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17866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2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装置,包括基板、热管、散热片组件、涡轮风机,所述热管具有吸热端部、散热端部,所述吸热端部与所述基板连接,所述散热端部与所述散热片组件连接,所述散热片组件通过所述热管安装在所述基板上;所述散热片组件设有风机安装通孔,所述涡轮风机安装在所述散热片组件的风机安装通孔上。该散热装置在散热片组件的内部安装涡轮风机,使冷风被涡轮风机吸入后向四周扩散,从而将散热片的热量带走,达到高效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散热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电子元件如电热元件在使用中产生大量的热,当电子元件的温度超过一定值,电子元件就会产生故障或者更差的情况是完全摧毁;由于上述原因,散热器常用来安装到发热源上以把热量散发到空气中。随着科技的发展,近年来多种电子元件或器件高度集成和小型化;因此,尽可能增大散热片面积和缩短散热器中热传导路径的技术提上日程;通过这些技术,可减小散热器的尺寸同时提高散热效率;然而,传统散热器在散热片上面安装风扇以提高散热效率,用风扇从上向散热器吹风从而冷却散热器,尽管用风扇向散热片吹冷风,但大部分冷风被散热片反射掉,因此只有很少量冷风被用来冷却;考虑到对在使用中产生大量热的高性能和高度集成电子元件渐增的需求,就需要一种能够充分散发这类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的有效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在散热片组件的内部安装涡轮风机,使冷风被涡轮风机吸入后向四周扩散,从而将散热片的热量带走,达到高效的散热效果。其技术方案如下:散热装置,包括基板、热管、散热片组件、涡轮风机,所述热管具有吸热端部、散热端部,所述吸热端部与所述基板连接,所述散热端部与所述散热片组件连接,所述散热片组件通过所述热管安装在所述基板上;所述散热片组件设有风机安装通孔,所述涡轮风机安装在所述散热片组件的风机安装通孔上。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片组件为两个,两个所述散热片组件并排排列,且两个所述散热片组件的短边相对,所述涡轮风机为两个,两个所述涡轮风机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散热片组件的安装通孔上。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片组件包括多个散热鳍片,多个所述散热鳍片呈层叠状设置,且相邻的散热鳍片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散热片组件与基板之间留有间隙。进一步的,所述涡轮风机具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基板分别设在所述散热片组件的两相反侧。进一步的,所述热管呈U型,所述热管的散热端部包括第一散热端部、第二散热端部,所述吸热端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散热端部、第二散热端部连接;所述散热片组件设有第一热管安装通孔、第二热管安装通孔,所述热管的第一散热端部、第二散热端部穿过所述第一热管安装通孔、第二热管安装通孔,并与其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基板设有吸热通孔,所述热管的吸热端部嵌进所述吸热通孔内与所述基板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热管为多个,多个所述热管沿所述散热片组件长度方向平行布置,所述散热片组件通过多个所述热管安装在所述基板上。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下面对本技术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1、本散热装置包括涡轮风机、散热片组件、热管、基板,电子元件上的热量通过基板、热管传导到散热片组件,在散热片组件的内部安装涡轮风机,使冷风被涡轮风机吸入后向四周扩散,从而将散热片组件上的热量带走,达到高效的散热效果。2、散热片组件为两个,涡轮风机为两个,加速将电子元件上的热量带走,提高本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3、散热片组件包括多个散热鳍片,多个散热鳍片呈层叠状设置,且两个相邻散热鳍片之间留有间隙,当涡轮风机吸入冷风后,能使每层散热鳍片间都有均匀的气流通过,不会出现下层风大上层风小甚至没风的现象,使散热效果更佳。4、涡轮风机的进风口与基板分别设在散热片组件的两相反侧,使涡轮风机吸入冷风的效果更佳。5、热管呈U型,U型热管的散热端部包括第一散热端部、第二散热端部,吸热端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散热端部、第二散热端部连接,并形成U型,从吸热端部吸来的热量通过第一散热端部、第二散热端部分散到散热片组件,使热管吸热以及散热效果更好。6、热管的的吸热端部嵌进吸热通孔内与基板连接,使吸热端部能更为直接的吸取电子元件的热量。7、热管为多个,使热管对于电子元件多点吸热,使热管吸热更为充分。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散热装置的立体图之一。