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度感应全站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0369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温度感应全站仪,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包括电源、数据通讯串口、处理模块,所述数据通讯串口信号连接所述处理模块,所述机体两侧设有挡雨板,所述挡雨板两侧竖直板内侧均设有滑轨,所述滑轨活动连接温度传感器、干湿球温度计,所述挡雨板底部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位于所述温度传感器、干湿球温度计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备构造合理;在全站仪上装配温度传感器、干湿球温度计,解决测绘人员方便携带温度计问题,便于测绘数据补正;在处理模块程序中采用温度传感器读数平均值与干湿球温度计读数对照操作,提高温度测量准确度;对于温度传感器及干湿球温度计配有相关的保护设施,减少野外环境对温度计的损伤;顶盖拆卸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温度感应全站仪
本技术涉及一种全站仪,特别涉及一种温度感应全站仪。
技术介绍
全站仪,即全站型电子测距仪(ElectronicTotalStation),是一种集光、机、电为一体的高技术测量仪器,是集水平角、垂直角、距离(斜距、平距)、高差测量功能于一体的测绘仪器系统;电子全站仪由电源部分、测角系统、测距系统、数据处理部分、通讯接口、及显示屏、键盘等组成。在进行测绘作业时,往往需要用全站仪在野外进行精密测量,而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中环境温度占很大一部分,因此在测量过程中工作人员除了记录测绘数据外还要记录当前的环境温度,以便对环境温度影响测量精度进行补正,而传统全站仪并未配有温度计量设备,往往需要测绘人员利用携带的干湿球温度计进行读数、矫正,但周围环境温度并不是恒定不变的,产生因温度读数产生的系统误差而影响测绘精度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温度感应全站仪,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环境温度影响测绘精度问题,通过在传统的处理方式加以改进,在全站仪上装配温度传感器、干湿球温度计,同时配有相关的保护设施,不仅方便测绘人员携带,便于测绘数据补正,提高测绘精度,且采用温度传感器读数平均与干湿球温度计读数对照程序,提高温度测量准确度,光学系统的部份进行对高度尺的瞄准,其光学经由自动使得光学的路径产生变化,其变化所造成其目的就是得到一个水平的目的,再由阵列图像的光学传感器得到尺的图像,而尺上有使用雷射印制的二维条码图像,利用图像所表示的资料得到测量结果在主板上计算得到的结果,显示在液晶屏。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温度感应全站仪,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包括电源、数据通讯串口、处理模块,所述数据通讯串口信号连接所述处理模块,所述机体两侧设有挡雨板,所述挡雨板两侧竖直板内侧设有滑轨,所述滑轨活动连接温度传感器、干湿球温度计,所述挡雨板底部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位于所述温度传感器、干湿球温度计下方,所述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所述温度传感器信号连接所述数据通讯串口。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挡雨板包括导流板、竖直板、顶盖,所述顶盖活动连接所述竖直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轨底部与所述竖直板底部齐平,所述滑轨底部设有限位块,所述滑轨顶部高度低于所述竖直板顶部,高度差等于所述顶盖厚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处理模块信号连接所述机体键盘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干湿球温度计外侧设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采用导热不锈钢材料,在所述干湿球温度计读数区采用有机玻璃材料。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备构造合理;在全站仪上装配温度传感器、干湿球温度计,解决测绘人员方便携带温度计问题,便于测绘数据补正,提高测绘精度;在处理模块程序中采用温度传感器读数平均值与干湿球温度计读数对照操作,提高温度测量准确度;对于温度传感器及干湿球温度计配有相关的保护设施,减少野外环境对温度计的损伤;挡雨板顶盖拆卸方便,便于日常清洁维护。