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昼夜两用型太阳能加湿暖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63074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0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昼夜两用型太阳能加湿暖床,包括围箱,围箱顶部设置有床板,床板下方设置有床面加热系统,床面加热系统的下方相邻设置有分别与床面加热系统连通的加湿系统以及热风系统;所述的加湿系统用于产生湿热空气,所述的湿热空气进入床面加热系统中后,可通过床面加热系统对所述的湿热空气加热后排放到周围环境中,或不对所述湿热空气加热,使湿热空气进入所述热风系统,利用热风系统对所述湿热空气加热后再排放到周围环境中;所述的床面加热系统、加湿系统以及热风系统均与太阳能热水器连接且独立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昼夜两用,充分利用太阳能光热资源,解决了传统太阳能炕无法对室内湿度进行调节、供热不均、舒适度低、昼间闲置浪费的问题。

A diurnal bial-purpose solar humidifying and warm be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ay and night dual purpose solar humidifying warm bed, including a enclosure with a bed plate on the top of the enclosure, a bed surface heating system under the bed plate, and a humidifying system connected with the bed heating system adjacent to the bed heating system; and the humidification system is used to produce damp. Hot air, after the wet and hot air enters the bed heating system, can be heated to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by heating the hot air through the bed surface heating system, or not to heat the hot air, so that the wet and hot air is entered into the hot air system, and the hot air system is used to reheat the hot and humid air to the surrounding area and then to be discharged to the surrounding area. In the environment, the bed heating system, humidifying system and hot air system are connected with the solar water heater and independently controlled. The invention uses solar light and heat resources fully in the day and night, and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traditional solar Kang can not adjust the indoor humidity, the heat supply is not equal, the comfort is low, and the day is idle and wast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昼夜两用型太阳能加湿暖床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室内采暖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昼夜两用型太阳能加湿暖床。
技术介绍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干燥,绝大多数村镇住宅热工条件差,冷风渗透严重,室内环境恶劣。村镇住宅改善室内环境的方式主要侧重室内热环境调控,以加热采暖为主,如:火炕、土暖气、火炉或较新型的太阳能炕。这就使得本就干燥的室内湿环境更加不符合人体舒适需求,易使人感觉皮肤干痒,夜间睡眠期间口舌干燥,连呼吸都显得“难以下咽”。火炕是北方村镇居民使用最普遍的采暖方式之一,但是火炕环保性较差、热能利用率低、卫生条件差、炕面热惰性较大、温度分布不均匀且不易控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火炕的不适应性也愈专利技术显。面对火炕的诸多弊端,利用太阳能热水采暖的太阳能炕应运而生,但是现存的太阳能炕仍存在诸多不足,如:无法调控室内湿环境,炕面温度分布舒适度不足,无法实现全天采暖。综上所述,如何充分利用太阳能光热资源等清洁能源,在寒冷干燥的北方实现室内采暖的同时对室内湿环境进行调控,进一步提高室内环境舒适度,对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建筑节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火炕与太阳能炕无法调控室内湿环境,炕面温度舒适性差,无法实现全天采暖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室内湿环境的昼夜两用太阳能暖床,夜间实现床面舒适采暖的同时向人体呼吸区提供加湿加热后的空气;昼间通过加湿系统与热风系统,向室内提供可加湿室内空气的热风,实现昼间舒适性采暖。