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用表面除尘收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19124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力用表面除尘收线装置,包括底座、线缆导向机构和收线机构,所述底座的内侧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驱动腔和除尘腔,底座的顶部安装有立管,立管上开设有若干除尘孔,底座的顶部于立管上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上侧于立管上插装有收线机构,立管的下端延伸至除尘腔内,驱动腔内分别设有负压机和驱动电机,负压机通过连通通道与除尘腔连通,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立管上安装的从动齿轮啮合连接,底座上还设有可调节伸缩杆,可调节伸缩杆的上端安装有线缆导向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收线效果好,安装更换方便,还具有收线时的同步除尘效果,利于推广。

A kind of surface dedusting and collecting device for electric pow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urface dedusting and collecting device for electric power, including a base, a cable guiding mechanism and a line collecting mechanism. The upper and lower parts of the bas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driving cavity and a dust removal cavity, the top of the base is installed with a vertical pipe, and a number of dedusting holes are provided on the vertical pipe, and the top of the bottom is installed with a supporting plate on the vertical pipe. The upper side of the supporting plate is fitted with a line collecting mechanism on the vertical pipe, the lower end of the riser extends to the dust removal cavity, the driving cavity is equipped with a negative pressure machine and a driving motor respectively. The negative press is connected to the dust cavity through a connected channel, and the driving gear is mounted on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driving motor, and the active gear wheel is meshed with the driven gear installed on the riser. A telescopic rod is also arranged on the base, and a cable guiding mechanism is installed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adjustable telescopic rod.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wire take-up effect,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and replacement, and synchronous dust removal effect during take-up, and is favorable for populariz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用表面除尘收线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电力用表面除尘收线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力设备(powersystem)主要包括发电设备和供电设备两大类,发电设备主要是电站锅炉、蒸汽轮机、燃气轮机、水轮机、发电机、变压器等等,供电设备主要是各种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互感器、接触器等等。线缆是光缆、电缆等物品的统称。线缆的用途有很多,主要用于控制安装、连接设备、输送电力等多重作用,是日常生活中常见而不可缺少的一种东西。由于电缆带电,所以安装需要特别谨慎。现有的线缆收线装置,收线效果不佳,安装更换不便,且不具有线缆的同步除尘作用,收线后的线缆质量不佳,不利于再次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用表面除尘收线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用表面除尘收线装置,包括底座、线缆导向机构和收线机构,所述底座的内侧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驱动腔和除尘腔,底座的顶部安装有立管,立管上开设有若干除尘孔,所述底座的顶部于立管上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上侧于立管上插装有收线机构,所述立管的下端延伸至除尘腔内,且立管与底座之间为密封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腔内分别设有负压机和驱动电机,负压机通过连通通道与除尘腔连通,除尘腔的顶部于连通通道下端还设有挡尘网,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立管上安装的从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底座上还设有可调节伸缩杆,可调节伸缩杆的上端安装有线缆导向机构,所述收线机构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绕线筒,所述绕线筒为圆柱形网状筒体,绕线筒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中部分别安装有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线缆导向机构包括矩形框,矩形框的内顶部和内底部分别安装有第一旋转体和第二旋转体,矩形框的内侧中部设有导向环,导向环的内侧安装有若干滚珠,所述导向环和第一旋转体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导向环和第二旋转体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除尘腔的底部呈锥形结构,底座的底部还设有排尘口。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底部外圈还设有多个行走轮。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立管的上端呈锥形。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侧面还设有与驱动腔连通的排气孔。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板上侧立管的截面呈正方形,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截面呈与立管相配合的方形环。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收线机构的下端与支撑板抵触时,立管上开设的除尘孔位于绕线筒的内侧,所述立管的内侧下部还设有螺旋槽。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侧壁上还设有PLC控制器,PLC控制器上安装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与PLC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负压机和驱动电机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电力用表面除尘收线装置,收线机构拆装方便,且立管的结构设置,收线机构插装后即可通过驱动电机带动立管转动进行收线作业,无需锁定,使用方便;通过负压机工作,立管的除尘孔处产生负压,配合网状结构的绕线筒,可起到收线除尘作业,除尘腔利于粉尘的沉降;通过线缆导向机构可起到收线导向的作用,且弹性活动设置的导向环以及导向环内的滚珠具有较佳的收线导向作用,通过可调节伸缩杆可调节线缆导向机构的位置,使得收线导向效果较佳。