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散热装置的结构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散热装置的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散热装置的立体图之二。附图标记说明:10、基板,11、吸热通孔,20、热管,21、吸热端部,22、散热端部,30、散热片组件,31、风机安装通孔,40、涡轮风机,41、进风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散热装置,包括基板10、热管20、散热片组件30、涡轮风机40,热管20具有吸热端部21、散热端部22,吸热端部21与基板10连接,散热端部22与散热片组件30连接,散热片组件30通过热管20安装在基板10上;散热片组件30设有风机安装通孔31,涡轮风机40安装在散热片组件30的风机安装通孔31上。其中,散热片组件30为两个,两个散热片组件30并排排列,且两个散热片组件30的短边相对,散热片组件30与基板10之间留有间隙;涡轮风机40为两个,两个涡轮风机40分别安装在两个散热片组件30的安装通孔上;涡轮风机40具有进风口41,进风口41与基板10分别设在散热片组件30的两相反侧;散热片组件30包括多个散热鳍片,多个散热鳍片呈层叠状设置,且相邻的散热鳍片之间留有间隙;热管20呈U型,热管20的散热端部22包括第一散热端部、第二散热端部,吸热端部2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散热端部、第二散热端部连接;散热片组件30设有第一热管20安装通孔、第二热管20安装通孔,热管20的第一散热端部、第二散热端部穿过第一热管20安装通孔、第二热管20安装通孔,并与其连接;热管20为多个,多个热管20沿散热片组件30长度方向平行布置,散热片组件30通过多个热管20安装在基板10上;基板10设有吸热通孔11,热管20的吸热端部21嵌进吸热通孔11内与基板10连接。本实施例的优点:1、本散热装置包括涡轮风机40、散热片组件30、热管20、基板10,电子元件上的热量通过基板10、热管20传导到散热片组件30,在散热片组件30的内部安装涡轮风机40,使冷风被涡轮风机40吸入后向四周扩散,从而将散热片组件30上的热量带走,达到高效的散热效果。2、散热片组件30为两个,涡轮风机40为两个,加速将电子元件上的热量带走,提高本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3、散热片组件30包括多个散热鳍片,多个散热鳍片呈层叠状设置,且两个相邻散热鳍片之间留有间隙,当涡轮风机40吸入冷风后,能使每层散热鳍片间都有均匀的气流通过,不会出现下层风大上层风小甚至没风的现象,使散热效果更佳。4、涡轮风机40的进风口41与基板10分别设在散热片组件30的两相反侧,使涡轮风机40吸入冷风的效果更佳。5、热管20呈U型,U型热管20的散热端部22包括第一散热端部、第二散热端部,吸热端部2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散热端部、第二散热端部连接,并形成U型,从吸热端部21吸来的热量通过第一散热端部、第二散热端部分散到散热片组件30,使热管20吸热以及散热效果更好。6、热管20的的吸热端部21嵌进吸热通孔11内与基板10连接,使吸热端部21能更为直接的吸取电子元件的热量。7、热管20为多个,使热管20对于电子元件多点吸热,使热管20吸热更为充分。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不违反本技术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散热装置

【技术保护点】
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热管、散热片组件、涡轮风机,所述热管具有吸热端部、散热端部,所述吸热端部与所述基板连接,所述散热端部与所述散热片组件连接,所述散热片组件通过所述热管安装在所述基板上;所述散热片组件设有风机安装通孔,所述涡轮风机安装在所述散热片组件的风机安装通孔上。

【技术特征摘要】
1.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热管、散热片组件、涡轮风机,所述热管具有吸热端部、散热端部,所述吸热端部与所述基板连接,所述散热端部与所述散热片组件连接,所述散热片组件通过所述热管安装在所述基板上;所述散热片组件设有风机安装通孔,所述涡轮风机安装在所述散热片组件的风机安装通孔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组件为两个,两个所述散热片组件并排排列,且两个所述散热片组件的短边相对,所述涡轮风机为两个,两个所述涡轮风机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散热片组件的安装通孔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组件包括多个散热鳍片,多个所述散热鳍片呈层叠状设置,且相邻的散热鳍片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散热片组件与基板之间留有间隙。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贤莉刘洪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珠江灯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