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电子线束的铝线绕制变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7526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17:56
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带电子线束的铝线绕制变压器,包括相互连接的铝线绕组和内芯为铜线芯的电子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线绕组的铝线与所述电子线束的连接端附近分别划分出一定长度的、经剥皮处理的剥皮连接部,所述电子线束的剥皮连接部呈紧密排列的螺旋形状,缠绕于所述铝线的剥皮连接部上并与其焊接连接。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绕组铝线与电子线束之间的良好连接,同时消除了铝线连接部的折断隐患,亦具有结构简单、制作工艺简易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电子线束的铝线绕制变压器
本技术属于变压器
,具体涉及一种铝线绕制变压器。
技术介绍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目前市场上的铜线绕制变压器绕组生产成本较高。为了降低成本,目前市场上逐步采用铝线替代铜线来制作变压器绕组。这是由于铝线的密度只有铜线的1/3,单价也只有铜线的1/4。在相同的使用要求下,铝线绕制变压器的成本只有铜线绕制变压器成本的1/3左右。为了完成变压器各绕组的连接和电能的传输,同时为客户提供更易于使用的带铜线芯的电子线束接口,需要对铝线绕制变压器的铝线和电子线束进行连接。现有公知技术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将绕组伸出的铝线与电子线束进行压接然后焊锡进行连接。具体操作为:先将变压器绕组的铝线外端的连接部剥皮,再与电子线束剥皮处线芯通过端子压接后,再焊锡连接。该连接方式需要额外耗费端子等连接材料,还需要专用治具进行压接,同时压接部位存在断线、虚焊的隐患。此外,由于端子体积偏大的原因,铝线和电子线束的连接部一般位于变压器的外部,这对于线径小于1.2mm的较细铝线来讲,连接部存在一定的折断隐患。另一种方法是将铝线连接部剥皮,与电子线束剥皮处直接互相绞合,再焊锡连接。因铝极易氧化,且相互绞合的铝线暴露在外,实际操作过程中焊接难度大,同时铝线与电子线束的连接电阻也偏大,长时工作中连接部会出现局部过热而导致烧毁。此外,对于线径小于1.2mm的较细铝线,其与电子线束绞合、焊接过程也易使铝线折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作出改进,即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电子线束的铝线绕制变压器,实现了铝线与电子线束之间的良好连接,同时消除了铝线连接部的折断隐患。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电子线束的铝线绕制变压器,包括相互连接的铝线绕组和内芯为铜线芯的电子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线绕组的铝线与所述电子线束的连接端附近分别划分出一定长度的、经剥皮处理的剥皮连接部,所述电子线束的剥皮连接部呈紧密排列的螺旋形状,缠绕于所述铝线的剥皮连接部上并与其焊接连接。进一步,所述电子线束自其剥皮连接部起划分出一定长度的线圈部,该线圈部与所述铝线绕组同轴并缠绕于所述铝线绕组的外周,并将所述铝线和电子线束的剥皮连接部覆盖。进一步,所述铝线绕组的铝线为线径小于1.2mm的铝圆线。进一步,所述电子线束剥皮连接部缠绕于所述铝线的剥皮连接部上的螺旋圈数为3-5圈。进一步,所述电子线束剥皮连接部与所述铝线剥皮连接部相比,其长度为2倍,其线径一致。进一步,所述电子线束的剥皮连接部与所述铝线的剥皮连接部相向连接。进一步,所述电子线束的剥皮连接部与所述铝线的剥皮连接部同向连接。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有:1)不需要端子压接连接,节省了空间,本技术的结构简单,结构所占空间更小。2)电子线束的剥皮连接部缠绕于铝线的剥皮连接部上,使得铝线藏于螺旋形铜线芯内,结合焊接工艺,使得电子线束与铝线良好连接,消除了公知连接方式中互相绞合连接后焊接所导致的局部过热易烧毁的隐患。3)仅铜线芯缠绕于铝线上,规避了铝线缠绕铜线芯而产生的铝线发生较大变形、易折断的问题,尤其适合于直径小于1.2mm的较细铝圆线。4)电子线束的线圈部缠绕于所述铝线绕组的外周,将所述铝线和电子线束的剥皮连接部覆盖,无需对剥皮连接部另行进行绝缘处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带电子线束的铝线绕制变压器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即铝线与电子线束连接部的局部放大图,其中电子线束的剥皮连接部与所述铝线的剥皮连接部相向连接。