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测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7808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19:58
课题在于提供能够实现小型化且容易携带、并且能够抑制检测用光以外的光向受光部入射、进而能够获得高精度的测定结果的光学测定器。光学测定器具有:第1导光路形成体,在内部形成有由以直线状延伸的贯通孔构成的第1导光路,该第1导光路使来自光源的测定用光向测定试样所配置的测定部入射;以及第2导光路形成体,在内部形成有以由直线状延伸的贯通孔构成的第2导光路,该第2导光路将从所述测定部射出的检测用光向受光部导光,所述光学测定器的特征在于,所述第2导光路形成体由具有光吸收性的材料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光学测定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测定器。更详细而言,涉及能够作为吸光度测定器等来使用的移动型的光学测定器。
技术介绍
作为光学测定器的某一种,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吸光度测定器,其对测定试样照射从光源射出的光,使穿过该测定试样的光通过复杂构成的光学系统聚光、反射而向受光部导光,并根据光的衰减量对测定试样中的目标物质的浓度进行测定。这样的吸光度测定器具有高性能且能够测定高精度的吸光度的优点。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2652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另一方面,近年,在生命科学领域,以用于即时检验(point-of-caretesting)等为目的,对于吸光度测定器等的光学测定器,为了容易携带而要求小型化。并且,对于上述那样的吸光度测定器实现小型化的情况下,考虑例如将光源与配置了测定试样的测定部之间或测定部与受光部之间的光学系统简化,来使光源与受光部接近配置。然而,由于从光源放射的光为发散光,在包围导光路的壁面产生穿过了测定试样的检测用光以外的光的反射、散射。其结果,对于受光部,不仅是穿过测定试样前进的检测用光,在包围导光路的壁面反射、散射后的光也向受光部照射,存在产生测定误差而不能获得高精度的测定结果这一问题。本专利技术基于以上情况而做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小型化且容易携带、并且能够抑制检测用光以外的光向受光部入射、能够获得高精度的测定结果的光学测定器。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光学测定器具有:第1导光路形成体,在内部形成有由以直线状延伸的贯通孔构成的第1导光路,该第1导光路使来自光源的测定用光向测定试样所配置的测定部入射;以及第2导光路形成体,在内部形成有由以直线状延伸的贯通孔构成的第2导光路,该第2导光路将从所述测定部射出的检测用光向受光部导光,所述光学测定器的特征在于,所述第2导光路形成体由具有光吸收性的材料形成。在本专利技术的光学测定器中,优选的是,所述第1导光路形成体由具有光吸收性的材料形成。在本专利技术的光学测定器中,优选的是,具有所述光吸收性的材料是具有光吸收性的弹性体,并且优选的是具有所述光吸收性的弹性体是分散有光吸收性物质的硅酮树脂。在本专利技术的光学测定器中,优选的是,将所述第2导光路形成体的第2导光路的直径设为d、将长度设为L时,满足下述关系式(1)。关系式(1):3≤L/d≤15在本专利技术的光学测定器中,优选的是,所述第2导光路形成体的第2导光路位于所述第1导光路形成体的第1导光路的同轴上。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光学测定器通过使光源与受光器接近配置而实现小型化,并能够容易携带。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光学测定器,由于第2导光路形成体由具有光吸收性的材料构成,因此能够通过在包围第2导光路的壁面中吸收检测用光以外的光从而抑制该光的反射、散射。其结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光学测定器,能够对于受光部仅照射检测用光,能够获得高精度的测定结果。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光学测定器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图2为图1的光学测定器的主视图。图3为图1中的A-A线剖面图。图4为图1中的B-B线剖面图。图5为图2中的C-C线剖面图。图6为以安装了试样管的状态表示图1的光学测定器中的光学测定机构的俯视图。图7为图6中的D-D线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详细地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光学测定器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图2为图1的光学测定器的主视图,图3为图1中的A-A线剖面图,图4为图1中的B-B线剖面图,图5为图2中的C-C线剖面图,图6为以安装了试样管的状态表示图1的光学测定器中的光学测定机构的俯视图,图7为图6中的D-D线剖面图。