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0729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7:39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具有沿插入方向前后贯通的收容腔的外壳、收容于所述收容腔的端子模组和环设于所述外壳的防水圈,所述防水圈设有的内壁面环设于所述外壳前端设有的外壁面,所述外壳包括凹设于前端外壁面的收容所述防水圈的凹环和位于所述凹环前方且在上下方向高于所述凹环的限制所述防水圈向前运动的第一挡止部,所述凹环与所述防水圈之间设置相互卡持的卡持机构。本电连接器通过在所述凹环和防水套内设计若干卡持结构,进而卡持防水圈和外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防水效果好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中国第CN205016762U号技术专利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套设于绝缘本体上的端子、包覆于绝缘本体上的金属壳体、包覆于金属壳体外且在前端面设有凹环的外壳及套设于所述凹环的密封圈,密封圈是有弹性的,所述凹环外表面和所述密封圈内环表面中至少一者设有粘合层,通过所述粘合层使凹环外表面和密封圈内环表面紧密贴合。前案是通过粘合层来固定所述防水圈与外壳,但在经过多次使用后,粘合层的粘性会变弱,进而使得防水圈与外壳发生相对滑动,进而影响电连接器的防水效果。基于所述的现有技术,确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防水效果好且防水圈与外壳间的固持力稳定的电连接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一来实现: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具有沿插入方向前后贯通的收容腔的外壳、收容于所述收容腔的端子模组和环设于所述外壳的防水圈,所述防水圈设有的内壁面环设于所述外壳前端设有的外壁面,所述外壳包括凹设于前端外壁面的收容所述防水圈的凹环和位于所述凹环前方且在上下方向高于所述凹环的限制所述防水圈向前运动的第一挡止部,所述凹环与所述防水圈之间设置相互卡持的卡持机构。进一步,所述卡持机构包括设置于凹环内的若干间隔设置的卡持槽和设置于所述防水圈内壁面的与所述卡持槽卡持配合的若干凸部,所述卡持槽等间隔设置且相邻卡持槽之间形成隔栏,所述凸部等间隔设置且相邻凸部之间形成凹槽,所述卡持槽与所述凸部配合,所述隔栏与所述凹槽配合。进一步,所述防水圈是由液态硅胶注塑成型于所述凹环后固化形成的。进一步,所述卡持槽底部在左右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卡持槽顶部在左右方向的尺寸。进一步,所述凹环底部在前后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凹环顶部在前后方向的尺寸。进一步,所述外壳前端的上下两侧外壁面为间隔设置的若干卡持槽,所述外壳前端的左右两侧外壁面为完全覆盖所述左右两侧外壁面的一个卡持槽,所述上下外壁面的卡持槽与左右外壁面的卡持槽均为底部尺寸大于顶部尺寸的结构。进一步,所述卡持槽在前后方向的尺寸小于所述卡持槽在左右方向的尺寸。进一步,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凹环后方的与所述第一挡止部共同形成凹环的第二挡止部。进一步,所述卡持槽与所述凸部为相互配合的燕尾结构。进一步,所述卡持槽与所述凸部为相互配合的梯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电连接器通过在外壳前端设有凹环和位于凹环前端且高于所述凹环的第一挡止部,在所述凹环和防水套内设计若干卡持结构,进而卡持防水圈和外壳,且通过设计第一挡止部使得防水圈很难从前后方向脱落所述外壳。所述卡持结构设计为底部宽顶部窄的结构,使得防水圈很难从外壳上脱落下来,进而实现外壳与机壳之间的一个良好的防水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第一实施方式中防水圈未套设在电连接器时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端子模组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端子模组的立体分解图。图7为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第一实施方式中防水圈未设于电连接器时的前视图。图9为图1中沿B-B线的剖视图。图10图9中的凹环前侧面倾斜与凹环底面而后侧面垂直于底面时的侧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图12为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第二实施方式中防水圈未设于电连接器时的前视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电连接器100、200端子模组10绝缘本体1基部11对接舌板12上绝缘体13第一基部131第一舌板132下绝缘体14第二基部141第二舌板142绝缘块15第三基部151第三舌板152导电端子2上排端子21下排端子22接触部23连接部24焊脚25中间屏蔽片3主板部31突出部311接脚32金属壳体4收容空间40主体部41第一抵持脚411第二抵持脚412焊接脚42外壳5、5’收容腔50、50’筒状收容部51、51’第一挡止部52、52’凹环53、53’卡持槽531、531’底部5311、5311’第一侧面5312、5312’第二侧面5313、5313’顶部5314、5314’隔栏532、532’第二挡止部54、54’固持脚6防水圈7、8外壁面71、81内壁面72、82凸部721、821抵持面7211、8211第三侧面7212、8212第四侧面7213、8213凹槽722、822防水胶板9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12介绍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100、200的具体实施方式。