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昼夜两用型太阳能加湿暖床,包括围箱,围箱顶部设置有床板,床板下方设置有床面加热系统,床面加热系统的下方相邻设置有分别与床面加热系统连通的加湿系统以及热风系统;所述的加湿系统用于产生湿热空气,所述的湿热空气进入床面加热系统中后,可通过床面加热系统对所述的湿热空气加热后排放到周围环境中,或不对所述湿热空气加热,使湿热空气进入所述热风系统,利用热风系统对所述湿热空气加热后再排放到周围环境中;所述的床面加热系统、加湿系统以及热风系统均与太阳能热水器连接且独立控制。进一步地,所述的加湿系统包括一个喷淋箱,喷淋箱内由挡水板分隔成第一区域、第二区域,所述的挡水板的中部以上分布有倾斜于水平面设置的过风槽;所述第一区域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口,喷淋箱外部的围箱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第一区域中设置有喷淋管,喷淋管上安装有雾化喷头,位于雾化喷头的下方设置有蓄水槽;所述的第二区域的顶部安装有静音风扇,静音风扇上方的床面加热系统上开设有通槽。进一步地,所述的喷淋箱的一侧设置有加湿水箱,所述的喷淋管连接至加湿水箱,在喷淋管上安装有喷淋泵;所述的加湿水箱中布设有呈螺旋状的第一加热盘管,第一加热盘管的两端连接至所述的太阳能热水器,在第一加热盘管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的喷淋箱中的蓄水槽与加湿水箱通过回水管连接,回水管上安装有回水泵;所述的加湿水箱上还连接有补水管;其中,所述的喷淋泵、回水泵均位于喷淋箱和加湿水箱之间的间腔中,在间腔中安装有第一贯流风机;所述的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分别位于间腔的两个相邻的侧壁上。进一步地,所述的床面加热系统包括无顶面的顶盒,顶盒顶部可拆卸地覆盖有所述的床板,顶盒中分布有用于支撑所述床板的支柱;所述的顶盒中盘绕设置有第二加热盘管,第二加热盘管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第二加热盘管的两端穿出围箱并连接至所述的太阳能热水器;所述的床板上开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的顶盒底部设置有伸入所述热风系统中的第二出风口。进一步地,所述的顶盒中沿床板的前端至后端方向间隔布设有多个高度逐渐增大的盘管支架,盘管支架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结构,在盘管支架的顶部沿盘管支架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横截面为圆弧形的、用于布设所述第二加热盘管的管槽;所述的盘管支架包括第一盘管支架和第二盘管支架,其中第二盘管支架的高度小于第一盘管支架的高度,在第一盘管支架上沿床板的前端至后端方向开设有通风槽。进一步地,所述的热风系统包括底板,底板上间隔且平行布设有盘管支板;所述的盘管支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支板以及至少一个第一支板,其中第一支板的长度小于第二支板的长度;所述的第一支板、第二支板之间穿插设置有第三加热盘管,第三加热盘管与底板平行,第三加热盘管上安装有第三电磁阀,第三加热盘管的两端穿出围箱并连接至所述的太阳能热水器;所述的热风系统一侧的围箱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出风口,第三出风口上安装有第二贯流风机。进一步地,所述的热风系统的周围设置有保温层,热风系统与加湿系统的底部设置有减震垫。进一步地,所述的加湿系统与围箱之间设置有隔音毡。进一步地,所述的围箱中设置有用于分隔加湿系统以及热风系统的隔板,隔板的高度小于围箱高度。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特点:1.在普通太阳能炕基础上加入加湿系统,通过床体内的小规模喷淋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提高室内舒适度。2.昼夜两用,充分利用太阳能光热,可实现全天采暖。3.通过设置顶盒内不同高度的盘管支架,产生由脚部至头部的温度梯度,提高人体夜间睡眠热舒适度。4.床体结构紧凑,空气可顺利在各系统之间流通,顶盒即是加热部件的同时在系统中起风道作用,通过在盘管支架上开口,设置不同长度的支板来设计合理的气流组织,使空气可以充分加热,防止气流短路。5.组装简单,便于维修,打开床板即可检修床面加热系统,移去顶盒即可检修加湿系统与热风系统。附图说明图1为移去顶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喷淋箱结构示意图;图4为加湿水箱结构示意图;图5为加湿水箱加热盘管布置示意图;图6为床面加热系统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B-B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盘管支板结构示意图;图9为围箱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代表:1—加湿系统,2—床面加热系统,2-1—顶盒,2-1a—床板,2-1b—支柱,2-2—第二加热盘管,2-3—第二电磁阀,2-4a—第一盘管支架,2-4b—第二盘管支架,2-4c—管槽,2-4d—通风槽,2-5—第一出风口,2-6—第二出