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引诱剂的空间分隔进行的昆虫引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7001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14:22
一种昆虫引诱站,包括壳体、第一引诱剂和第二引诱剂。该壳体至少部分地限定了昆虫接收腔。壳体适于并构造为允许昆虫进入到昆虫接收腔内。第一引诱剂定位在昆虫接收腔之外。第一引诱剂适于将昆虫引向昆虫接收腔。壳体和第二引诱剂适于并构造为使得第二引诱剂能从昆虫接收腔中发出气味,以将昆虫从昆虫接收腔之外吸引到昆虫接收腔内。第二引诱剂与第一引诱剂不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通过引诱剂的空间分隔进行的昆虫引诱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享有2015年7月29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62/198,298的优先权,其以引用的方式整体结合到本文中。
本专利技术大体上涉及能够实现特定诱饵的空间分隔的昆虫引诱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在于一种昆虫引诱站,包括壳体、第一引诱剂和第二引诱剂。该壳体至少部分地限定了昆虫接收腔。该壳体适于并构造为允许昆虫进入到所述昆虫接收腔中。第一引诱剂定位在所述昆虫接收腔之外。该第一引诱剂适于将昆虫引向昆虫接收腔。壳体和第二引诱剂适于并构造为使得第二引诱剂能从昆虫接收腔内发出气味,以将昆虫从昆虫接收腔之外吸引到昆虫接收腔之内。第二引诱剂与第一引诱剂不同。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在于一种将昆虫引诱到昆虫引诱站的壳体的昆虫接收腔内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第一引诱剂从所述昆虫接收站处发出气味,以及使第二引诱剂从所述昆虫接收腔中发出气味,以将昆虫从所述昆虫接收腔之外吸引到所述昆虫接收腔内。第一引诱剂适于将昆虫引向昆虫接收腔。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在于一种令使用者能够将昆虫引诱到昆虫引诱站的壳体的昆虫接收腔中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令使用者能使第一引诱剂从所述昆虫接收站处发出气味,以及使第二引诱剂从所述昆虫接收腔中发出气味,以将昆虫从所述昆虫接收腔之外吸引到所述昆虫接收腔内。第一引诱剂适于将昆虫引向昆虫接收腔。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在于一种将昆虫引诱到昆虫引诱站的壳体的昆虫接收腔中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第一引诱剂发出气味,以及使第二引诱剂从所述昆虫接收腔中发出气味,以将昆虫从所述昆虫接收腔之外吸引到所述昆虫接收腔内。第一引诱剂适于且定位成朝向所述昆虫接收腔吸引昆虫。附图说明图1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昆虫引诱站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立体图。图2显示了图1中的立体图,其中剖去了一部分以示出昆虫接收腔。图3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昆虫引诱站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立体图。图4显示了图3中的立体图,其中剖去了一部分以示出昆虫接收腔和第二腔。图5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昆虫引诱站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立体图,其中剖去了一部分以显示出昆虫接收腔。图6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昆虫引诱站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立体图。图7显示了图6中的昆虫引诱站的截面图。图8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昆虫引诱站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其中剖去了一部分以显示出昆虫接收腔。说明书和附图中的附图标记标示出了相对应的物体。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文中提出了昆虫引诱站、它们的使用方法,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其中第一引诱剂和第二引诱剂在空间上分隔开。空间分隔可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即:将第一引诱剂定位在昆虫引诱站的昆虫接收腔之外或定位成与该昆虫引诱站的昆虫接收腔间隔开;以及设置壳体,且第二引诱剂适于并配置为使得该第二引诱剂能从昆虫接收腔中发出气味来将昆虫从昆虫接收腔之外吸引到昆虫接收腔中。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这里所提出的昆虫引诱站相比于第一引诱剂和第二引诱剂均从昆虫接收腔中发出气味的情况而言具有更高的昆虫进入率。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这里所提出的昆虫引诱站及相关方法的进入率与第一引诱剂和第二引诱剂均从昆虫接收腔中发出气味的引诱站相比能增加至少2、3、4、5、8或10倍。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这种进入率反映在于与在给定单位时间内被吸引到第一引诱剂和第二引诱剂均从昆虫接收腔内发出气味的引诱站的昆虫接收腔中的昆虫的数量相比,在相同的单位时间内被引诱到这里所提出的昆虫吸引站的昆虫接收腔中的昆虫的增加数量。在下文中,参照附图1-8描述了第一引诱剂和第二引诱剂在空间上分隔开的昆虫引诱站的说明性的、非限制性的实施方案。在图1-2中,大体上通过附图标记10而标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昆虫引诱站的一个实施方案。