伤。在此基础上,在1953年伟大的心血管外科医生迈克尔·德贝基(MichaelDeBakey)实行了第一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这是外科手术,其中外科医生暂时地夹住颈主动脉、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且接着割开受影响动脉并移除干扰斑块,随后缝合动脉。到20世纪80年代,这已成为中风治疗的基础。然而,尽管实施CEA是为了防止病患在将来出现中风,但中风也是CEA的主要并发症,因此是“双刃剑”。具体而言,作为此外科手术的并发症,中风率介于2%到7%之间。认为,此与大脑半球的暂时血流不足或由动脉手术操纵引起的栓塞有关。为了减小围手术期中风率,20世纪70年代见证了在手术进行时放置“管”或“血管内分流器”的引入,所述“管”或“脉管内分流器”将血液在动脉被夹住处前方的点处从颈总动脉载运到颈内动脉的超过此动脉被夹住处的点处,且因此维持到大脑的流动。然而,手术进行时/脉管内分流的使用仍存在争议。虽然分流使用的理论基础是大家公认的,但此技术的批评者指出大型对照研究从未无争议地证明分流减小围手术期中风率。此外,多位作者已提及与分流器使用相关联的若干个技术困难。这些缺点包含:定位分流器的技术困难、放置所需的时间可变性、外科手术期间血流的不连续性及夹住颈动脉以引入及移除分流器的需要。由于持续地报道甚至与脉管内分流器的使用有关的中风率,CEA是否真正优于单独的药物疗法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文的论述仅提供一般背景信息,并不打算用作确定所主张标的物的范围的辅助。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提供本专利技术以解决上文所揭示的需要及目标以及其它。为了所述目标,本专利技术揭示一种血管内导管系统,其以独特、有用、新颖且非显而易见的方式达成这多个目标。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是血管内导管,所述血管内导管经设计以使用经股动脉穿刺术(Seldingertechnique)来将其插入穿过任何动脉或静脉(例如肱动脉或桡动脉且尤其是股骨动脉)以了解颈动脉,且以前端已被引导通过斑块/狭窄的目标外科手术区域的方式依靠射线摄影来将其引导到目标颈动脉中。特定来说,预期将通过首先放置导丝来达成导管的放置,所述导丝具有重要特性,所述重要特性包含直径有限,使得导丝可以越过狭窄最严重的区域而不会对斑块造成损害;其它重要特性将包含软的柔性性质,其将再次限制对斑块狭窄造成损害的可能性。此外,在理想实施例中,将存在可展开/可扩张的过滤网罩,一旦导丝处于最终位置中过滤网罩便展开。网罩将在导管通过之前展开,这预料到了定位导管可导致斑块受损害且随后形成栓塞及远端栓塞化的可能性(虽然小);网罩将经定位以捕获且最终提取出任何此类栓塞。当然,此网罩也将捕获由外科手术所导致的任何栓塞。已假设在移除斑块/狭窄之后,可能存在成为栓塞源的碎片。因此,如田淳(Tsugita)在美国专利8,444,665中以及蒋(Jang)等人在美国专利8,152,782中以及其它专利中所讲述,使用此类网可有益地防止与手术后栓塞现象相关联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在另一实施例中,导管经设计使得其经由导丝被安置,所述导丝配备有网–与抗栓塞特征相似且经配置以使此网展开。此导管配备有一系列球囊阻闭件,如艾缔思(Addis)在美国专利6,656,154及其它专利中所讲述。本专利技术配备有第一弹性体阻闭器,例如在导管的前端处环绕导管的外表面的可膨胀/可收缩球囊,其应被称为颈内动脉球囊。当导管处于其最终位置中且静静展开时,此球囊将被定位于颈内动脉内、超过目标外科手术区域或在目标外科手术区域“上游”的点处。还提供第二球囊,既颈总动脉球囊,其在所要位置中将位于颈总动脉内且因此处于目标外科手术区域的前方或“下游”。当所述两个球囊均膨胀到最佳压力/体积且与颈外动脉的外部阻闭配合时,穿过目标区域的血流将被排除,因此为外科医生提供“无血”手术区以便移除所述斑块/狭窄。可构想所述球囊布置的替代实施例,其中所有这些实施例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及范围内。在本专利技术的不同方面中,这两个球囊之间的导管配备有在颈总动脉球囊前方与导管的管腔相连的管腔。在美国专利4,581,017中,霍塔(Sahota)讲述导管在血管成形术球囊的近端处及远端处具有侧孔口,使得血流在血管成形术期间得以维持。然而,此技术不力图在实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期间形成“无血”手术区,这是本专利技术与此技术的区别。本专利技术中的此导管区段可由弹性/弹性体/可扩张的材料组成,所述材料在暴露于处于压力下的持续血流之后,可立即扩张以适应更大血流量。此可扩张的组件继续穿过颈内动脉球囊。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中,所述导管配备有一系列孔口,所述孔口沿着轴件而位于颈总动脉球囊前方/下游的点处。这些孔口促进被颈总动脉球囊的膨胀中断的血流转向到导管管腔中,且继续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具有多种功能的血管内导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血管内导管,其包括:柔性管腔,其具有前端、尾端及安置于所述前端与所述尾端之间的中心部分;第一注射器及第二注射器,其各自被安置成接近所述尾端;至少一个孔口,其位于所述中心部分中,所述至少一个孔口以流体方式连接到所述前端处的开口,借此提供旁路;颈总动脉球囊,其以操作方式连接到所述第一注射器;颈内动脉球囊,其以操作方式连接到所述第二注射器;且其中所述颈内动脉球囊被安置成接近所述前端,且所述颈总动脉球囊被安置于所述颈内动脉球囊与所述至少一个孔口之间,所述颈内动脉球囊与所述颈总动脉球囊间隔开一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6.30 US 62/186,4411.一种血管内导管,其包括:柔性管腔,其具有前端、尾端及安置于所述前端与所述尾端之间的中心部分;第一注射器及第二注射器,其各自被安置成接近所述尾端;至少一个孔口,其位于所述中心部分中,所述至少一个孔口以流体方式连接到所述前端处的开口,借此提供旁路;颈总动脉球囊,其以操作方式连接到所述第一注射器;颈内动脉球囊,其以操作方式连接到所述第二注射器;且其中所述颈内动脉球囊被安置成接近所述前端,且所述颈总动脉球囊被安置于所述颈内动脉球囊与所述至少一个孔口之间,所述颈内动脉球囊与所述颈总动脉球囊间隔开一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内导管,其进一步包括安置于所述前端处的血流传感器,所述血流传感器监测穿过所述至少一个孔口的血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内导管,其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前端处的可延伸网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管内导管,其中所述网状结构是凹形网状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内导管,其进一步包括安置于所述柔性管腔内的单向阀。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血管内导管,其中所述单向阀安置于所述至少一个孔口的上游。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内导管,其进一步包括:可延伸网状结构,其位于所述前端处;及导丝,其从所述尾端穿过所述柔性管腔延伸到所述前端,所述导丝以操作方式连接到所述可延伸网状结构以使所述可延伸网状结构延伸到所述柔性管腔的外部以形成网罩。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血管内导管,其中所述网状结构是凹形网状结构。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血管内导管,其中所述导丝具有接近所述柔性管腔的所述尾端的末端,所述导丝具有外部管状丝及可滑动地安置于所述外部管状丝内的内部丝,其中所述内部丝以操作方式连接到所述可延伸网状结构以使所述可延伸网状结构延伸到所述柔性管腔的外部以形成所述网罩。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弗兰克·H·博梅贾尼丝·L·斯通
申请(专利权)人:科塞特·李哈里森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