风口,2-7—通槽,3—热风系统,3-1—第三加热盘管,3-2—第三电磁阀,3-3盘管支板,3-3a—第一支板,3-3b-第二支板,3-3c—底板,4—围箱,4-1—第一进风口,4-2—第三出风口,4-3—第一贯流风机,4-4—第二贯流风机,4-5—隔板,5—加湿水箱,5-1—喷淋管,5-2—回水管,5-3—补水管,5-4—第一加热盘管,5-5—第一电磁阀,6—喷淋箱,6-1—第二进风口,6-2—雾化喷头,6-3—蓄水槽,6-4—挡水板,6-5—静音风扇,6-6—过风槽,7—喷淋泵,8—回水泵,9—隔音毡,10—保温层,11—减震垫,12—间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9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昼夜两用型太阳能加湿暖床,包括围箱4,围箱4顶部设置有床板2-1a,床板2-1a下方设置有床面加热系统2,床面加热系统2的下方相邻设置有分别与床面加热系统2连通的加湿系统1以及热风系统3;所述的加湿系统1用于产生湿热空气,所述的湿热空气进入床面加热系统2中后,可通过床面加热系统2对所述的湿热空气加热后排放到周围环境中,或不对所述湿热空气加热,使湿热空气进入所述热风系统3,利用热风系统3对所述湿热空气加热后再排放到周围环境中;所述的床面加热系统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昼夜两用型太阳能加湿暖床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昼夜两用型太阳能加湿暖床,包括围箱(4),围箱(4)顶部设置有床板(2‑1a),床板(2‑1a)下方设置有床面加热系统(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面加热系统(2)的下方相邻设置有分别与床面加热系统(2)连通的加湿系统(1)以及热风系统(3);所述的加湿系统(1)用于产生湿热空气,所述的湿热空气进入床面加热系统(2)中后,可通过床面加热系统(2)对所述的湿热空气加热后排放到周围环境中,或不对所述湿热空气加热,使湿热空气进入所述热风系统(3),利用热风系统(3)对所述湿热空气加热后再排放到周围环境中;所述的床面加热系统(2)、加湿系统(1)以及热风系统(3)均与太阳能热水器连接且独立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昼夜两用型太阳能加湿暖床,包括围箱(4),围箱(4)顶部设置有床板(2-1a),床板(2-1a)下方设置有床面加热系统(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面加热系统(2)的下方相邻设置有分别与床面加热系统(2)连通的加湿系统(1)以及热风系统(3);所述的加湿系统(1)用于产生湿热空气,所述的湿热空气进入床面加热系统(2)中后,可通过床面加热系统(2)对所述的湿热空气加热后排放到周围环境中,或不对所述湿热空气加热,使湿热空气进入所述热风系统(3),利用热风系统(3)对所述湿热空气加热后再排放到周围环境中;所述的床面加热系统(2)、加湿系统(1)以及热风系统(3)均与太阳能热水器连接且独立控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昼夜两用型太阳能加湿暖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湿系统(1)包括一个喷淋箱(6),喷淋箱(6)内由挡水板(6-4)分隔成第一区域、第二区域,所述的挡水板(6-4)的中部以上分布有倾斜于水平面设置的过风槽(6-6);所述第一区域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口(6-1),喷淋箱(6)外部的围箱(4)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4-1);第一区域中设置有喷淋管(5-1),喷淋管(5-1)上安装有雾化喷头(6-2),位于雾化喷头(6-2)的下方设置有蓄水槽(6-3);所述的第二区域的顶部安装有静音风扇(6-5),静音风扇(6-5)上方的床面加热系统(2)上开设有通槽(2-7)。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昼夜两用型太阳能加湿暖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淋箱(6)的一侧设置有加湿水箱(5),所述的喷淋管(5-1)连接至加湿水箱(5),在喷淋管(5-1)上安装有喷淋泵(7);所述的加湿水箱(5)中布设有呈螺旋状的第一加热盘管(5-4),第一加热盘管(5-4)的两端连接至所述的太阳能热水器,在第一加热盘管(5-4)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5-5);所述的喷淋箱(6)中的蓄水槽(6-3)与加湿水箱(5)通过回水管(5-2)连接,回水管(5-2)上安装有回水泵(8);所述的加湿水箱(5)上还连接有补水管(5-3);其中,所述的喷淋泵(7)、回水泵(8)均位于喷淋箱(6)和加湿水箱(5)之间的间腔(12)中,在间腔(12)中安装有第一贯流风机(4-3);所述的第一进风口(4-1)、第二进风口(6-1)分别位于间腔(12)的两个相邻的侧壁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昼夜两用型太阳能加湿暖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面加热系统(2)包括无顶面的顶盒(2-1),顶盒(2-1)顶部可拆卸地覆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峰刘嘉楠李涛王登甲刘加平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