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荆芥提取物及其作为植物抗菌物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81775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2 2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荆芥提取物,所述的荆芥提取物为水提物或醇提物,其中醇提物提取方法为:是称取粉碎样品800g,用5倍量的乙醇浸泡植物干粉,室温下静置12h;超声提取2h;减压抽滤,连续提取3次,合并滤液,在45℃下用旋转蒸发仪浓缩,干燥后,4℃中保存、备用;还包括荆芥提取物作为植物抗菌物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用的荆芥提取物是一种植物源生物农药,其具有抗菌活性高、抑菌谱广、不易产生抗性、对人和动物无毒的特点,可以提高葡萄果实食品安全性。

An extract of Herba Jing Jie and its application as plant antibacterial agen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kind of extract of centianum Herba, which is a water extract or an alcohol extract, in which the extraction method of alcohol extract is to extract 800g, soak the dry powder of plant with 5 times the amount of ethanol, 12h at room temperature, ultrasonic extraction of 2h, and extract 3 times, combined with filtrate, and rotate at 45. The evaporator was concentrated and dried for preservation and reserve at 4 C. The extract of this invention is a kind of plant source biological pesticide, 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antibacterial activity, wide antimicrobial spectrum, not easy to produce resistance and non-toxic to human and animal, and can improve the safety of grape fruit fo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荆芥提取物及其作为植物抗菌物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农药领域,具体涉及植物源生物农药,更具体涉及一种荆芥提取物及其作为植物抗菌物的应用。
技术介绍
葡萄与其它园艺作物一样,病虫害的严重危害是产业健康发展的限制因子,常见的、危害严重的葡萄病害如葡萄灰霉病、白腐病、炭疽病等,这些病害的为害严重影响葡萄质量和产量,不但是我国葡萄生产上必须解决的困难,而且也是世界性葡萄生产上的难题。农业生产中,常用防控方法为使用化学农药的化学防治法,但是化学防治存在引起葡萄病原菌的抗药性、残留污染、再猖獗等风险。使用多种方法交替配合综合防控是病虫害防控及防止真菌毒素污染的发展方向和避免风险的途径。因此寻找非化学农药的其它途径和方法,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从植物中挖掘植物源方法,包括开发植物源农药、从植物源化合物中寻找先导化合物、甚至植物浸提液的直接利用,是这个发展方向的重要内容。荆芥(NepetacatariaL.)是唇形科(Labiatae)荆芥属(Nepeta)植物,产新疆、甘肃、陕西、河南、山西、山东、湖北、贵州、四川及云南等地;多生于宅旁或灌丛中,海拔一般不超过2500米。欧洲各地民间用于防治胃病、贫血以及其他多种的疾病。荆芥的根含有强烈刺激神经系统的成分。在我国有时栽培供药用,全草用于防治感冒。但未见将其作为生物农药应用到葡萄病害防治的报道和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荆芥提取物及其作为植物抗菌物的应用,可提高葡萄食品安全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荆芥提取物,所述的荆芥提取物为醇提物,所述的醇提物提取方法为:是称取粉碎样品800g,用5倍量的乙醇浸泡植物干粉,室温下静置12h;超声提取2h;减压抽滤,连续提取3次,合并滤液,在45℃下用旋转蒸发仪浓缩,干燥后,4℃中保存、备用。还涉及一种荆芥提取物作为植物抗菌物的应用,所述的荆芥提取物对以下病害病原菌有显著的抑菌活性,主要包括葡萄灰霉病菌、葡萄白腐病菌、葡萄炭疽病菌和炭黑曲霉病菌。进一步,其中所述的葡萄炭疽病菌包括对多菌灵高抗炭疽病菌菌株,所述的灰霉病菌包括对多菌灵高抗灰霉病菌菌株。进一步,所述的醇提物浓度为0.3125mg/mL-5mg/mL。进一步,当醇提物浓度为5mg/mL时,对白腐病菌、炭疽病菌、灰霉病菌和炭黑曲霉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4.57%、70.23%、71.15%和20.06%,对敏感炭疽病菌菌株FJZZ-62、coll-9和coll-20的抑制率分别为62.96%、68.27%和56.25%,对高抗炭疽病菌菌株FJND-9、FJND-40和GZSD-89的抑制率分别为64.10%、68.73%和72.94%,对敏感葡萄灰霉病菌菌株GXGL-7、GXNN-6和GXNN-7的抑制率分别为60.50%、62.77%和63.18%,对高抗葡萄灰霉病菌菌株HBLF-10、GXZY-4和GXZY-7的抑制率分别为57.47%、66.83%和64.9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荆芥提取物作为有效成分的杀菌药物是一种植物源生物农药,属于生物药物的一种,符合现代社会对新农药的要求。