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主观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挡雨板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处理模块处理流程图。图中:1、机体;2、电源;3、数据通讯串口;4、处理模块;5、挡雨板;6、滑轨;7、温度传感器;8、干湿球温度计;9、导流板;10、竖直板;11、顶盖;12、限位块;13、保护罩。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温度感应全站仪,包括机体1,机体1包括电源2、数据通讯串口3、处理模块4,电源2用于为全站仪及温度传感器7供电;数据通讯串口3用于将内存中存储的数据输入计算机,或将计算机中的数据和信息经通讯电缆传输给全站仪,实现双向信息传输;处理模块4包括温度数据处理程序,用于综合温度数据并对测绘数据予以温度补正,数据通讯串口3信号连接所述处理模块4,机体1两侧设有挡雨板5,用于保护温度传感器7及干湿球温度计8,挡雨板5两侧竖直板内侧设有滑轨6,活动连接温度计,滑轨6活动连接温度传感器7、干湿球温度计8,挡雨板5底部设有导流板9,导流板9位于温度传感器7、干湿球温度计8下方,将挡雨板5内的一些积水或颗粒导出,温度传感器7电性连接电源2,温度传感器7信号连接数据通讯串口3,将温度数据信号通过数据通讯串口3传输到处理模块4。挡雨板5包括导流板9、竖直板10、顶盖11,顶盖11活动连接所述竖直板10,顶盖11平时卡在竖直板10之间,清洁维护时,抠出顶盖11,将温度计从滑轨6中滑出,便于挡雨板5卫生清理。滑轨6底部与竖直板10底部齐平,滑轨6底部设有限位块12,防止温度计过于往下滑动,滑轨6顶部高度低于竖直板10顶部,高度差等于顶盖11厚度,顶盖11嵌于滑轨6与竖直板10之间,防止刮伤测绘人员,且拆除方便。处理模块4信号连接机体1键盘区,干湿球温度计数据通过测绘人员利用键盘手动输入,再通过处理模块4进行处理。干湿球温度计8外侧设有保护罩13,保护罩13采用导热不锈钢材料,在干湿球温度计8读数区采用有机玻璃材料,因干湿球温度计8玻璃结构,采用导热不锈钢保护罩很好的保护温度计,同时不影响温度计读数准确;读数区设置有机玻璃,便于读数。具体的,使用时,如图3所述,温度传感器7将环境温度数据通过数据通讯串口3传输到处理模块4,处理模块4计算一段时间内温度平均值i,同时测绘人员将该段时间内干湿球温度计8读数t通过全站仪1键盘输入至处理模块4,处理模块4判定i是否等于t,若相等则将温度读数i带入温度补偿公式,从而补正测绘数据;若i不等于t,则进一步判断i与t之间差值是否小于1,若小于1,则最终温度读数i等于传感器温度读数平均值与干湿球温度计读数平均值;若大于1,则重新划定时间段,重新读数。本技术设备构造合理;在全站仪上装配温度传感器7、干湿球温度计8,解决测绘人员方便携带温度计问题,便于测绘数据补正,提高测绘精度;在处理模块4程序中采用温度传感器7读数平均值与干湿球温度计8读数对照操作,提高温度测量准确度;对于温度传感器7及干湿球温度计8配有相关的保护设施,减少野外环境对温度计的损伤;挡雨板5顶盖11拆卸方便,便于日常清洁维护。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温度感应全站仪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温度感应全站仪,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包括电源(2)、数据通讯串口(3)、处理模块(4),所述数据通讯串口(3)信号连接所述处理模块(4),所述机体(1)两侧设有挡雨板(5),所述挡雨板(5)两侧竖直板内侧设有滑轨(6),所述滑轨(6)活动连接温度传感器(7)、干湿球温度计(8),所述挡雨板(5)底部设有导流板(9),所述导流板(9)位于所述温度传感器(7)、干湿球温度计(8)下方,所述温度传感器(7)电性连接所述电源(2),所述温度传感器(7)信号连接所述数据通讯串口(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度感应全站仪,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包括电源(2)、数据通讯串口(3)、处理模块(4),所述数据通讯串口(3)信号连接所述处理模块(4),所述机体(1)两侧设有挡雨板(5),所述挡雨板(5)两侧竖直板内侧设有滑轨(6),所述滑轨(6)活动连接温度传感器(7)、干湿球温度计(8),所述挡雨板(5)底部设有导流板(9),所述导流板(9)位于所述温度传感器(7)、干湿球温度计(8)下方,所述温度传感器(7)电性连接所述电源(2),所述温度传感器(7)信号连接所述数据通讯串口(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度感应全站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雨板(5)包括导流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云飞
申请(专利权)人:宾得励精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