在该实施方案中,昆虫引诱站10包括壳体12、第一引诱剂14和第二引诱剂16。在图1-2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壳体12包括顶部18、底部20和壁部22。壁部22从顶部18延伸至底部20。壳体12可由任意适当的材料形成,该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合物、玻璃、陶瓷、木材、金属和它们的组合。尽管在图1-2中,壳体12显示为圆柱形的,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该壳体可具有许多形状,包括但不限于矩形的、立方体的、球形的、棱锥形的和圆锥形的。在该实施方案中,壳体12的顶部18和壁部22是实心的,而底部20包括多个入口26。入口26适于允许昆虫从中通过。尽管图2显示了三个入口26,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底部20可具有多于三个的入口,或者少于三个的入口。如图2所示,壳体12还包括昆虫引导漏斗28。该漏斗28可以是圆锥形的,或者是任意其他适当的漏斗形状的。漏斗28与底部20相邻,并由壁部22所包围。漏斗28与底部20不同,并包括第一端30和第二端32。第一端30的宽度与底部20的宽度基本上相等。第二端32的宽度小于第一端30的宽度。第二端32包括开口33,该开口33适于允许昆虫从中通过。由顶部18、壁部22和漏斗28一起所限定的区域构成了昆虫接收腔34。漏斗28适于使得已经通过壳体12的入口26的昆虫被汇集到昆虫接收腔34中。优选地,漏斗28的第二开口32适于阻止昆虫从昆虫接收腔34中离开。应当理解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方案中,昆虫引诱站能将昆虫困在昆虫接收腔内。昆虫引诱站10还包括挂绳36。该挂绳36允许昆虫引诱站10从适当的位置(例如,树枝、柱子)垂挂下来。挂绳36可以是任意适当材料的,包括但不限于金属、聚合物、纤维(例如,棉)及它们的组合。在该实施方案中,昆虫引诱站10的第一引诱剂14与壳体12的顶部18的外表面相邻地定位。由此,第一引诱剂14位于昆虫接收腔34之外。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将第一引诱剂14定位在壳体12的不同的外表面上。例如,可将第一引诱剂14定位在壁部22的外表面上。第一引诱剂14适于将昆虫引向昆虫接收腔34。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引诱剂14适于从远离昆虫接收腔34的区域处将昆虫吸引到与壳体12相邻的区域中。在该实施方案中,昆虫引诱站10的第二引诱剂16定位在壳体12的壁部22的内表面上。由此,第二引诱剂16定位在昆虫接收腔34中。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可将第二引诱剂16定位在壳体12的不同的内表面上。例如,可将第二引诱剂16定位在顶部18的内表面上。第二引诱剂16定位成使其能从昆虫接收腔34中发出气味,以将昆虫从昆虫接收腔之外吸引到昆虫接收腔内。应当理解的是,在这里所提出的昆虫引诱站和相关方法中可使用许多种第一引诱剂和第二引诱剂的组合。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引诱剂和第二引诱剂适于吸引双翅目、膜翅目、鞘翅目或鳞翅目中的至少一个昆虫种类。在一个替代实施方案中,第一引诱剂和第二引诱剂适于吸引小黄蜂、马蜂或胡蜂中的至少一种。在另一个替代实施方案中,第一引诱剂和第二引诱剂适于吸引胡蜂属中的胡蜂种类。在又一个替代实施方案中,第一引诱剂和第二引诱剂(单独地或组合式地)不能吸引蚊子。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引诱剂14包括选自包含丁酸庚酯、丁酸丁酯、异丁醇、2-甲基丁醇和3-甲基丁醇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成分。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第二引诱剂16包括选自包含乙酸、鱼、鱼类精华、鱼类成分、鱼类分解产物、肉、肉类精华、肉类成分、肉类分解产物以及肉类提取物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成分。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引诱剂和第二引诱剂中的每一个均适于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通过引诱剂的空间分隔进行的昆虫引诱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昆虫引诱站,包括:至少部分地限定昆虫接收腔的壳体,所述壳体适于并构造为允许昆虫进入到所述昆虫接收腔中;第一引诱剂,所述第一引诱剂定位在所述昆虫接收腔之外,所述第一引诱剂适于将昆虫引向所述昆虫接收腔;第二引诱剂,所述壳体和所述第二引诱剂适于并构造为使得所述第二引诱剂能从所述昆虫接收腔内发出气味,以将昆虫从所述昆虫接收腔之外吸引到所述昆虫接收腔之内,所述第二引诱剂与所述第一引诱剂不同。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7.29 US 62/198,2981.一种昆虫引诱站,包括:至少部分地限定昆虫接收腔的壳体,所述壳体适于并构造为允许昆虫进入到所述昆虫接收腔中;第一引诱剂,所述第一引诱剂定位在所述昆虫接收腔之外,所述第一引诱剂适于将昆虫引向所述昆虫接收腔;第二引诱剂,所述壳体和所述第二引诱剂适于并构造为使得所述第二引诱剂能从所述昆虫接收腔内发出气味,以将昆虫从所述昆虫接收腔之外吸引到所述昆虫接收腔之内,所述第二引诱剂与所述第一引诱剂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引诱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诱剂适于将昆虫从远离所述昆虫接收腔的区域处吸引至临近所述壳体的区域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引诱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至少部分地限定了第二腔,所述第二腔与所述昆虫接收腔不同,所述壳体和所述第一引诱剂适于并构造为使得所述第一引诱剂能从所述第二腔中发出气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引诱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昆虫引诱站的昆虫进入到所述昆虫接收腔中的进入率高于第一引诱剂和第二引诱剂均从所述第一接收腔中发出气味的情况下的进入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引诱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适于阻碍昆虫离开所述昆虫接收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引诱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适于将昆虫困在所述昆虫接收腔中。