图3为电子线束的剥皮连接部与所述铝线的剥皮连接部同向连接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的绕组为带绝缘皮的铝线1,铝线为线径1.2mm以下的非直焊铝圆线。铝线1的端部连接电子线束2的端部。电子线束2为PVC胶皮,内部为铜线芯。铜线芯可以是公知的单根铜线也可为多股铜丝。铝线1和电子线束2的端部附近一端长度均经剥皮处理,分别形成铝线剥皮连接部1a和电子线束剥皮连接部2a。电子线束剥皮连接部2a,即剥皮后露出的铜线芯呈螺旋状,且紧密绕制于铝线剥皮连接部1a上。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呈螺旋状的电子线束剥皮连接部2a中相邻的螺旋圈之间紧密地排列。具体制作方法为:将铝线1的连接部位1a剥皮后,再将电子线束2的连接部2a剥去胶皮,露出里面铜线芯,长度约为铝圆线剥皮部位长度的2倍,然后露出的电子线束剥皮连接部2a均匀缠绕在铝线剥皮连接部2a上,注意缠绕要紧密,圈数一般为3-5圈即可,尽量不露出里面的铝线剥皮连接部2a,然后对螺旋形铜线芯的螺旋圈之间焊锡2-4秒。采用上述缠绕方式的电子线束剥皮连接部2a相邻的螺旋圈虽然紧密排列,但达不到绝对的无间隙排列,相邻螺旋圈之间依然留有细微间隙。焊锡过程中,焊锡3经相邻螺旋圈之间的细微间隙流入内部的铝线剥皮连接部1a表面,将铜线芯和铝线紧密焊接于一体。上述缠绕过程中,电子线束剥皮连接部2a露出的铜线芯如为多股铜丝结构,需将多股铜丝拧成一体,再整体缠绕于铝线剥皮连接部2a上。需要说明的是,铝线1和电子线束2可通过图2的形式进行相向连接,亦可进行图3中所示的同向连接。本实施例优选相向连接的方式。为了解决连接部的绝缘问题,在铝线1与电子线束2连接完成后,除了在连接部增加绝缘套外,也可另行选用电子线束包覆的方案。即将电子线束2继续缠绕于变压器铝线绕组的外周,即将铜线芯、铝线的连接部置于变压器绕组(即线包)内。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铝线出线端与电子线束铜线芯的连接,依次通过剥皮、电子线束线芯均匀缠绕以及焊锡等工序实现。相对于传统的变压器来说,本技术解决了铝线尤其是线径较小的铝线与电子线束连接的难题。其连接省去了端子结构,同时连接部位可外置也可内置于变压器线包内,节省了空间,避免了由于端子压接外置带来的铝线包出线端断线的风险。此外,铝线剥皮连接部1a、电子线束剥皮连接部2a的连接方式是以铝线剥皮连接部1a为轴心,电子线束剥皮连接部2a紧密缠绕于铝线剥皮连接部1a上,焊接部位铝线并不露出。实践证明,此方式焊锡质量好、效率高,连接可靠,并不存在公知技术中端子压接焊锡以及铜线芯、铝线绞合焊锡带来的局部过热烧毁、铝线折断等缺陷。本技术未详尽描述的
技术实现思路
均为公知技术。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带电子线束的铝线绕制变压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电子线束的铝线绕制变压器,包括相互连接的铝线绕组和内芯为铜线芯的电子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线绕组的铝线与所述电子线束的连接端附近分别划分出一定长度的、经剥皮处理的剥皮连接部,所述电子线束的剥皮连接部呈紧密排列的螺旋形状,缠绕于所述铝线的剥皮连接部上并与其焊接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电子线束的铝线绕制变压器,包括相互连接的铝线绕组和内芯为铜线芯的电子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线绕组的铝线与所述电子线束的连接端附近分别划分出一定长度的、经剥皮处理的剥皮连接部,所述电子线束的剥皮连接部呈紧密排列的螺旋形状,缠绕于所述铝线的剥皮连接部上并与其焊接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电子线束的铝线绕制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线束自其剥皮连接部起划分出一定长度的线圈部,该线圈部与所述铝线绕组同轴并缠绕于所述铝线绕组的外周,并将所述铝线和电子线束的剥皮连接部覆盖。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电子线束的铝线绕制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舰程龙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博微田村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