其次,荆芥提取物具有抗菌活性高、抑菌谱广、不易产生抗性、对人和动物无毒的特点。另外,其对葡萄果实常见病原菌有抑制效果,可以提高葡萄果实食品安全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对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实施例1:一、醇提物的制备本专利技术的荆芥购自安徽亳州药材市场。将备用材料晒干,粉碎,放在通风干燥处保存备用。荆芥醇提物的提取方法为:称取粉碎样品800g,用5倍量的乙醇浸泡植物干粉,室温下静置12h;超声提取2h;减压抽滤,连续提取3次,合并滤液,在45℃下用旋转蒸发仪浓缩,干燥后,4℃中保存、备用。二、醇提物的抑菌作用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荆芥水提物、醇提物对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葡萄白腐病菌(Coniothyriumdiplodiella)、葡萄炭疽病菌(Glomerellacingulata)和炭黑曲霉(Aspergilluscarbonarius)的抑菌活性。具体步骤如下:将冻存菌种于室温下复苏,用接种针挑取少量菌落挑取至含PDA培养基上,倒置培养于温度25℃、湿度73%的培养箱中;然后称取一定量的提取物,用无菌水将醇提物分别配制成50mg/mL、25mg/mL、12.5mg/mL、6.25mg/mL、3.125mg/mL的溶液。无菌水作为空白对照,5μg/mL的多菌灵作为阳性对照。在无菌洁净工作台中,将配制好的药液分别与PDA培养基按照1:9的比例混合制成带药培养基,使带药培养基的浓度为5mg/mL、2.5mg/mL、1.25mg/mL、0.625mg/mL、0.3125mg/mL,倒入直径为90mm的培养皿,放置待其凝固。将菌种活化后,用无菌打孔器(Ф=5mm)在菌丝生长旺盛处均匀打孔,制得菌饼,接种到带药培养基上,每个培养皿中央接一个菌饼,在温度为25-28℃,湿度为73%的培养箱中倒置培养2-7d后,用十字交叉法测菌落直径,计算抑制率,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结果表明:醇提物对4种葡萄病原真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当醇提物浓度为5mg/mL时,对白腐病菌、炭疽病菌、灰霉病菌和炭黑曲霉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4.57%、70.23%、71.15%和20.06%。对白腐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对炭黑曲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差。三、醇提物对多菌灵敏感炭疽病菌菌株的抑制作用当荆芥醇提物浓度为5mg/mL时,对敏感炭疽病菌菌株FJZZ-62、coll-9和coll-20的抑制率分别为62.96%、68.27%和56.25%。四、醇提物对多菌灵高抗炭疽病菌菌株的抑制作用100μg/mL多菌灵对高抗菌株FJND-9、FJND-40和GZSD-89的抑制率分别为9.80%、21.50%和10.01%。荆芥醇提物对多菌灵高抗炭疽病菌菌株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当醇提物浓度为5mg/mL时,对高抗炭疽病菌菌株FJND-9、FJND-40和GZSD-89的抑制率分别为64.10%、68.73%和72.94%,明显优于100μg/mL多菌灵。0.625mg/mL荆芥醇提物的作用与100μg/mL多菌灵相当。五、醇提物对多菌灵敏感灰霉病菌菌株的抑制作用当醇提物浓度为5mg/mL时,对敏感葡萄灰霉病菌菌株GXGL-7、GXNN-6和GXNN-7的抑制率分别为60.50%、62.77%和63.18%。六、醇提物对多菌灵高抗灰霉病菌菌株的抑制作用100μg/mL多菌灵对菌株HBLF-10、GXZY-4和GXZY-7的抑制率分别为53.45%、55.11%和14.76%。当醇提物浓度为5mg/mL时,对高抗葡萄灰霉病菌菌株HBLF-10、GXZY-4和GXZY-7的抑制率分别为57.47%、66.83%和64.90%,抑制作用大于100μg/mL多菌灵。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荆芥提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荆芥提取物为醇提物,所述的醇提物提取方法为:称取粉碎样品800g,用5倍量的乙醇浸泡植物干粉,室温下静置12h;超声提取2h;减压抽滤,连续提取3次,合并滤液,在45℃下用旋转蒸发仪浓缩,干燥后,4℃中保存、备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荆芥提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荆芥提取物为醇提物,所述的醇提物提取方法为:称取粉碎样品800g,用5倍量的乙醇浸泡植物干粉,室温下静置12h;超声提取2h;减压抽滤,连续提取3次,合并滤液,在45℃下用旋转蒸发仪浓缩,干燥后,4℃中保存、备用。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荆芥提取物作为植物抗菌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荆芥提取物对以下病害病原菌有显著的抑菌活性,主要包括葡萄灰霉病菌、葡萄白腐病菌、葡萄炭疽病菌和炭黑曲霉病菌。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葡萄炭疽病菌包括对多菌灵高抗炭疽病菌菌株,所述的灰霉病菌包括对多菌灵高抗灰霉病菌菌株。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醇提物浓度为0.3125mg/mL-5m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丽王忠跃朱昌叁郝娜肖泽丰黄婧婧张昊黄航君马伟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