该装置收线效果好,安装更换方便,还具有收线时的同步除尘效果,利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收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线缆导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立管部分的剖视图。图中:1-支撑板,2-负压机,3-排气孔,4-除尘腔,5-底座,6-行走轮,7-挡尘网,8-连通通道,9-排尘口,10-从动齿轮,11-驱动电机,12-驱动腔,13-控制面板,14-PLC控制器,15-主动齿轮,16-可调节伸缩杆,17-线缆导向机构,18-收线机构,19-立管,20-除尘孔,21-第一挡板,22-第二挡板,23-第一套筒,24-第二套筒,25-绕线筒,26-矩形框,27-第一旋转体,28-第二旋转体,29-第一弹簧,30-导向环,31-滚珠,32-第二弹簧,33-螺旋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电力用表面除尘收线装置,包括底座5、线缆导向机构17和收线机构18,所述底座5的内侧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驱动腔12和除尘腔4,除尘腔4的底部呈锥形结构,底座5的顶部安装有立管19,立管19上开设有若干除尘孔20,立管19的上端呈锥形,方便收线机构18的插入,所述底座5的顶部于立管19上安装有支撑板1,支撑板1的上侧于立管19上插装有收线机构18,所述立管19的下端延伸至除尘腔4内,且立管19与底座5之间为密封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腔12内分别设有负压机2和驱动电机11,负压机2通过连通通道8与除尘腔4连通,除尘腔4的顶部于连通通道8下端还设有挡尘网7,通过挡尘网7起到防尘作用,所述底座5的侧面还设有与驱动腔12连通的排气孔3,通过排气孔3排出多余的气体,所述驱动电机11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主动齿轮15,主动齿轮15与立管19上安装的从动齿轮10啮合连接,通过驱动电机11可带动立管19转动,所述底座5的底部还设有排尘口9,通过排尘口9可排出除尘腔4内的粉尘,所述底座5的底部外圈还设有多个行走轮6,利于装置的移动。所述收线机构18包括第一挡板21、第二挡板22、第一套筒23、第二套筒24和绕线筒25,所述绕线筒25为圆柱形网状筒体,绕线筒25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挡板21和第二挡板22,第一挡板21和第二挡板22的中部分别安装有第一套筒23和第二套筒24,所述支撑板1上侧立管19的截面呈正方形,第一套筒23和第二套筒24的截面呈与立管19相配合的方形环,所述收线机构18的下端与支撑板1抵触时,立管19上的除尘孔20位于绕线筒25的内侧,通过除尘孔20产生负压所用,可起到一定的除尘作用,所述立管19的内侧下部还设有螺旋槽33,利于粉尘的输送。所述底座5上还设有可调节伸缩杆16,可调节伸缩杆16能够纵向伸缩调节,具体结构不再赘述,可调节伸缩杆16的上端安装有线缆导向机构17,线缆导向机构17包括矩形框26,矩形框26的内顶部和内底部分别安装有第一旋转体27和第二旋转体28,矩形框26的内侧中部设有导向环30,导向环30的内侧安装有若干滚珠31,滚珠31的安装的方式为现有公开技术,不再赘述,所述导向环30和第一旋转体27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29,导向环30和第二旋转体28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32,通过第一弹簧29和第二弹簧32可对导向环30弹性支撑。所述底座5的侧壁上还设有PLC控制器14,PLC控制器14上安装有控制面板13,控制面板13与PLC控制器1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PLC控制器14的输出端分别与负压机2和驱动电机11电性连接,通过PLC控制器14可对负压机2和驱动电机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力用表面除尘收线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力用表面除尘收线装置,包括底座(5)、线缆导向机构(17)和收线机构(18),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5)的内侧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驱动腔(12)和除尘腔(4),底座(5)的顶部安装有立管(19),立管(19)上开设有若干除尘孔(20),所述底座(5)的顶部于立管(19)上安装有支撑板(1),支撑板(1)的上侧于立管(19)上插装有收线机构(18),所述立管(19)的下端延伸至除尘腔(4)内,且立管(19)与底座(5)之间为密封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腔(12)内分别设有负压机(2)和驱动电机(11),负压机(2)通过连通通道(8)与除尘腔(4)连通,除尘腔(4)的顶部于连通通道(8)下端还设有挡尘网(7),所述驱动电机(11)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主动齿轮(15),主动齿轮(15)与立管(19)上安装的从动齿轮(10)啮合连接,所述底座(5)上还设有可调节伸缩杆(16),可调节伸缩杆(16)的上端安装有线缆导向机构(17),所述收线机构(18)包括第一挡板(21)、第二挡板(22)、第一套筒(23)、第二套筒(24)和绕线筒(25),所述绕线筒(25)为圆柱形网状筒体,绕线筒(25)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挡板(21)和第二挡板(22),第一挡板(21)和第二挡板(22)的中部分别安装有第一套筒(23)和第二套筒(24),所述线缆导向机构(17)包括矩形框(26),矩形框(26)的内顶部和内底部分别安装有第一旋转体(27)和第二旋转体(28),矩形框(26)的内侧中部设有导向环(30),导向环(30)的内侧安装有若干滚珠(31),所述导向环(30)和第一旋转体(27)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29),导向环(30)和第二旋转体(28)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3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用表面除尘收线装置,包括底座(5)、线缆导向机构(17)和收线机构(18),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5)的内侧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驱动腔(12)和除尘腔(4),底座(5)的顶部安装有立管(19),立管(19)上开设有若干除尘孔(20),所述底座(5)的顶部于立管(19)上安装有支撑板(1),支撑板(1)的上侧于立管(19)上插装有收线机构(18),所述立管(19)的下端延伸至除尘腔(4)内,且立管(19)与底座(5)之间为密封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腔(12)内分别设有负压机(2)和驱动电机(11),负压机(2)通过连通通道(8)与除尘腔(4)连通,除尘腔(4)的顶部于连通通道(8)下端还设有挡尘网(7),所述驱动电机(11)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主动齿轮(15),主动齿轮(15)与立管(19)上安装的从动齿轮(10)啮合连接,所述底座(5)上还设有可调节伸缩杆(16),可调节伸缩杆(16)的上端安装有线缆导向机构(17),所述收线机构(18)包括第一挡板(21)、第二挡板(22)、第一套筒(23)、第二套筒(24)和绕线筒(25),所述绕线筒(25)为圆柱形网状筒体,绕线筒(25)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挡板(21)和第二挡板(22),第一挡板(21)和第二挡板(22)的中部分别安装有第一套筒(23)和第二套筒(24),所述线缆导向机构(17)包括矩形框(26),矩形框(26)的内顶部和内底部分别安装有第一旋转体(27)和第二旋转体(28),矩形框(26)的内侧中部设有导向环(30),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娟娟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江北义盈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