定义插入方向为从前往后。请参考图1至图10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100的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电连接器100用于安装于电路板(未图示),其包括端子模组10、部分覆盖所述端子模组10的金属壳体4、具有收容所述金属壳体4的收容腔50的外壳5、设于所述外壳5前端的防水圈7以及密封所述端子模组10后端的防水胶板9。所述端子模组10包括绝缘本体1、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上下两排导电端子2和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一对中间屏蔽片3。请参照图2到图6,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基部11及自基部11向前延伸的对接舌板12。所述绝缘本体1由绝缘材料制成,参考图6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上绝缘体13、下绝缘体14及绝缘块15。所述上绝缘体13设有第一基部131及与第一基部131连接的第一舌板132。所述下绝缘体14设有第二基部141及与第二基部141连接的第二舌板142。所述绝缘块15包括第三基部151及自第三基部151延伸的第三舌板152。所述第一基部131、第二基部141及第三基部151共同形成所述基部11。所述第一舌板132、第二舌板142及第三舌板152共同形成所述对接舌板12。请参照图5和图6,所述两排导电端子2包括固持于上绝缘体13的上排端子21及固持于下绝缘体14的下排端子22,所述上排端子21与下排端子22的数量相同且上下彼此一一对应排列。所述上排端子21包括露出于上绝缘体13表面的接触部23、伸出于所述上绝缘体13后端的焊脚25和连接所述接触部23和焊脚25的连接部24。所述下排端子22的结构与上排端子21的结构类似,故不再详细阐述。所述一对中间屏蔽片3位于上排端子21与下排端子22之间,且所述中间屏蔽片3的前端向前凸伸出所述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3以将所述上排端子21和下排端子22的彼此信号干扰屏蔽。所述中间屏蔽片3包括呈阶梯状的主板部31和沿所述主板部31后端垂直向下延伸的接脚32。所述主板部前端凸伸形成突出部311,隔离上排端子21和下排端子22。请参照图3和图4,所述金属壳体4包括部分收容所述端子模组10的收容空间40、主体部41和沿所述主体部两侧向后延伸的焊接脚42。所述主体部41后端上排设置两相对的第一抵持脚411,抵持于所述端子模组10上表面。所述主体部下排设置两相对的第二抵持脚412,抵持于所述端子模组10下表面。请参照图1至图4及图7至图10,所述外壳5覆盖所述金属壳体4。所述外壳5包括筒状收容部51、凹设于所述筒状收容部51前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具有沿插入方向前后贯通的收容腔的外壳、收容于所述收容腔的端子模组和环设于所述外壳的防水圈,所述防水圈设有的内壁面环设于所述外壳前端设有的外壁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凹设于前端外壁面的收容所述防水圈的凹环和位于所述凹环前方且在上下方向高于所述凹环的限制所述防水圈向前运动的第一挡止部,所述凹环与所述防水圈之间设置相互卡持的卡持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具有沿插入方向前后贯通的收容腔的外壳、收容于所述收容腔的端子模组和环设于所述外壳的防水圈,所述防水圈设有的内壁面环设于所述外壳前端设有的外壁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凹设于前端外壁面的收容所述防水圈的凹环和位于所述凹环前方且在上下方向高于所述凹环的限制所述防水圈向前运动的第一挡止部,所述凹环与所述防水圈之间设置相互卡持的卡持机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机构包括设置于凹环内的若干间隔设置的卡持槽和设置于所述防水圈内壁面的与所述卡持槽卡持配合的若干凸部,所述卡持槽等间隔设置且相邻卡持槽之间形成隔栏,所述凸部等间隔设置且相邻凸部之间形成凹槽,所述卡持槽与所述凸部配合,所述隔栏与所述凹槽配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圈是由液态硅胶注塑成型于所述凹环后固化形成的。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槽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俊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