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引诱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诱剂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相邻。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昆虫引诱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诱剂和所述第二引诱剂均适于吸引双翅目、膜翅目、鞘翅目或鳞翅目中的至少一个昆虫种类。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昆虫引诱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诱剂和所述第二引诱剂均适于吸引小黄蜂、马蜂或胡蜂中的至少一种。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昆虫引诱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诱剂包括选自包含丁酸庚酯、丁酸丁酯、异丁醇、2-甲基丁醇和3-甲基丁醇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成分,且所述第二引诱剂包括选自包含乙酸、鱼、鱼类精华、鱼类成分、鱼类分解产物、肉、肉类精华、肉类成分、肉类分解产物以及肉类提取物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成分。11.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昆虫引诱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诱剂和所述第二引诱剂均适于吸引胡蜂属中的胡蜂。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引诱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诱剂和所述第二引诱剂单独地或相结合地都不能吸引蚊子。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引诱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昆虫引诱站适于杀灭昆虫。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引诱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昆虫引诱站适于杀灭所述昆虫接收站内的昆虫。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引诱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昆虫引诱站还包括位于所述昆虫接收腔上或位于所述昆虫接收腔内的杀虫剂,其中所述杀虫剂配置为用于并适于与被引诱到所述昆虫接收腔中的昆虫接触,并借由被引诱到所述昆虫接收腔中的昆虫而被运送到所述昆虫引诱站之外。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引诱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剂位于所述昆虫接收腔上,或位于所述昆虫接收腔内。17.一种将昆虫引诱到昆虫引诱站的壳体的昆虫接收腔内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第一引诱剂从所述昆虫接收站处发出气味,所述第一引诱剂适于将昆虫引向所述昆虫接收腔;使第二引诱剂从所述昆虫接收腔中发出气味,以将昆虫从所述昆虫接收腔之外吸引到所述昆虫接收腔内。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诱剂适于将昆虫从远离所述昆虫接收腔的区域处吸引到与所述壳体相邻的区域内。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昆虫吸引站放置在具有能被所述第一引诱剂和所述第二引诱剂所引诱的类型的昆虫的环境中。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为室外。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昆虫引诱站的昆虫进入到所述昆虫接收腔中的进入率高于第一引诱剂和第二引诱剂都从昆虫接收腔中发出气味的情况下的进入率。22.根据权利要求18-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诱剂和所述第二引诱剂均适于吸引双翅目、膜翅目、鞘翅目或鳞翅目中的至少一个昆虫种类。23.根据权利要求18-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诱剂和所述第二引诱剂均适于吸引小黄蜂、马蜂或胡蜂中的至少一种。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诱剂包括选自包含丁酸庚酯、丁酸丁酯、异丁醇、2-甲基丁醇和3-甲基丁醇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成分,所述第二引诱剂包括选自包含乙酸、鱼、鱼类精华、鱼类成分、鱼类分解产物、肉、肉类精华、肉类成分、肉类分解产物以及肉类提取物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成分。25.根据权利要求18-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党生
申请(专利权)人:鼎峰饵剂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