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道墙底层连通火道浇注料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71286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15: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火道墙底层连通火道浇注料块,包括两个前后对称设置的竖直板、位于竖直板两端的两个支撑板,竖直板的上表面横向中线上设置有贯通通道,竖直板两端的立面竖直中线上设置有贯通通道,贯通通道为断面为半圆形的凹槽;竖直板内侧水平设置有中央对称的两个吊装孔,吊装孔为圆形盲孔;两个支撑板相互平行且与所述竖直板垂直,两端与竖直板固定连接;支撑板的上、下表面与所述竖直板的上、下表面平齐,外侧面与竖直板的端面平齐;两个竖直板与两个支撑板为一体式结构,之间围成的空腔为火道腔,竖直板内表面设置有竖直狭缝透气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性、稳定性好,适合砌筑火道墙下部的连通火道墙体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火道墙底层连通火道浇注料块
本技术涉及敞开环式焙烧炉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火道墙底层连通火道浇注料块。
技术介绍
环式焙烧炉是生产碳素制品最关键的大型热工窑炉设备,对一个预焙阳极生产厂而言,环式焙烧炉的基建投资占整个碳素厂总投资的50%~60%,而且焙烧炉设计及技术的先进性对碳素产品的质量、单位投资的产能、能源消耗、炉子寿命、产品生产成本都有很大的影响,焙烧炉火道墙用端面预制块的设计、材质的选择和施工工艺是设计焙烧炉最关键的技术。我国环式焙烧炉技术经历发展,其炉室容积、燃烧方式、炉盖内衬材料等方面有很大改进,使环式焙烧炉的技术经济指标得以明显改变,但是火道墙仍是采用小块砖砌筑的砖砌技术,火道墙存在的使用寿命短,大、中修时间长等困扰产量和质量的问题依然存在。根据火道墙尺寸大小不同,每道墙大约由2000-3000块砖砌筑而成,不但炉墙的整体结构强度较差,而且只能用人工完成施工作业,不能实现机械化作业,筑炉时间长,生产效率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大。而且由于仍然采用平缝打泥、立缝不打泥的砌筑工艺,这样会出现砖缝泥浆脱落,影响了火道墙的整体结构强度。此外在生产过程中,依照工艺要求反复地升温、降温,每次装、出炉时,天车夹具、碳素产品都不可避免地会碰撞到火道墙上,继而会逐渐步入“炉箱变形→火焰不走正道→温度产生死角→不同部位温差变大→炉箱进一步变形”等恶性循环,导致能耗增大,炉体寿命降低,出现频繁中小修。当变形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必须拆除重砌,拆除并重砌一条火道墙大约需要搬运近35吨的材料,最快也需要2天以上。这不仅给修炉工作带来困难,而且给车间的正常生产也增加了难度。因为环式焙烧炉是以循环方式作业,留给维修、拆除、重砌火道墙的时间是非常紧张的,通常情况下,都是在炉温还有80℃~90℃时就必须开始刨修,工作环境极为恶劣,反过来又势必会影响到施工质量。目前,我国环式焙烧炉火道墙凹陷、变形、使用周期短是影响炉子产能的主要因素;砖砌火道墙的裂缝、漏风、炉子上下温差大对产品质量也有较大的影响;大修时间长、施工环境恶劣是生产管理上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火道墙底层连通火道浇注料块其整体性、稳定性好,适合砌筑火道墙顶部的烟道墙体使用。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火道墙底层连通火道浇注料块,包括两个前后对称设置的竖直板、位于竖直板两端的两个支撑板,所述竖直板的上表面横向中线上设置有贯通通道,竖直板两端的立面竖直中线上设置有贯通通道,所述贯通通道为断面为半圆形的凹槽;所述竖直板内侧水平设置有中央对称的两个吊装孔,所述吊装孔为圆形盲孔;所述两个支撑板相互平行且与所述竖直板垂直,两端与竖直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上、下表面与所述竖直板的上、下表面平齐,外侧面与竖直板的端面平齐;两个竖直板与两个支撑板为一体式结构,之间围成的空腔为火道腔。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竖直板内表面设置有竖直狭缝透气孔。进一步的,所述贯通通道的宽度为竖直板厚度的1/4~1/3。作为优选,所述吊装孔的深度为竖直板厚度的1/3~1/2。本技术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技术整体性、稳定性好,通过其砌筑的火道墙的整体强度也得到提高,大大减少了火道墙变形,提高了火道墙的使用寿命,增强了火道墙的传热性能,减少了温差。本技术便于机械化施工,减少了工人劳动强度,砌筑速度得到显著提高,大大缩短了施工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A-A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一种火道墙底层连通火道浇注料块,包括两个前后对称设置的竖直板2、位于竖直板2两端的两个支撑板1,所述竖直板2的上表面横向中线上设置有贯通通道3,竖直板2两端的立面竖直中线上设置有贯通通道4,所述贯通通道3和贯通通道4为断面为半圆形的凹槽;所述竖直板2内侧水平设置有中央对称的两个吊装孔6,所述吊装孔6为圆形盲孔;所述两个支撑板1相互平行且与所述竖直板2垂直,两端与竖直板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1的上、下表面与所述竖直板2的上、下表面平齐,外侧面与竖直板2的端面平齐;两个竖直板2与两个支撑板1为一体式结构,之间围成的空腔为火道腔5。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竖直板2内表面设置有竖直狭缝透气孔8。进一步的,所述贯通通道3和贯通通道4的宽度为竖直板厚度的1/4~1/3。作为优选,所述吊装孔6的深度为竖直板厚度的1/3~1/2。综上所述,通过本实施例的描述,可以使本
人员更好的实施本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火道墙底层连通火道浇注料块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火道墙底层连通火道浇注料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浇注料块包括两个前后对称设置的竖直板、位于竖直板两端的两个支撑板,所述竖直板的上表面横向中线上设置有贯通通道,竖直板两端的立面竖直中线上设置有贯通通道,所述贯通通道为断面为半圆形的凹槽;所述竖直板内侧水平设置有中央对称的两个吊装孔,所述吊装孔为圆形盲孔;所述两个支撑板相互平行且与所述竖直板垂直,两端与竖直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上、下表面与所述竖直板的上、下表面平齐,外侧面与竖直板的端面平齐;两个竖直板与两个支撑板为一体式结构,之间围成的空腔为火道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道墙底层连通火道浇注料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浇注料块包括两个前后对称设置的竖直板、位于竖直板两端的两个支撑板,所述竖直板的上表面横向中线上设置有贯通通道,竖直板两端的立面竖直中线上设置有贯通通道,所述贯通通道为断面为半圆形的凹槽;所述竖直板内侧水平设置有中央对称的两个吊装孔,所述吊装孔为圆形盲孔;所述两个支撑板相互平行且与所述竖直板垂直,两端与竖直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上、下表面与所述竖直板的上、下表面平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林文刘先明王广成卢光群卢光明
申请(专利权)人:焦作鸽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