该光学测定器10用于将测定试样中的测定对象物质的浓度等作为吸光度进行测定等,测定对象物质例如是大肠杆菌、蛋白质、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放大得到的DNA或色素等。该光学测定器10为,光学测定机构18被设置在壳体11内的上部侧(图1中的上部侧)的区域,并且在壳体11内的下部侧(图1中的下部侧)的区域中设置有收容驱动用电池的电池室19。另外,在壳体11的上表面侧(图4中的左面侧)中的与光学测定机构18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用于插拔试样管W的单向盖12。另外,在壳体11的上表面侧的下部(图1中的下部)区域中形成有配置了电源按钮等的操作部16。并且,在壳体11的下表面侧(图4中的右面侧),突出地设置有将壳体11支承在水平的支承面上的支承脚17。光学测定机构18具有第1导光路形成体21、以及第2导光路形成体26,上述第1导光路形成体21在内部形成有第1导光路21H,该第1导光路21H使来自光源24的测定用光向配置试样管W的测定部20入射,上述第2导光路形成体26在内部形成有第2导光路26H,该第2导光路26H将从该测定部20射出的检测用光向受光部28导光。第1导光路21H以及第2导光路26H分别由呈直线状延伸的圆柱状的贯通孔构成,第1导光路形成体21以及第2导光路形成体26被配置为,第1导光路21H以及第2导光路26H相互位于同轴上的状态。光源24被以嵌入第1导光路21H中的不与第2导光路26H对置的一端(图7中右端)的状态进行保持。另外,受光部28以与光源24的光轴呈同轴状地被嵌入第2导光路26H中的不与第1导光路21H对置的一端(图7中左端)的状态进行保持。通过以嵌入第1导光路21H的状态保持光源24,从而易于大体与该第1导光路21H的轴并行地设定光源24的光轴,因此,能够将光束高效地向受光部28的方向配光。光源24侧的第1导光路21H的直径既可以与受光部28侧的第2导光路26H的直径相同,也可以不同,但从减少不必要的散射光、反射光、杂散光的观点出发,优选受光部28侧的第2导光路26H的直径小于光源24侧的第1导光路21H的直径。在光学测定机构18设置有试样托架25,试样托架25在中央部形成了供装填了测定试样的试样管W插入且朝向底部直径变小的锥状的试样管容纳孔29。在试样管容纳孔29的下部侧(图7中下部侧)的区域中,供测定用光以及检测用光分别穿过的光穿过孔27A、27B分别形成在相互对置的位置。在该试样托架25内形成有夹着试样管容纳孔29在左右方向(图7中左右方向)呈直线状延伸、并且与该试样管容纳孔29的光穿过孔27A、27B连通的收容用凹处23A、23B。并且,第1导光路形成体21以及第2导光路形成体26以第1导光路21H以及第2导光路26H的端部分别与光穿过孔27A、27B对置地连通的方式,以分别被压入该收容用凹处23A、23B的状态而被保持。另外,对试样管W的位置进行限制的位置限制部件22以从试样托架25的表面(图7中上面)突出的状态形成于试样托架25。试样管容纳孔29能够设为与PCR管、或者试样管、例如1.5mL的试样管或2.0mL的试样管对应的形状以及大小。作为试样托架25,例如能够使用由聚碳酸酯树脂构成的物件。从抑制来自外部的杂散光的入射的观点出发,试样托架25优选为黑色。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光学测定器10中,第1导光路形成体21以及第2导光路形成体26由具有光吸收性的材料形成,特别是,优选由具有光吸收性的弹性体构成。作为具有光吸收性的弹性体,能够使用分散有光吸收性物质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等硅酮树脂。硅酮树脂出于自身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光学测定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测定器,具有:第1导光路形成体,在内部形成有由以直线状延伸的贯通孔构成的第1导光路,该第1导光路使来自光源的测定用光向测定试样所配置的测定部入射;以及第2导光路形成体,在内部形成有由以直线状延伸的贯通孔构成的第2导光路,该第2导光路将从所述测定部射出的检测用光向受光部导光,所述光学测定器的特征在于,所述第2导光路形成体由具有光吸收性的材料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9.25 JP 2015-1877621.一种光学测定器,具有:第1导光路形成体,在内部形成有由以直线状延伸的贯通孔构成的第1导光路,该第1导光路使来自光源的测定用光向测定试样所配置的测定部入射;以及第2导光路形成体,在内部形成有由以直线状延伸的贯通孔构成的第2导光路,该第2导光路将从所述测定部射出的检测用光向受光部导光,所述光学测定器的特征在于,所述第2导光路形成体由具有光吸收性的材料形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测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导光路形成体由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口真司山根亨介佐畠健一后藤直树
申请(专利权)人: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